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树理“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辨识、时代建构与文化寻思
1
作者 单文 宋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122-126,共5页
赵树理自称为“知识分子”,但是对于赵树理知识分子身份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赵树理在文学作品中坚守“文摊”追求与“旗帜化”书写,坚持通俗化写作,为大众发声。在工作实践中秉持农民立场与批判者姿态,勇于讲真话,敢于做实事。中西结... 赵树理自称为“知识分子”,但是对于赵树理知识分子身份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赵树理在文学作品中坚守“文摊”追求与“旗帜化”书写,坚持通俗化写作,为大众发声。在工作实践中秉持农民立场与批判者姿态,勇于讲真话,敢于做实事。中西结合的文化习养与非文学实践使赵树理既秉承着士大夫的家国意识与民本思想,又传承着五四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理想与批判精神,赵树理的知识分子身份是士大夫的内核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碰撞交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知识分子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赵松庭笛乐作品中的技法特征与立意表达
2
作者 赵静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87-93,共7页
笛乐大师赵松庭,集演奏、作曲、教育、理论研究于一身,他创作的笛乐作品《早晨》《婺江风光》《幽兰逢春》均极具中国风味。这些作品不仅以家国场域的标题音乐铺设主题意象,同时还融合了韵意十足的传统技法以推进主题叙事,进而再以体现... 笛乐大师赵松庭,集演奏、作曲、教育、理论研究于一身,他创作的笛乐作品《早晨》《婺江风光》《幽兰逢春》均极具中国风味。这些作品不仅以家国场域的标题音乐铺设主题意象,同时还融合了韵意十足的传统技法以推进主题叙事,进而再以体现中国哲思的弹性速度布局主题结构,既开启了中国笛乐的标题音乐创作之路,同时也展现了赵松庭敢于创新的艺术追求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松庭 笛乐 创作作品 中国风味
下载PDF
宗法晋唐,循迹经史——赵孟頫诗歌用典考论
3
作者 安然 《阴山学刊》 2023年第5期30-36,共7页
作为元代诗坛巨擘,赵孟頫诗歌创作冠绝时流,开创了有元一代“宗唐得古”的复古诗风,推动元代南北诗坛加速融合,可谓成就斐然。赵孟頫饱谙经史,因此所作诗歌多用典故。赵诗所用典故来源丰富,语典主要来自前代诗文名句及儒道典籍,而事典... 作为元代诗坛巨擘,赵孟頫诗歌创作冠绝时流,开创了有元一代“宗唐得古”的复古诗风,推动元代南北诗坛加速融合,可谓成就斐然。赵孟頫饱谙经史,因此所作诗歌多用典故。赵诗所用典故来源丰富,语典主要来自前代诗文名句及儒道典籍,而事典则以史部文献与笔记小说为主。其诗歌用典数量繁密,形式严整。这些特征能够鲜明地反映出赵孟頫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其“宗法晋唐,循迹经史”的用典倾向,而这种倾向亦逐渐影响了元代诗歌的整体创作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诗歌创作 用典情况
下载PDF
赵松庭笛子作品艺术特色简析
4
作者 施王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7-90,136,共5页
赵松庭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也是南派竹笛的代表人物。赵松庭创作改编的笛子作品对中国竹笛艺术的推动发展起到莫大作用。根据不同时期,将其分为“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阶段。根据音乐风格,将其分为“时代气息”“... 赵松庭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也是南派竹笛的代表人物。赵松庭创作改编的笛子作品对中国竹笛艺术的推动发展起到莫大作用。根据不同时期,将其分为“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阶段。根据音乐风格,将其分为“时代气息”“地方特色”“南北交融”“个人风格”四个方面。对赵松庭笛子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旨在更好地推广和传播赵松庭的笛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松庭 笛子创作 1954—1979 作品简析
下载PDF
赵树理“民族形式”创作的实践
5
作者 杨小益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9-72,共4页
抗战时期文艺“民族形式”的发展成为解放区关注的焦点。赵树理将民间形式的创作和新民主主义内容巧妙结合,为充分利用旧形式建构民族形式的内涵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继承了旧形式话本“偏听性”的文学选择、旧白话小说“通俗化”的语言方... 抗战时期文艺“民族形式”的发展成为解放区关注的焦点。赵树理将民间形式的创作和新民主主义内容巧妙结合,为充分利用旧形式建构民族形式的内涵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继承了旧形式话本“偏听性”的文学选择、旧白话小说“通俗化”的语言方式、传统戏曲“可演性”的创作方法“。可听“”可说“”可演”的文学形式组合成富有中国气派的文学创作,具有丰富的“民族形式”创作实践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民族形式 创作
下载PDF
赵尊岳词作艺术创作观探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赵尊岳的词作艺术创作观以对词心、词情、词笔的阐说为核心而展开。他以"词心"为词体创作的内在本源,以"词情"为词体美感的生发之本,以"词笔"为词体美韵的呈现形式,认为三者相辅相成,一同成为词的创作过... 赵尊岳的词作艺术创作观以对词心、词情、词笔的阐说为核心而展开。他以"词心"为词体创作的内在本源,以"词情"为词体美感的生发之本,以"词笔"为词体美韵的呈现形式,认为三者相辅相成,一同成为词的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系统,始终推动与建构着词作艺术呈现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尊岳 词作创作观 词心 词情 词笔
下载PDF
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属性——从“文化身份”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科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赵树理的“民间的立场”和“知识分子”文化身份,是造成他个人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龃龉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恰恰被当时那些将赵树理创作树为“方向”的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赵树理拥有的两重“文化身份”,使他置于一种“中介”的地位... 赵树理的“民间的立场”和“知识分子”文化身份,是造成他个人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龃龉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恰恰被当时那些将赵树理创作树为“方向”的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赵树理拥有的两重“文化身份”,使他置于一种“中介”的地位,起到沟通知识分子和农民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文化身份”的独特性,恰好为当今学界研究“知识分子”与“权力话语”之关系,提供难得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小说 文化身份 民间立场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赵松庭笛艺研究六十年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樟华 周立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纵观近六十年的赵松庭笛艺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1956年至2001年,这一时期,主要侧重对赵松庭生平的研究和对其部分作品的分析。第二个时期,自2001年至2003年,这一时期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通过对赵松庭的哀悼对其在笛... 纵观近六十年的赵松庭笛艺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1956年至2001年,这一时期,主要侧重对赵松庭生平的研究和对其部分作品的分析。第二个时期,自2001年至2003年,这一时期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通过对赵松庭的哀悼对其在笛艺方面的贡献作全面的评价。第三个时期,自2003年至今,这一时期的研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赵松庭笛艺作较为客观的阐述。这些研究主要从笛曲创作、演奏风格、笛艺教学、笛子制作等角度对赵松庭笛艺作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松庭研究 笛曲创作 演奏风格 笛艺教学 笛子制作
下载PDF
赵孟頫仕元问题三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淑兰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以书、画、诗、文闻名于世的赵孟頫,因以宋室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而备受争议,关于仕元也一直是其研究的焦点。本文结合赵孟頫《松雪斋集》及其经历,对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异议:赵孟頫是贰臣抑或逆子?赵孟頫是主动出仕还是被... 以书、画、诗、文闻名于世的赵孟頫,因以宋室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而备受争议,关于仕元也一直是其研究的焦点。本文结合赵孟頫《松雪斋集》及其经历,对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异议:赵孟頫是贰臣抑或逆子?赵孟頫是主动出仕还是被动出仕?赵孟頫力求外任是甘于淡泊还是无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仕元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对陆华柏《红日照壮乡》的分析与思考——兼谈音乐创作之“为我所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斌 《艺术探索》 2011年第3期94-98,144,共5页
近年来对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陆华柏及其音乐作品的研究日益活跃。《红日照壮乡》是陆华柏采用五重奏形式,以三部曲式结构为原则,运用随机模仿和声法写成的室内器乐作品。该作品体现了陆华柏在音乐创作过程所实现的乐器编制、结构形... 近年来对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陆华柏及其音乐作品的研究日益活跃。《红日照壮乡》是陆华柏采用五重奏形式,以三部曲式结构为原则,运用随机模仿和声法写成的室内器乐作品。该作品体现了陆华柏在音乐创作过程所实现的乐器编制、结构形式、取材及手法等方面的"为我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华柏 《红日照壮乡》 音乐创作 为我所用
下载PDF
在默契与游离之间——论赵树理小说创作与赵树理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2-57,共6页
赵树理的创作与"赵树理方向"并非同一的,二者之间存在微妙差异。前者是作家生命经验和内在文化认同的体现,是由内而外勃发的自觉追求;后者则是意识形态话语阐释的结果,是外在的文化解读,源于一种求证的话语需求。因此,赵树理... 赵树理的创作与"赵树理方向"并非同一的,二者之间存在微妙差异。前者是作家生命经验和内在文化认同的体现,是由内而外勃发的自觉追求;后者则是意识形态话语阐释的结果,是外在的文化解读,源于一种求证的话语需求。因此,赵树理的创作与《讲话》之间是一种契合关系,而非简单的询唤与被询唤关系。艺术功利主义的创作主张与形式上的创新追求,使赵树理的小说恰好适应了意识形态话语的需求,因而被推崇为一种"方向"。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使赵树理的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合时宜"的游离,因而遭遇无所适从的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赵树理方向 现实主义 差异
下载PDF
精神的勇气与灵魂的担当——赵先平小说评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瑞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作为一名本土作家,赵先平执着于自己生存现实,自觉地充当起"一名审视者"的精神责任。赵先平对转型期本地的基层教育、基层权力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问题确实进行了较为独到的审视(观察、体验与艺术揭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 作为一名本土作家,赵先平执着于自己生存现实,自觉地充当起"一名审视者"的精神责任。赵先平对转型期本地的基层教育、基层权力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问题确实进行了较为独到的审视(观察、体验与艺术揭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家的审视,目光不仅仅是向外的,同时也是向内的;不仅仅是审视社会,同时也是在审视人性;不仅仅是"审他",同时也没有忘却了要"自审"——即作家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精神灵魂的拷问和反省。作家审视的眼光可谓犀利,其深邃处直逼灵魂。赵先平的创作,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本土作家创作的时代精神勇气和灵魂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左作家 赵先平 小说创作 精神审视 灵魂担当
下载PDF
李清照自恋型人格倾向论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乃良 《榆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5-87,共3页
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在她的创作中,表现出了鲜明的自恋人格倾向。正是这一倾向,成了她进行多方面文学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成了她表达相思之情的情感基础和评点前贤的前提。这一倾向的发展对后世产生... 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在她的创作中,表现出了鲜明的自恋人格倾向。正是这一倾向,成了她进行多方面文学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成了她表达相思之情的情感基础和评点前贤的前提。这一倾向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自恋 相思之情 倾向 女作家 中国文学史 文学艺术创作 代词 前提 原动力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阈中的民间文化心理和民间价值取向——白族作家赵敏文学创作的心理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家鲜 张朝举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4期56-60,共5页
白族青年学者、作家赵敏以其对生命体验和感悟,用文学创作展现着对人性真情的赞美和对社会、人生的历史与现实,历史性和现代性的思考,以理性的思维和哲理的阐述,印证其创作的民间化价值取向,透显所蕴含的山地白族民间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 赵敏创作 地域文化 创作心理
下载PDF
赵孟頫书法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翁志飞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1-26,共6页
将赵氏其人其书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 ,其性格很大一部分源于其家世及社会人文背景 ,这对赵氏在书艺审美取向以及学术见解上的影响无疑是决定性的。另一方面 ,赵氏的个性品格以及他的励志苦学又实证了其理论上的见解。
关键词 赵孟烦 书法 临摹创作 小楷 行草 审美取向 个性品格
下载PDF
造化可能偏有意,此花不与群花比——浅谈李清照其人其作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进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31,共6页
李清照的词作,仅仅是她思想与创作的一个侧面的反映。李清照的性格中更多的是率性而为,洒脱不羁。李清照的文学主张和诗文创作体现了其豪迈刚健的思想性格。国家的危难和个人生活际遇的不幸,使其成为具有强烈民族思想的爱国诗人。
关键词 思想性格 诗文创作 性格 封建礼教
下载PDF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内在矛盾
17
作者 夏元明 胡解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9-73,共5页
赵树理小说之所以出现评价上的分歧 ,最重要的原因是赵的创作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其一是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的冲突 ,其二是文化立场和文化人格的不相谐调 ,其三是审美趣味的自我束缚。
关键词 赵树理 小说 创作方法 创作目的 文化立场 文化人格 审美趣味
下载PDF
论鲍照七言歌行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2
18
作者 韦晖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7期131-134,共4页
七言诗在走上成熟的过程中,鲍照七言歌行功不可没。从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始,其后作者寥寥,直到刘宋时代鲍照七言歌行《拟行路难》十八首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七言歌行率先在七言诗苑囿中开出绚丽花朵,从而使七言诗在五... 七言诗在走上成熟的过程中,鲍照七言歌行功不可没。从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始,其后作者寥寥,直到刘宋时代鲍照七言歌行《拟行路难》十八首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七言歌行率先在七言诗苑囿中开出绚丽花朵,从而使七言诗在五言诗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的八代诗史中异军突起。鲍照借鉴汉魏乐府,吸纳民间歌谣,探索七言歌行语言形式,在以传承求新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实践,为其后特别是唐朝七言歌行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创作 七言歌行 传承创新
下载PDF
赵嘏诗歌的“江湖意象”解析
19
作者 许振 黄鹏 安丹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9-121,共3页
晚唐诗人赵嘏,虽然和当时文士一样有"平天下"的志向,但其宦海沉浮的独特经历,又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结合诗人生平事迹,分析其诗歌中"江湖意象"的文化内涵的多种表现,并探讨由其文化内涵所折射的诗人内... 晚唐诗人赵嘏,虽然和当时文士一样有"平天下"的志向,但其宦海沉浮的独特经历,又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结合诗人生平事迹,分析其诗歌中"江湖意象"的文化内涵的多种表现,并探讨由其文化内涵所折射的诗人内心情态,由此形象地展现赵嘏诗歌创作中"诗缘情"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嘏 诗歌 江湖意象 文化内涵 诗缘情 诗人心态
下载PDF
昭宗与唐末文坛
20
作者 徐乐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3,共7页
昭宗通过整治科场不公,希望选拔儒学忠贞之士为其所用,但其整治行动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之举,难免人亡政息。较之于父、兄(懿、僖二帝),昭宗个人品格强之数倍,其行实对于韩偓等人的创作起了正面积极的影响,其他文坛创作,即使有细枝... 昭宗通过整治科场不公,希望选拔儒学忠贞之士为其所用,但其整治行动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之举,难免人亡政息。较之于父、兄(懿、僖二帝),昭宗个人品格强之数倍,其行实对于韩偓等人的创作起了正面积极的影响,其他文坛创作,即使有细枝末节上的批评也是出自于爱深恨切的忠心。昭宗《菩萨蛮》诸词,深受唐末文坛词作兴盛风尚影响,并首将家国兴亡之感写入,下启李煜,文学史意义不容低估。遇弑后,限于恐怖时代氛围,文坛未能形成口诛笔伐的讨逆行动,但忠义之士,如韦庄、罗隐、韩偓等人,仍发出了正义的呐喊。昭宗与唐末文坛的互动与关联,显示出其人格品行的正面影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宗 科场整治 文坛风尚 《菩萨蛮》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