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龙茶茶树品种制白茶的风味特征及特征组分分析
1
作者 戴浩民 张灵枝 +6 位作者 梁轶琳 王治会 汪莹 曹士先 荣杰峰 孙威江 陈志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为探究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的风味品质差异,以紫玫瑰等8种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为研究对象,以福鼎大毫茶所制传统白茶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的外形、汤色较传... 为探究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的风味品质差异,以紫玫瑰等8种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为研究对象,以福鼎大毫茶所制传统白茶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的外形、汤色较传统白茶暗,观感欠佳;而滋味和香气优于传统白茶。生化成分检测分析发现电导率、pH值、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传统白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滋味迥异的重要因素。挥发性物质检测表明:反式-2-壬醛、顺-3-壬烯-1-醇、棕榈酸甲酯、芳樟醇、亚油酸甲酯、柏木脑、甲酸香叶酯、苯乙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植酮是影响传统白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香型呈现的关键差异香气成分。本研究揭示了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间的风味品质差异,证明了乌龙茶品种具有开发花香型白茶的潜力,可为白茶风味进一步多元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茶树品种 白茶 适制性 挥发性物质 品质差异
下载PDF
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 被引量:41
2
作者 陈荣冰 张方舟 +1 位作者 黄福平 游小妹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用GC/MS法分析了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丹桂等5个名优乌龙茶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丹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香叶醇、(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肉桂茶是橙花叔醇、... 用GC/MS法分析了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丹桂等5个名优乌龙茶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丹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香叶醇、(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肉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芳樟醇;黄旦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铁观音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酮;毛蟹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2-苯乙醇。丹桂与其他4个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都是橙花叔醇,说明橙花叔醇是构成福建乌龙茶品种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尤其是丹桂与其母本肉桂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9%和61%。但是,不同品种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不同品种的香型特征,这与感官审评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桂 乌龙茶 品种 香气成分
下载PDF
高香型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瑞香选育简报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荣冰 黄福平 +1 位作者 陈常颂 游小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系统选种法,从黄旦自然杂交后代中育成了高香型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瑞香。结果表明,瑞香属中叶类,中生种,一芽三叶期与铁观音相近;鲜叶产量比母本黄旦增产10%以上。制乌龙茶花香显,滋味醇厚有香,耐泡,品质明显优于黄旦,且制优率高。茶... 采用系统选种法,从黄旦自然杂交后代中育成了高香型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瑞香。结果表明,瑞香属中叶类,中生种,一芽三叶期与铁观音相近;鲜叶产量比母本黄旦增产10%以上。制乌龙茶花香显,滋味醇厚有香,耐泡,品质明显优于黄旦,且制优率高。茶多酚总量24.1%、水浸出物总量43.4%,氨基酸总量3.0%、咖啡碱总量2.9%、儿茶素总量14.6%、L-EGCG含量5.4%,成品茶香精油总量128.98,明显高于母本,其乌龙茶香气主要组分为橙花叔醇、吲哚、β-紫罗酮+(Z)茉莉酮、苯甲醛、茉莉内脂等。抗逆性和适应性与对照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香型乌龙茶 瑞香品种 选育 定植成活率 物候期 鲜叶产量 制茶品质 生化成分 抗逆性 适应区域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福建乌龙茶脂肪酸含量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丽 吕海鹏 +4 位作者 陈明杰 张悦 把熠晨 郭雅玲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1-618,共8页
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 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16个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度均低于闽南乌龙茶;十六碳酸(C16:0)、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和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C18:3)等9种脂肪酸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雀舌的C1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复焙对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的影响与其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有关,其中二十二碳酸(C22:0)和二十四碳酸(C24:0)全部降解,但含量下降最多的脂肪酸是C18:3。由此可见,福建乌龙茶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差异特征与其产地有关,并受茶树品种和工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脂肪酸 品种 产地 加工工艺
下载PDF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方世辉 张秀云 +1 位作者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9,146,共6页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加工工艺 季节 乌龙茶 品质
下载PDF
乌龙茶品种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伟丽 唐颢 龚雨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68,共4页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以佛手、黄木炎、福云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乌龙茶,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以佛手、黄木炎、福云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乌龙茶,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鲜叶固定样的生化成分含量与品种特性有关;乌龙茶品种特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同品种乌龙茶独特的风味与其生化成分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乌龙茶 风味 加工技术 香味品质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优质早生乌龙茶新品种春兰选育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荣冰 张文锦 +3 位作者 黄福平 游小妹 陈常颂 张方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春兰是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品种资源圃铁观音的自然杂交后代中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早生乌龙茶新品种。该品种春茶开采期一般在 4月中旬 ,与黄旦相近 ,比铁观音早 10 d左右 ,属早生种。品比试验表明 ,5~ 8龄茶树 4a平... 春兰是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品种资源圃铁观音的自然杂交后代中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早生乌龙茶新品种。该品种春茶开采期一般在 4月中旬 ,与黄旦相近 ,比铁观音早 10 d左右 ,属早生种。品比试验表明 ,5~ 8龄茶树 4a平均产量分别为黄旦和铁观音的 93.2 %与 2 5 0 % ;区域试验表明 ,5~ 7龄茶树 3a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高 11.1%~ 97.5 %。该品种制乌龙茶品质优异 ,外形重实 ,香气清幽细长 ,兰花香显 ,滋味醇厚有甘韵 ,可与铁观音相媲美。茶多酚含量 33.94% ,水浸出物 45 .5 1% ,氨基酸 3.86 % ,咖啡碱 2 .83% ,成茶主要香气组分有橙花叔醇、吲哚、香叶醇、α-法呢烯、β-紫罗酮 +(z) -茉莉酮等 ,成茶香气组分中的橙花叔醇、香叶醇高于两个对照种。适应性与抗逆性和对照品种相当 ,适宜在乌龙茶茶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选育 鲜叶产量 制茶品质 抗逆性 特候期 春兰乌龙茶
下载PDF
乌龙茶品种风味与其化学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伟丽 唐颢 +2 位作者 龚雨顺 谭振华 张雄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3年第5期11-13,共3页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 ,以佛手、黄、福云 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 ,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乌龙茶 ,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 ,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 ,以佛手、黄、福云 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 ,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乌龙茶 ,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 ,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鲜叶固定样的生化成分含量与品种特性有关 ;乌龙茶品种特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相应的工艺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品种 风味 工艺技术 香味品质 生化成分
下载PDF
高产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紫龙袍选育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荣冰 黄福平 +3 位作者 张方舟 姚信恩 陈常颂 游小妹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紫龙袍是从武夷大红袍副株的自然杂交后代中,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乌龙茶新品系。该品系的春茶开采期在5 月上旬, 与铁观音相近, 属迟生种。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 ~8 龄的茶树4 年平均产量分别比黄旦和铁观音高93 % 和418%... 紫龙袍是从武夷大红袍副株的自然杂交后代中,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乌龙茶新品系。该品系的春茶开采期在5 月上旬, 与铁观音相近, 属迟生种。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 ~8 龄的茶树4 年平均产量分别比黄旦和铁观音高93 % 和418% 。三明和安溪的区域试验也表明, 5~7 龄的茶树3 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高27% ~59 % 。该品种制乌龙茶, 品质优异, 外形重实, 香浓长, 花香显, 滋味醇爽耐泡, 可与黄旦相媲美。茶多酚含量达35-48 % , 水浸出物46-49 % , 氨基酸含量4-32 % , 咖啡碱3-28 % , 成茶香气成分中的α法呢烯、橙花叔醇含量高于2 个对照品种, 适应性好, 抗逆性与对照品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品种选育 紫龙袍 产量 品质 抗逆性
下载PDF
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田间光合特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赖明志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采用cl-301CO2气体分析仪,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6个适制乌龙茶品种壮年茶树的单叶光合特性,进行田间不离体测定。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茶树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66μmolm-2s-1;它与光饱和点1553.5μm... 采用cl-301CO2气体分析仪,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6个适制乌龙茶品种壮年茶树的单叶光合特性,进行田间不离体测定。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茶树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66μmolm-2s-1;它与光饱和点1553.5μmolm-2s-1、光补偿点47.1μmolm-2s-1、胞间CO2浓度164.3×10-6均呈负相关。其中,三倍体良种——梅占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而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胞间CO2浓度最低,可选为高光效育种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光合特性 乌龙茶 品种
下载PDF
‘茗科1号’等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林 张应根 +3 位作者 项丽慧 王丽丽 余文权 尤志明 《茶叶学报》 2019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探明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特性,本试验综合比较了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茗科1号’、‘黄观音’、‘黄棪’、‘奇兰’、‘梅占’)和3个传统白茶加工用种(‘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采制白... 为探明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特性,本试验综合比较了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茗科1号’、‘黄观音’、‘黄棪’、‘奇兰’、‘梅占’)和3个传统白茶加工用种(‘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采制白茶的感官品质,并对其鲜叶原料与成品白茶主要滋味和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品种制成白茶虽然在外形色泽方面不及传统白茶加工用种,但将其应用于开发花香型白茶具有较为明显的内质优势。2种不同适制特性的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白茶,其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传统白茶加工用种鲜叶及其采制白茶以碳氢化合物为其主要特征或较高含量香气成分,而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及其制成白茶则富含醇类、醛类、酮类及酯类等多种花香成分。该香气组成分别与传统白茶加工用种和适制乌龙茶品种采制白茶的品质特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乌龙茶 茶树品种 适制性
下载PDF
铁观音等三个乌龙茶品种绿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赛君 段继华 +2 位作者 雷雨 黄怀生 董丽娟 《茶叶通讯》 2014年第4期31-33,共3页
以引种湖南长沙地区的三个乌龙茶品种铁观音、金观音、金萱鲜叶为材料进行烘青绿茶适制性试验,结果表明,铁观音、金观音、金萱三个乌龙茶品种均适宜制绿茶,以铁观音最优。笔者认为: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高香型绿茶品种时,铁观音是... 以引种湖南长沙地区的三个乌龙茶品种铁观音、金观音、金萱鲜叶为材料进行烘青绿茶适制性试验,结果表明,铁观音、金观音、金萱三个乌龙茶品种均适宜制绿茶,以铁观音最优。笔者认为: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选育高香型绿茶品种时,铁观音是一个很好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铁观音 金观音 金萱 绿茶 适制性
下载PDF
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潘一斌 孙云 《茶叶科学技术》 2014年第1期1-6,17,共7页
近年来,以乌龙茶栽培品种为原料,传统红茶工艺结合乌龙茶晒青、做青技术生产的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品质突破传统红茶甜香甜醇,带馥郁花果香,滋味鲜爽。本文就栽培品种、加工原料、加工技术和季节性等方面对花果香... 近年来,以乌龙茶栽培品种为原料,传统红茶工艺结合乌龙茶晒青、做青技术生产的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品质突破传统红茶甜香甜醇,带馥郁花果香,滋味鲜爽。本文就栽培品种、加工原料、加工技术和季节性等方面对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生产香型独特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花果香 晒青 做青 乌龙茶品种
下载PDF
适制乌龙茶品种新梢主要品质化学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林 宋振硕 +3 位作者 陈键 王丽丽 余文权 尤志明 《茶叶学报》 2018年第4期193-198,共6页
为探明适制乌龙茶品种新梢的基本生化特性,本研究以绿茶品种春季鲜叶为对照,对福建代表性乌龙茶品种春季和秋季鲜叶的水浸出物(WEs)、茶多酚(TPs)、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糖(WSSs)和咖啡因(CAF)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基于主要品质成分... 为探明适制乌龙茶品种新梢的基本生化特性,本研究以绿茶品种春季鲜叶为对照,对福建代表性乌龙茶品种春季和秋季鲜叶的水浸出物(WEs)、茶多酚(TPs)、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糖(WSSs)和咖啡因(CAF)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基于主要品质成分及其组合变量的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能有效刻画出4种不同嫩度绿茶和乌龙茶品种春季鲜叶样(即绿茶品种幼嫩鲜叶样、绿茶品种成熟鲜叶样、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样和乌龙茶品种成熟鲜叶样)主要品质化学轮廓的群体差异,另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均可直观呈现采摘季节和芽叶嫩度对乌龙茶品种鲜叶主要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单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春季鲜叶样中的绿茶品种幼嫩鲜叶有较高的WEs和TPs含量,成熟鲜叶有较高的WSSs和较低的CAF、FAAs含量;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有较高的FAAs和较低的WSSs含量,成熟鲜叶有较高的CAF和较低的WEs、TPs含量。此外,乌龙茶品种秋季幼嫩鲜叶有较高的WEs、TPs和CAF含量,成熟鲜叶有较高的WSSs和较低的CAF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乌龙茶品种生化鉴定和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茶树品种 鲜叶 品质成分 模式识别
下载PDF
乌龙茶新品种‘春桃香’、‘紫观音’武夷山点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祥瑞 杨军 +2 位作者 王让剑 龚雅玲 郭吉春 《茶叶学报》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2011~2016年在武夷山开展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春桃香、紫观音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春桃香、紫观音的均产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加73.64%、9.13%;香气与滋味的感官审评加和总分均比对照种高1~2分,且在不同采... 2011~2016年在武夷山开展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春桃香、紫观音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春桃香、紫观音的均产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加73.64%、9.13%;香气与滋味的感官审评加和总分均比对照种高1~2分,且在不同采摘批次间表现稳定;成活率、生长势等性状均与对照相当,特别是成活率,春桃香和紫观音的成活率分别高达97.9%和99%,开采期均晚于对照种10 d左右,属晚生种。在武夷山区试点种性特征表现优异,适宜在武夷山及气候条件相类似的茶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区域试验 乌龙茶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永春佛手’乌龙茶化学成分解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佳堃 戴伟东 +5 位作者 颜涌泉 张悦 陈丹 董明花 吕美玲 林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9-784,共16页
【目的】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乌龙茶风味品质和内含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化合物定量分析、多元统计学等方法比较‘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永春佛手’乌龙茶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目的】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乌龙茶风味品质和内含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化合物定量分析、多元统计学等方法比较‘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永春佛手’乌龙茶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探讨茶树品种对乌龙茶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永春佛手’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铁观音’和‘水仙’品种为对照,三者均加工制成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对不同品种乌龙茶的差异化合物进行鉴定和筛选,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MS)对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不同品种乌龙茶间差异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相比于同一香型的对照品种乌龙茶,‘永春佛手’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儿茶素类化合物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在清香型和浓香型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陈香型中均以‘永春佛手’乌龙茶含量最高,没食子酸含量在3种香型中均呈现‘水仙’>‘永春佛手’>‘铁观音’。代谢组学结合多变量统计表明,不同品种制成的乌龙茶化合物表型具有明显差异。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中,‘永春佛手’与对照品种乌龙茶间的差异化合物分别为50、59、47个,其中共同差异化合物有23个,包括14个黄酮(醇)糖苷、5个儿茶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个脂类、1个生物碱、1个有机酸和1个氨基酸类化合物。进一步对茶叶中常见的20个黄酮(醇)糖苷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永春佛手’乌龙茶中14个黄酮(醇)糖苷组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乌龙茶,其含量是相同香型‘铁观音’品种乌龙茶的1.4—14.6倍,是‘水仙’品种乌龙茶的1.3—18.0倍。在定量的4类黄酮(醇)糖苷中,槲皮素糖苷均为主要的黄酮(醇)糖苷组分,含量高于山柰酚糖苷、杨梅素糖苷和芹菜素糖苷。感官审评分析表明较高含量的黄酮(醇)糖苷并未显著增强茶汤的涩味。【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进行化合物表征。‘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按照相同工艺制成的乌龙茶具有较为明显的化学成分差异,其中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差异最为显著,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醇)糖苷类成分是‘永春佛手’乌龙茶在化学成分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黄酮(醇)糖苷类成分有望作为判别指标用于乌龙茶制作品种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品种特征成分 代谢组学 液质联用 黄酮(醇)糖苷
下载PDF
4种乌龙茶树鲜叶适制绿茶、黄茶、白茶、红茶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卢莉 程曦 +5 位作者 叶国盛 王飞权 叶江华 张裕阳 陈荣冰 张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8,共6页
选用‘毛蟹’、‘丹桂’、‘九龙袍’、‘矮脚乌龙’4个乌龙茶树品种新梢为原料,分别蒸青固样并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分析其茶类适制性。结果表明:用‘毛蟹’试制的绿茶,其氨基酸含量在4... 选用‘毛蟹’、‘丹桂’、‘九龙袍’、‘矮脚乌龙’4个乌龙茶树品种新梢为原料,分别蒸青固样并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分析其茶类适制性。结果表明:用‘毛蟹’试制的绿茶,其氨基酸含量在4个品种中最高,为2.02%,酯型儿茶素含量为10.27%,仅低于九龙袍;用‘毛蟹’试制的黄茶,其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0.91%、2.13%、3.96%,均高于其它3个品种;用‘毛蟹’试制的白茶,其水浸出物含量在4个品种中最高,为44.32%,茶多酚含量为24.28%,仅低于矮脚乌龙;用‘矮脚乌龙’试制的红茶,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和茶黄素含量均为4个品种中最高,分别为40.17%、23.34%、3.18%、0.42%。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毛蟹’制绿茶、黄茶和白茶品质均优,‘矮脚乌龙’制红茶品质优,‘丹桂’制白茶品质较优。综上,‘毛蟹’品种茶类适制性强,适制绿茶、黄茶和白茶,‘矮脚乌龙’适制红茶,‘丹桂’适制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品种 适制性 氨基酸 儿茶素 咖啡碱
下载PDF
茶树2种酰基化黄酮苷的分布规律及加工变化特性研究
18
作者 黄艳梅 周菲菲 +5 位作者 罗立民 黄海涛 葛志伟 杨江帆 屠幼英 吴媛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3-582,共10页
本研究从茶叶中分离纯化出2种酰基化黄酮四糖苷{quercetin-3-O-[(E)-p-coumaroyl-(1→2)][α-Larabi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F_(1);kaempferol-3-O-[(E)-p... 本研究从茶叶中分离纯化出2种酰基化黄酮四糖苷{quercetin-3-O-[(E)-p-coumaroyl-(1→2)][α-Larabi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F_(1);kaempferol-3-O-[(E)-p-coumaroyl-(1→2)]-[α-L-arabi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F_(2)},通过自主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检测方法,系统研究了F_(1)与F_(2)在茶树不同组织、叶位、品种中的分布特点,探究光照对F_(1)和F_(2)含量的影响,以及两者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F_(1)主要在叶和茎中分布,F_(2)仅存在于叶中;根中未检测到F_(1)与F_(2)。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F_(1)与F_(2)的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2个茶树品种中,F_(1)和F_(2)含量范围分别为0~2.31、0~1.56mg/g;F_(1)在‘黄金菊’中含量最高,在‘本山’和‘绿芽佛手’中未检测到;F_(2)在‘黄金菊’中含量最高,在‘绿芽佛手’‘金面奇兰’‘中黄2号’和‘本山’中未检测到。对3个茶树品种进行遮阴实验,发现遮阴处理组F_(1)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光照对其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选取‘福建水仙’鲜叶进行乌龙茶加工,F_(1)和F_(2)含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呈降低趋势,且在杀青工序中降幅最大,做青工序中降幅最小,表明不同加工工序对两者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化黄酮苷 茶树品种 叶位 组织 遮阴处理 乌龙茶加工
下载PDF
4个乌龙茶品种在漳州茶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双旭 周炎花 +2 位作者 蔡烈伟 胡波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190-6192,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铁观音4个乌龙茶品种在漳州茶区的适应性,为其在漳州茶区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金桂为对照品种,2011 ~2013年对4个乌龙茶品种连续3年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3个... [目的]比较分析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铁观音4个乌龙茶品种在漳州茶区的适应性,为其在漳州茶区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金桂为对照品种,2011 ~2013年对4个乌龙茶品种连续3年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3个乌龙茶品种在物候期、发芽密度、产量、抗性、制茶品质等方面均超过或与对照品种黄金桂相当,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适宜在漳州茶区种植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丰富漳州乌龙茶品种和乌龙茶产品花色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适应性 漳州地区
下载PDF
不同乌龙茶品种加工红茶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蔡烈伟 周炎花 +2 位作者 杨双旭 蔡晓玲 吴士彬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0,共5页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分别将黄金桂、铁观音、金萱、梅占4个乌龙茶品种鲜叶制成红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和工艺加工的红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工艺借鉴乌龙茶的晒青和摇青工艺,重萎凋,延长发酵时间,可以大幅度退去...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分别将黄金桂、铁观音、金萱、梅占4个乌龙茶品种鲜叶制成红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和工艺加工的红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工艺借鉴乌龙茶的晒青和摇青工艺,重萎凋,延长发酵时间,可以大幅度退去青气,促进花果香气成分和滋味成分的转化,TR/TF值提高,茶多酚含量降低,明显降低青涩味,有浓郁的花果香,滋味甘醇鲜爽,感官审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传统工夫红茶工艺制得的红茶,其中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黄金桂(91.33分),其次是金萱(90.73分),铁观音为(89.17分),梅占为(87.37分),各品种感官审评得分比传统工艺高出(7-11)分,表明新工艺能提高乌龙茶品种制作的红茶品质,达到红茶产品花果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鲜,显花果味的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工艺 红茶 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