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甲医院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杨晓钟 周立涛 +2 位作者 印文 蒯洋洋 张红 《现代医院管理》 2024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对急诊患者进行安全管理,保障急诊患者安全。方法成立HFMEA小组,选择急诊急救案例,绘制急诊急救流程,找出失效原因,计算危害指数。决策树分析后找...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对急诊患者进行安全管理,保障急诊患者安全。方法成立HFMEA小组,选择急诊急救案例,绘制急诊急救流程,找出失效原因,计算危害指数。决策树分析后找出需要重点改善的失效原因,利用鱼骨图找出系统原因,拟定改善方案,包括加强信息化管控、以制度规范流程、组建快速反应小组、加强员工培训。结果实施改善方案后,危害指数明显下降。结论HFMEA强调事前干预,对急诊患者急救等高危流程有重大指导意义,可有效减少潜在风险点,提升急诊医疗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质量 急诊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子痫前期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方方 徐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子痫前期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70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子痫前期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70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子痫前期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孕妇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模式 子痫前期 急诊急救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时间量化的急救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抢救效果影响
3
作者 陈金玲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0期2528-2530,253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量化的急救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8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8月...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量化的急救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8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8月—2023年7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时间量化的急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率、院内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及胸痛缓解率情况,并分别在急诊时和出院前记录两组患者心脏超声过程中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分诊到会诊、会诊到确诊、首份心电图及胸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6、7.179、2.687、4.573、3.279,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胸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11.250,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VESV、LVEDV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6、2.133、4.447,P<0.05)。结论:应用基于时间量化的急救护理模式可提升UAP患者的抢救效率,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提升胸痛缓解率,促进患者心功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量化 急救护理模式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救效率 心功能
下载PDF
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翔 邹立成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0期251-254,共4页
目的:分析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前急救中心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月至2022年6月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分析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前急救中心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月至2022年6月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为观察组(60例,实施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Braden评分、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重症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应用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干预效果,明显降低压疮风险,减轻意识障碍严重程度,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促进快速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 重症监护室 应用
下载PDF
FMEA模式下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研究
5
作者 黄沛君 冯进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式下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开始施行FMEA模式下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简称FMEA临床路径)...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式下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开始施行FMEA模式下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简称FMEA临床路径),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本院的急诊危重症患者82例(对照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在2019年2月-2020年6月就诊患者中选择与对照组具有相同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发病至入院时间、疾病类别的急诊危重症患者82例(观察组),两组匹配比例为1∶1,用于确定FMEA临床路径前后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危重症交接时间、抢救成功率、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发症控制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时间、危重症交接时间,转运期间血压下降、呼吸骤停、心搏骤停、管道脱落/堵塞、药品物品不齐、交接不清、转运延迟以及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跌倒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5.12%(78/82),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完成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模式下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时间、危重症交接时间、转运期间风险事件及抢救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跌倒并发症风险,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完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急诊 危重症 临床护理路径
下载PDF
基于分级分区模式的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嵇路路 薛小燕 尹巧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1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分级分区模式的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探究基于分级分区模式的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基于分级分区模式急救护理的67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急性生理评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至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就诊至给药时间、就诊至术毕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接诊时急性生理评分、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收入院时急性生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时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01%(65/67),高于对照组的85.25%(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0,P<0.05)。结论在AMI患者中实施以分级分区模式为基础的急救护理可缩短救治时间,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分级分区模式 急救护理 救治时间 急性生理评分 舒适度
下载PDF
暴力事件批量伤员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救治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吉善和 沈开金 +4 位作者 姜文亭 郭云 敖其尔 马志强 努尔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院前急救和急诊科内救治的组织与实施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批量伤员救治质量。方法同顾性总结乌鲁木齐“7·5”事件中的批量暴力外伤伤员院前急救及在急诊科内救治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抢救模式的可行性及救治效果。结...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院前急救和急诊科内救治的组织与实施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批量伤员救治质量。方法同顾性总结乌鲁木齐“7·5”事件中的批量暴力外伤伤员院前急救及在急诊科内救治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抢救模式的可行性及救治效果。结果经院前急救伤员均成功送达医院,通过急诊科内迅速、合理、高效的组织与救治,本组110例伤员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成功获救。结论对批量暴力外伤伤员采用有效的院前急救——急诊科内紧急损害控制——快速分流救治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批量暴力外伤伤员救治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量伤员 院前急救 急诊科 救治模式
下载PDF
“社区-急救-医院”院前急救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开红 刘威 +2 位作者 陶丽丽 杨桦 王亚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865-2867,共3页
目的建立新型的"社区-急救-医院"三级急救模式,探索并评价在新型急救模式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将北京市某城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其中的3 665名高血压病患者... 目的建立新型的"社区-急救-医院"三级急救模式,探索并评价在新型急救模式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将北京市某城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其中的3 665名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试验组社区进行为期1年的试验性干预,对照组按原有方式进行常规的社区干预,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种模式下的救治效果。结果通过社区干预,试验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高血压并发症/急症的知晓率以及"社区健康通"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急症发生率、就诊率的增长幅度较对照组有所缓解。结论在"社区-急救-医院"三级急救模式下,社区居民能够增强对高血压急症的知晓,降低急症的发生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够参与并解决部分急症病例,使有限的院前急救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因此应在社区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急救-医院”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 院前急救 高血压 社区健康通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癫痫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艳丽 黄蓓蓓 +1 位作者 刘夕珍 顾静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2989-2991,共3页
目的研究在癫痫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收治的部分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6例癫痫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SBAR沟... 目的研究在癫痫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收治的部分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6例癫痫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SBAR沟通模式的急救护理干预,比较癫痫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施护理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癫痫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较为乐观,应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沟通模式 癫痫 急救护理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肖乾 王维维 +1 位作者 张洁 宋晓玉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20-924,共5页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再造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转运的60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2017年1月至2017...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再造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转运的60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予以传统方法转运的28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FMEA下予以优化转运的31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的差异。结果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转运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再造中的应用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缩短院内转运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急诊危重症 转运流程 风险分析
下载PDF
建设重症 急诊医学学科群 促进学科建设大发展——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急救医学部运行经验与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永文 孟新科 +2 位作者 郑晓英 何满红 吴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2-855,共4页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6月建立重症急救医学部,组成包括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院前科的急危重症诊治学科群。医学部为半开放式的内循环模式,以建立健全的危重病预警系统为导向,以危重病患者救治体系与监护体系为主导,以危重病患...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6月建立重症急救医学部,组成包括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院前科的急危重症诊治学科群。医学部为半开放式的内循环模式,以建立健全的危重病预警系统为导向,以危重病患者救治体系与监护体系为主导,以危重病患者医疗护理救治环节质量控制为重点,促进急诊医学、重症医学临床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提高。半年多实践表明,重症急救医学部通过灵活应用“危重病病情评价与预测系统”、组建快速抢救反应团队参与院内其他科室危重病患者抢救、强化将重症医学学科理念和技术方法应用于急诊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缩短抢救和住院时间。因为资源整合,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重症急救医学部内的医生和护士临床、科研等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我们的经验表明,重症急救医学部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重症医学 学科群 学科建设模式
下载PDF
佛山120急救调度模式下的院内反应时间状况分析及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扬晖 钟菊英 刘秀珍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7期124-125,129,共3页
目的对佛山120急救调度模式下的院内反应时间进行分析,提出缩短院内反应时间的策略。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2011年11~12月8点至18点我院急诊科确认并接受的由通讯指挥中心发出的院前急救指令进行随机抽查,对其院内反应时间[A组(急诊... 目的对佛山120急救调度模式下的院内反应时间进行分析,提出缩短院内反应时间的策略。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2011年11~12月8点至18点我院急诊科确认并接受的由通讯指挥中心发出的院前急救指令进行随机抽查,对其院内反应时间[A组(急诊医师组)、B组(急诊护士组)、C组(担架员组)和D组(救护车司机组)]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1~12月8点至18点,对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调度护士接收到的526例院前急救指令进行随机抽查并进行统计。A组院内反应时间(51.58±16.63)s,B组院内反应时间(51.09±16.47)s,C组院内反应时间(59.40±17.06)s,D组院内反应时间(59.30±17.12)s。A、B、C和D组院内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较C组和D组的院内反应时间较短,A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083),C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与C组和D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急诊科综合院内平均反应时间(59.69±16.78)s,2 min内出车率100%。比广州市120急救网络医院的院内反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策略缩短院内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反应时间 紧急医疗救援 急救模式
下载PDF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俊香 杨术兰 丁洪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级护理7班(对照班,51人)和8班(实验班,53人)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 目的探讨"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级护理7班(对照班,51人)和8班(实验班,53人)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从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和急救护理综合职业能力三方面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考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临床思维和急救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四位一体 教学模式 急救护理
下载PDF
“五根管道”模式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志霞 李玄 +2 位作者 张柳涵 徐春飞 唐洪钦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五根管道"模式在急诊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实验组,在急救护理过程中采用"五根管道"(静脉置管、吸氧管、气管切开管、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 目的研究"五根管道"模式在急诊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为实验组,在急救护理过程中采用"五根管道"(静脉置管、吸氧管、气管切开管、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模式有序进行急救护理;对照组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按传统医嘱执行方法进行急救护理。对2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建立静脉通道时间(7.7±4.0)min,缺氧改善时间(11.5±6.2)min,早期有效救治时间(35.9±9.5)min,均比对照组缩短,患者死亡率也较对照组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五根管道"模式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救护理中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根管道模式 特重度烧伤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润梅 梁义 +1 位作者 马健康 张福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39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19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转运管理模式,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39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19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转运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观察两组危重患者的科室之间电联概率、交接双方责任纠纷概率、将患者遗漏交接概率、交接时间、转运设备、生命体征及贵重物品交接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的科室之间电联概率、交接双方责任纠纷概率、将患者遗漏交接概率均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转运设备、生命体征及贵重物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可以提高转运交接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危重 转运
下载PDF
职场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进 杨艺 +5 位作者 沈娟 丛小玲 邹霞 李璐寰 江春燕 刘玮玮 《全科护理》 2021年第18期2571-2573,共3页
目的:探讨职场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人和对照组10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职场体验式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操作成绩和急救能力。结果:观... 目的:探讨职场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人和对照组10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职场体验式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操作成绩和急救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操作成绩和急救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应用职场体验式教学能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和急救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护理 职场体验 护理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在EICU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燕萍 余天燕 +1 位作者 吴海燕 郭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进式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7月为现况组,实施传统交接班模式;2016年8~10月为改进组,实施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制定护护... 目的:探讨改进式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5~7月为现况组,实施传统交接班模式;2016年8~10月为改进组,实施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制定护护床旁交班SBAR报告表,规范E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程度。比较两组干预后交班错漏情况及改进前后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改进组干预后交班错漏情况明显少于现况组(P<0.05),改进后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中增进护士监控、合作、责任的评分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运用改进式SBAR床旁交班模式后不仅规范了床旁交接流程,保证交接班信息的全面准确性,并且增进了护士行为监控和团队合作,帮助定位责任,值得长期推广,同时,也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与质量改进以促进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的可持续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式 SBAR床旁交班模式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急诊 手术 ICU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提高严重多发伤救治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媛 曹钰 +1 位作者 梁隆斌 杨雪玉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2期2076-207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ICU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提高严重多发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一体化急救的患者192例,并与传统专科专治救治的患者139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住院天数、预后,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 ...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ICU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提高严重多发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一体化急救的患者192例,并与传统专科专治救治的患者139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住院天数、预后,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 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以后,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专科专治组明显缩短,病死率为6.78%,较传统专科专治模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行急诊、手术、ICU一体化急救模式缩短了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手术 重症监护 一体化急救模式
下载PDF
“读、议、练”教学模式在本科生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楼妍 许虹 袁晓红 《中华护理教育》 2014年第9期657-660,共4页
在127名护理专业本科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应用"读、议、练"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评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循证护理能力和知... 在127名护理专业本科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应用"读、议、练"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评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循证护理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促进了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学士 急危重症护理学 读、议、练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及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一体化急救 护理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