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Force Mechanism for Therapeutic Effect of Pushing Manipulation with One-Finger Meditation Base on Similarity Analysis of Force and Waveform 被引量:4
1
作者 FANG Lei FANG Min GUO Min-mi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531-536,共6页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force mechanism for therapeutic effect of pushing manipulation with one-finger medi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and assigned to an expert group, a...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force mechanism for therapeutic effect of pushing manipulation with one-finger medi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and assigned to an expert group, a skilled group and a novice group, with 5 participants in each group. Mechanical signals were collected from a biomechanical testing platform, and these data were further observed via similarity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Comparing the force waveforms of manipulation revealed that the manipulation force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expert group and the skilled group(P〉0.05). The mean value of vertical force was 9.8 N, and 95% CI rang from 6.37 to 14.70 N,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novice group(P〈0.05). The result of overall similarity coefficient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wo kinds of manipulation forces curves were existed between the expert group and the skilled group. Conclusion: Pushing manipulation with one-finger meditation is a kind of light stimulation manipulation on the acupoint, and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waveforms continuously alternated during manual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ing manipulation with one-finger meditation Tuina biomechanics force characteristics WAVEFORM
原文传递
Sitting-pushing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bloodletting for 40 cases of 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2
作者 Dongfang HONG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n 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treated with the sitting-pushing manipulation,acupuncture at Yanglingquan(阳陵泉GB34)and bloodletting at Weizhong(委中BL40).Methods:A ...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n 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treated with the sitting-pushing manipulation,acupuncture at Yanglingquan(阳陵泉GB34)and bloodletting at Weizhong(委中BL40).Methods:A total of 40 patients of 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the sitting-pushing manipulation,acupuncture at GB34 and bloodletting at BL40,once every two days.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6 days later.Results:After treatment,of 40 cases of 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 syndrome,31 cases were cured,5 cases improved,2 cases effective and 2 cases failed.The curative rate was 77.5%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Visual analog scale(VAS)was(4.1±1.4)poi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was(2.2±0.6)points after treatment,indicating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The sitting-pushing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t GB34 and bloodletting at BL 40 achieves a very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 syndrome.Such combined therapy is a kind of favorable method for 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ting-pushing manipulation Acupuncture Bloodletting THORACIC facet joint DISORDER
原文传递
背俞功能带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肠道菌群及色氨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叶蓓 林巧婷 +4 位作者 杨尚林 裴鑫 杨小慧 符晴 李铁浪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42-1050,共9页
目的探究背俞功能带推法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大鼠的症状,以及对其肠道菌群和色氨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造模组16只,造模组制备CFS模型21 d,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 目的探究背俞功能带推法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大鼠的症状,以及对其肠道菌群和色氨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造模组16只,造模组制备CFS模型21 d,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推法组,每组8只。推法干预14 d,做旷场实验及力竭游泳实验等行为学实验后,取大鼠血清、结肠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色氨酸(tryptophan,TRP)、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及结肠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取肠道粪便进行16 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总路程、跨格数、中心区时间和路程、进入中心区次数力竭游泳时间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推法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均增加(P<0.05)。在门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比例下降,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比例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推法组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比例下降,而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比例升高。在属水平上,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和疣微菌科UCG-005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05,简称UCG-005)的比例明显降低,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比例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推法组Lactobacillus和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比例下降,而Romboutsia和UCG-005比例上升。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推法组大鼠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明显上升;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优势物种主要聚集在目、科、属,推法组的优势物种主要聚集在科、属。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RP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KYN和结肠IDO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推法组大鼠血清TRP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KYN和结肠IDO含量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与TRP相关性较大的菌属包括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tobacillus、Romboutsia等(P<0.05),与KYN相关性较大的菌属包括Bifidobacterium05、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UCG-005(P<0.05或P<0.01),与IDO相关性较大的菌属包括Allobaculum、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Romboutsia(P<0.05或P<0.01)。结论背俞功能带推法能明显改善CFS大鼠的疲劳以及焦虑症状,调节菌群代谢物TRP、KYN及结肠IDO含量,对肠道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部分菌属与TRP、KYN、IDO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推法 背俞功能带 肠道菌群 色氨酸 犬尿氨酸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高阳 张微 +4 位作者 杜双庆 刘路 焦永伟 顾川川 左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18-121,126,共5页
目的 观察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于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1例,... 目的 观察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于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结合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颈椎曲度弧弦距、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中医疗效。结果 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颈椎曲度弧弦距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NDI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病证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效果较为明显,能够缓解青少年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度旋牵推顶正骨手法 功能锻炼 青少年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王友仁颈椎牵扳配合按动微调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探析
5
作者 郑生泓 王友仁(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26-30,共5页
颈椎病属我国临床常见的病症类型之一,神经根受到刺激,就会出现上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致病机制并不复杂,是椎间盘突出压迫或者刺激神经根导致上肢放射性神经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故要解决... 颈椎病属我国临床常见的病症类型之一,神经根受到刺激,就会出现上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致病机制并不复杂,是椎间盘突出压迫或者刺激神经根导致上肢放射性神经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故要解决神经的压迫症状,就必须解决突出物的力学刺激,并给予神经根良好的恢复环境。只要颈椎的曲度和偏歪得到有效改善,颈部的内外平衡就会重新建立,颈椎间盘受到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得以改善,则神经根的疼痛和麻木症状就会得到治愈。北京按摩医院王友仁主任医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届首都国医名师,从事推拿临床工作60余年,擅长以颈椎牵扳配合按动微调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文章旨在阐述颈椎牵扳法的操作方法及优势,并对按动微调法的机制进行探讨,从而分析王友仁老专家正骨、按动为一体的诊疗思路,体现了王老“动静结合、医患配合”“以按治痛、以动治动”“筋骨并重,重视脊柱内外平衡”等治疗理念,是其“不正则痛、不通则痛、不顺则痛”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运用颈椎牵扳配合按动微调法具有针对性强、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牵扳法 按动微调法
下载PDF
一指禅推法的图形和动力学参数测定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黎 谢美凤 +5 位作者 黄淑云 王金玲 吴山 范志勇 郭汝松 赖淑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对一指禅推法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为手法的评价和衡量标准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检测并记录术者进行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动态图形,并保存分析相应的参数数据。结果一指禅推法的平均最大作用力为(11.75±0.88... 目的对一指禅推法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为手法的评价和衡量标准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检测并记录术者进行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动态图形,并保存分析相应的参数数据。结果一指禅推法的平均最大作用力为(11.75±0.88)N,频率为(111.7±6.98)次/min,周期为(539±35.73)ms,有效做功时间比均大于0.28,波形的均匀性均大于0.927。结论通过图形和量化指标可以客观衡量一指禅推法"持久、有力、均匀"的手法要求,但"柔和、渗透"还缺乏衡量和评价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图形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易筋经练功对一指禅推法功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德瑜 李迎红 +3 位作者 黄宇辉 李强 李嘉 陈国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10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推拿功法的练习对一指禅推法功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名针推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A组)采用以练习易筋经为主结合体育锻炼的练功方法;对照组(B组)采用单纯体育锻炼的练功方法,运用推拿手法测定仪... 目的:观察不同推拿功法的练习对一指禅推法功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名针推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A组)采用以练习易筋经为主结合体育锻炼的练功方法;对照组(B组)采用单纯体育锻炼的练功方法,运用推拿手法测定仪检测两组的正压力峰值、峰值稳定性、频率、频率稳定性、正压力波形的相似性、正压力波形的稳定性以及总分,并分析各组练功方法对一指禅推法功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正压力峰值等各项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易筋经的练习可以提高一指禅推法的功力,有利于一指禅推法的学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易筋经 练功 推拿手法测定
下载PDF
一指禅推法频率、有效做功时间比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杜春晓 林松 李义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研究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有效做功时间比。方法选取该手法熟练掌握者1人、初学者9人,采用No-vel Pliance Mobile System软件收集每人手法信息,整理并比较各受试者一指禅推法操作频率、有效做功期间时间比。结果各受试者操作频率都在... 目的研究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有效做功时间比。方法选取该手法熟练掌握者1人、初学者9人,采用No-vel Pliance Mobile System软件收集每人手法信息,整理并比较各受试者一指禅推法操作频率、有效做功期间时间比。结果各受试者操作频率都在110次/min以下,熟练掌握者频率为78次/min。熟练掌握者"次做功期"和"主做功期"的时间比基本上小于初学者组。结论一指禅推法频率应以78次/min左右为宜,"次做功期"和"主做功期"的时间比以略大于0.28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频率 有效做功
下载PDF
艾灸结合推法作用于八髎穴治疗妇科病中医理论浅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施晓兰 余曙光 +4 位作者 张承舜 刘奇 杜萍 胡丽萍 罗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0期38-40,共3页
艾灸有纯阳之性,具有温通和温补的双重作用,推法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临床上将两者结合作用于八髎穴治疗妇科疾病,效果显著。本研究探讨其中医理论基础与依据,以期为同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 妇科疾病 八髎穴 艾灸 推法
下载PDF
不同频率一指禅推拿抗眩晕效应的量效规律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志勇 郭汝松 +4 位作者 李黎 王金玲 吴山 赖淑华 田强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索一指禅推法治疗颈性眩晕的频率与即时镇晕效应的量效规律,为推拿手法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37例,随机分为A组(频率为60~100次/min)和B组(频率为120~160次/min),采用在手法质量控制下的一指... 目的探索一指禅推法治疗颈性眩晕的频率与即时镇晕效应的量效规律,为推拿手法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37例,随机分为A组(频率为60~100次/min)和B组(频率为120~160次/min),采用在手法质量控制下的一指禅推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眩晕程度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两项指标。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积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眩晕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的频率不是越快越好,较慢频率的一指禅推法即时镇晕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频率 颈性眩晕 量效规律
下载PDF
给定手部作业轨迹的仿人机器人推操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涛 黄强 +2 位作者 杨洁 余张国 张伟民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5-391,共7页
以推车作业为例对"汇童"仿人机器人动态行走中的推操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手部位置与腰部位移的关系,对作业运动中手部轨迹的补偿进行了研究.另外,作业中机器人与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根据作业的期望作用力,开展了基于ZMP稳定... 以推车作业为例对"汇童"仿人机器人动态行走中的推操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手部位置与腰部位移的关系,对作业运动中手部轨迹的补偿进行了研究.另外,作业中机器人与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根据作业的期望作用力,开展了基于ZMP稳定性判据的作业运动稳定性控制研究.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它能满足推车作业手臂操作性和运动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推操作 手臂操作性 作业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模型需求模板匹配的多源地理数据推送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晓林 邹宇 +1 位作者 易琳 俞肇元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8,111,共6页
针对现有地理分析模型同多源复杂地学数据之间耦合困难、模型运算数据处理过程复杂等问题,构建了以模型需求模板匹配为基础的多源地理数据自动处理与推送方法。利用元数据对多源地理数据进行统一描述,并从模型的数据需求和任务需求两个... 针对现有地理分析模型同多源复杂地学数据之间耦合困难、模型运算数据处理过程复杂等问题,构建了以模型需求模板匹配为基础的多源地理数据自动处理与推送方法。利用元数据对多源地理数据进行统一描述,并从模型的数据需求和任务需求两个角度生成模型需求模板,最后通过基于XML的元数据与模型需求模板的匹配求得数据操作模板。在数据操作模板中应用算子库作为转换工具,实现了数据库数据到模型需求数据的转换,完成模型运算数据的自动推送。基于江苏沿海滩涂数据库的分析案例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模板匹配方法可对模型运行数据进行有效解析,并通过数据操作流的构建实现数据的自动推送。该研究可为服务型GIS的发展及地理模型的集成提供理论参考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需求模板 模板匹配 操作模板 数据推送
下载PDF
侧旋提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宾宾 韦坚 韦贵康 《中医正骨》 2008年第10期8-9,共2页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侧旋提推法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侧旋提推法及牵引组(观察组)和牵引及西药消炎组(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功能评分、X线颈曲值和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侧旋提推法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侧旋提推法及牵引组(观察组)和牵引及西药消炎组(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功能评分、X线颈曲值和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3%,显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旋提推法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其机理可能在于该疗法能直接解除神经根机械性压迫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推拿 侧旋提推手法 牵引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在体和离体“一指禅推法”动力学参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黎 王金玲 +1 位作者 吴山 范志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609-3612,共4页
目的对在体和离体"一指禅推法"的动力学参数进行初步对比研究分析。方法记录1位手法熟练者在体和离体不同条件下的一指禅推法的手法运动轨迹曲线,同步采集保存手法的数据,用压力测试配套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手法的... 目的对在体和离体"一指禅推法"的动力学参数进行初步对比研究分析。方法记录1位手法熟练者在体和离体不同条件下的一指禅推法的手法运动轨迹曲线,同步采集保存手法的数据,用压力测试配套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手法的垂直作用力、频率、周期。结果在体与离体组间的最大垂直作用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的最小垂直作用力、频率、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与频率是"一指禅推法"的主要特征。对于同一操作者,在体和离体一指禅推法的不同主要是体现在最大垂直作用力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动力学参数 在体 离体
下载PDF
基于“筋柔骨正”推髌伸膝手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远栋 王平 +2 位作者 刘爱峰 张君涛 张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筋柔骨正”推髌伸膝手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与机制。方法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推髌伸膝”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均每天治疗1次,每次20 min,14次为1个疗程,... 目的探讨基于“筋柔骨正”推髌伸膝手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与机制。方法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推髌伸膝”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均每天治疗1次,每次20 min,14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评价临床疗效、下肢力线及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表面张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力线与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表面张力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髌伸膝”手法能够改善下肢力线及膝关节软组织表面张力,因此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柔骨正 膝骨性关节炎 推髌伸膝手法 针刺 下肢力线 软组织张力
下载PDF
一指禅推法不同作用力下上肢肌群运动方式及肌电信号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方磊 房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力量下一指禅推法上肢肌电信号特征,找出手法操作关键技术上肢肌群协同运动方式。方法采集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手法肌电信号数据。每位测试者按手法力量分轻、中、重3种类型操作,选择连续稳定的数据采用MyoResearch...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力量下一指禅推法上肢肌电信号特征,找出手法操作关键技术上肢肌群协同运动方式。方法采集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手法肌电信号数据。每位测试者按手法力量分轻、中、重3种类型操作,选择连续稳定的数据采用MyoResearch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上肢各测试肌群肌电积分(iEM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手法力量肌群iEMG比值比较,专家组和熟练组无显著差异(P>0.05),比值前3位为尺侧腕屈肌群、三角肌、桡侧伸肌群;手法核心主动肌群参与运动方式基本一致。初学组在不同手法力量下iEMG比值前3位肌肉群各不相同,差异较明显。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之间协同收缩率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初学组协同收缩率最大,专家组协同收缩率最小,且协同收缩率随手法力量增加逐渐下降。6 min操作三角肌肉中位频率斜率比较,专家组测试者耐疲劳度较好。结论专家组和熟练组手法肌电信号有共同特征,存在手法操作的核心肌群。上肢核心肌群运动方式具有规律性,并且iEMG比值、中位频率斜率、协同收缩率等指标可作为评价手法持久性、均匀性,以及施力方式是否规范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肌电信号 中位斜率 协同率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优值牵引法结合提拉推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轩 刘佳 +2 位作者 李道通 张雨 赵万良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法结合提拉推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优值牵引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优值牵引法结合提拉推顶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法结合提拉推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优值牵引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优值牵引法结合提拉推顶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值牵引法结合提拉推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优值牵引法 提拉推顶手法
下载PDF
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远栋 王平 +5 位作者 刘爱峰 张君涛 张超 卜寒梅 苗妙 邵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的腰椎小关节源性LBP患者共180例。其中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组90例(射...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的腰椎小关节源性LBP患者共180例。其中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组90例(射频+手法组),单纯连续射频组90例(射频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腰部软组织张力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射频+手法组总有效率(97.78%)优于射频组总有效率(9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ODI、JOA、SF-36评分及腰部软组织张力组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射频+手法组优于单纯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在改善患者下腰痛、软组织张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连续射频 坐位旋推手法 脊神经后内侧支
下载PDF
立式轴承压装机上料机械手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青山 常治斌 +1 位作者 任爱华 张光国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86-88,共3页
为了适应自动化的需要,解决原有轴承压装机压装过程中人工上料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中巧妙地应用了空间凸轮机构,实现压装过程中自动上料.在分析相关技术要求和参数及现场条件的基础上,完成了立式轴承压装机上料机械手总体结构... 为了适应自动化的需要,解决原有轴承压装机压装过程中人工上料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中巧妙地应用了空间凸轮机构,实现压装过程中自动上料.在分析相关技术要求和参数及现场条件的基础上,完成了立式轴承压装机上料机械手总体结构设计,设计出立式轴承压装机上料机械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料机械手 轴承压装机 空间凸轮机构
下载PDF
开天门治疗对暴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鲜花 陈欣欣 +3 位作者 刘罗薇 刘婉君 柯冬梅 冯玲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7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开天门治疗对暴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暴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开天门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2组患者睡眠质量... 目的:观察开天门治疗对暴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暴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开天门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2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2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睡眠质量评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开天门治疗可提高暴聋患者的睡眠质量,操作简单,经济有效,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暴聋 按摩 开天门 睡眠质量 中医护理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