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规格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肌肉的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贺诗水 吴旭干 +2 位作者 滕炜鸣 王洪凯 成永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1-767,共7页
提要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不同规格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肌肉中常规生化成分、氨基酸组成、脂类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体重的增加,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和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呈... 提要采用生化测定方法对不同规格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肌肉中常规生化成分、氨基酸组成、脂类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体重的增加,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和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大规格组瘤背石磺肌肉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55.20%、9.10%和17.38%。(2)随着体重的增加,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成体瘤背石磺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瘤背石磺肌肉中的主要鲜味氨基酸,除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符合FAO/WHO/UNU(1985)的理想模式。(3)不同规格组瘤背石磺肌肉中的脂类和脂肪酸组成接近,肌肉中磷脂含量达80%以上,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平衡(S∶M∶P接近于1∶1∶1),成体n3-PUFA/n6-PUFA值为1.0左右,而∑PUFA和∑HUFA分别达30.53%和2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不同规格 生化成分 营养价值评价 肌肉
下载PDF
盐度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沈永龙 戈贤平 +2 位作者 黄金田 王爱民 吕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39-1846,共8页
为探讨盐度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不同消化器官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 200只个体均一的瘤背石磺[初均重(16.82±2.14)g]随机分成5组,分别置于不同盐度梯度(5、15、25、35和45)下饲养,期间用海泥与螺... 为探讨盐度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不同消化器官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 200只个体均一的瘤背石磺[初均重(16.82±2.14)g]随机分成5组,分别置于不同盐度梯度(5、15、25、35和45)下饲养,期间用海泥与螺旋藻粉(m∶m=5∶1)拌饲投喂。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饲养30 d后测定消化道不同器官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1)各消化酶在幽门胃、贲门胃、肝胰腺和肠中均有分布,但各消化器官之间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幽门胃[(91.46±0.57)U/g]、肝胰腺[(72.63±0.59)U/g]、肠[(44.78±0.66)U/g]和贲门胃[(40.12±0.45)U/g];淀粉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肝胰腺[(87.11±1.31)U/mg]、幽门胃[(45.72±1.06)U/mg]、肠[(26.52±1.05)U/mg]和贲门胃[(23.68±0.82)U/mg];纤维素酶活性以肝胰腺[(2.02±0.01)U/mg]最高,其次是肠[(1.01±0.01)U/mg],最低的是幽门胃[(0.53±0.01)U/mg]。2)盐度对各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除肝胰腺中的蛋白酶以外,幽门胃、贲门胃、肝胰腺和肠中各消化酶活性随盐度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盐度15和25时活性最高,盐度45时活性最低。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度(盐度5~25)对各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均具有激活作用;其中,盐度15~25时消化酶活性最高,有利于瘤背石磺对饵料的消化吸收;而当盐度高于25时,则会抑制消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盐度 蛋白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Seasonal bio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Onchidium struma(Gastropoda:Pulmonata)from Chongming Island,the Yangtze Estuary,China 被引量:8
3
作者 LI Xiaobo JIA Linzhi +2 位作者 ZHAO Yunlong WANG Qun CHENG Yongx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55-262,共8页
The seasonal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selected heavy metal Cd, Cr, Cu, Fe, Mn, Pb, and Zn in five tissues of marine gastropod Onchidium struma were studied in the Chongming Island, the Yangtze Estuary in April 2007, J... The seasonal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selected heavy metal Cd, Cr, Cu, Fe, Mn, Pb, and Zn in five tissues of marine gastropod Onchidium struma were studied in the Chongming Island, the Yangtze Estuary in April 2007, July 2006, September 2006, and November 2006,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of Cu (biomass/water) in all selected tissues was about 104 magnitudes, Fe and Cd were 103, Zn was 102, and Mn, Pb, and Cr were 101. Hepatopancreas was proven to be the dominant storage tissue of Cr, Cu, Mn, and Zn, whereas Fe and Pb were mainly stored in muscle and digenetic gland, and Cd was stored in vitelline gland and albumen gland. Additionally, it was found that Cu, Fe, Mn, and Zn were concentrated significantly by O. struma (whole-body) in summer or autumn, and Cd, Cr, and Pb increased slightly in spring and winter. Furthermore, the bioconcentration of Cr was nearly 2-fold higher and Zn was 1.6-fold higher in the water compared with th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Fisheries. With view of excessive amount of Pb, Cd, and Cu according to seafood standard, the consumption of O. struma might have the risk of health haz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chidium struma heavy metal BIOCONCENTRATION the Yangtze Estuary
下载PDF
瘤背石璜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GZU-XW03-2液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卢淇平 赵敏 +1 位作者 崔辉 赵钟祥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研究瘤背石璜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GZU-XW03-2液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对真菌液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 目的研究瘤背石璜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GZU-XW03-2液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对真菌液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HMR)、质谱(MS)以及电子圆二色谱(ECD)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真菌液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聚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eniazaphilone J(1)、5-chloroisorotiorin(2)、(+)-sclerotiorin(3)、deacetylsclerotiorin(4)、isochromophiloneⅢ(5)、penazaphilone E(6)、2,4-dihdroxy-6-(5,7-dimethyl-2-oxo-trans-3-trans-5-nonadienyl)-3-methylbenzaldehyde(7)、6-((1E,3E)-3,5-dimethylhepta-1,3-dien-1-yl)-2,4-dihydroxy-3-methylbenzaldehyde(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具有罕见的氮-氮键结构,把该化合物命名为peniazaphilone J。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属真菌 瘤背石璜 液体发酵 聚酮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瘤背石磺的形态、习性和生殖行为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金庆 成永旭 +2 位作者 吴旭干 陈亚瞿 南天佐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40,共9页
20 0 3年 5月~ 2 0 0 4年 5月研究了上海崇明瘤背石磺 (Onchidiumstruma)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分别对其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等六大系统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 ,瘤背石磺生活在潮间带高潮区滩涂的芦苇丛里 ,摄食泥滩上... 20 0 3年 5月~ 2 0 0 4年 5月研究了上海崇明瘤背石磺 (Onchidiumstruma)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分别对其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等六大系统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 ,瘤背石磺生活在潮间带高潮区滩涂的芦苇丛里 ,摄食泥滩上的有机质和单胞藻类 ;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生。生殖系统包括生殖器和雌、雄交接器三部分 :生殖器由两性腺、卵黄腺和蛋白腺组成 ;雄性交接器由输精管、附性腺、阴茎、刺激器等组成 ,雄性生殖孔位于右侧第一触角中部 ;雌性交接器由输卵管、受精囊、阴道等组成 ,雌性生殖孔位于肛门右侧约 5 0mm处的腹足与外套膜的交界处。本文并详细描述了石磺的交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交配 卵生
下载PDF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26
6
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4 位作者 唐伯平 周波 胡冰 于智勇 杨筱珍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9-1100,共12页
本研究测定了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卵蛋白腺、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产卵后的肝胰腺指数(HSI)、两性腺指数(DGSI)和卵蛋白腺指数(EAGI)都显著下降(P&l... 本研究测定了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卵蛋白腺、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产卵后的肝胰腺指数(HSI)、两性腺指数(DGSI)和卵蛋白腺指数(EAGI)都显著下降(P<0.05),其水分含量显著上升,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2)瘤背石磺各种组织总脂主要有磷脂(PL)、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酰(TG),仅在肝胰腺中检测出少量甘油一酰(MG),产卵后肝胰腺中的FFA含量和两性腺中的PL含量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了41.36%和80.53%,其它组织中的脂类成分变化幅度不大;(3)产卵后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的C16:1n7、C20:5n3(EPA)和C22:6n3(DHA)显著下降,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两性腺中的C20:2n6、C22:2n6和C22:5n3(DPA)显著下降,而C20:4n6(A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中的AA和EPA含量均有所下降,而C16:0和C18:1n9却有所上升。结果表明:卵蛋白腺和黏液腺对于瘤背石磺产卵和胚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PL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瘤背石磺的两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肝胰腺中的脂肪可能是瘤背石磺产卵过程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性腺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PUFA可能被转运到两性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产卵 两性腺 卵蛋白腺 脂类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和性腺发育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金庆 成永旭 +3 位作者 吴旭干 陈石林 王宗凯 滕炜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6,共8页
2003年5-8月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的生殖系统结构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瘤背石磺生殖器包括两性腺、卵黄腺、蛋白腺。两性腺具有外管和内管,两管相连后通入蛋白腺,内管分支为收集管与腺泡相通。蛋白腺包括腺体部和... 2003年5-8月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的生殖系统结构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瘤背石磺生殖器包括两性腺、卵黄腺、蛋白腺。两性腺具有外管和内管,两管相连后通入蛋白腺,内管分支为收集管与腺泡相通。蛋白腺包括腺体部和分泌物两部分,中央为生殖输送管,蛋白腺具食指突和拇指突。性腺腺泡包括精子期腺泡、卵子期腺泡、精卵同泡和排空期腺泡4种类型。本文还对卵黄腺、受精囊、雄性交接器等结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分析了精子和卵子的发育过程、运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生殖系统 组织学 性腺
下载PDF
盐度对瘤背石磺不同部位Na^+/K^+-ATP酶活性、围心腔液和腹腔液渗透压及离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沈永龙 戈贤平 +3 位作者 黄金田 王爱民 吕富 王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1-857,共7页
为了研究盐度对瘤背石磺不同部位Na+/K+-ATP酶活性、围心腔液和腹腔液渗透压及离子含量(Na+、K+和Cl-)的影响,选取健康的瘤背石磺[湿重(10.24±2.16)g]600只,在不同盐度条件下(5、15、25、35和45)采用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饲养30 d后... 为了研究盐度对瘤背石磺不同部位Na+/K+-ATP酶活性、围心腔液和腹腔液渗透压及离子含量(Na+、K+和Cl-)的影响,选取健康的瘤背石磺[湿重(10.24±2.16)g]600只,在不同盐度条件下(5、15、25、35和45)采用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饲养30 d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显示:(1)瘤背石磺腹腔液和围心腔液的盐度和渗透压均随着环境盐度的升高而增高,腹腔液的盐度和渗透压的变动幅度分别为25~43和514~796 mOsm/kg,其增高幅度均大于围心腔液(分别为23~28和502~726 mOsm/kg);(2)围心腔液中Na+、Cl-和K+含量随环境盐度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离子浓度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5.50、322.50和5.15 mmol/L,但盐度对Na+和Cl-含量有显著影响,对K+含量无显著影响。(3)瘤背石磺不同部位的Na+/K+-ATP酶活性具有组织特异性,贲门胃、肠、表皮、肌肉和围心腔膜等部位的Na+/K+-ATP酶活性较高,同时,盐度激活不同部位的Na+/K+-ATP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性,肌肉和贲门胃的Na+/K+-ATP酶在低盐度时活性较高,而肠、肾及围心腔膜等在高盐度时Na+/K+-ATP酶被激活,酶活性较高。研究表明:盐度能显著影响瘤背石磺腹腔液和围心腔液的渗透压和离子浓度以及各器官的Na+/K+-ATP酶活性,贲门胃、肠和肌肉等均是其离子转运和渗透调节的主要部位,具有较强的渗透压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盐度 Na+ K+-ATP酶 离子含量 渗透压
下载PDF
瘤背石磺滩涂生态繁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滕炜鸣 吴旭干 +5 位作者 唐伯平 成永旭 周波 王金峰 王金庆 陈亚瞿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3期214-220,共7页
2006年6-10月,在长江口北支崇明沿岸的芦苇滩涂上进行了瘤背石磺生态繁殖的实验,观察了瘤背石磺繁殖期的性腺发育、交配与产卵、生殖性能、胚胎与幼体发育和繁殖期的其它生态习性。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发育可以初步分为四期,... 2006年6-10月,在长江口北支崇明沿岸的芦苇滩涂上进行了瘤背石磺生态繁殖的实验,观察了瘤背石磺繁殖期的性腺发育、交配与产卵、生殖性能、胚胎与幼体发育和繁殖期的其它生态习性。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发育可以初步分为四期,7-8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发育主要处于Ⅲ期和Ⅳ期,9-10月份亲本石磺的性腺主要处于Ⅱ期和Ⅲ期,5g以下的当年繁殖个体性腺发育均处于Ⅰ期;(2)实验区的瘤背石磺多为两个体间的交配,夜间和白天均可见交配个体,7-8月初为交配盛期,9月中旬后很少见交配个体。实验区的瘤背石磺有3个产卵高峰期,最后一个产卵高峰期的产卵量(8月28-29日)远低于前两个产卵高峰期,单只瘤背石磺每次所产卵块面积为10-40 cm^2之间,平均每次产卵量为(10.14±3.56)×10^4cell/只亲本石磺,单个受精卵湿重为(8.95±0.55)μg,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2.50±3.63)%;(3)实验区瘤背石磺胚胎发育时间为4-10 d,孵化的面盘幼虫10 d后可以顺利发育到匍匐幼虫阶段,匍匐幼虫经过15 d左右可以发育成0.2 g左右的幼体石磺,但是成活率极低,其变态过程和变态条件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生态繁殖 幼体 滩涂
下载PDF
不同孵化方式、培育密度和附着基对瘤背石磺人工繁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永龙 黄金田 +4 位作者 戈贤平 王爱民 吕富 蔡万存 沈楠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116,共8页
为提高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在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幼虫的存活率,本试验模拟滩涂生态环境对瘤背石磺亲贝进行人工养殖,并促使其交配产卵。将采集的瘤背石磺新鲜卵块置于盐度18,水温25~26℃的水体中进行... 为提高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在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幼虫的存活率,本试验模拟滩涂生态环境对瘤背石磺亲贝进行人工养殖,并促使其交配产卵。将采集的瘤背石磺新鲜卵块置于盐度18,水温25~26℃的水体中进行孵化。比较3种不同孵化方式对孵化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孔径(1.0~1.5 mm)海绵附着基和不同培育密度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同时结合幼虫在各水层中分布的变化规律,探索瘤背石磺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的关键技术。结果显示,采用3种方式("喷淋"、"露空"和"梯笼")孵化,受精卵至出膜面盘幼虫期所需时间分别为8、6和9 d;大孔径(1.2~1.5 mm)海绵组对幼虫的附着效果较好,存活率显著高于小孔径(1.0~1.2 mm)海绵组(P<0.05),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添加附着基组(P<0.05);存活率与不同培育密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瘤背石磺幼虫培育密度为55~61个/mL时存活率较高。上述结果表明,"露空"孵化方式能显著缩短瘤背石磺孵化所需时间;在生产过程中,幼虫培育密度以55~61个/mL为宜,面盘幼虫期投放大孔径海绵作为幼虫附着基能显著提高幼虫存活率且能明显缩短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 人工繁育 孵化 培育密度 附着基
下载PDF
成体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旭干 刘富平 +5 位作者 唐伯平 成永旭 王金辉 徐韧 杨筱珍 陈亚瞿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4期319-324,共6页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瘤背石磺栖息地(崇明北支芦苇滩涂)的水质、土壤及成体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各项重金属含量,并与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瘤背石磺栖息地的水质和土壤基本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仅土壤中的Cu和Zn含量略...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瘤背石磺栖息地(崇明北支芦苇滩涂)的水质、土壤及成体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各项重金属含量,并与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瘤背石磺栖息地的水质和土壤基本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仅土壤中的Cu和Zn含量略超过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指数分别为1.39和1.09。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积累了较多的Cu、Zn和Fe,含量分别高达314.33、258.33和192.40μg/g组织湿重,两性腺中的Zn含量为309.33μg/g组织湿重,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肌肉和卵黄腺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较低。除Cd含量外,瘤背石磺肌肉中的其它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中的规定要求,但是肌肉中Cd含量远低于CAC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的2.0μg/g湿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瘤背石磺 组织 重金属含量 评价
下载PDF
瘤背石磺的生态习性观察 被引量:47
12
作者 黄金田 王资生 沈伯平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2003年4~7月,作者对江苏射阳河口滩涂的瘤背石磺作了生态调查,并在室内进行温箱试养,观察其运动、呼吸、消化、生殖及对刺激物的反应等。结果表明,瘤背石磺栖息在潮上带滩涂,其每千克土壤中含N0.325g、P 0.020g、K 0.521g、Cl 0.0849... 2003年4~7月,作者对江苏射阳河口滩涂的瘤背石磺作了生态调查,并在室内进行温箱试养,观察其运动、呼吸、消化、生殖及对刺激物的反应等。结果表明,瘤背石磺栖息在潮上带滩涂,其每千克土壤中含N0.325g、P 0.020g、K 0.521g、Cl 0.0849、有机质7.68g,土壤pH值9.43,含盐量1.615;在温度20~28℃,湿度接近100%时瘤背石磺才出来活动和摄食;在人工饲养下,瘤背石磺喜食螺旋藻。从解剖上看,它用呼吸腔呼吸,外套膜切片中有钙质颗粒,说明该物种是腹足纲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体现了肺螺亚纲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生态习性 物种 人工饲养 摄食 土海参
下载PDF
瘤背石磺的胚胎和幼虫发育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金庆 成永旭 吴旭干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在水温27~29℃、气温27~31℃和海水盐度为16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孵化瘤背石磺的卵块,根据早期发育的形态变化将其划分为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内担轮幼虫、卵内面盘幼虫)和幼虫发育(包括开口期、大面盘幼虫、附着期、... 在水温27~29℃、气温27~31℃和海水盐度为16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孵化瘤背石磺的卵块,根据早期发育的形态变化将其划分为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内担轮幼虫、卵内面盘幼虫)和幼虫发育(包括开口期、大面盘幼虫、附着期、匍匐幼虫)两个阶段。受精卵发育至卵内担轮幼虫需要51h,胚胎发育89h后变态为卵内面盘幼虫,第7天面盘幼虫孵化出卵,直径增大1倍;第23天幼虫变态为匍匐幼虫,虫体直径为受精卵的4倍。分析认为,瘤背石磺的胚胎发育具备典型的不等全裂、螺旋卵裂特征,幼虫为典型的腹足纲面盘幼虫形态;温度对胚胎发育时间影响显著而充气可以加速幼虫孵化出卵;面盘幼虫需要有适宜的潮间带环境和饵料(如底栖硅藻)才可以正常附着变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胚胎发育 卵内担轮幼虫 卯内面盘幼虫 大面盘幼虫 附着期 匍匐幼虫
下载PDF
成体瘤背石磺脂类和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旭干 滕炜鸣 +4 位作者 唐伯平 成永旭 于智勇 周波 杨筱珍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1-438,共8页
测定和比较了成体瘤背石磺的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和卵黄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TL)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为57.31%,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P<0.05);肌肉和两性腺中的水分含量为80%左右,肝胰腺中的... 测定和比较了成体瘤背石磺的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和卵黄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TL)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肌肉指数为57.31%,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P<0.05);肌肉和两性腺中的水分含量为80%左右,肝胰腺中的总脂/湿质量含量为8.23%,显著于其他3种组织(P<0.05)。(2)成体瘤背石磺各种组织总脂主要由磷脂(PL)、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酰(TG)和甘油一酰(MG)组成;肌肉中的PL/TL高达85.24%,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P<0.05);肝胰腺中PL/TL含量仅为41.77%,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肝胰腺中的FFA/TL达44.99%,显著高于其他组织。(3)成体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的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达34.93%,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P<0.05);两性腺中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仅为18.96%,显著低于其他3种组织,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两性腺(40.60%)、卵黄腺(33.21%)、肌肉(30.85%)、肝胰腺(21.00%)。肌肉中C20:4n6(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两性腺中的C22:5n3(DPA)含量高达10.34%,4种组织中的C20:5n3(EPA)含量均显著大于C22:6n3(DHA)含量。由此可见,PL和PUFA对于瘤背石磺的两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肝胰腺中高含量的FFA可能与其旺盛的脂类代谢有关,肌肉、卵黄腺和两性腺具有较高的脂类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成体 脂类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体重瘤背石磺性腺发育规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冰 杨筱珍 +2 位作者 吴旭干 滕炜鸣 成永旭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瘤背石磺体重(2—28g)与性腺发育、性腺指数与肝胰腺指数或卵黄腺指数间的关系,不同体重瘤背石磺性腺内各期生殖细胞的组成与比例以及瘤背石磺卵子和精子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指数有随体重增加...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瘤背石磺体重(2—28g)与性腺发育、性腺指数与肝胰腺指数或卵黄腺指数间的关系,不同体重瘤背石磺性腺内各期生殖细胞的组成与比例以及瘤背石磺卵子和精子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1)瘤背石磺的性腺指数有随体重增加而增加的特点:10g以上个体性腺指数达到最高且基本无变化;不同体重瘤背石磺性腺指数与肝胰腺指数和卵黄腺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2)6g以下组的瘤背石磺性腺滤泡管内未发现有雌性生殖细胞,6g以上组的性腺滤泡管内雄性与雌性生殖细胞并存;(3)所有瘤背石磺个体性腺内均有精子分布,6g以下个体雄性生殖细胞组成以次级精母细胞为主,而6g以上个体则以精子为主;6g以上组的雌性生殖细胞成熟程度随体重增加有明显增加,其中6—8g以卵原细胞为主(57%),8—10g开始出现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10—14g时的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约为69%,且开始出现成熟卵母细胞。(4)卵子发生共经历6期:分别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期、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外源性卵黄合成期、近成熟期和成熟卵母细胞期,成熟卵母细胞直径约为(59.36±3.88)μm。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共5个阶段,精子长约(52.44±20.65)μm。石磺体重与性腺发育程度密切相关,10g以上的个体可做为亲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体重 性腺发育 卵子发生 精子发生
下载PDF
瘤背石磺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峦峦 沈和定 +3 位作者 张雨 方磊 张坤霞 陈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3-500,共8页
采用LA-PCR技术对瘤背石磺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瘤背石磺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3 957 bp,由22个tRNA、2个rRNA、13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9个长度为2~138 bp的非编码区组成。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从L链... 采用LA-PCR技术对瘤背石磺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瘤背石磺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3 957 bp,由22个tRNA、2个rRNA、13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9个长度为2~138 bp的非编码区组成。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从L链编码,其余基因均从H链编码。蛋白质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除ND2为TTG以外,均为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COⅢ和Cytb基因使用了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使用典型的TAA或TAG。预测了22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发现tRNASer缺少DHU臂,tRNASer和tRNAThr的反密码子环上有9个碱基,而不是通常的7个碱基。最长的非编码区含有类似于tRNA的二级结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13个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用NJ、MP、ME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6种软体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与传统的系统分类基本一致。研究初步确定瘤背石磺与平疣桑椹石磺的亲缘关系比与凯尔特石磺的亲缘关系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瘤背石磺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春华 郑忠明 +1 位作者 华建权 陈汉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7-600,共4页
研究了瘤背石磺亲体在不同温度、盐度下受精卵的孵化及不同开口饵料、不同附着基对浮游幼虫的培育和附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亲体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各组成活率均超过95%;在(27±1)℃、不换水条件下,5、10、15、20、25、30... 研究了瘤背石磺亲体在不同温度、盐度下受精卵的孵化及不同开口饵料、不同附着基对浮游幼虫的培育和附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亲体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各组成活率均超过95%;在(27±1)℃、不换水条件下,5、10、15、20、25、30的各盐度组中,以15、20盐度组的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6.4%、95.8%;在盐度15、不换水条件下,(24±1)(、27±1)、(30±1)、(33±1)℃温度组,受精卵产出后至孵化出膜的时间分别需319、297、2862、78 h;采用自制孵化框漂浮式孵化,孵化率高达98%;不同开口饵料试验结果表明,金藻投喂组幼体成活率最高,为87.5%;不同附着基附着培养试验10 d后,悬浮球填料组的成活率最高,达90%,且个体整齐、生长速度快,而铺泥组为43%,不加附着基组仅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幼虫培育 开口饵料 附着基
下载PDF
不同个体大小和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水中耗氧率及皮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明明 乔帼 +3 位作者 李强 徐晨 张凯琦 黄金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8-726,共9页
本研究设定了3种不同规格,以及温度(15℃、20℃、25℃和30℃)、盐度(5、15、25、35和45)和pH(7.5、7.8、8.1和8.4)3种主要环境因子,通过测定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耗氧率和呼吸器官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其对瘤背石磺呼吸的影响。... 本研究设定了3种不同规格,以及温度(15℃、20℃、25℃和30℃)、盐度(5、15、25、35和45)和pH(7.5、7.8、8.1和8.4)3种主要环境因子,通过测定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耗氧率和呼吸器官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其对瘤背石磺呼吸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体较小的瘤背石磺的耗氧率显著高于个体较大的瘤背石磺,且温度、盐度和pH对瘤背石磺的呼吸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低于25℃时,瘤背石磺的耗氧率和黏液腺长短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在25℃时出现峰值;高于25℃后,耗氧率和黏液腺长短径随之减小;表皮厚度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每0.1 cm^2皮肤所含颗粒腺数目及长短径变化规律不明显。盐度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或趋势与温度组相似,峰值出现在盐度15。pH实验组中,耗氧率和黏液腺长短径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表皮厚度和颗粒腺长短径却在减小,每0.1 cm^2皮肤所含颗粒腺数目先增大,在pH 8.1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急剧减少。随着时间的增加,各影响因子对瘤背石磺的呼吸强度均减小。由此得出,在水下,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皮肤呼吸具有显著影响,在25℃、盐度15和pH 8.1时,呼吸代谢良好;而在15℃、盐度45和pH 7.5时,呼吸代谢受到严重胁迫,这为深入揭示瘤背石磺呼吸机制、物种保护和人工增养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个体大小 环境因子 耗氧率 皮肤特性
下载PDF
几种重要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永龙 黄金田 +4 位作者 戈贤平 王爱民 吕富 沈楠楠 蔡万存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4,共8页
该试验通过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温度、盐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室内养殖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养殖温度为20~26℃且昼夜温差不高于3℃,盐度控制为35左右,相对湿度调节为80%以上,养殖密度低... 该试验通过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温度、盐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室内养殖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养殖温度为20~26℃且昼夜温差不高于3℃,盐度控制为35左右,相对湿度调节为80%以上,养殖密度低于50只.箱-1(333只.m-3),底泥采用海边高潮线附近的表层粉砂性盐成土,以3 cm的厚度铺于养殖箱底部,光照强度低于70 lx时瘤背石磺死亡率最低,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与其他各试验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养殖瘤背石磺需控制温度、盐度、相对湿度、养殖密度、光照强度及底泥等各项指标;同时通过模拟生态环境、改善养殖条件等方式能够提高瘤背石磺成活率,从而实现人工条件下的长期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养殖技术 环境因子 成活率
下载PDF
交配对瘤背石磺两性囊及其相关器官发育与变化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晓伟 赵云龙 +3 位作者 曾错 徐晓倩 秦芬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9期80-87,共8页
采用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不同发育时期两性囊的组织结构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瘤背石磺的性腺发育可分为四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休止期或耗尽期。增殖期生殖系统开始形成,生殖上皮分... 采用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不同发育时期两性囊的组织结构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瘤背石磺的性腺发育可分为四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休止期或耗尽期。增殖期生殖系统开始形成,生殖上皮分裂增生原始生殖细胞;生长期两性囊中生殖原细胞增殖分化迅速,囊泡内出现雌雄两类生殖细胞;成熟期两性囊囊泡中有的充满了主体(受体)的卵母细胞,有的充满了客体(授体)的前精子,有的同时分布着卵母细胞和前精子;休止期生殖系统萎缩,两性囊体积变小,囊泡内仅残留少量生殖细胞。不同发育期瘤背石磺各组织中除牛磺酸及半胱氨酸外共检出氨基酸有16种,其中均以Glu含量最高,Val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中以Met含量最高,半必需氨基酸中以Arg含量最高。不同组织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不同,但总体上看随着性腺的发育过程,各组织中氨基酸总量大体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各不同发育阶段基本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交配 两性囊 氨基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