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0 m^(2)级5车道隧道九硐室施工力学特性数值计算
1
作者 王星 黄帅 +2 位作者 王帅帅 霰建平 葛国库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针对深圳侨城东路宝鹏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涉及的300 m^(2)级5车道超大断面隧道,开展施工技术方案及结构受力研究.首先,提出一套“分硐室开挖+衬砌加强支护”的超大断面隧道九硐室开挖施工技术.然后,结合隧道几何尺寸及支护方案,建立Mida... 针对深圳侨城东路宝鹏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涉及的300 m^(2)级5车道超大断面隧道,开展施工技术方案及结构受力研究.首先,提出一套“分硐室开挖+衬砌加强支护”的超大断面隧道九硐室开挖施工技术.然后,结合隧道几何尺寸及支护方案,建立Midas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探究5车道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动态力学响应特性.最后,提取隧道各分部结构应力云图,统计特征测点应力及位移监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间需采用超前小导管+管棚注浆措施对围岩进行预加固;现场需通过双侧壁导坑+双临时横撑构成九硐室开挖工法,并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加强加厚二次衬砌支护方案;现场开挖施工后结构应力与位移呈现快速增加趋势,而后隧掌子面不断前移各统计曲线逐步趋于平稳;围岩压力峰值可达2.01 MPa,拱顶位置超前小导管内力值最大为10 kN,两侧拱腰位置管棚内力最高为20 kN,拱腰及拱脚位置钢拱架内力最大为113 kN,拱肩位置锁脚锚杆内力在第66开挖施工步达到18 kN;初支结构测点应力峰值为2.4 MPa;初支拱顶、拱肩部位沉降峰值分别为12.4、6.8 mm;管棚、锁脚锚杆等结构联合支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互通式立交 5车道隧道 双侧壁导坑+双临时横撑 双层初支 动态响应
下载PDF
基于双特征提取网络的车道线识别方法
2
作者 窦志 孙后环 +2 位作者 王周利 代远扬 高枫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4,共7页
为了提高复杂环境下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提出一种双特征提取网络的车道线识别方法。首先搭建双特征提取网络,减少细节语义信息的丢失,强化模型面对复杂环境的识别能力。然后使用改进的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结构增大感受野,提取更为丰富的... 为了提高复杂环境下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提出一种双特征提取网络的车道线识别方法。首先搭建双特征提取网络,减少细节语义信息的丢失,强化模型面对复杂环境的识别能力。然后使用改进的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结构增大感受野,提取更为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并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降低模型的计算量。最后构造通道注意力模块,重点关注有效信息较多的特征通道。经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在Tusimple数据集上准确率可达97.7%,mIoU为76.2%,单图识别时间为26.24 ms,在复杂环境下进行车道线识别时,鲁棒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线识别 双特征提取 Swin Transformer 通道注意力模块 空洞卷积
下载PDF
神东矿区煤矿掘进工艺及装备智能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海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为了实现神东煤炭集团煤矿巷道掘进由人控到数控、由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分析了神东矿区煤矿单巷掘进、双巷掘进、大断面切眼贯通的工艺及设备配套技术现状,研究了智能化掘锚一体机、智能化连续采煤机、智能掘锚一体机惯性导航技术、... 为了实现神东煤炭集团煤矿巷道掘进由人控到数控、由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分析了神东矿区煤矿单巷掘进、双巷掘进、大断面切眼贯通的工艺及设备配套技术现状,研究了智能化掘锚一体机、智能化连续采煤机、智能掘锚一体机惯性导航技术、成套智能化掘进技术、近端AI识别和远程云控制技术等掘进设备智能化技术,同时研究了预埋孔钻进机器人、智能化管路抓举设备、智能化防爆柴油开槽机、电缆自动收放车辆、智能清仓机器人等掘进辅助作业设备及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神东煤炭集团煤矿掘进智能化发展建议,即:加快推广掘锚一体化生产工艺、发展5G无线网络技术、完善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等,从根源上解决智能设备自主可控、智能互联、安全可信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巷掘进 智能化掘进设备 柔模支护 掘锚一体化 透明地质
下载PDF
3车道瓦斯隧道通风流场及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4
作者 陈治宇 杨枫 +3 位作者 谢可 林国进 杨文波 何川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9-1044,I0062-I0077,共32页
为有效进行大断面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通风降气,以古金高速公路大梁子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SCDM软件建立2台阶带仰拱的计算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在不同台阶长度、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双风筒布设形式下,隧道掌子面及... 为有效进行大断面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通风降气,以古金高速公路大梁子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SCDM软件建立2台阶带仰拱的计算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在不同台阶长度、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双风筒布设形式下,隧道掌子面及附近区域的通风流场特征和瓦斯运移规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流场在通风20 min后基本稳定,上台阶和仰拱段会形成涡流阻碍瓦斯的运移、扩散和稀释,在风筒非对称布设情况下,掌子面风筒对侧的墙角处出现瓦斯积聚现象;2)隧道内通风降气效果的敏感性影响因素排序为双风筒及布设形式>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台阶长度,建议优先采用双风筒同侧布设送风,其次调整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为20~25 m和台阶长度为15~20 m;3)采用双风筒同侧布设通风时,掌子面及附近区域风速提高、瓦斯体积分数大幅降低,且施工现场开展的送风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度高,验证了双风筒同侧送风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车道公路隧道 瓦斯隧道 大断面隧道 通风方式 双风筒布置形式 瓦斯运移规律
下载PDF
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机械化施工工法转换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毓澄 李行利 《重庆建筑》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基于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城仔山隧道大型机械化施工,分析了机械化双侧壁导坑法与机械化台阶法开挖的施工技术特点与局限性,并提出了双侧壁导坑法转台阶法的转换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沉降及应力分析了转换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 基于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城仔山隧道大型机械化施工,分析了机械化双侧壁导坑法与机械化台阶法开挖的施工技术特点与局限性,并提出了双侧壁导坑法转台阶法的转换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沉降及应力分析了转换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整个施工转换过程掌子面相对稳定,超前支护及洞身支护的结构合理,无安全隐患,可为现场施工进行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洞八车道 机械化 双侧壁导坑法 台阶法 工法转换
下载PDF
基于双五次多项式的智能汽车换道路径规划研究
6
作者 李胜琴 张明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3,共9页
快速准确地进行换道路径规划、有效跟踪期望路径以及换道过程中保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是保障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的核心技术.针对智能汽车主动换道过程中的路径规划问题,引入中转位置,提出基于双五次多项式的路径规划策略,以提高换道路径... 快速准确地进行换道路径规划、有效跟踪期望路径以及换道过程中保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是保障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的核心技术.针对智能汽车主动换道过程中的路径规划问题,引入中转位置,提出基于双五次多项式的路径规划策略,以提高换道路径的平滑性,保证车辆换道安全性,满足换道实时性要求.对主动换道场景进行分析,确定换道初始及目标位置;基于车辆换道过程中的临界碰撞点,提出双五次多项式换道路径规划策略;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针对不同道路状态进行主动换道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引入了中转点,利用双五次多项式规划方法得到的换道路径在临界碰撞状态前有更明显的侧向位移,能避开前方障碍车保证了换道安全性;换道中转位置处车辆最大侧向加速度不超过2 m/s^(2),保证了换道过程中车辆操纵稳定性;在干燥路面与湿润路面工况下,换道所需纵向安全距离减小20 m左右,保障了换道过程的纵向碰撞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智能汽车主动换道路径规划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换道 路径规划 双五次多项式 中转点 智能汽车
下载PDF
双层车辆荷载作用下地下空间半悬挂车道动力响应仿真分析
7
作者 章新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0-205,共6页
[目的]新型地下综合体预应力吊墙半悬挂式行车道结构具有美观、净空大的优点,但对该新型结构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需要对该半悬挂式车道板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深圳市黄木岗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某区间半悬挂式... [目的]新型地下综合体预应力吊墙半悬挂式行车道结构具有美观、净空大的优点,但对该新型结构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需要对该半悬挂式车道板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深圳市黄木岗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某区间半悬挂式车道板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地下综合体半悬挂车道板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双层车辆荷载作用下半悬挂车道板的位移、加速度、应力的动态响应规律。[结果及结论]车辆动荷载作用下,车道板中部位移及加速度响应最大,沿车道板中部至侧墙连接处位移与加速度响应逐渐减弱,车道板位移响应峰值约为吊墙、顶板与侧墙的4.6~12.3倍,吊墙、顶板与侧墙的加速度响应峰值约为车道板中部的4.0%~21.6%;动荷载作用下,车道板中部以及与侧墙的连接部位应力响应明显,在车道板与侧墙的连接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并表现为轻微的不对称变形特征;上层车辆荷载对吊墙的位移与加速度响应幅值影响相对较大,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半悬挂车道板 预应力吊墙 双层车辆荷载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双巷干式除尘成套装置研制及试验研究
8
作者 何帅印 聂依港 荔军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56-259,共4页
针对双巷掘进工艺特点,研制了以高负压矿用干式除尘器、除尘风筒联动三叉、除尘风筒气动伸缩装置等组成的双巷干式除尘成套装置。构建试验装置,对干式除尘器除尘效率、配套90 m风筒后的吸风量、模拟井下供风条件对巷道综合除尘效果进行... 针对双巷掘进工艺特点,研制了以高负压矿用干式除尘器、除尘风筒联动三叉、除尘风筒气动伸缩装置等组成的双巷干式除尘成套装置。构建试验装置,对干式除尘器除尘效率、配套90 m风筒后的吸风量、模拟井下供风条件对巷道综合除尘效果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在煤矿井下进行了使用。对干式除尘器主机进行高负压设计,采用3级对旋风机,相比传统2级对旋风机,除尘吸风量提高40%,压力提升45%;除尘风筒三叉采用风门联动控制,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采用除尘风筒气动伸缩装置,可实现除尘风筒随连采机作业自动伸缩,在截割粉尘源头进行吸尘,提高掘进面除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除尘 双巷掘进 除尘风筒 除尘效率
下载PDF
基层公共服务中的现代国家建构逻辑——基于桂西北A村寨消防实践经验的分析
9
作者 姜修海 《岳麓公共治理》 2024年第2期19-30,共12页
现代国家在基层公共服务中呈现何种建构逻辑?研究依托于现代国家与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构建了“权力下沉与社会回应”的分析框架,透过桂西北A村寨消防的百年实践历程,揭示出基层公共服务中的国家建构逻辑。研究发现,村寨消防服务的供给... 现代国家在基层公共服务中呈现何种建构逻辑?研究依托于现代国家与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构建了“权力下沉与社会回应”的分析框架,透过桂西北A村寨消防的百年实践历程,揭示出基层公共服务中的国家建构逻辑。研究发现,村寨消防服务的供给是国家深刻作用于社会的结果,国家汲取性权力或回馈性权力的下沉,会引起社会产生正向或负向回应,进而形塑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自主供给、缺失供给和无效供给结果。在村寨消防公共服务中,现代国家将国家权力渗透于社会日常生活之中,激发出社会的内在活力,形成国家权力与社会活力互相增益的局面,呈现出“在渗透中激活社会”的现代国家建构逻辑。在中国治理场景中,应当重视公共服务在国家建构中的“双向车道”角色,实现国家与社会双向良性互动的现代国家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现代国家建构 村寨消防 “双向车道”
下载PDF
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10
作者 方毓澄 尹道林 《重庆建筑》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为探究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在Ⅳ级围岩下的机械化快速施工方法,该文依托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城仔山隧道,结合隧道钻爆法开挖,采用现场工法工艺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提出了针对Ⅳ2级围岩的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步... 为探究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在Ⅳ级围岩下的机械化快速施工方法,该文依托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城仔山隧道,结合隧道钻爆法开挖,采用现场工法工艺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提出了针对Ⅳ2级围岩的单侧壁导坑法施工步序和施工工艺;针对沉降位移及应力分析了该工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化单侧壁导坑法时,左导洞弃渣回填后,沉降增加最大,增加量为50%;左导洞开挖结束后,由于中隔壁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水平收敛有所下降,但随着右导洞的开挖又大幅增加;锁脚锚杆的最大拉应力值受隧道轮廓的影响较大,最大压应力值都是先增大后趋于平缓;喷射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不断增加且位于拱顶,而随着右导洞的开挖,最大拉应力不断减小;喷射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位于上台阶拱脚,随工序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洞八车道 机械化 单侧壁导坑法 施工工艺 施工力学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邻空定向钻孔整体水力压裂瓦斯抽采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冬冬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3-129,共7页
针对采动影响下邻空定向钻孔所面临的顺煤层成孔难度大,常规措施无法实施水力压裂的难题,以黄陵二号煤矿2号煤层邻空水力压裂钻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先入顶板后进煤层”钻孔布置思路,以及开孔点与见煤点距离的综合确定方法,得出开孔点... 针对采动影响下邻空定向钻孔所面临的顺煤层成孔难度大,常规措施无法实施水力压裂的难题,以黄陵二号煤矿2号煤层邻空水力压裂钻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先入顶板后进煤层”钻孔布置思路,以及开孔点与见煤点距离的综合确定方法,得出开孔点与见煤点距离的最小值为71.6 m;并确定了配套的封隔器类型和孔内压裂工具组合。在209工作面回采影响区域开展了工程实践,成功实施3个“先入顶板后进煤层”钻孔的定向钻进和整体水力压裂施工:定向钻孔长度240~270 m,岩孔段开孔点与见煤点距离为105~117 m,单孔压裂段长度126~165 m,泵注压力15.2~19.0 MPa,压裂液用量248~315 m^(3)。实测水力压裂影响半径达36~54 m,压裂钻孔平均瓦斯抽采体积分数与瓦斯抽采量较压裂前提升了4~16倍和3~8倍,压裂区域内瓦斯预抽钻孔百米瓦斯抽采量是未压裂区域的2倍,且抽采体积分数大于60%的钻孔数量是未压裂区域的5.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双巷掘进 邻空工作面 定向钻孔 水力压裂
下载PDF
Quantification of Ride Comfort Using Musculoskeletal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dering Vehicle Behavior
12
作者 Junya Tanehashi Szuchi Chang +4 位作者 Takahiro Hirosei Masaki Izawa Aman Goyal Ayumi Takahashi Kazuhito Misaji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3年第6期2287-2306,共20页
This research aims to quantify driver ride comfort due to changes in damper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omfort mode and sport mode,considering the vehicle’s inertial behavior.The comfort of riding in an automobile has b... This research aims to quantify driver ride comfort due to changes in damper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omfort mode and sport mode,considering the vehicle’s inertial behavior.The comfort of riding in an automobile has been evaluated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a subjective sensory evaluation given by the driver.However,reflecting driving sensations in design work to improve ride comfort is abstract in nature and difficult to express theoretically.Therefore,we evaluated the human body’s effects while driving scientifically by quantifying the driver’s behavior while operating the steering wheel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automobile while in motion using physical quantities.To this end,we collected driver and vehicle data using amotion capture system and vehicle CAN and IMU sensors.We also constructed a three-dimensional musculoskeletal mathematical model to simulate driver movements and calculate the power and amount of energy per unit of time used for driving the joints and muscles of the human body.Here,we used comfort mode and sport mode to compare damper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hardness.In comfort mode,damper characteristics are soft and steering stability is mild,but vibration from the road is not easily transmitted to the driver making for a lighter load on the driver.In sport mode,on the other hand,damper characteristics are hard and steering stability is comparatively better.Still,vibration from the road is easily transmitted to the driver,whichmakes it easy for a load to be placed on the driver.As a result of this comparison,it was found that a load was most likely to be applied to the driver’s neck.This result in relation to the neck joint can therefore be treated as an objective measure for quantifying ride comf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engineering BIOMECHANICS driver’s sense of fatigue double lane change musculoskeletal mathematical model
下载PDF
多风机联合运转方式的工程优化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永强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第2期155-156,共2页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综采工作面生产的安全性,以淮北煤矿为研究对象,在对该煤矿通风现状且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多风机联合运转方式的优劣性进行对比,结合淮北煤矿的生产情况确定了最佳的多风机联合运转通风网络,并对通风线路进行...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综采工作面生产的安全性,以淮北煤矿为研究对象,在对该煤矿通风现状且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多风机联合运转方式的优劣性进行对比,结合淮北煤矿的生产情况确定了最佳的多风机联合运转通风网络,并对通风线路进行优化设计,以通风风量为主要考核标准确定最佳通风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机联合运转 通风量 通风阻力 平行双巷 通风网络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railer Tire Size on the Articulated Vehicle’s Stability
14
作者 Glenn Xavier Vaz Zeinab El-Sayegh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8期2343-2360,共18页
This research paper aim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tire size on th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trailer attached to a vehicle. In various stability tests, different models with different tires from the market were t... This research paper aim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tire size on th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trailer attached to a vehicle. In various stability tests, different models with different tires from the market were tested. A successful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would generate an efficient tire sele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handling of a trailer attached to a vehicle while maximizing fuel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accurate tire models using the magic formula were developed in vehicle dynamics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software. These models were then simulated on on-road conditions to predict vehicle and trailer behaviour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ithin the software. Two distinct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J-Turn test and the Double Lane change test. The results of these tes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ecide on a better tire size for the trailer attached to the veh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er-Vehicle Slip Angle Lateral Forces Lateral Acceleration J-Turn double lane Change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方案改进与应用
15
作者 邓晨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59-160,172,共3页
为了解决某综掘工作面局部通风系统在工作中出现需风量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两种通风方案,并对局部通风系统的设备和风筒进行选型。通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采用双巷平行掘进、全风压与局部通风机相结合的局部通风技术充分发挥其高强度连... 为了解决某综掘工作面局部通风系统在工作中出现需风量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两种通风方案,并对局部通风系统的设备和风筒进行选型。通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采用双巷平行掘进、全风压与局部通风机相结合的局部通风技术充分发挥其高强度连续作业功能,杜绝了瓦斯超限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降低了维修成本,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优化后的风机装置效率较优化前提高了22.2%,有效风量率也大幅提高到92.9%,每年可节约45万元左右的电费,降低了风机能耗,满足了高效、节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局部通风 双巷平行掘进
下载PDF
考虑双前导车的跟驰与换道联合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昊 刘振全 +2 位作者 张志学 李烨 王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5-989,共5页
针对现有跟驰与换道模型没有同时考虑驾驶者决策过程中前瞻性的问题,在全速差跟驰模型及概率式换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双前导车的跟驰与换道联合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应用美国NGSIM开源交通流数据库中美国I80高速... 针对现有跟驰与换道模型没有同时考虑驾驶者决策过程中前瞻性的问题,在全速差跟驰模型及概率式换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双前导车的跟驰与换道联合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应用美国NGSIM开源交通流数据库中美国I80高速公路Emeryville路段的车辆行驶轨迹数据,分别采用轨迹标定法和极大似然法对所提模型中的跟驰模型和换道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并参照NGSIM数据库中的交通环境设计了数值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交通流平均速度、车速离散度与实测数据的误差均在5.0%左右,换道次数和换道率的误差均小于20%.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微观特性,适合用于模拟实际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模型 换道模型 双前导车
下载PDF
Peck公式在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变形中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白海卫 宋守信 王剑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4,共5页
收集了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武汉长江盾构隧道引起的地层变形实测数据,对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Peck公式对14组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并给出了杭州和武汉地区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变形预测的相关参数.研... 收集了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武汉长江盾构隧道引起的地层变形实测数据,对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Peck公式对14组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并给出了杭州和武汉地区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变形预测的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经典的Peck公式在分析和预测单线及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变形中仍然适用,修正后的Peck公式是经典公式的有效补充,对预测双线盾构隧道引起的地层沉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双线隧道 地层变形 PECK公式
下载PDF
盾构隧道内部双层车道板结构受力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黎晨 张开银 黄俊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基于缓解交通压力的考虑,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盾构隧道内部采用双层车道结构。由于隧道内部空间狭小,施工组织困难,工期要求紧,因此工程采用预制结构。首先现浇车道板立柱和车道纵梁(含牛腿),然后预制上层车道板,并安放在车道纵梁牛... 基于缓解交通压力的考虑,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盾构隧道内部采用双层车道结构。由于隧道内部空间狭小,施工组织困难,工期要求紧,因此工程采用预制结构。首先现浇车道板立柱和车道纵梁(含牛腿),然后预制上层车道板,并安放在车道纵梁牛腿上,焊接车道纵梁和车道板预留钢筋并进行浇筑以形成整体。为了验证隧道内部双层车道预制化结构的承载能力,对其进行了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内部车道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大直径盾构隧道内部预制结构是一种创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可实现节约投资造价、节省工期等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双层车道 预制化结构 荷载试验
下载PDF
双车道公路期望车速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屠书荣 张泽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7-260,共4页
期望车速作为运行速度的上限,是运行速度预测的关键参数。针对当前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中期望车速过高的问题,着重分析了道路条件与驾驶员期望车速选择的关系,并采用调查统计方法,量化道路条件对期望车速的影响程度,完善了双车道公... 期望车速作为运行速度的上限,是运行速度预测的关键参数。针对当前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中期望车速过高的问题,着重分析了道路条件与驾驶员期望车速选择的关系,并采用调查统计方法,量化道路条件对期望车速的影响程度,完善了双车道公路期望车速的确定方法,为利用运行速度检验双车道公路的线形安全性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车道公路 期望车速 线形 交通环境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滑模控制的4WS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庭芳 张超敏 +2 位作者 刘明春 何新毅 曲志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29-1136,共8页
针对线控四轮主动转向车辆受侧向干扰和变道行驶时存在的操纵稳定性问题,基于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和改进型滑模四轮转向(4WS)控制算法,建立了4WS整车驾驶系统,并设计了双移线行驶工况对其进行实验测试.在Matlab/... 针对线控四轮主动转向车辆受侧向干扰和变道行驶时存在的操纵稳定性问题,基于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和改进型滑模四轮转向(4WS)控制算法,建立了4WS整车驾驶系统,并设计了双移线行驶工况对其进行实验测试.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对该整车驾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与相同参数的经典型滑模控制的4WS车辆和无控制前轮转向(FWS)车辆模型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设计的改进型滑模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实现双移线行驶工况,追踪理想横摆角速度,使质心侧偏角、车身侧倾角和侧倾角速度保持一个相对较小的值,并且对侧向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转向(4WS) 驾驶员模型 改进型滑模控制 双移线行驶工况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