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广府粤剧与华语小说的文体交融与变易——以《香港三部曲》为例 |
曾令霞
|
《华文文学》
|
2023 |
0 |
|
2
|
粤港澳三地粤剧共融发展中的文化认同促进 |
郑莹洁
|
《韶关学院学报》
|
2023 |
0 |
|
3
|
文化建设视角下的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黄梅戏借鉴 |
李莉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9 |
1
|
|
4
|
论清中叶经学家孔广林剧作的学术化品格 |
张晓兰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1
|
|
5
|
市场为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生态衍变与启示 |
李莉
|
《丽水学院学报》
|
2020 |
0 |
|
6
|
粤港澳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多馆协同发展探讨 |
龚自振
刘青
|
《图书馆研究》
|
2020 |
4
|
|
7
|
商业化运作中的香港粤曲歌坛——油麻地庙街“金凤凰曲艺歌座”考察报告 |
方建军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8
|
柳敬亭:从历史人物到戏曲人物 |
郭园兰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9
|
红豆的魅影:粤剧在1980年后香港电影中的呈现 |
叶绵耀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10
|
Guo Xiaonan on Shaoxing Opera"Kong Yiji |
|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
1999 |
0 |
|
11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视域下的粤剧与武术共生发展分析——以彭庆华戏剧中的咏春武打艺术为例 |
杨毅鸿
|
《珠江论丛》
|
2022 |
1
|
|
12
|
战后香港黄梅调电影的“通约”之路:从《天仙配》到《七仙女》 |
龚艳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3
|
“鲁迅资源”与越剧现代戏的发展 |
卓光平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4
|
将戏曲文化融入高校历史观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以港澳地区师生结缘秦腔为例 |
芦芸
朱婧
|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
2022 |
0 |
|
15
|
姿态的极限:香港动作电影作为方法 |
开寅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