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广府粤剧与华语小说的文体交融与变易——以《香港三部曲》为例
1
作者 曾令霞 《华文文学》 2023年第6期64-71,共8页
广府粤剧与华语小说文体交融在地域文学寻根、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小说文体扩张等方面意义深远。从史料与实证的角度看,华语小说《香港三部曲》的广府粤剧书写虚实边界模糊,粤剧从现实具象走向文学意象,与粤剧史料的描述产生了抵牾,进... 广府粤剧与华语小说文体交融在地域文学寻根、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小说文体扩张等方面意义深远。从史料与实证的角度看,华语小说《香港三部曲》的广府粤剧书写虚实边界模糊,粤剧从现实具象走向文学意象,与粤剧史料的描述产生了抵牾,进而在小说中产生不稳定的叙述,出现文体变易的倾向。本文以“优天影”、“神功戏”、“姜侠魂”三个粤剧符号为观察点,审视广府粤剧在华语小说中的虚实变易。广府粤剧与小说《香港三部曲》互文书写的意义体现在文化交融与文体渗透两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粤剧作为地方性知识在香港地区的传播意义重大,其以华人地方文化对主流殖民文化与文化全球化进行了双重抵抗;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广府粤剧资源进入小说书写一方面参与了文本、文体的有效建设,另一面也存在着跨文体交融以及戏曲传承传播方面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叔青 《香港三部曲》 广府粤剧 华语小说 文体交融变易
下载PDF
粤港澳三地粤剧共融发展中的文化认同促进
2
作者 郑莹洁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7-11,共5页
在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背景下,文化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曾特别提出对粤剧等岭南文化的重视。粤剧作为粤港澳三地的特色文化,体现了区域的文化身份,粤剧的发展能促进文化认同。粤剧如何共融发展成了粤港... 在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背景下,文化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曾特别提出对粤剧等岭南文化的重视。粤剧作为粤港澳三地的特色文化,体现了区域的文化身份,粤剧的发展能促进文化认同。粤剧如何共融发展成了粤港澳地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历史变迁中,粤港澳粤剧呈现出了显著的区域性文化特征。基于人文湾区的建设背景,三地粤剧通过吸纳融合、跨界开拓、共同体构建促进了粤剧的发展,促进了三地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 粤剧 共融发展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化建设视角下的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黄梅戏借鉴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莉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第11期83-87,共5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的文化建设境遇与当下颇多相似。在多元文化交错博弈、文化事业举步维艰和文化产业远逊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形势下,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的黄梅戏却蓬勃发展、影响深远,衍生为重要文化现象,对两地文化建设功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的文化建设境遇与当下颇多相似。在多元文化交错博弈、文化事业举步维艰和文化产业远逊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形势下,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的黄梅戏却蓬勃发展、影响深远,衍生为重要文化现象,对两地文化建设功不可没,其成果与不足对当下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认为,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黄梅戏,在人才集中、制度革新、艺术改编和对外传播上均做出重要探索并各有侧重,其共同繁荣昭示民族文化的强大离不开传统文化给养;文艺的人民性依然极具现实意义;文化产业的良性运作需要持续不断的高质量艺术作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 “戏改” 黄梅戏 内地 香港
下载PDF
论清中叶经学家孔广林剧作的学术化品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1-35,共5页
清代中叶经学家孔广林创作有《璇玑锦》、《女专诸》、《松年长生引》杂剧三种和《斗鸡忏》传奇一种。由于孔广林经学家的身份和深受儒学的熏陶,使得他的剧作表现出了鲜明的学术化特征,即在形式上具有格律化和复古化的倾向,而在戏曲思... 清代中叶经学家孔广林创作有《璇玑锦》、《女专诸》、《松年长生引》杂剧三种和《斗鸡忏》传奇一种。由于孔广林经学家的身份和深受儒学的熏陶,使得他的剧作表现出了鲜明的学术化特征,即在形式上具有格律化和复古化的倾向,而在戏曲思想内容上表现出伦理化和正统化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广林 经学家 戏曲 学术化 格律化
下载PDF
市场为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生态衍变与启示
5
作者 李莉 《丽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7-51,共5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对黄梅戏的产业化开发是非遗资源市场化运用的较早尝试,它具有除市场外其他介入元素较少和市场发展形态较为成熟等特点,是研究文化市场和非遗产业生态关联的极佳范本。"市场"对香港黄梅调电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对黄梅戏的产业化开发是非遗资源市场化运用的较早尝试,它具有除市场外其他介入元素较少和市场发展形态较为成熟等特点,是研究文化市场和非遗产业生态关联的极佳范本。"市场"对香港黄梅调电影的内外部生态及互动均产生重要影响,其繁荣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顺应市场与媒介变化;遵循市场规律能有效激活非遗文化产业的内外部生态系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加深市场介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黄梅调电影 香港 文化市场 文化生态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多馆协同发展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龚自振 刘青 《图书馆研究》 2020年第4期38-45,共8页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也是粤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纽带之一。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粤剧非遗信息资源研究的概况,在调查粤港澳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收藏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资源收藏区域分布、文献类型、获取途径、管理模式、载...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也是粤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纽带之一。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粤剧非遗信息资源研究的概况,在调查粤港澳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收藏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资源收藏区域分布、文献类型、获取途径、管理模式、载体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采取从顶层设计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制定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创新资源呈现的技术手段、建立民间征集与出版的激励机制、加强版权保护等策略来促进大湾区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非遗信息资源 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商业化运作中的香港粤曲歌坛——油麻地庙街“金凤凰曲艺歌座”考察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方建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5,共8页
本文是作者对香港油麻地庙街“金凤凰曲艺歌座”所做实地考察的整理报告。文章就该粤曲歌坛之外围环境、歌坛之内部设置与布局、乐器组合与乐队排列、粤曲歌唱演员、表演曲目及风格、歌坛建制与经营方式等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香港 金凤凰 粤曲 歌坛 实地考察
下载PDF
柳敬亭:从历史人物到戏曲人物
8
作者 郭园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10-614,共5页
《桃花扇》在追求历史真实的同时,注意艺术虚构,虚实结合,戏剧与历史达到了完美统一。具体到柳敬亭形象的塑造,剧作者一方面使柳的说书技艺及滑稽、刚强、仁义的心性与史实相符,另一方面则或移植史实,或实中写虚,或以虚写实,在请缨、入... 《桃花扇》在追求历史真实的同时,注意艺术虚构,虚实结合,戏剧与历史达到了完美统一。具体到柳敬亭形象的塑造,剧作者一方面使柳的说书技艺及滑稽、刚强、仁义的心性与史实相符,另一方面则或移植史实,或实中写虚,或以虚写实,在请缨、入狱、归隐等情节中加入了较多的虚构成份。戏剧与历史中柳敬亭形象的异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剧作者取舍材料的匠心及其超人的史识艺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尚任 《桃花扇》 柳敬亭 历史人物 戏曲人物
下载PDF
红豆的魅影:粤剧在1980年后香港电影中的呈现 被引量:2
9
作者 叶绵耀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0-26,94,共8页
粤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受众面最广的传统戏曲,其宗教性、谐趣性、悲剧性和经验性等文化基因被1980年后的香港电影所提取,以多种表现方式渗透进电影的创作中,成为癫狂的喜剧噱头、互文的表意手段以及追问文化身份的中介,与其他元素同构了... 粤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受众面最广的传统戏曲,其宗教性、谐趣性、悲剧性和经验性等文化基因被1980年后的香港电影所提取,以多种表现方式渗透进电影的创作中,成为癫狂的喜剧噱头、互文的表意手段以及追问文化身份的中介,与其他元素同构了香港电影的“港味”美学风格。粤剧在此时之所以比其他曲艺曲种更广泛地用于香港电影,既取决于粤剧本身的特质,亦与彼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有关。通过考察粤剧在1980年后香港电影中的呈现,对于以粤剧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在当下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香港电影 文化基因 喜剧噱头 表意手段 中介
下载PDF
Guo Xiaonan on Shaoxing Opera"Kong Yiji
10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9年第6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Guo Xiaonan on Shaoxing Opera"Kong Yiji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视域下的粤剧与武术共生发展分析——以彭庆华戏剧中的咏春武打艺术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毅鸿 《珠江论丛》 2022年第1期190-202,共13页
本文梳理粤剧在发展过程中与岭南武术的融合共生的状况,一方面岭南武术成为促进粤剧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粤剧艺人也传播了武术,这是一个共生的过程。以彭庆华的舞台武打艺术作为蓝本,分析彭庆华武打戏中咏春武术融入粤剧表演的... 本文梳理粤剧在发展过程中与岭南武术的融合共生的状况,一方面岭南武术成为促进粤剧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粤剧艺人也传播了武术,这是一个共生的过程。以彭庆华的舞台武打艺术作为蓝本,分析彭庆华武打戏中咏春武术融入粤剧表演的三个艺术特色:一是二者的结合建立于粤剧的传统;二是既保留武术的外形又演出了粤剧的神韵;三是带有咏春元素的武戏既突出了彭庆华自身的武功门派和武术根基,又增强了舞台效果来吸引观众。最后指出粤剧与武术的共生发展中要注意遵循舞台艺术的规律,以及两者结合的形式可以更为灵活,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其他传统文化也可以参照这个方法,以求获得更好的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武术 咏春 粤港澳文化
下载PDF
战后香港黄梅调电影的“通约”之路:从《天仙配》到《七仙女》 被引量:8
12
作者 龚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6-131,共6页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内地兴起的戏曲电影被香港电影制作业迅速吸纳、改良成为风靡东南亚华人地区的黄梅调电影。多样化的地方曲种被移植并"通约"成标准化、产业化、流行化的黄梅调电影,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多元现代化议题中西...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内地兴起的戏曲电影被香港电影制作业迅速吸纳、改良成为风靡东南亚华人地区的黄梅调电影。多样化的地方曲种被移植并"通约"成标准化、产业化、流行化的黄梅调电影,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多元现代化议题中西方现代化观念与民族语境的结合,也为今天民族电影全球化进程提供了观察和借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仙配 七仙女 香港黄梅调电影
原文传递
“鲁迅资源”与越剧现代戏的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卓光平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由于鲁迅高度的文学成就以及越剧艺术与鲁迅文学共同的越地文化渊源,不断追求变革的越剧艺术在革新中极大地开掘和吸收了鲁迅的思想文化资源,从而给自身的发展和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在发掘和利用"鲁迅资源"进行二度... 由于鲁迅高度的文学成就以及越剧艺术与鲁迅文学共同的越地文化渊源,不断追求变革的越剧艺术在革新中极大地开掘和吸收了鲁迅的思想文化资源,从而给自身的发展和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在发掘和利用"鲁迅资源"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鲁迅的思想、文学资源使越剧获得思想性的提升;另一方面,《祥林嫂》、《孔乙己》等越剧现代戏正是借助原著的艺术底色,增强了剧作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绽放出思想的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资源 越剧 现代戏 《祥林嫂》 《孔乙己》
原文传递
将戏曲文化融入高校历史观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以港澳地区师生结缘秦腔为例
14
作者 芦芸 朱婧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高校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方位价值观培养的重任,历史观教育更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港澳地区与内地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式发展,这也突显了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以西... 高校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方位价值观培养的重任,历史观教育更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港澳地区与内地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式发展,这也突显了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与港澳地区高校师生交流结缘秦腔为例,探索将戏曲文化融入高校历史观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对高校教育提供些许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 历史观教育 秦腔 西安交通大学 港澳地区
原文传递
姿态的极限:香港动作电影作为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开寅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
香港动作电影的摄制思路与技巧和西方电影方法论有本质的不同。它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广泛的商业成功,对美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制作产生了冲击,间接改变了后者的形式与观念。文章围绕布莱希特提出的"姿态"概念,系统解析了香港... 香港动作电影的摄制思路与技巧和西方电影方法论有本质的不同。它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广泛的商业成功,对美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制作产生了冲击,间接改变了后者的形式与观念。文章围绕布莱希特提出的"姿态"概念,系统解析了香港动作电影的美学渊源、电影语言、制作方法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力,并以对身体姿态的电影化呈现方法为起点,归纳引申出香港电影中"姿态"的时间性魅力,以及它在哲学理论层面所带来的开拓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姿态 功夫片 武侠片 京剧 胡金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