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nostic relevance of β-catenin expression in T2-3N0M0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被引量:7
1
作者 Dong-Rong Situ Yi Hu +3 位作者 Zhi-Hua Zhu Jian Wang Hao Long Tie-Hua R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1期5195-5202,共8页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t stage T2-3N0M0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prognosis of ESCC patients. METHODS: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in 227 ESCC speci-mens ...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t stage T2-3N0M0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prognosis of ESCC patients. METHODS: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in 227 ESCC speci-men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 reproducible semi-quantitative method which takes both staining percentage and intensity into account was applied in IHC scoring,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was used to select the cut-off score for high or low IHC reactivity. Then, correlation of β-catenin express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ESCC patients was determined. RESULT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β-catenin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in terms of gender, age, tumor size, tumor grade, tumor location, depth of invasion and pathologi-cal stage. The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showed that the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indicated a poorer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ESCC patients at stage T2-3N0M0 (P = 0.004), especially of those with T3 lesions (P = 0.014) or with stage ⅡB diseases (P = 0.007). Multivariate analysis also confirmed that β-catenin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ESCC patients at stage T2-3N0M0 (relative risk = 1.642, 95% CI: 1.159-2.327, P = 0.005). CONCLUSION: Elevated β-catenin expression level may be an adverse indicator for the prognosis of ESCC patients at stage T2-3N0M0,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T3 lesions or stage ⅡB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Β-CATENIN Prognosi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Anyang Type 2 Esophageal Intubation Instrument──A New Esophageal Intubation Method
2
作者 韩欣 南兆胜 +3 位作者 毛彦普 葛志江 陈茂盛 段瑜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1995年第3期187-189,共3页
The preliminary experience in the clinical use of Anyang Type 2 esophageal intubation instrument, designed by ourselves, in 11 patients with severe esophageal obstruction due to advanced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eal wa... The preliminary experience in the clinical use of Anyang Type 2 esophageal intubation instrument, designed by ourselves, in 11 patients with severe esophageal obstruction due to advanced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eal was reported. The diagnosis of all 11 cases was confirmed by bariummeal roentgenography. After intubation, all the patients could take liquid or soft diet by mouth.There was no operative mortality and the patients survived 2 to 14 months (mean5.7 months). All of them could take food by mouth before dea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ved that the intubation has been a safe and suitable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yang Type 2 esophageal intubation instrument urethral reunion operation/endoesophageal intubation advanced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下载PDF
Salivary microbiota may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被引量:3
3
作者 Junmin Wei Ruifeng Li +12 位作者 Yanxian Lu Fan Meng Bohong Xian Xiaorong Lai Xiayi Lin Yu Deng Dongyang Yang Huabin Zhang Liangfang Li Xiaosong Ben Guibin Qiao Wanwei Liu Zijun Li 《Genes & Diseases》 SCIE 2022年第4期1143-1151,共9页
The aim is to explor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alivary bacteria for the presenc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Saliva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178 patients with ESCC and 101 healthy controls, and all... The aim is to explor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alivary bacteria for the presenc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Saliva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178 patients with ESCC and 101 healthy controls, and allocated to screening and verification cohorts, respectively. In the screening phase, after saliva DNA was extracted, 16S rRNA V4 regions of salivary bacteria were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Highly expressed target bacteria were screened by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clustering, species annotation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assessment. In the verification phas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arget bacteria identified in the screening phase were verified by absolute quantitative PCR (Q-PC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were plott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arget salivary bacteria. LEfSe analysis revealed higher proportions of Fusobacterium, Streptococcus and Porphyromonas, and Q-PCR assay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s of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and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n patients with ESCC, when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all P < 0.05). 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s for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bacteria for predicting patients with ESCC were 69%, 56.5%, 61.8% and 76.4%,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ies corresponding to cutoff value were 69.3%, 22.7%, 35.2% and 86.4%, respectively, and the matched specificity were 78.4%, 96.1%, 90.2% and 58.8%, respectively. These highly expressed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and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n the saliva,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indicate their predictive value for E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Predictive valu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s Salivary bacteria
原文传递
食管癌贲门癌术式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宪明 张玉龙 +5 位作者 邱能庸 张振兴 赛西 陈书山 高旭东 特木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手术切除的117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例,对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做比较。方法:采用4种开胸入路手术方式。结果:1)右胸腹颈三切口手术157例发生并发症多。2)左胸颈二切口全胃食管床内移植123例,手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目的:回顾性总结手术切除的117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例,对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做比较。方法:采用4种开胸入路手术方式。结果:1)右胸腹颈三切口手术157例发生并发症多。2)左胸颈二切口全胃食管床内移植123例,手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3)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215例,并发症最多。4)左胸主动脉弓下吻合684例,手术简单安全,并发症最少。结论:推荐食管上段癌手术选择右胸腹颈三切口术式,中段癌选左胸颈二切口,下段癌选择主动脉弓下吻合或左颈吻合,尽量少用主动脉弓上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方式 术后并发症 食管贲门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青年食管癌贲门癌115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翁准 卢诗杰 +5 位作者 陈景起 陈玉泉 杨捷生 杨卫平 庄志伟 陈于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2-324,共3页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青年食管癌贲门癌115例,占同期全组4.4%。切除率78.3%,手术死亡率2.6%,吻合口瘘率3.5%,其它并发症率14.8%。术后1年、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3%、38.5%、26.8%及11.1%。 青年食管癌贲门癌具有病程短,发...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青年食管癌贲门癌115例,占同期全组4.4%。切除率78.3%,手术死亡率2.6%,吻合口瘘率3.5%,其它并发症率14.8%。术后1年、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3%、38.5%、26.8%及11.1%。 青年食管癌贲门癌具有病程短,发展快,切除率及生存率低的特点。术后生存率比较:食管癌明显优于贲门癌,食管癌组中,病变长度≤5 cm者显著优于>5 cm。 提高术后生存率,有赖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及放疗,化疗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癌 手术 青年人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丽宏 岂连鹏 +3 位作者 单保恩 高玉环 刁兰萍 王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变化及相关性,为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IL-2R、CD4、CD8的含量;采用郭峰法测定患者血清中RBC-C3bRR、RBC-ICR、TRR。结果: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变化及相关性,为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IL-2R、CD4、CD8的含量;采用郭峰法测定患者血清中RBC-C3bRR、RBC-ICR、TRR。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中sIL-2R和RBC-ICR水平明显增高(P<0.05);RBC-C3bRR和TRR水平明显降低(P<0.05);CD4水平降低,而CD8水平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4天sIL-2R较术前明显增高;RBC-ICR较术前明显降低;RBC-C3bRR和TRR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CD4水平显著上升,CD8水平降低,CD4/CD8比值增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随疾病分期的加重,呈渐进性降低。RBC-C3bRR与CD4/CD8比值之间呈正相关(r=0.68),与sIL-2R含量成负相关(r=-0.71)。结论: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上述指标变化与临床分期、预后、转移及术后复发有关。另外,淋巴细胞与红细胞免疫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由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结果稳定,有望作为食管癌免疫功能检测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科手术 淋巴细胞 红细胞 免疫功能 相关性 ELISA法
下载PDF
离体食管癌手术标本长度收缩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国伟 戎铁华 +12 位作者 龙浩 傅剑华 林鹏 黄植蕃 曾灿光 张旭 李小东 张兰军 温浙盛 王军业 张蓬原 胡袆 朱志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手术标本在切除后和甲醛固定后会发生收缩,但对其收缩规律进行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观察离体食管癌手术标本在切除后和甲醛固定后的收缩规律。方法:对我院手术切除的70例食管鳞癌标本,术中在食管切除前,用直尺测...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手术标本在切除后和甲醛固定后会发生收缩,但对其收缩规律进行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观察离体食管癌手术标本在切除后和甲醛固定后的收缩规律。方法:对我院手术切除的70例食管鳞癌标本,术中在食管切除前,用直尺测量肿瘤长度、上切端长度和下切端长度;当食管癌手术标本切除离体后立即在肿瘤对面沿食管纵轴剖开,在无牵拉情况下,测量上述指标;用10%甲醛固定上述标本48h后,再测量上述指标。结果:离体后食管癌手术标本与其体内实际长度的比率分别为:上切缘(40.71±10.02)%,肿瘤(83.59±16.57)%,下切缘(58.41±12.03)%;用10%甲醛固定48h后,食管癌手术标本与其体内实际长度的比率分别为:上切缘(40.06±10.50)%,肿瘤(80.92±15.88)%,下切缘(54.83±11.29)%。食管癌手术标本的上切缘长度,下切缘长度与肿瘤长度,在切除后及甲醛固定后与其体内实际长度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标本在切除后及甲醛固定后与其体内实际长度相比有显著的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标本 长度收缩 甲醛固定
下载PDF
食管癌和贲门癌2638例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景起 卢诗杰 +4 位作者 陈玉泉 杨捷生 杨卫平 翁准 陈于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5-127,131,共4页
1975至1988年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2638例,总切除率79.0%,其中食管癌切除率84.4%(1362/1613),贲门癌切除率70.3%(721/1025)。术后六项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2.3%,其中吻合口瘘率4.1%。总手术死亡率2.1%,切除死亡率2.5%。切除术后5... 1975至1988年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2638例,总切除率79.0%,其中食管癌切除率84.4%(1362/1613),贲门癌切除率70.3%(721/1025)。术后六项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2.3%,其中吻合口瘘率4.1%。总手术死亡率2.1%,切除死亡率2.5%。切除术后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食管癌22.4%和15.1%,贲门癌15.3%和13.8%。分析表明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主要因素为临床病理分期。本文并对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提高远期生存率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中晚期食管癌系列治疗和手术后并发症防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启斌 吕必宏 +4 位作者 朱卫东 何光明 叶宏勋 周绍兵 刘阳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58-61,64,共5页
目的对中晚期食管癌系列治疗方法行了评价。方法对食管癌单纯放疗、放疗的同时给予化疗、单纯手术、术前放疗+手术和手术+术后“T”放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或化疗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理论上探讨;对术后各种并... 目的对中晚期食管癌系列治疗方法行了评价。方法对食管癌单纯放疗、放疗的同时给予化疗、单纯手术、术前放疗+手术和手术+术后“T”放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或化疗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理论上探讨;对术后各种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结果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22%,单纯手术组为33.18%,放疗同时化疗组为14%,手术+术后“T”放疗组为41.7%,术后并发症逐年减少,病死率下降。结论手术根治仍是食管癌重要治疗方法,“二野”手术后“T”放疗临床研究取得了“三野”手术的5年存活率效果。术前化疗+标准手术+术后放疗和化疗是提高食管癌远期生存率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 放疗 化疗 并发症
下载PDF
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的个体化选择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源 汪栋 +4 位作者 韩开宝 孙宏志 许罡 路东明 张剑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选择个体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456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径路对肿瘤根治性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其中左胸后外侧开胸+...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选择个体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456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径路对肿瘤根治性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其中左胸后外侧开胸+左颈部切口(Ⅰ组)268例,单纯左胸后外侧开胸(Ⅱ组)42例,右胸后外侧开胸+上腹部正中切口(Ⅲ组)94例,右胸前外侧开胸+上腹部正中切口+颈部切口(Ⅳ组)52例。胸上段癌59例中,Ⅳ组43例,Ⅰ组16例(临床分期T1-2N0M0);中段癌316例中,Ⅰ组231例,Ⅲ组76例,Ⅳ组9例;下段癌81例中,Ⅰ组21例,Ⅱ组42例,Ⅲ组18例。全组食管上切端残留癌5例。全组清扫淋巴结8141枚,平均每例(17.85±8.94)枚,检出有淋巴结转移186例,共758枚,淋巴结转移率40.8%(186/456),转移度9.3%(758/8141)。全组发生并发症共80例,其中吻合口瘘12例,胸胃瘘4例,肺部并发症21例。Ⅳ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36.5%,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的个体化选择策略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与根治率。手术创伤的控制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径路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 被引量:26
11
作者 冷云华 夏洪 +1 位作者 陈宏俊 张典钿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8-909,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5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共有术后肺部感染患者46例(8%),术后因为肺部感染加重导致呼吸功能衰...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5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共有术后肺部感染患者46例(8%),术后因为肺部感染加重导致呼吸功能衰竭9例,其中5例最终死亡,病死率5/46。其中年龄>60岁33例,年龄<60岁13例(P<0.01)。长期吸烟39例,不吸烟7例(P<0.01)。术中呼吸道管理不善所致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9例,喉返神经损伤致肺部感染4例,术后存在反流致肺部感染10例。轻度或无通气功能障碍6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0例。结论:导致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有否长期吸烟史、术前通气功能障碍、术中呼吸道管理不善、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以及术后胃食管反流等,应针对上述原因于食管癌围手术期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不同术式食管癌根治术前后患者肺功能情况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伟 蒋耀光 +2 位作者 王如文 赵云平 马铮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肺功能的改变以及不同术式对肺功能影响程度的差异。方法自2003年至2005年45例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按不同术式进行分组,22例经左后外侧开胸食管癌切除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左后外侧切口组),23例经右前外...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肺功能的改变以及不同术式对肺功能影响程度的差异。方法自2003年至2005年45例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按不同术式进行分组,22例经左后外侧开胸食管癌切除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左后外侧切口组),23例经右前外侧开胸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右前外侧切口组)。测定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肺功能情况,对两组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5例病人术后未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肺功能下降,经左后外侧切口组术后肺活量(VC%)、时间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显著低于经右前外侧切口组(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肺功能下降,经右前外侧切口开胸根治食管癌对肺功能影响程度低于左后外侧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肺功能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手术治疗高位食管癌306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捷生 杨卫平 +3 位作者 陈于平 陈玉泉 杨熙鸿 翁鸿锐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位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0年3月~1997年10月,手术治疗高位食管癌306例,其中经左胸径路271例,经右胸径路35例.结果:手术切除率96.7%,吻合口瘘发生率2.0%,一侧喉返神经损伤4.7%,肺炎3.4%,心律失常3.7%,无手术死亡.术...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位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0年3月~1997年10月,手术治疗高位食管癌306例,其中经左胸径路271例,经右胸径路35例.结果:手术切除率96.7%,吻合口瘘发生率2.0%,一侧喉返神经损伤4.7%,肺炎3.4%,心律失常3.7%,无手术死亡.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42.1%和30.9%.结论: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是治疗高位食管瘤的有效方法.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及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治疗 食管癌 淋巴结 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食管癌放疗后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珩 信德和 +5 位作者 段德溥 周宜勇 邹济华 张绍明 任犹骏 杜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后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 :将 2 32例食管癌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116例 )手术 ,手术方式为 :A组术式 (右胸后外第 6肋床切口、胸骨后胃代食管、左颈食管 胃吻合术或食管外置术 ) ,B组术式 (右胸前外...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后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 :将 2 32例食管癌放疗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116例 )手术 ,手术方式为 :A组术式 (右胸后外第 6肋床切口、胸骨后胃代食管、左颈食管 胃吻合术或食管外置术 ) ,B组术式 (右胸前外第 4、5肋间切口、食管床胃代食管左颈食管 胃吻合术或食管外置术 )。分析两组术式的切除率、死亡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切除率A组 10 0 % ,B组 92 .2 4 % (P <0 .0 1) ;手术时间A组较B组长 ;术中出血量A组多于B组 ;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 70 .6 9% (82例 ) (吻合口瘘 4例、脓胸 1例、呼吸衰竭 3例、低氧血症 4 6例、严重心律失常 2 5例、其他 3例 ) ;B组为 82 .76 % (96例 ) (吻合口瘘 7例、脓胸 4例、呼吸衰竭 4例、低氧血症 5 6例、严重心律失常 2 1例、其他 4例 ) (P <0 .0 5 ) ;死亡A组 3例 (2 .5 9% )、B组 4例 (3.74 % ) (P >0 .0 5 )。结论 :鉴于A组切除率高于B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 ,我们认为食管癌放疗后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效果 比较 放射治疗 手术方式
下载PDF
中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路平 李荣 +3 位作者 梁秋冬 赵习德 刘晶 苗战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本院2001年2月-2002年2月食管癌手术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唯纯中药组、单纯化疗组和中药加化疗组3组进行治疗,分析3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后生... 目的探讨中药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本院2001年2月-2002年2月食管癌手术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唯纯中药组、单纯化疗组和中药加化疗组3组进行治疗,分析3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中药组69.0%,中药加化疗组改善58.1%,化疗组改善37.2%。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6.10,P〈0.05),含中药组免疫状况也明显提高。结论食管癌术后含中药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与中药具有抗癌作用及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治疗 中药疗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允 赵雍凡 +5 位作者 李建军 何金涛 赵峰 秦建军 陈军 刘伦旭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0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 (RF)的高危因素。 方法 将我院胸心外科 1985~ 1998年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发生 RF的 5 8例患者临床资料 ,与按 1∶ 2比例随机抽取的同期手术后未发生 RF的 116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做对照 ,用 χ2检验...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 (RF)的高危因素。 方法 将我院胸心外科 1985~ 1998年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发生 RF的 5 8例患者临床资料 ,与按 1∶ 2比例随机抽取的同期手术后未发生 RF的 116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做对照 ,用 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肺功能 ,术前、术后其它合并症 ,吻合口部位 ,手术当天静脉液体入量和患者年龄、吸烟量的差异 ,应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肺功能各异常指标与术后 RF发生的相关强度 ,推测可能导致食管癌术后 RF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果 RF组的最大通气量 (MVV) ,残气容积 /肺总量比值 (RV/TL C)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最大呼气流量 (PEF) ,75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75 )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明显差于对照组 (P<0 .0 1) ;手术当天 (含术中 )静脉晶体液入量和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RF组术后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和颈部吻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术前肺功能提示重度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是术后发生 RF的高危因素 ,对颈部吻合患者应加强呼吸功能监护 ,术中严密止血是预防术后 RF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科手术 呼吸衰竭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刚 甘崇志 +1 位作者 丛伟 耕噶 《四川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 ,术中置放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对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肠内营养组 (EN组 )与肠外营养组 (PN组 )。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 ...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 ,术中置放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对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肠内营养组 (EN组 )与肠外营养组 (PN组 )。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 ,术后 2 4h即予以肠内营养 ,PN组术后 2 4h予以 3L营养袋经锁骨下静脉输注 ,两组病人监测其术前1d、术后 5d、术后 10d的体重、血浆蛋白、前白蛋白。结果 两组病人在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 ,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 ,EN组明显优于PN组 (P <0 .0 1)。结论 经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并且有简便易行 ,安全有效 ,费用低廉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 肠内营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16例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徐宝川 徐美青 +1 位作者 魏大中 马冬春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7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VATS方法施行食管癌根治术16例,回顾分析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82个,平均11.375个/...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VATS方法施行食管癌根治术16例,回顾分析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82个,平均11.375个/例,淋巴结转移率26.9%(49/182)。平均胸部失血量为131 ml,术后引流量为(1281±533.5)ml,胸腔闭式引流管带管时间为(7.25±2.35)d。结论对于Ⅰ、Ⅱ期食管癌,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电视胸腔镜手术 根治术 肿瘤分期
下载PDF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食管癌切除临床研究总结 被引量:9
19
作者 尹志礼 秦必光 +3 位作者 王焱林 胡北喜 唐育民 万德宁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 1 2 0名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 (n =40 )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B组 (n =41 ) :电极板穴位刺激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 1 2 0名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 (n =40 )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B组 (n =41 ) :电极板穴位刺激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C组 (n =3 9) :单纯安氟醚吸入全麻组(对照组 )。麻醉诱导三组均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异丙酚 ,剂量相同。三组术中均静注芬太尼(2 μg·kg- 1 ·hr- 1 )、维库溴铵 (0 .0 3mg·kg- 1 ·0 .5hr- 1 ) ,并根据麻醉需要吸入安氟醚适宜浓度维持麻醉和肌松。A、B两组同时开放电刺激仪。结果 :A、B两组麻醉Ⅰ级率各为 67.5 0 %、68.2 9% ,C组Ⅰ级率仅 2 8.2 1 % ,两者比较P <0 .0 0 1 ;麻醉全过程安氟醚平均浓度 (ETEnf)A、B两组分别为0 .5 5 %、0 .5 0 % ,C组为 0 .83 % ,A、B两组比C组吸入安氟醚浓度分别低 (少 ) 3 3 .73 %、3 9.76% ,P <0 .0 0 5。结论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不但增强镇痛效果 ,而且减少安氟醚吸入用量 ,并突出了针麻优越性 ,可供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麻醉 安氟醚吸入麻醉 食管癌 外科手术 麻醉 全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汪义纯 王凡 孔令玲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了解食管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1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102例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了解食管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1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102例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按纵隔淋巴结分区标准,以食管的分段分组,统计区域淋巴结转移在各分区中的分布。结果在102例食管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有阳性淋巴结转移50例(49.0%)。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和肿瘤所在部位不同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病变部位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102例患者术后共计有13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下颈区59个(44.70%),上纵隔区51个(38.64%),主动脉肺窗区1个(0.76%),前纵隔区1个(0.76%),隆突下区5个(3.79%),中下段食管旁区3个(2.27%),肺门区3个(2.27%),腹部区9个(6.82%)。结论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病变部位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病变越长,浸润越深,病变部位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食管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下颈区及上纵隔区,是术后放疗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科手术 淋巴结 放射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