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高方茂 张杰荣 +2 位作者 熊时喜 田晓林 林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经皮由前向后...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治疗,B组患者采用经皮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术后评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透视次数多于B组,术中出血量、腓骨切口长度少/短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且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均高于A组(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跖屈、外翻、内翻、背屈)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螺钉位置不佳、疼痛程度、行走及下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后踝骨折复位质量优于A组(Z=4.248,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与经皮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均具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高,前者透视次数更多,术中出血量更少,后者改善踝关节功能与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后踝骨折 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 经皮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陆晨星 陈凤华 +2 位作者 许炜民 刘琰 徐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研究组的踝关节活动度、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可在不增加术中失血量的情况下,获得比后内侧入路更好的临床疗效,其对于患者足踝功能、踝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均可有效改善,还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使患者得以顺利出院,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刘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9例患者施以...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9例患者施以切开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试验组59例患者施以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临床效果、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8.31%)高于对照组(86.44%)(P<0.05)。试验组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9%)低于对照组(15.25%)(P<0.05)。手术后1周,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方法,通过股骨大粗隆入路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闭合复位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股骨大粗隆入路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4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5
作者 陈武林 阮成群 李光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例患者分为改良K-L组(40例)和腹直肌外侧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时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直肌外侧组手术时间短于改良K-L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L入路和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各有优劣,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较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 腹直肌外侧入路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用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6
作者 王争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5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用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 目的 探讨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用于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腹直肌旁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的CD4^(+)、CD4^(+)/CD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远期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柱螺钉内固定可显著提升髋臼骨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髋臼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3D打印模型 后柱螺钉内固定 腹直肌旁入路 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刘刚 吕永祥 +1 位作者 李子昂 朱自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2.1 d。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组(33例)和传统组(29例),改良组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传统组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86.89±1.32)min vs.(96.97±1.79)min、(94.70±6.27)mL vs.(218.59±8.4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1.27)d vs.(13.59±2.47)d,P>0.05]。改良组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100.25±8.33)d vs.(150.24±9.42)d、(94.57±0.47)分vs.(88.39±0.46)分、(124.42±0.46)分vs.(115.39±0.41)分(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9±0.58)分vs.(15.64±0.49)分,P>0.05],末次随访显示,改良组胫骨平台角、后倾角显著大于传统组(88.56±1.63)°vs.(85.54±1.39)°、(12.84±0.48)°vs.(11.02±0.42)°(P<0.05)。结论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够改善显露,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安全高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块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术入路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8
作者 朱健荣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9期65-68,共4页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后正中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部肌肉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的胸腰椎功能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发现,行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改善患者胸腰椎功能,减轻腰背肌肉疼痛的严重程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功能障碍
下载PDF
骶髂关节脱位外科入路选择及并发症解决方案
9
作者 杨德猛 张浩 +5 位作者 刘玉静 刘雨蝶 李琳 张姜尚 马建军(综述) 陈志国(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43-449,共7页
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关节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和骶骨畸形的存在使手术更具挑战性。随着研究的进展,许多新兴技术被用于骶髂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但目前尚未提出系统公认的治疗方案,而且固定方法采用的手术入路众多,了... 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关节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和骶骨畸形的存在使手术更具挑战性。随着研究的进展,许多新兴技术被用于骶髂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但目前尚未提出系统公认的治疗方案,而且固定方法采用的手术入路众多,了解不同手术入路可揭示的解剖范围和潜在的并发症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本文旨在从骶髂关节脱位的分类、每种入路的暴露范围及适应症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策略,并总结入路相关并发症的避免方法以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脱位 术后并发症 手术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10
作者 沈敏 胡文林 +2 位作者 周沈佳 钟建明 丁丽英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7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中使用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桡骨远端骨折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中使用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桡骨远端骨折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选择直接掌侧入路,研究组选择改良Henry入路。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损伤(DASH)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腕关节活动度、DASH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背伸、掌屈、旋后、旋前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中使用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及上肢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改良Henry入路 腕关节 上肢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张成年 李雪城 +1 位作者 张政 张岱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506-2510,共5页
目的探究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经肘关节外侧入路)和研究组(n=30,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6、12个月,研究组患者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12~27个月,平均(14.8±2.2)个月,骨性愈合时间6~10周,平均(10.8±2.7)周;对照组随访12~31个月,平均(15.5±3.1)个月,骨性愈合时间8~21周,平均(12.4±3.2)周,研究组骨性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情况,研究组发生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肘关节外侧入路比较,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进行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不高,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肘关节外侧入路 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利锋 李强 杜凯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组(38例),肌间隙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椎体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肌间隙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路组(t=7.845,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路组(t=6.061,P<0.001);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后路组无明显差异(t=1.201、1.523、1.081,P=0.234、0.132、0.283);肌间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与后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无明显差异(χ^(2)=0.724,P=0.39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 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 椎体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3
作者 彭亮 李城华 +1 位作者 戴慧 刘玲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TCF)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乐平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79例TC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39)。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TCF)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乐平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79例TC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39)。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经后正中入路,研究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_(2)(PGE_(2))]、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 Cor、PGE_(2)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7 d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后正中入路,TCF患者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利于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正中入路 椎旁肌间隙入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掌侧与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比较
14
作者 白勇鑫 周超 +3 位作者 范天昌 刘贵聪 胡军 周维山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86-588,593,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2016-06至2021-06收治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9例,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趋势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31例)...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2016-06至2021-06收治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9例,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趋势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31例)和背侧入路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术后1个月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尺偏角、住院天数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掌侧组(85.50±11.21)min短于背侧组(94.75±15.55)min,术中出血量掌侧组(125.54±28.78)ml大于背侧组(110.78±25.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近期并发症比较,掌侧组正中神经损伤4例,多于背侧组,但是肌腱损伤率少于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动脉损伤、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远期并发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移位趋势选择不同入路均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恢复腕关节稳定性,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掌侧入路 背侧入路
下载PDF
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
15
作者 卿忠华 彭建全 王健美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WO...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WOMA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48(23.06±5.30)个月。手术时间55~115(86.66±18.27)min。骨折愈合时间4~9(6.27±1.79)个月。术后均未发生腓总神经麻痹、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SS评分76~94(84.69±6.17)分,WOMAC评分16~40(28.96±7.65)分,膝关节伸直0°~25°(3.8°±5.7°)、屈曲110°~135°(125.8°±6.6°)。结论经前外侧柱骨折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显露清楚、安全、难度小,能够稳妥固定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分型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腓骨头上方入路与膝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比较
16
作者 许斌 周江山 +3 位作者 詹德平 潘律 过锡敏 储旭东 《临床研究》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腓骨头上方入路和膝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接受的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 目的比较腓骨头上方入路和膝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接受的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实施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结合普通钢板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腓骨头上方入路相配套的解剖钢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数据,Rasmussen评价结果,术前或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价量表(HSS)、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骨骼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关节面塌陷4例,研究组未出现;研究组12个月随访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月、6月、12月和末次随访的HSS、VAS评分和ROM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3月和术后6月)HSS评分和VAS评分、(术后3月、6月和12月)的ROM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头上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疗效优于传统的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腓骨头上方入路具有解剖简单安全、术后愈合快、膝关节功能康复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且本院自制的配套钢板可以更好的支撑和固定后外侧髁骨折块,更有益于骨愈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单纯后外侧髁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腓骨头上方入路 前外侧入路
下载PDF
经听诊三角微创切口在后肋及部分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殷世杰 代建川 王瑞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5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听诊三角微创切口在后肋及部分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后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以其他切... 目的探讨经听诊三角微创切口在后肋及部分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后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以其他切口进行治疗,观察组以听诊三角微创切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患侧上肢功能、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前屈、外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前屈、外旋角度均大于术后1周,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关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肋及部分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经听诊三角微创切口的运用可促进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缩短手术时间与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切口长度较短且美观,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听诊三角 微创
下载PDF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18
作者 杜鹏 康治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比较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24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B组(24例,肱三头肌... 目的比较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24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B组(24例,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长于B组(P<0.05)。术后3 d,A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B组(P<0.05)。A组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MEP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评分高于B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优良率更高,术后肘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改善程度更高,但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较长,对机体的炎性损伤更大,并发症也更多,故建议对肱骨远端C3型骨折实施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手术方式,对肱骨远端C2型骨折,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酌情使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肱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韩金恒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8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ORIF...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ORIF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时足部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与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均大于术前,Gissane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但跗骨窦入路ORIF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形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足部功能 跟骨结节关节角 跟骨交叉角 并发症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伟 张里程 +2 位作者 杨占辉 石明国 张金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4例后踝骨折。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2例...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4例后踝骨折。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2例。其中,15例患者采用钢板固定,19例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固定。结果34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出现。1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11例,良17例,中6例,优良率为82.4%。结论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后踝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其显露清晰,可对后踝骨块精确复位并牢固固定,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后外侧入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