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双重剪切的开放系统梯形渠道Pasternak双参数冻土地基梁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旻 王正中 +3 位作者 吴浪 杨晓松 崔浩 葛建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0,共11页
Winkler冻土地基模型无法考虑土弹簧间相互作用,且需要预先假定切向冻结力分布。为克服这些不足之处,在现有模型基础上引入Pasternak剪切层反映冻土-衬砌间法向相互作用,引入切向弹簧组成的接触界面层反映冻土-衬砌间切向相互作用,构建... Winkler冻土地基模型无法考虑土弹簧间相互作用,且需要预先假定切向冻结力分布。为克服这些不足之处,在现有模型基础上引入Pasternak剪切层反映冻土-衬砌间法向相互作用,引入切向弹簧组成的接触界面层反映冻土-衬砌间切向相互作用,构建考虑双重剪切的梯形渠道Pasternak双参数冻土地基模型。以塔里木灌区某渠道为例计算衬砌冻胀变形,并与材料力学法、Winkler模型计算值及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材料力学法、Winkler模型相比,该文模型计算值更接近观测值。根据该模型估算的衬砌板易开裂范围也与灌区现场调查结果相符,表明模型适用性。通过参数研究分析了界面切向刚度kx对各处切向位移及切向冻结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kx越小时,切向位移与切向冻结力趋于线性分布;kx较大时,两者均偏离线性分布且kx越大偏离越明显,线性分布假设不再适用。该模型可较充分地反映冻土与衬砌板间接触界面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从而有效提高模型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工程 渠道 冻胀 Pasternak模型 双重剪切 开放系统
下载PDF
MTA再行治疗根部开放恒牙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林正梅 凌均棨 +2 位作者 方溢云 刘建伟 刘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630-632,共3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MTA(m 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再行治疗恒牙根部开放导致的牙髓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转诊我院的根部开放合并根尖周炎、既往治疗失败的恒牙20例,在根管显微镜下用MTA严密封闭根部开放部位,形成屏障后行根管...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MTA(m 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再行治疗恒牙根部开放导致的牙髓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转诊我院的根部开放合并根尖周炎、既往治疗失败的恒牙20例,在根管显微镜下用MTA严密封闭根部开放部位,形成屏障后行根管热牙胶充填,定期复诊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后复诊期间无不适症状,原有窦道消失,牙龈恢复正常。6个月后X线片复查显示根部开放处MTA屏障封闭严密,原有根尖周稀疏区逐渐缩小。15个月后有9例患牙根尖稀疏区完全消失,呈骨性愈合。结论:MTA再行治疗根部开放恒牙的疗效确切,根管显微镜的应用使治疗更为方便和准确,提高根管再处理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A 根管显微镜 根部开放 恒牙 再处理
下载PDF
根管显微镜下三氧化物多聚体封闭根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凤芹 高云松 +1 位作者 牛方 孙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评价根管显微镜下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trioxideaggregate,MTA)封闭恒牙根尖孔开放形成根尖屏障的疗效。方法:选择恒牙根尖孔开放合并根尖周炎的患牙63颗,在根管显微镜下用三氧化物多聚体(MTA)严密封闭根端,形成根尖屏障后以热... 目的:评价根管显微镜下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trioxideaggregate,MTA)封闭恒牙根尖孔开放形成根尖屏障的疗效。方法:选择恒牙根尖孔开放合并根尖周炎的患牙63颗,在根管显微镜下用三氧化物多聚体(MTA)严密封闭根端,形成根尖屏障后以热牙胶充填,定期复诊观察。结果:63颗患牙中,1颗(23)因牙根长及舌向倾斜,在显微镜下视野不清导致欠填,其余62颗患牙均充填严密。术后X线片显示43颗适充,17颗少量超充。3个月后复查,2例因瘘管反复不闭合行手术倒充填,2例失访,其余患牙均达到成功要求,无叩痛,复查X线片示根尖周病变明显缩小或消失,骨小梁再现。少量超填不影响疗效,总成功率为95%。结论:牙科手术显微镜下MTA封闭治疗根尖孔开放的恒牙疗效确切,准确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显微镜 三氧化物聚合体 根尖孔开放 恒牙 根尖屏障
下载PDF
巨系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究及现实困境的思索——以大运河保护规划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姚迪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大运河保护工程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正在"向动态化、巨型化、线型化和生活功能化等方向扩展的趋势"。其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也几乎涵盖了当前遗产保护领域所有的新热点与难点问题。在... 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大运河保护工程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正在"向动态化、巨型化、线型化和生活功能化等方向扩展的趋势"。其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也几乎涵盖了当前遗产保护领域所有的新热点与难点问题。在笔者参与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第一阶段编制要求的制定工作以及江苏省市级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工作中,逐步暴露出的问题不仅涉及管理体制方面,也涉及技术层面,关于这些问题的思索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复杂性,引起对这一新型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遗产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管理 困境 启示
下载PDF
临清市地下水漏斗区含水层补给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强 孙广浩 +1 位作者 李锦超 王维平 《水资源研究》 2015年第6期567-575,共9页
黄泛平原区引黄灌区末端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引黄时间和量均受到上游限制,且该区浅层地下水超采严重。本文在工程技术上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引黄时间内,加大地下水的补给量,缓解地下水位长期下降的趋势。基于Hydrus-2D模型对临清市地下... 黄泛平原区引黄灌区末端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引黄时间和量均受到上游限制,且该区浅层地下水超采严重。本文在工程技术上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引黄时间内,加大地下水的补给量,缓解地下水位长期下降的趋势。基于Hydrus-2D模型对临清市地下水漏斗区实施的明沟–地下滤水管–竖井含水层补给系统分别进行了明沟补给和地下滤水管补给两种情景下的数值模拟,实际工程和数值模拟中引水时间均为7天。模拟结果表明:整个模拟期内,情景一中明沟底部的地下水位上升了约13 m;情景二中滤水管底部水位抬升了8.5 m,两根滤水管之间的地下水位抬升了2.3 m;地下滤水管的布置有效的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至模拟期末,明沟的7天的入渗量为18,026 m3,滤水管7天的入渗量为56,224 m3,3根滤水管的入渗量占总入渗量的75.7%,与实际工程中监测的入渗量基本相符。因此该系统对漏斗区的地下水补给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沟–地下滤水管–竖井系统 地下水漏斗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TCC控制下的渠道水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迎 闫宝迎 +2 位作者 殷国玺 方少文 杨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00,共3页
青铜峡灌区建立了全国首个全渠道控制系统(简称TCC)示范区,TCC通过测控一体闸控制水位流量,运行调度过程中渠系产生非恒定非均匀流。应用圣维南方程组模拟渠道水位流量过程,应用普列斯曼有限差分法离散方程组,采用牛顿-拉普森迭代法求... 青铜峡灌区建立了全国首个全渠道控制系统(简称TCC)示范区,TCC通过测控一体闸控制水位流量,运行调度过程中渠系产生非恒定非均匀流。应用圣维南方程组模拟渠道水位流量过程,应用普列斯曼有限差分法离散方程组,采用牛顿-拉普森迭代法求解非恒定非均匀流的代数方程组。针对U形渠道进行了水流过程的数值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圣维南方程组及牛顿-拉普森迭代法适用于测控一体闸的水流模拟,水位和流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较小。研究结果为建立测控一体闸的控制模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渠道控制系统 U形渠道 圣维南方程 牛顿—拉普森迭代法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渠内水对寒旱区渠基土冻结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雯 宋玲 +2 位作者 许清峰 陈新瑞 杨禹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6-371,共6页
为研究渠内水对渠基土冻结过程的影响,采用由箱体、制冷系统、补水系统和量测系统构成的冻胀装置,进行了开放系统下的停水渠道和过水渠道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渠基土的温度场、冻后含水率和冻结过程中马氏瓶补水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 为研究渠内水对渠基土冻结过程的影响,采用由箱体、制冷系统、补水系统和量测系统构成的冻胀装置,进行了开放系统下的停水渠道和过水渠道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渠基土的温度场、冻后含水率和冻结过程中马氏瓶补水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渠道断面形状和渠内水体影响渠基土温度场的分布,停水渠道和过水渠道在靠近渠槽线附近的等温线形状和疏密程度不同,渠基土的断面温度场分布不均,过水渠道仅在水位线以上的渠基土内出现负温;停水渠道和过水渠道的马氏瓶累积补水量分别为16873 mL和16051 mL,马氏瓶补水分为快速补水、补水速率减缓和停止补水3个阶段;与初始含水率17%相比,无论渠内是否过水,从渠顶沿渠坡向下冻后含水率的值均增大.在工程设计与理论计算时应分别考虑运行方式改变对渠道冻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渠道 模型试验 开放系统 冻结 水分迁移
下载PDF
Exact Boundary Observability of Unsteady Supercritical Flows in a Tree-Like Network of Open Canals
8
作者 Qilong GU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 SCIE CSCD 2010年第4期447-460,共14页
The author establishes the exact boundary observability of unsteady supercritical flows in a tree-like network of open canals with general topology. An implicit duality between the exact boundary controllability and t... The author establishes the exact boundary observability of unsteady supercritical flows in a tree-like network of open canals with general topology. An implicit duality between the exact boundary controllability and the exact boundary observability is also given for unsteady supercritical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ct boundary observability Saint-Venant system Tree-like network of open canals Quasilinear hyperbolic system
原文传递
Stability Analysis on Automatic Control Methods of Open Canal
9
作者 FENG Xiaobo WANG Ka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1年第4期325-331,共7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omatic control metho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open canal is studi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nsteady flow in an open canal under different methods of control. It is found 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omatic control metho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open canal is studi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nsteady flow in an open canal under different methods of control. It is found the Proportional-Proportional plus Reset (P+PR) control is more reliable than the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LQR) control. Moreover, for the P+PR control, the hydraulic response of the constant volume method of opera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stant downstream depth method in the type of centrally controlled canal. Therefore, an appropriate flow change rate should be chosen instead of shortening the pool length to reach an acceptable drawdown rate. For the canal with a bottom width of 40 m, side slope of 3, Manning n of 0.015, bottom slope of 0.000 04, and design flow of 600 m3/s, the pool length of more than 30 km can provide acceptable drawdown rates of 0.2 m/h when a proper flow change rate is chos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canal automatic control Chinese South-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unsteady flow
原文传递
小中甸水利枢纽灌区工程管道供水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学松 格桑江初 《中国水利》 2018年第16期19-21,共3页
小中甸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在坝址下游硕多岗河左右两岸Ⅰ、Ⅱ级阶地上,初步设计方案为在坝址下游河道修筑挡水堰,抬高水位,Ⅰ级阶地明渠自流引水,Ⅱ级阶地泵站提水后布置明渠进行供水。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区的实际,从工程布置、结构... 小中甸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在坝址下游硕多岗河左右两岸Ⅰ、Ⅱ级阶地上,初步设计方案为在坝址下游河道修筑挡水堰,抬高水位,Ⅰ级阶地明渠自流引水,Ⅱ级阶地泵站提水后布置明渠进行供水。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区的实际,从工程布置、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工程建后管理、工程投资及工程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后,认为应合理利用建坝后抬高的水头,将灌区明渠自流方案改为管道供水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供业主和设计单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中甸水利枢纽 灌区工程 明渠 管道供水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