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向转录序列1靶向调控微RNA-128-3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1
作者 郑留昌 崔发财 +1 位作者 郑培明 赵伟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9-265,共7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向转录序列1(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靶向调控微RNA-128-3p(miR-128-3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定量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向转录序列1(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靶向调控微RNA-128-3p(miR-128-3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定量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HT-29和LoVo)及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中lncRNA OIP5-AS1和miR-128-3p的表达。将SW620细胞设为si-OIP5-AS1组、si-NC组、miR-128-3p mimic组、mimic-NC组、miR-128-3p inhibitor+si-OIP5-AS1组和inhibitor-NC+siOIP5-AS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2F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ncRNA OIP5-AS1与miR-128-3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较,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1.42±0.40比0.98±0.29,P<0.05),miR-128-3p表达显著降低(0.72±0.21比1.52±0.39,P<0.05),且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与FHC细胞(1.05±0.10)相比较,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1.60±0.25)、SW620(2.19±0.33)、HT-29(1.62±0.23)和LoVo(1.95±0.20)]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均P<0.05),miR-128-3p表达(0.70±0.15、0.46±0.03、0.59±0.14、0.74±0.09比1.02±0.11)显著降低(均P<0.05)。lncRNA OIP5-AS1与miR-128-3p为相互作用靶基因,lncRNA OIP5-AS1表达下调或miR-128-3p表达上调均能降低vimentin、N-cadherin、E2F1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增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在转染si-OIP5-AS1的同时转染miR-128-3p inhibitor可增加vimentin、N-cadherin、E2F1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逆转lncRNA OIP5-AS1表达下调对SW6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靶向调控miR-128-3p参与结直肠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过程,lncRNA OIP5-AS1和miR-128-3p能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侵袭 转移 微RNA-128-3p 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向RNA1
下载PDF
Opa相互作用蛋白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周鸿铭 唐小牛 +2 位作者 郭伟 吕业超 姜玉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6期803-810,共8页
目的探索Opa相互作用蛋白5(OIP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OIP5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PANC-1、K... 目的探索Opa相互作用蛋白5(OIP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OIP5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PANC-1、KP-3、BxPC-3细胞中OIP5 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OIP5基因沉默质粒的慢病毒(pGCSIL-shOIP5)和对照质粒慢病毒(pGCSIL-shCtrl),分别感染PANC-1细胞,分为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5 d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慢病毒敲低效率,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连续5 d进行MTT检测和细胞计数;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孵育10 d形成集落,Giemsa染色分别集落总数。结果胰腺癌中OIP5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OIP5高表达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OIP5低表达患者(P<0.05),且其无病生存率也显著降低(P<0.05);OIP5在MIAPaCa-2、PANC-1和KP-3中表达较高,而在BxPC-3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低;MTT检测结果显示OIP5沉默在第4和第5天显著降低了PANC-1细胞的增殖速率(P<0.01);OIP5沉默后细胞集落数(平均为9个)显著低于shCtrl对照组中的数量(平均为40个)(P<0.01);OIP5沉默后PANC-1细胞凋亡比例为8.3%显著高于shCtrl的4.5%(P<0.01)。结论OIP5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异常高表达,OIP5基因可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集落形成,提示OIP5可能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从而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a相互作用蛋白5 胰腺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胃癌中Opa相互作用蛋白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魏玮 张笑 王艺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7-483,共7页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a相互作用蛋白5(Opa interacting protein 5,OIP5)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患者中该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并评价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a相互作用蛋白5(Opa interacting protein 5,OIP5)的表达情况,探讨胃癌患者中该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并评价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胃癌的组织标本177例,以及其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IP5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手术时间为起始,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08年12月。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OIP5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OIP5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OIP5蛋白阳性表达率(41.2%)高于相应癌旁组织(25.9%)(P<0.05);OIP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值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OIP5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之间的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TNM分期和血管浸润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OIP5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提示OIP 5基因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opa相互作用蛋白5
原文传递
5-羟甲基糠醛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以及分子模拟分析
4
作者 黄柳燕 凡思华 +4 位作者 王文强 王倩玉 郭嫒 张强 王景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分析5-羟甲基糠醛(5-HMF)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分子结构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荧光淬灭分析、同步荧光分析、三维荧光分析、疏水探针分析,获得5-HMF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光谱学信息;...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分析5-羟甲基糠醛(5-HMF)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分子结构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荧光淬灭分析、同步荧光分析、三维荧光分析、疏水探针分析,获得5-HMF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光谱学信息;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分析,揭示5-HMF与胃蛋白酶结合的具体位点及互作信息。结果:5-HMF通过单一静态猝灭机制,导致胃蛋白酶分子荧光淬灭。吉布斯自由能△G为负值,表明二者结合为自发反应,同时熵变△H和焓变△S也均为负值,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维持5-HMF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同步荧光分析表明,5-HMF能够影响了胃蛋白酶分子中Trp残基的微环境。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5-HMF改变了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以及荧光发射峰强度。分子对接模拟分析结果显示,5-HMF分子中羟基可与胃蛋白酶分子中的Ile 100和Ans 37形成氢键,其杂环可与Leu 38、Pro 135和Ala 133产生疏水作用,整个分子还会与Phe 101、Val 136、Ser 129、Gly 102形成范德华力。结论:5-HMF能够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结合,导致胃蛋白酶分子结构及光谱特性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 分子对接
下载PDF
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勇 李林玺 +2 位作者 赵东保 张卫 刘绣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61-1366,共6页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IS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ISO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ISO和BSA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二者的结合常数为7.41&#...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IS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ISO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ISO和BSA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二者的结合常数为7.41×1011L/mol,结合位点数为1.98.ISO与BSA作用的活性部位为其分子内的7-OH和5-OH,且7-OH活性强于5-OH,并且随着ISO浓度增大,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蛋白与宿主细胞DDX5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欢 黄勤锋 +5 位作者 张文超 姜一峰 杨莘 高飞 周艳君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7,共6页
研究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证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蛋白与MARC-145细胞DDX5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两种蛋白共定位于MARC-145细胞质内。利用构建的EGFP-N和m Cherry-D... 研究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证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N蛋白与MARC-145细胞DDX5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两种蛋白共定位于MARC-145细胞质内。利用构建的EGFP-N和m Cherry-DDX5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MARC-145细胞后,发现N蛋白并不能将DDX5蛋白募集至细胞质。采用si RNA沉默MARC-145细胞DDX5基因表达之后,病毒复制水平上升;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DDX5沉默表达也能够明显促进病毒基因组RNA和长链亚基因组RNA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DDX5参与了病毒复制转录过程并对病毒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蛋白 DDX5 相互作用
下载PDF
5-硝基-1H-吲哚-2-羧酸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与光谱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毛慧 蔡炳锋 +2 位作者 赵波 李利 沈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5-679,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5-硝基-1H-吲哚-2-羧酸(NIA)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这基础上,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了NIA与牛血红蛋白(BHb)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NIA和BHb相互作用的静电能...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5-硝基-1H-吲哚-2-羧酸(NIA)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这基础上,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了NIA与牛血红蛋白(BHb)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NIA和BHb相互作用的静电能是-208.9 kcal.mol-1,范德华能为-180.5 kcal.mol-1,势能为-389.4 kcal.mol-1。NIA与BHb中A链上的Leu129、Ser133残基形成氢键,而NIA分子中的骨架苯环部分易与疏水氨基酸,包括产生荧光的Tyr残基等发生作用,这与NIA能使BHb荧光淬灭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硝基-1H-吲哚-2-羧酸 牛血红蛋白 相互作用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含外显子8的prosaposin蛋白亚型与Rhox5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芬 李月琴 +3 位作者 李实骞 罗志文 张欣 周天鸿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研究含外显子8的prosaposin蛋白亚型(PsapE8)与同源异型框蛋白Rhox5蛋白间的相互作用.重叠延伸PCR法扩增PsapE8的cDNA序列,将其按照通读框方式分别克隆至pGBKT7和pGADT7酵母双杂交载体中构建pGBKT7-PsapE8和pGADT7-PsapE8重组质粒.酵母... 研究含外显子8的prosaposin蛋白亚型(PsapE8)与同源异型框蛋白Rhox5蛋白间的相互作用.重叠延伸PCR法扩增PsapE8的cDNA序列,将其按照通读框方式分别克隆至pGBKT7和pGADT7酵母双杂交载体中构建pGBKT7-PsapE8和pGADT7-PsapE8重组质粒.酵母双杂交实验检测PsapE8与Rhox5蛋白在酵母体内的结合;体外转录翻译S35标记的PsapE8蛋白,GSTpull-down实验检测PsapE8与Rhox5蛋白在体外的结合情况.成功地构建了pGBKT7-PsapE8和pGADT7-PsapE8重组质粒,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PsapE8蛋白在酵母体内可以结合Rhox5蛋白;GST pull-down实验再次验证了两者在体外的结合;表明含有外显子8的prosaposin蛋白亚型PsapE8可以与Rhox5蛋白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外显子8的prosaposin蛋白亚型(PsapE8) Rhox5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TXNDC5在胃癌细胞中相互作用蛋白分子的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林 侯艳红 +2 位作者 李春梅 张静 雷迎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筛选并分析硫氧还蛋白5(TXNDC5)在胃癌细胞中的关键相互作用蛋白分子。方法以pcDNA3.1为基础构建pcDNA3.1-TXNDC5-FLAG真核表达载体,并以此载体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XNDC5融合蛋白表达。... 目的筛选并分析硫氧还蛋白5(TXNDC5)在胃癌细胞中的关键相互作用蛋白分子。方法以pcDNA3.1为基础构建pcDNA3.1-TXNDC5-FLAG真核表达载体,并以此载体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XNDC5融合蛋白表达。采用串联亲和纯化技术收集胃癌细胞内TXNDC5相互作用蛋白分子进行电泳分离及ESI-Q-TOF串联质谱分析鉴定TXNDC5相互作用蛋白质。结果构建的pcDNA3.1-TXNDC5-FLAG真核表达载体经DNA序列测定完全正确,转染胃癌细胞后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可检测到TXNDC5分子表达。经串联亲和纯化及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NCBI蛋白质数据库检索比对,筛选出TXNDIP等16个蛋白分子。结论本研究通过串联亲和偶联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的筛选出胃癌细胞SGC7901中与TXNDC5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TXNDC5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XNDC5 相互作用蛋白 蛋白质组学 TXNIP
下载PDF
EMSA法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 D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德煌 邱丽玲 +3 位作者 柳晓兰 罗庆良 董波 毛秉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1-33,共3页
利用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 (EMSA)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D1的相互作用。探针位于cyclinD1启动子区的 - 2 48到 - 2 2 0之间 ,该区域包含SATAT5与cyclinD1的结合序列TTN5AA。STAT5与cyclinD1共形成a、b两条蛋白滞后... 利用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 (EMSA)分析STAT5信号分子与周期蛋白cyclinD1的相互作用。探针位于cyclinD1启动子区的 - 2 48到 - 2 2 0之间 ,该区域包含SATAT5与cyclinD1的结合序列TTN5AA。STAT5与cyclinD1共形成a、b两条蛋白滞后带 ,当用点突变的探针作用时 ,仅剩下滞后带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 STAT5 周期蛋白D1 信号分子 相互作用 细胞 EMSA法
下载PDF
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秋云 俞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76-980,共5页
用平衡透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 2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7 偶氮 ) 1,8 二羟基 3,6 萘二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 ,认为 8Q5SAC与BSA之间的结合力是以静电引力为主的非共键作用力 ,并探讨了其结合模型。在... 用平衡透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 2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7 偶氮 ) 1,8 二羟基 3,6 萘二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 ,认为 8Q5SAC与BSA之间的结合力是以静电引力为主的非共键作用力 ,并探讨了其结合模型。在 2 98K下 ,测得这一反应的最大结合数为 35~ 40 ,结合常数为 6 .1× 10 5L mol。还研究了溶液基本条件如酸度和离子强度等对 8Q5SAC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在pH =3.34条件下 ,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0 .2 0~ 46 .90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1 8-二羟基-3 6-萘二磺酸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平衡透析法 分光光度法 蛋白
下载PDF
OsBP-5与OsEBP-89两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区域的确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英 洪孟民 王宗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5-430,共6页
OsBP 5 (MYC类转录因子 )与OsEBP 89(AP2 /EREBP类转录因子 )两个蛋白之间可以相互作用 ,并能协同调控水稻waxy基因的表达。将OsBP 5与OsEBP 89cDNA的不同限制性片段分别克隆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载体上 ,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确定了OsEBP... OsBP 5 (MYC类转录因子 )与OsEBP 89(AP2 /EREBP类转录因子 )两个蛋白之间可以相互作用 ,并能协同调控水稻waxy基因的表达。将OsBP 5与OsEBP 89cDNA的不同限制性片段分别克隆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载体上 ,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确定了OsEBP 89中与OsBP 5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AP2 /EREBP保守域的RAYD元件内 ;OsBP 5中与OsEBP 89相互作用的区域则有两个区段 ,它们分别位于Pro68与Val171之间和Leu2 84与Gly3 3 5之间 ,而不是位于HLH保守域内。酵母系统中的实验还表明 ,OsEBP 89的 3′端部分氨基酸在一定程度上防碍了它与Os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BP-5 OsEBP-89 酵母双杂交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嘉霖 彭化南 叶红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5-1289,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为静态猝灭;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 合成并表征了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为静态猝灭;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在298 K时分别是7.043 7×102L/mol和0.970 3,化合物与BSA以接近1∶1(物质的量比)的比例生成基态复合物;热力学数据表明化合物与BSA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ΔH>0,ΔS>0,ΔG<0);结合距离(r)为3.49 nm,表明化合物与BSA分子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 4-二氢嘧啶-2-酮 合成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下载PDF
HSPC238相互作用蛋白RPL5的初步筛选
14
作者 陈敬林 黄湘 +2 位作者 谭家余 钟裕恒 万志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构建HSPC238诱饵载体,筛选与HSPC238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方法:基因合成法合成HSPC238基因,sfi IA和sfi IB双酶切后与pGBKT7诱饵载体连接,获得诱饵质粒pGBKT7-HSPC238,经测序鉴定后与酵母双杂交空质粒pGBKT7共同转化到酵母菌株AH1... 目的:构建HSPC238诱饵载体,筛选与HSPC238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方法:基因合成法合成HSPC238基因,sfi IA和sfi IB双酶切后与pGBKT7诱饵载体连接,获得诱饵质粒pGBKT7-HSPC238,经测序鉴定后与酵母双杂交空质粒pGBKT7共同转化到酵母菌株AH109,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中观察pGBKT7-HSPC238的自激活作用,进一步从人胎肝c DNA文库中筛选与HSPC238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结果:诱饵载体pGBKT7-HSPC238构建成功,经表型筛选检测无自激活作用,经酵母双杂交技术结合文献分析,从人胎肝c DNA文库中初步筛选发现核糖体蛋白L5(Ribosomal protein L5,RPL5)可能是HSPC238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之一。结论:成功构建pGBKT7-HSPC238诱饵质粒载体,且经酵母双杂交技术结合文献分析发现RPL5可能是与HSPC238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C238 酵母双杂交 核糖体蛋白L5 相互作用蛋白
下载PDF
维生素B_5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
15
作者 王志军 梁瑞瑞 +1 位作者 王慧慧 雷海英 《化学研究》 CAS 2012年第5期74-79,共6页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维生素B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3种温度下B5-BSA体系的结合常数和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5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B5-BSA体系的ΔH=...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维生素B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3种温度下B5-BSA体系的结合常数和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5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B5-BSA体系的ΔH=-63.90kJ.mol-1,ΔG=-35.29kJ.mol-1,ΔS=-96.02J.K-1.mol-1.据此可知,B5与牛血清白蛋白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范德华力及质子化等.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估算出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1.41nm.此外,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5可诱导BSA分子构象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5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ANGPTL5相互作用的蛋白实验研究
16
作者 陈寒蓓 李晓永 苏青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采用Clontech公司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5(ANGPTL5)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将ANGPTL5基因克隆到诱饵载体pGBKT7,在证实ANGPTL5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在人HeLa细胞cDNA文库中,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ANGPTL5... 目的采用Clontech公司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5(ANGPTL5)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将ANGPTL5基因克隆到诱饵载体pGBKT7,在证实ANGPTL5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在人HeLa细胞cDNA文库中,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ANGPTL5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相互作用的验证。结果成功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ANGPTL5,筛选出2种蛋白与ANGPTL5相互作用,即SNARE相关蛋白(SNAPIN)和ZW10相互作用蛋白(ZWINT)。结论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人Hela细胞cDNA文库中成功获得2个与ANGpL5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研究ANGPTL5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5 酵母双杂交 相互作用 SNAPIN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苯甲酰肼腙的Pd(Ⅱ)Pt(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7
作者 李振泉 刘君 +1 位作者 高志永 孔令栋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合成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苯甲酰肼腙(HL)的Pd(Ⅱ)、Pt(Ⅱ)配合物PDL2和PtL2,研究其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静态荧光光谱定性讨论了HL以及PDL2和PtL2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 HL以及PDL2和P... 目的合成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苯甲酰肼腙(HL)的Pd(Ⅱ)、Pt(Ⅱ)配合物PDL2和PtL2,研究其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静态荧光光谱定性讨论了HL以及PDL2和PtL2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 HL以及PDL2和PtL2以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了BSA的内源荧光,并计算出了不同温度下这3种化合物与BSA的键合常数(Ka)以及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及熵变(ΔS)。结论 HL和PDL2与BSA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而对于PtL2,除了静电相互作用外还包括疏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苯甲酰肼腙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TXNDC5蛋白在胃癌细胞及组织中相互作用蛋白的免疫共沉淀验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林 侯艳红 +2 位作者 李湘辉 杨汨 张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61-866,共6页
目的 我们前期通过串联亲和偶联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地筛选出胃癌细胞SGC7901中与TXNDC5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这些蛋白质中除去功能意义较为明确的蛋白,TXNIP、PRDX2、PDCD4和ADIPOR1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但其具体分子作用... 目的 我们前期通过串联亲和偶联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地筛选出胃癌细胞SGC7901中与TXNDC5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这些蛋白质中除去功能意义较为明确的蛋白,TXNIP、PRDX2、PDCD4和ADIPOR1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但其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TXNDC5蛋白与上述蛋白的关键相互作用。方法 以pcDNA3.1为基础构建pcDNA3.1-TXNDC5真核表达载体,并以此载体瞬时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XNDC5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法验证TXNDC5高表达细胞系中其与TXNIP、PRDX2、PDCD4、ADIPOR1的相互作用。取人胃腺癌新鲜手术标本提取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XNDC5蛋白表达,选取确认为TXNDC5高表达的胃癌组织总蛋白采用Co-IP验证TXNDC5与TXNIP、PRDX2、PDCD4、ADIPOR1的相互作用。结果 通过Co-IP法验证,TXNDC5高表达胃癌细胞系中,TXNDC5与TXNIP、PRDX2、PDCD4存在相互作用;TXNDC5高表达胃癌组织中,TXNDC5与TXNIP、PDCD4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本研究通过Co-IP技术成功地验证了胃癌细胞和组织中TXNDC5与TXNIP、PDCD4存在相互作用,提示TXNDC5在胃癌中的促癌分子机制可能通过与TXNIP和PDCD4相互作用影响其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XNDC5蛋白 相互作用蛋白 免疫共沉淀 TXNIP PDCD4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5-羟基喜树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金艳 周娟 +2 位作者 孙婷荃 刘学仁 吕鉴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7-31,共5页
在模拟生理环境下用光谱法研究了5-羟基喜树碱(5-HC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5-HCPT能够猝灭BSA的荧光并形成结合物,热力学参数显示5-HCPT与BSA结合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在298 K下,它们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 在模拟生理环境下用光谱法研究了5-羟基喜树碱(5-HC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5-HCPT能够猝灭BSA的荧光并形成结合物,热力学参数显示5-HCPT与BSA结合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在298 K下,它们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867×105L.mol-1和1.220.以华法林和布洛芬作为探针研究了5-HCPT在BSA上的结合部位,数据说明其作用位点处于BSA的S iteI位。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数据体现5-HCPT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喜树碱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下载PDF
激活素相互作用蛋白5在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20
作者 徐元红 鞠宝玲 +4 位作者 聂影 宋传芳 吴昆 庄彦华 张红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激活素及激活素相互作用蛋白5(Act RIP5)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动物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进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15 mg/kg),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段分批次检测模型动物血清酶学改变、肝脏脾脏... 目的探讨激活素及激活素相互作用蛋白5(Act RIP5)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动物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进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15 mg/kg),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段分批次检测模型动物血清酶学改变、肝脏脾脏形态及指数变化、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激活素及Act RIP 5的表达变化。结果 Con 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酶转氨酶(AST)在给药后4 h开始升高,给药后24 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96 h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小鼠脾脏指数自给药后2 h开始增加,24 h达到峰值,48 h开始下降,96 h恢复正常水平;肝脏指数自给药后24 h开始增加,48 h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96 h仍未恢复正常。形态学及病理学检测显示给药后4 h开始出现肝脏损伤,24~48 h损伤最严重,48 h后损伤开始修复,96 h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q RT-PCR结果显示激活素在给药后2 h开始升高,8 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96 h降至正常水平;Act RIP5给药后4 h开始上升,8 h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96 h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Con A可诱导急性肝损伤,激活素及Act RIP 5的表达于肝损伤进展期异常升高,肝损伤恢复期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提示激活素可能通过其肝内特异信号传导Act PIR5参与了Con 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激活素 激活素相互作用蛋白5 刀豆蛋白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