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流动”与“赋家建构”——以西汉辞赋八家为例试论汉初文人赋学地位之升降
1
作者 孙少华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53,共8页
中国古代文本的流动性,在造成某一文本自身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会出现该文本不断被改写、续写或重写的可能,从而形成不同的“文本簇”。在这个过程中,文本的“史实价值”与“教化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列西... 中国古代文本的流动性,在造成某一文本自身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会出现该文本不断被改写、续写或重写的可能,从而形成不同的“文本簇”。在这个过程中,文本的“史实价值”与“教化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列西汉赋八家,其中陆贾、枚皋、东方朔具有因后世建构而进入西汉著名赋家行列的特点。这体现了“文本流动”与“赋家建构”的典型特征。从理论角度看,这种现象体现了文本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流动 赋家建构 《史记》 《汉书》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古典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建构的理论性言说——评张新科先生新著《〈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
2
作者 王长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张新科先生新著《〈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对于史传作品的代表作品《史记》文学经典化作了理论性探讨,其“文学经典本质说”“建构路径多样说”“读者主体能动说”,是“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化”的理论框架,使该论著成为研究“史传典... 张新科先生新著《〈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对于史传作品的代表作品《史记》文学经典化作了理论性探讨,其“文学经典本质说”“建构路径多样说”“读者主体能动说”,是“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化”的理论框架,使该论著成为研究“史传典籍何以文学经典化”的开先河之作,是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建构理论性言说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新科 《史记》 文学经典 建构
下载PDF
《史记》华兹生英译本之翻译美学视角探析
3
作者 于强福 余晓凤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0-85,共6页
《史记》作为中国传统典籍之一,蕴含着隽永的古韵美学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史记》华兹生英译本为例,借助刘宓庆教授的现代翻译美学理论,分别从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对其翻译美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汉英语言隶属于不同的... 《史记》作为中国传统典籍之一,蕴含着隽永的古韵美学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史记》华兹生英译本为例,借助刘宓庆教授的现代翻译美学理论,分别从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对其翻译美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汉英语言隶属于不同的语种,汉英转换过程中无法做到美学效果的完全传递;但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可以在充分理解把握原文音韵、词汇、句段、情感与意象的基础上,诉诸多种翻译策略来传递原文审美内涵,让外国读者感受到中国典籍古韵之美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魅,从而助力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走向海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史记》 典籍翻译
下载PDF
以文学的名义:《史记》经典价值的建构——张新科教授《〈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与《史记》文学研究
4
作者 李卫东 杜林 《唐都学刊》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史记》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奇迹,是第一部纪传体中国古代通史,由于《史记》的问世和影响,史学才冲破传统经学体统,以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古代学术之林。司马迁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接受塑造了《史记》的文化品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 《史记》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奇迹,是第一部纪传体中国古代通史,由于《史记》的问世和影响,史学才冲破传统经学体统,以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古代学术之林。司马迁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接受塑造了《史记》的文化品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所开创的叙事体例、语言表达范式、行文风格对后世叙事文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作为文学经典进入世界文化的神圣殿堂。《〈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一书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自《史记》问世两千年来“以文学的名义”被接受、认知的文学经典建构之路,沿着这一研究路径,追溯、探索《史记》文学经典化的学术思想史,进而期待《史记》文学研究尤其是《史记》对叙事文学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 《史记》文学研究 文学接受 叙事文学
下载PDF
文学史教学中的经典作品解析——以鲁迅文本为例
5
作者 孙海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8-73,共6页
在文学史教学中,对经典作品展开深度解析是常用方法,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如何解读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操作层面的实践意义,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文学史有其自身的建构逻辑,对于经典作品的解析必须围绕这一核心要素... 在文学史教学中,对经典作品展开深度解析是常用方法,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如何解读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操作层面的实践意义,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文学史有其自身的建构逻辑,对于经典作品的解析必须围绕这一核心要素展开。日常教学中对于经典作品的解析必须注意三点:第一,不仅要洞察作家的创作意图,更要注意将其置于特定的文学史脉络中去讲解;第二,辩证地看待文学史著作对于经典作品的具体分析;第三,自觉树立“大文学史”观,注意从不同维度拓展经典作品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教学 经典作品 鲁迅 话语建构 “大文学史”观
下载PDF
庋藏与作伪——清代宋元旧本《史记》的流转
6
作者 张小伙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3-83,共11页
《史记》流传至明清时期,尤重其版本,这与当时臻于极盛的藏书风气密切相关,从官藏到私藏,宋元旧椠颇受追捧。明清鼎革,江南藏书大量散出,毛氏、季氏等所藏珍贵宋版《史记》也在不同藏书家手中流转。清末杨氏海源阁“四经四史斋”、刘氏... 《史记》流传至明清时期,尤重其版本,这与当时臻于极盛的藏书风气密切相关,从官藏到私藏,宋元旧椠颇受追捧。明清鼎革,江南藏书大量散出,毛氏、季氏等所藏珍贵宋版《史记》也在不同藏书家手中流转。清末杨氏海源阁“四经四史斋”、刘氏嘉业堂“四史斋”所藏宋本《史记》命途多舛。为了迎合藏书家以攫取巨大利益,书贾大量伪造宋元本《史记》,而其作伪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伪造名人印鉴、剜补牌记等最为常见,明代翻刻宋元本《史记》常常以此冒充旧椠,其中“嘉靖三刻”(金台汪谅本、震泽王延喆本、秦藩本)以及游明翻刻元中统本最受书贾青睐。而“百衲本”《史记》在宋元刻本难存全帙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一人倡之,多家模仿,成为清代一种独特的藏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藏书 “四经四史斋” 百衲本
下载PDF
徐福东渡五大问题新论——以《史记》与《山海经》为线索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2-56,共5页
以《史记》和《山海经》这两部文献为中心,突破徐福东渡问题研究的诸多先入为主地观念,可得如下结论:1.徐福具有多重身份;2.徐福至少三次入海为嬴政和胡亥求不死之药;3.徐福寻蓬莱山所用的参考书也许是《山海经》中的《海内四经》;4.徐... 以《史记》和《山海经》这两部文献为中心,突破徐福东渡问题研究的诸多先入为主地观念,可得如下结论:1.徐福具有多重身份;2.徐福至少三次入海为嬴政和胡亥求不死之药;3.徐福寻蓬莱山所用的参考书也许是《山海经》中的《海内四经》;4.徐福抵达的"平原广泽"可能是朝鲜半岛东南部或者我国长江中下游,而非日本;5."徐福村"应该在韩国或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非江苏赣榆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 史记 儒生 方士 山海经 平原广泽 徐福村
下载PDF
试析《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三玲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9-81,88,共4页
在我国文化史上,文学经典著作有很多,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其中之一。《史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史学巨著,除了它本身所具备的与众不同的文学价值以外,还在于它作为文学经典的建构,也就是众多读者对《史记》所蕴含的文学价值的肯定以及阐... 在我国文化史上,文学经典著作有很多,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其中之一。《史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史学巨著,除了它本身所具备的与众不同的文学价值以外,还在于它作为文学经典的建构,也就是众多读者对《史记》所蕴含的文学价值的肯定以及阐释。汉代到唐朝,是其文学经典地位的奠定时期;宋代与元朝被看作是其地位的确立时期;在明朝与清代,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到了近现代,它的地位得以不断加强。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史记》有着不同的认识,这样一来,《史记》作为文学经典也就逐渐被读者们建构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文学经典 建构
下载PDF
汤谐文学思想简述
9
作者 师浩龙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汤谐自幼好学,对司马迁《史记》一书用功甚勤。他的《史记半解》一书在清代《史记》评点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学和史学价值较高。而其在《史记半解·杂述》中关于古文文法之祖、意法关系、文章之道以及"欲得《史记》之妙,必先... 汤谐自幼好学,对司马迁《史记》一书用功甚勤。他的《史记半解》一书在清代《史记》评点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学和史学价值较高。而其在《史记半解·杂述》中关于古文文法之祖、意法关系、文章之道以及"欲得《史记》之妙,必先痛洗俗肠"的相关论述既是其文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其全部《史记》评注的纲领。明确这些,对研究《史记半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谐 《史记半解》 文学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