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SE-GC-O-MS技术的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慧清 郑玉成 +5 位作者 胡清财 吴晴阳 杨云 欧晓西 赵梦莹 孙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探究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对黄旦、铁观音、金观音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描述,结合香... 为探究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技术对黄旦、铁观音、金观音3个代表性乌龙茶品种关键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描述,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香气特征影响值和感官审评进行对比分析。感官审评表明,3个品种乌龙茶各表现出明显的品种特征香气,黄旦花香显,略带奶香,铁观音花香浓郁,金观音具甜果香,略带木质香。结合OAV及GC-O-MS鉴定结果表明,香叶醇、植醇、茉莉酸甲酯、反式-橙花叔醇、2-壬酮、苯乙醇等物质是黄旦的关键香气成分,赋予黄旦花香清高、奶香显的香气特征;铁观音中的芳樟醇、3,5-辛二烯-2-酮、氧化芳樟醇、顺式茉莉酮、脱氢芳樟醇、α-松油醇等物质呈多元性的花香,与其品种特征香气密切相关;金观音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包括芳樟醇、藏花醛、香叶基丙酮、顺式茉莉酮、异丁子香酚等物质,是形成其甜果香与木质香品种特征香气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香气活性值
下载PDF
基于内在品质参数的乌龙茶等级判别模型建立
2
作者 刘翠玲 秦冬 +5 位作者 凌彩金 郜礼阳 周巧仪 孙晓荣 吴静珠 昝佳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8-318,共11页
茶叶等级评价是检测茶叶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科学建立茶叶等级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02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特征值筛选方法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基于特征内在品质参数的乌龙茶等级评价模型。同时,采用高光谱技术结合... 茶叶等级评价是检测茶叶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科学建立茶叶等级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02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特征值筛选方法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基于特征内在品质参数的乌龙茶等级评价模型。同时,采用高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特征品质参数建立基于特征波长的粒子群算法优化反向误差神经网络神经网络(PSO-BP)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SSA-LSSVM)的定量预测模型,最后对定量预测的化学值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当参数组合酯型儿茶素、简单儿茶素、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六种化学值时的乌龙茶等级模型判别准确率最高,训练集的准确率为97.22%,预测集准确率为93.33%。基于特征波长的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SSA-LSSVM)定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且均方根误差更低,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0.99之间。随机抽取30个乌龙茶样本六种化学值的最佳预测值,其判别准确率达90%。综上所述,基于内在品质参数组合对不同等级的乌龙茶准确判别是可行的,且基于高光谱技术的预测模型可以快速精准的获得其化学值大小,预测的化学值也能准确的判别不同乌龙茶品质等级,同时为科学判别茶叶品质等级领域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质参数 高光谱技术 特征提取 反向误差神经网络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绿茶、乌龙茶和红茶提取物对2,4-二氯苯氧乙酸诱导的斑马鱼胚胎形态发育毒害的影响
3
作者 黄勖宏 谢芊雨 +2 位作者 刘尧 朱佳仪 王维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08-316,共9页
目的研究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GTE)、乌龙茶提取物(Oolong tea extract,OTE)和红茶提取物(black tea extract,BTE)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害的影响。方法用50 mg/L 2... 目的研究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GTE)、乌龙茶提取物(Oolong tea extract,OTE)和红茶提取物(black tea extract,BTE)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害的影响。方法用50 mg/L 2,4-D分别联合6.25、12.50和25.00 mg/L GTE,6.25、12.50和25.00 mg/L OTE以及50、100和150 mg/L BTE处理斑马鱼胚胎至96 hpf,体视显微镜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并统计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测定斑马鱼心跳次数、体长、卵黄和心包面积。结果各处理组斑马鱼胚胎孵化正常。除2,4-D+BTE处理组随BTE浓度提高死亡率升高,其他处理组没有发生显著死亡。GTE降低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畸变率,提高2,4-D导致的心跳下降和体长缩短,缩小2,4-D导致的卵黄和心包面积;相反,BTE加重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形态发育毒害;而OTE对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害无明显影响。结论GTE、OTE和BTE对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害分别具有拮抗作用、无作用和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氧乙酸 绿茶提取物 乌龙茶提取物 红茶提取物 斑马鱼 发育毒害
下载PDF
中低档乌龙茶中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发河 吴光斌 +1 位作者 田标 陈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5-247,共3页
该文以中、低档乌龙茶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水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并探讨茶多糖中蛋白质的脱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温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浸提时间、料水比和... 该文以中、低档乌龙茶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水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并探讨茶多糖中蛋白质的脱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温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浸提时间、料水比和沉淀的乙醇浓度对茶多糖得率没有显著影响。乌龙茶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80 m in,料水比1∶25,沉淀剂乙醇浓度60%,乌龙茶茶多糖得率为10.15%,含量88.04%。以3次脱蛋白处理为宜,茶多糖中蛋白质脱除率为64.22%。另外,经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乌龙茶茶多糖主要是吡喃多糖,并且有蛋白质特征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多糖 提取 脱除蛋白
下载PDF
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向军 高义霞 +2 位作者 袁毅君 李志刚 张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4,共5页
以乌龙茶为原料,研究不同因素对乌龙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乌龙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为: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3次,... 以乌龙茶为原料,研究不同因素对乌龙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乌龙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为: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35。在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为15.73%。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乌龙茶多糖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茶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
下载PDF
纳滤膜浓缩乌龙茶提取液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高学玲 岳鹏翔 +1 位作者 谢苏平 张艺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应用纳滤膜技术对乌龙茶提取液进行浓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纳滤可有效实现对乌龙茶提取液的浓缩 ,膜的渗透通量受乌龙茶提取液的性质影响很大 ,并且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茶液中的茶多酚... 应用纳滤膜技术对乌龙茶提取液进行浓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纳滤可有效实现对乌龙茶提取液的浓缩 ,膜的渗透通量受乌龙茶提取液的性质影响很大 ,并且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茶液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随操作温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提取液 纳滤膜 浓缩 茶叶加工 速溶茶
下载PDF
SDE-GC/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24
7
作者 钟秋生 陈常颂 +5 位作者 张应根 游小妹 林郑和 陈志辉 王贵芳 陈荣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98-506,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丹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同一品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红茶和白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以醇类(44.27%)、碳氢化合物(22.15%)、酯类组分(12.29%)为主,其余组分含...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丹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同一品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红茶和白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以醇类(44.27%)、碳氢化合物(22.15%)、酯类组分(12.29%)为主,其余组分含量较低,醛类、酮类、含氮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19%、3.98%、3.28%。丹桂绿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54.62%)、酯类(18.92%)和碳氢化合物(18.11%)为主,丹桂红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7.78%)、醛类(26.08%)和酯类(11.07%)为主,丹桂白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9.64%)、醛类(17.25%)和酯类(11.12%)为主。丹桂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27.1%)、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0.94%)、香叶醇(4.04%)、苯甲醛(0.81%)、苯乙醛(6.01%)、β-紫罗酮(2.78%)、顺-茉莉酮(0.57%)、顺-己酸-3-己烯酯(1.25%)、3-甲基丁酸-2-苯乙酯(2.47%)、顺-苯甲酸-3-己烯-1-酯(1.56%)、法呢烯(15.63%)、吲哚(1.64%)、十四烷(2.02%)等。经对比发现,加工工艺上的差异造成了丹桂制不同茶类在香型和香气成分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 丹桂 乌龙茶 香气
下载PDF
提制技术对速溶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建安 刘仲华 +3 位作者 施兆鹏 王增盛 施玲 陈惠衡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96,共4页
研究了浸提次数、冷却温度对速溶乌龙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及溶解性均明显优于第二次浸提;10℃冷却产品的溶解性比2... 研究了浸提次数、冷却温度对速溶乌龙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及溶解性均明显优于第二次浸提;10℃冷却产品的溶解性比25℃的明显提高;过分追求高制率将有损速溶乌龙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提次数 冷却温度 速溶乌龙茶 感官品质 滋味成分 溶解性 制率
下载PDF
加速溶剂提取法快速分析乌龙茶内含呈香组分 被引量:5
9
作者 苏新国 王宁生 +2 位作者 宓穗卿 蒋跃明 段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41-444,共4页
加速溶剂提取法(Acceleratedsolventextraction,ASE)是近年来最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之一,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本研究应用ASE技术对凤凰单枞乌龙茶(Camelliasinensis)的呈香组分进行富集,设置最优条件是使用40ml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提... 加速溶剂提取法(Acceleratedsolventextraction,ASE)是近年来最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之一,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本研究应用ASE技术对凤凰单枞乌龙茶(Camelliasinensis)的呈香组分进行富集,设置最优条件是使用40ml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提取压力9MPa,提取温度120℃,可对10.00g乌龙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有效提取,提取时间仅为5min;结合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采用ASE富集凤凰单枞乌龙茶香气组分,从桂花香型凤凰单枞乌龙茶中检测出63种香气组分,其中较高的组分有芳樟醇、橙花叔醇、壬酸、癸酸、香叶醇、十六烷和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ASE法可对乌龙茶内含香气组分进行无损富集和快速检测,避免茶叶内含不稳定的香气组分被破坏,减少茶叶香气组分检测的误差和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枞乌龙茶 加速溶剂提取 气质联用 香气组分
下载PDF
黑乌龙茶茶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与抑菌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存兵 吴君艳 +2 位作者 李家春 杨岚 王梦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05-1012,共8页
为优化黑乌龙茶茶多糖提取工艺,测定其抗氧化能力与抑菌性,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茶多糖提取工艺,以蒽酮-硫酸法测定黑乌龙茶茶多糖含量,以还原力和DPPH清除能力为指标,研究黑乌龙茶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采用抑菌圈法研究茶多糖的抑菌性能... 为优化黑乌龙茶茶多糖提取工艺,测定其抗氧化能力与抑菌性,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茶多糖提取工艺,以蒽酮-硫酸法测定黑乌龙茶茶多糖含量,以还原力和DPPH清除能力为指标,研究黑乌龙茶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采用抑菌圈法研究茶多糖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影响从黑乌龙茶中提取茶多糖的因素从高到低排序为:抽提时间﹥p H﹥料液比﹥抽提温度。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试验原料经处理过60目筛,浸提时间70min,液料比21:1m L·g^(-1),浸提温度76℃,乙醇浓度75%,pH 5,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黑乌龙茶多糖提取率为4.25%,与预测值接近。体外抗氧化表明,不同浓度的茶多糖抗氧化活性不同,随着浓度的升高,抗氧化递增趋势;茶多糖对DPPH的清除率变化趋势与茶多糖质量浓度基本呈正相关。抑菌性研究表明茶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试验所需设备简单、易操作,适合茶多糖的提取,为黑乌龙茶资源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乌龙茶 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性 抑菌性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福建乌龙茶中咖啡碱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升 刘小洁 +1 位作者 曹家兴 刘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1-844,共4页
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福建乌龙茶中的咖啡碱,研究微波时间、浸提温度、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加热时间4 min,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90℃,料液比1∶20 g/m L,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 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福建乌龙茶中的咖啡碱,研究微波时间、浸提温度、微波功率、乙醇浓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加热时间4 min,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90℃,料液比1∶20 g/m L,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咖啡碱产率2.60%,纯度(9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咖啡碱
下载PDF
泥鳅不同脱腥方法比较及腥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君 王振华 +1 位作者 王亚娜 尚永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24-129,共6页
以泥鳅为原料,分别采用乌龙茶、面包酵母发酵和酵母细胞液对其进行脱腥处理,以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值和感官评价值为评价指标,判断其脱腥效果,筛选出较好的脱腥方法及条件,最后通过气... 以泥鳅为原料,分别采用乌龙茶、面包酵母发酵和酵母细胞液对其进行脱腥处理,以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值和感官评价值为评价指标,判断其脱腥效果,筛选出较好的脱腥方法及条件,最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验证并判定泥鳅特殊腥味物质。结果表明:脱腥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酵母细胞液法、乌龙茶法、面包酵母发酵法。酵母细胞液法脱腥的适宜条件为25℃、1.5 h、p H 6.5;乌龙茶法脱腥的适宜条件为:乌龙茶茶叶质量分数3%、25℃、3 h;面包酵母法脱腥适宜条件为35℃、0.5 h、p H 6.5。由GC-MS分析结果可知,泥鳅原样及乌龙茶法、酵母法、酵母细胞液法脱腥处理后泥鳅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检测出68、55、55、51种,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73.71%、40.17%、42.66%、39.76%,验证结果与TBA值、TMA值和腥味值的评价结果相一致。泥鳅腥味物质可能是己醛、壬醛、辛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E-2,4-癸二烯醛、庚醛、2,3-辛二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脱腥 酵母细胞液 乌龙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四种不同香型乌龙茶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涛 曹秋娥 +2 位作者 刘润昌 何雪峰 温光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246-249,共4页
以铁观音清香型茶、铁观音浓香型茶、黄金桂清香型茶、黄金桂浓香型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将其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以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GC-MS法对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提取物进行分析,... 以铁观音清香型茶、铁观音浓香型茶、黄金桂清香型茶、黄金桂浓香型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将其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以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GC-MS法对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各香型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差异。同时将其应用于卷烟丝束当中,评价卷烟抽吸品质,探讨其在卷烟滤棒中应用时的增香效果。结果表明,黄金桂清香型茶超临界萃取物中致香成分最为丰富,特征成分含量较高,同时与卷烟烟气的谐调性较好,能显著改善卷烟的抽吸品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茶提取物 CO2超临界萃取 卷烟滤嘴
下载PDF
乌龙茶提取物辐照杀菌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志平 邓钢桥 +3 位作者 李文革 王芊 彭玲 张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为制订乌龙茶提取物的辐照杀菌工艺,采用60Co-γ对乌龙茶提取物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表明:乌龙茶提取物中污染微生物的D10值为2 kGy;吸收剂量10 kGy以下(含)辐照对乌龙茶提取物的感观品质无明显影响,对其中的氨基酸和茶黄素含量的影响也... 为制订乌龙茶提取物的辐照杀菌工艺,采用60Co-γ对乌龙茶提取物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表明:乌龙茶提取物中污染微生物的D10值为2 kGy;吸收剂量10 kGy以下(含)辐照对乌龙茶提取物的感观品质无明显影响,对其中的氨基酸和茶黄素含量的影响也不明显;辐照对乌龙茶提取物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和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均存在一定影响。综合以上因素,推荐乌龙茶提取物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6 k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提取物 D10值 辐照杀菌 工艺研究
下载PDF
乌龙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洋 胡军 +2 位作者 李海民 范坚强 洪祖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333-16336,共4页
综述了近30年来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不同品种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分析,种植、加工过程中乌龙茶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以及乌龙茶香气成分分析检测方法。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成分 做青 同时蒸馏萃取
下载PDF
微波技术辅助浸提乌龙茶多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晓琴 范文斌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40-43,共4页
采用微波技术开展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排序为微波功率&... 采用微波技术开展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排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20 W、微波时间40 min、浸提温度65℃、料水比1∶50,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得率为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乌龙茶 多糖
下载PDF
生物样品超薄切片染色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晓华 刘斌 郭付振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7期74-75,共2页
【目的】以乌龙茶提取物作为醋酸双氧铀的替代物用于真菌样品的电子染色,使其能达到与醋酸双氧铀一样的染色效果。【方法】利用酿酒酵母制备超薄切片样品,再在复染铅的情况下对超薄切片样品进行乌龙茶提取物以及醋酸双氧铀2种不同染料... 【目的】以乌龙茶提取物作为醋酸双氧铀的替代物用于真菌样品的电子染色,使其能达到与醋酸双氧铀一样的染色效果。【方法】利用酿酒酵母制备超薄切片样品,再在复染铅的情况下对超薄切片样品进行乌龙茶提取物以及醋酸双氧铀2种不同染料的染色,之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比较其不同之处。【结果】乌龙茶提取物-铅复染法可得到与醋酸双氧铀-铅复染法极为相近反差效果的超微结构。【结论】乌龙茶提取物可作为既安全又方便易得的醋酸双氧铀替代物用于生物样品的超薄切片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提取物 醋酸双氧铀 酿酒酵母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电子鼻快速检测乌龙茶挥发物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蔚 魏日凤 郭雅玲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3-589,共7页
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L_9(3~4)正交试验,以10个传感器特征值为考察指标,确定了茶样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3种因素的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不同萃取条件对不同传感器响应值的影响程度不同,平衡温度对绝大多数传感器特征值的影响最... 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L_9(3~4)正交试验,以10个传感器特征值为考察指标,确定了茶样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3种因素的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不同萃取条件对不同传感器响应值的影响程度不同,平衡温度对绝大多数传感器特征值的影响最大,而平衡时间的影响最小。试验得出的电子鼻检测乌龙茶挥发物的最优条件为:平衡温度100℃,平衡时间45 min,茶样量为3 g。在此萃取条件下试验重复性好,传感器响应曲线较为密集平稳且响应值最高,可将13个不同品种的乌龙茶明显区分开。该试验为乌龙茶香气的快速客观判别提供了有效的电子鼻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电子鼻 正交试验 最优萃取条件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19
作者 施英 廖森泰 +5 位作者 肖更生 邹宇晓 刘军 刘凡 穆利霞 沈维治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桑叶茶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关系其风味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样品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在萃取温度60℃、吸附时间40 min、250℃解吸5 min的条件下,获取样品的... 桑叶茶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关系其风味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桑叶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样品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在萃取温度60℃、吸附时间40 min、250℃解吸5 min的条件下,获取样品的GC/MS分析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其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在桑叶乌龙茶样品中共检测到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83种,其中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物质的40%以上。主要挥发性成分甲基庚烯酮、正己醛、2-甲基丁醛、β-紫罗兰酮以及α-环柠檬醛对桑叶乌龙茶甜香清新、略带花果味的香气特征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乌龙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技术对凤凰单丛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史敬芳 陈栋 +5 位作者 黄文洁 陈庄 吴华玲 张文虎 贝锦龙 晏石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1-117,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凤凰水仙群体茶树品种和蜜兰香、姜花香、杏仁香、夜来香单丛茶无性品系加工的5种代表性凤凰单丛乌龙茶成品茶进行香气分析。从凤凰单丛乌龙茶中共鉴定出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类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凤凰水仙群体茶树品种和蜜兰香、姜花香、杏仁香、夜来香单丛茶无性品系加工的5种代表性凤凰单丛乌龙茶成品茶进行香气分析。从凤凰单丛乌龙茶中共鉴定出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55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烯类。研究发现凤凰单丛乌龙茶的共性主导香气成分为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D-柠檬烯、β-月桂烯、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苯乙腈、伞花烃。然而,在不同香型的凤凰单丛茶中主导香气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乌龙茶 香气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