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动员:歌剧《白毛女》的情感史意蕴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鹤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情感作为一种介入社会再生产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曾发挥了显著的动员功能。歌剧《白毛女》源于鲁艺文艺工作者对流传在民间“白毛仙姑”传奇故事的革命化重塑。文艺工作者在对其重塑过程中,将其中的个体性情感冲突转化为民众对... 情感作为一种介入社会再生产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曾发挥了显著的动员功能。歌剧《白毛女》源于鲁艺文艺工作者对流传在民间“白毛仙姑”传奇故事的革命化重塑。文艺工作者在对其重塑过程中,将其中的个体性情感冲突转化为民众对压迫者的集体控诉,并用仇恨和共情消解其中的爱情元素,将情感指向从白毛女的个体复仇转向社会体制的重构。这一重塑,使得“白毛仙姑”到歌剧《白毛女》的情感模式发生了本质改变。《白毛女》的广泛上演焕发出巨大的情感动员功能,不仅重塑了民众的情感结构,还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情感动员价值,具有深刻的情感史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史 “白毛仙姑” 歌剧《白毛女》 情感模式 情感动员
下载PDF
歌剧《白毛女》首演时间及若干版本问题考辨
2
作者 吴琼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0-99,共10页
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诞生后,在传播与推广的过程中历经多次修改,形成了多个版本,造成了版本芜杂的现状。学术界关于歌剧《白毛女》的首演时间、版本修改及“重要版本”的判定等问题存在较大争议。通过版本比较认为,歌剧《白毛女... 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诞生后,在传播与推广的过程中历经多次修改,形成了多个版本,造成了版本芜杂的现状。学术界关于歌剧《白毛女》的首演时间、版本修改及“重要版本”的判定等问题存在较大争议。通过版本比较认为,歌剧《白毛女》经历了4次重要的修改,形成了5个重要的版本:1945年延安新华书店出版的“延安本”、1946年8月晋察冀新华书店出版的“张家口本”、1947年7月东北书店出版的“东北本”、1954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文二本”和2000年7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青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白毛女》 版本 文献考辨
下载PDF
乡间与庙堂之争——从歌剧《白毛女》的文本生产看解放区文艺的一种创作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贺滟波 刘光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30-35,59,共7页
歌剧《白毛女》的文本生产经历了民间奇闻传说—现代革命故事—个人化的小说改写—集体创作的歌剧四个阶段。在文本生产的过程中,原先处于自在自为状态的民间口头叙述是丰富的、多样的、杂草丛生的,在进入到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国家文学... 歌剧《白毛女》的文本生产经历了民间奇闻传说—现代革命故事—个人化的小说改写—集体创作的歌剧四个阶段。在文本生产的过程中,原先处于自在自为状态的民间口头叙述是丰富的、多样的、杂草丛生的,在进入到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国家文学生产之前,民间文学形态已经经历了一个民众/个人"去除杂草"的过程。正源于这种剔除,民间文化形态才会与官方意志达成默契、交融,进而进入延安文艺"把关人"的视野中,最终将其确立为重点建设的文艺项目进行集体创作,成为了解放区文艺的一种创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白毛女》 文本生产 口头传播 民间文学形态 集体创作 解放区文艺
下载PDF
“样板戏”女性形象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3-18,共6页
在"样板戏"研究中,女权主义性别视角的分析可以揭示女性主体性丧失的历史处境,这一处境往往被革命意识形态幻象所遮蔽。如果深入历史语境去反思"样板戏"性别研究的具体问题,那么可以得出如下三点结论:第一,从"... 在"样板戏"研究中,女权主义性别视角的分析可以揭示女性主体性丧失的历史处境,这一处境往往被革命意识形态幻象所遮蔽。如果深入历史语境去反思"样板戏"性别研究的具体问题,那么可以得出如下三点结论:第一,从"铁姑娘"形象溯源来看,"样板戏"女性身上寄托着社会主义新文化对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理想价值的表达。第二,从文学社会学视角来看,"样板戏"反映了在激进革命年代,女性通过不让须眉的劳动能力提高自身地位的历史事实。第三,从"样板戏"女性的历史原型来看,"样板戏"塑造的英雄神话再现了革命历史年代无数为了理想而抛家弃子、奉献自我的志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戏” 女性形象 “铁姑娘” 文学社会学 历史原型
下载PDF
歌剧《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嵩楠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研究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认为该剧深受秧歌剧的影响,其创作充分借鉴秧歌剧的形式与内容,着力突出地方戏曲元素和民歌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没有延安秧歌运动创造出的秧歌剧就没有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 研究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认为该剧深受秧歌剧的影响,其创作充分借鉴秧歌剧的形式与内容,着力突出地方戏曲元素和民歌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没有延安秧歌运动创造出的秧歌剧就没有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为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创作开拓出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发展道路,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开辟了新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白毛女》 秧歌剧 继承与创新
下载PDF
从明本《荔镜记》《金花女》看白字戏的形成——兼谈外来剧种在乡社祭祀小戏衍变成地方剧种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詹双晖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3-42,94-95,共10页
嘉靖本的《荔镜记》已形成自己独立的声腔,这种声腔在南戏常用曲牌基础上变调而歌并吸收闽南民歌等当地音乐入曲,以闽南方言创作戏文曲词说白,并以闽南方言演出;这种声腔又有潮州腔与泉州腔之分,因两种声腔的音乐、语言、受众很接近,因... 嘉靖本的《荔镜记》已形成自己独立的声腔,这种声腔在南戏常用曲牌基础上变调而歌并吸收闽南民歌等当地音乐入曲,以闽南方言创作戏文曲词说白,并以闽南方言演出;这种声腔又有潮州腔与泉州腔之分,因两种声腔的音乐、语言、受众很接近,因此可以合腔,《荔镜记》就是使用潮泉合腔的戏文。《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不论是潮腔还是潮调,都见出至迟到明中后叶一种独立于正字戏、也独立于闽南戏的潮州本地声腔已经成熟地运用于潮州、海陆丰的戏曲舞台。这些潮州戏文虽然有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然而其体制则秉承南戏的长篇巨制、七角行当以及基于曲牌体的灵活自由的演唱形式,甚至还有一些唱正音的遗存。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与当地乡社祭祀小戏结合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镜记》 《金花女》 白字戏 南戏 潮腔潮调 泉州腔 变异
下载PDF
略论梁辰鱼之考订元剧 被引量:1
7
作者 黎国韬 禤颖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3-67,95,共5页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辰鱼 元剧 北曲 昆腔 红线女 妇女观念
下载PDF
泛戏剧时代的观念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柏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9,共6页
作者就半个世纪以来的纯戏剧观与泛戏剧观的四次理论研讨,予以了大致回顾和总结,认为讨论的总趋势在与对于泛戏剧观的呼唤和实践。20世纪以来,中国戏剧文化史朝着泛戏剧的方面持续推进,并呈现出艺术品性的四重模糊状态。这种推进到了世... 作者就半个世纪以来的纯戏剧观与泛戏剧观的四次理论研讨,予以了大致回顾和总结,认为讨论的总趋势在与对于泛戏剧观的呼唤和实践。20世纪以来,中国戏剧文化史朝着泛戏剧的方面持续推进,并呈现出艺术品性的四重模糊状态。这种推进到了世纪之交之后,通过多媒体戏剧的方式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升华。一些边沿性的戏剧形态例如外语戏曲、票友戏剧和学生演剧,电视剧和超女秀等文化现象,应该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戏剧观 纯戏剧 多媒体戏曲 英语粤剧 超女 戏剧文化
下载PDF
调整与改造:从“新歌剧”到“新中国电影”的确立——论1949年前后《白毛女》文学剧本的修改与改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7,共7页
20世纪40年代问世的《白毛女》,从"新歌剧"到"新中国电影",以及各种艺术门类的修改及改编,是现当代中国文艺实践中不甚多见的重要文艺现象之一。而其作为"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经典性作品之一,所体现并... 20世纪40年代问世的《白毛女》,从"新歌剧"到"新中国电影",以及各种艺术门类的修改及改编,是现当代中国文艺实践中不甚多见的重要文艺现象之一。而其作为"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经典性作品之一,所体现并建构的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及其美学,对于20世纪中国的社会历史演进及其文艺实践的左右影响,则产生着直接的互动作用与深刻联系。其中,1949年前后《白毛女》文学剧本的修改及改编,对"新歌剧"文本结构与主题思想的反复调整和改造,由"新歌剧"改编为"工农兵电影"的艺术策略及其政治意识形态指向,以及修改与改编活动中遵循倡导的"新的人民的文艺"及其"集体创作"生产方式与艺术经验,在《白毛女》艺术实践及其历史"虚构"以及当代"样板戏"与"样板戏电影"的创作活动中,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歌剧 《白毛女》 工农兵电影 集体创作 样板戏电影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在“延安时期”的创作与传播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文正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07-114,共8页
"民族歌剧"是中国歌剧的一个重要品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为了配合宣传工作的需要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延安时期"是民族歌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广大文艺工... "民族歌剧"是中国歌剧的一个重要品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为了配合宣传工作的需要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延安时期"是民族歌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上演了大量优秀作品,确立了民族歌剧的基本形态,并以《白毛女》的诞生为标志达到我国歌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在歌剧的传播方面,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现场演出、媒体评论报道、出版剧本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尽可能地扩大传播面,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这个时期民族歌剧的创作与传播所积累得宝贵经验对今天我国歌剧生产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民族歌剧 《白毛女》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心系群众扎根传统——歌剧《白毛女》巡演给我们的启示
11
作者 杜亚雄 陈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1,共6页
2015年底,为纪念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文化部组织了有关单位复排此剧并在全国巡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与目前原创歌剧"高投入、低质量,首演成绝响"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文章从创作方向和创作手法两方面分析《白毛女... 2015年底,为纪念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文化部组织了有关单位复排此剧并在全国巡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与目前原创歌剧"高投入、低质量,首演成绝响"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文章从创作方向和创作手法两方面分析《白毛女》,强调优秀作品应有的特质,并指出当代歌剧创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白毛女 以字行腔
下载PDF
明本潮州戏文《金花女》宾白疑问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俊勇 黄燕璇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明本潮州戏文《金花女》是研究明代潮汕方言的重要语料,剧本中宾白比较口语化,反映了当时潮汕口语的实际状况,在方言历时材料较少的情况下,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语言材料,为方言的历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通过对剧本中疑问句的统计,考察... 明本潮州戏文《金花女》是研究明代潮汕方言的重要语料,剧本中宾白比较口语化,反映了当时潮汕口语的实际状况,在方言历时材料较少的情况下,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语言材料,为方言的历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通过对剧本中疑问句的统计,考察当时潮汕话中疑问句系统的基本情况,再将其与现代潮汕话进行比较,可以推导出潮汕话疑问句系统的一些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本潮州戏文 《金花女》 宾白疑问句
下载PDF
元代婚恋剧中歌妓形象变异的文化蕴含
13
作者 雷天旭 吴娱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元代士妓恋爱剧和婚姻家庭剧中,塑造了大量的歌妓形象,这些歌妓形象存在着明显的变异现象。爱情剧中,由于草原文化的冲击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尽情美化歌妓的同时,又为她们设计了理想的归宿;婚姻家庭剧中,出于传统观念的偏见,则对歌妓... 元代士妓恋爱剧和婚姻家庭剧中,塑造了大量的歌妓形象,这些歌妓形象存在着明显的变异现象。爱情剧中,由于草原文化的冲击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尽情美化歌妓的同时,又为她们设计了理想的归宿;婚姻家庭剧中,出于传统观念的偏见,则对歌妓进行贬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婚恋剧 歌妓形象 变异 文化蕴含
下载PDF
经典的塑造与重塑:试析歌剧《白毛女》的经典性与再创新
14
作者 林东波 《武夷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8-65,共8页
歌剧是一种极具舞台表现力的综合艺术形式,我国的歌剧在学习国外剧种风格的基础上,具有了独特的艺术特点。1945年4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歌剧创作进入新的阶段。自延安首演后至今,歌剧《白毛女》不断地被重新... 歌剧是一种极具舞台表现力的综合艺术形式,我国的歌剧在学习国外剧种风格的基础上,具有了独特的艺术特点。1945年4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歌剧创作进入新的阶段。自延安首演后至今,歌剧《白毛女》不断地被重新排练,搬上舞台,在经过多次修改和几代演员无数次二度创作后,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经典。本文围绕大量历史文献的记录,结合音乐本体的分析,重点分析其成为经典之作的原因,并探究如何在新时代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并试图以此为借鉴,探讨经典乐曲的塑造与重塑策略,以期推动我国经典乐曲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白毛女 经典性 成因分析 传承创新
下载PDF
民间大复仇理念的现代转换——以“样板戏”改编为例
15
作者 鲍焕然 《长江学术》 2014年第1期39-45,共7页
民间伦理中渗透着儒家观念的大复仇价值理念,为古代文学的复仇主题提供了开阔的表现空间,又在1960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的"样板戏"改编中,通过向政治原则与革命伦理的现代置换,为以"阶级"这一现代性概念为向度的复仇... 民间伦理中渗透着儒家观念的大复仇价值理念,为古代文学的复仇主题提供了开阔的表现空间,又在1960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的"样板戏"改编中,通过向政治原则与革命伦理的现代置换,为以"阶级"这一现代性概念为向度的复仇叙事提供了伦理依据和正义性逻辑。古老的民间复仇原型潜隐于"阶级解放"的现代剧情结构中并被反复演绎,以促成意识形态功能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复仇 民间理念 革命伦理 《白毛女》 样板戏改编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与相关之音乐创作——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查宁 任堃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9-94,共6页
在祖国的民族歌剧事业自起步到繁荣的时光里,那些倍受瞩目的题材一直是被观众称道、被业界关注的中心。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导演、作家、作曲家及投身于歌剧事业的音乐工作者们,将展现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歌剧作品呈现于舞台。在这些杰出的... 在祖国的民族歌剧事业自起步到繁荣的时光里,那些倍受瞩目的题材一直是被观众称道、被业界关注的中心。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导演、作家、作曲家及投身于歌剧事业的音乐工作者们,将展现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歌剧作品呈现于舞台。在这些杰出的歌剧作品中,音乐的创作始终把握题材,围绕题材,紧扣题材,同时,又将源于生活的作品与精神层面的提升充分地发掘出来,使得这些歌剧作品坚实地立足于现实题材,继而又将之升华,与观者产生共鸣。本文将分析几部民族歌剧的佳作,以便将作品题材与音乐创作的关联,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现实题材 音乐创作 白毛女 洪湖赤卫队 野火春风斗古城
下载PDF
“恨似高山仇似海”的情感艺术与演唱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瑢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21-26,共6页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要人物喜儿在剧中的经典唱段,女主人公通过对自己仇恨的宣泄和对身世的哭诉来感染听众,其旋律时而高亢激扬,时而低落悲戚,并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紧拉慢唱、唱白兼用等手法,使这段唱腔...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要人物喜儿在剧中的经典唱段,女主人公通过对自己仇恨的宣泄和对身世的哭诉来感染听众,其旋律时而高亢激扬,时而低落悲戚,并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紧拉慢唱、唱白兼用等手法,使这段唱腔充满鲜明的戏剧性冲突色彩。因此,在演唱中,应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准确把握其风格、人物情感及其情感艺术,才能更好地诠释此作品及其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白毛女》 情感艺术 演唱处理
下载PDF
论新秧歌剧的兴起与衰落——从《兄妹开荒》到《白毛女》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昊 邬非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8-132,共5页
新秧歌剧作为文艺大众化的产物,曾一度活跃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从《兄妹开荒》的初步成功,到《白毛女》达到新秧歌剧艺术创作的巅峰,前后仅仅一年左右时间,但高潮的出现也同时宣告了新秧歌剧走向衰落。虽然创作... 新秧歌剧作为文艺大众化的产物,曾一度活跃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从《兄妹开荒》的初步成功,到《白毛女》达到新秧歌剧艺术创作的巅峰,前后仅仅一年左右时间,但高潮的出现也同时宣告了新秧歌剧走向衰落。虽然创作生命周期极短,但新秧歌剧依然产生了《白毛女》这样的经典力作,引起文艺理论界长期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白毛女》的成功证明了新秧歌剧作为一种艺术类型,有其艺术生命力和创作规律。重新审视新秧歌剧的巅峰之作《白毛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秧歌剧 《兄妹开荒》 《白毛女》
下载PDF
五部中国经典歌剧的复排与“歌剧思维”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贤美 魏扬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5-20,共6页
大型歌剧起源于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一种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歌剧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萌芽、革命战争年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繁荣、文革时期的荒芜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复苏五个阶段... 大型歌剧起源于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一种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歌剧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萌芽、革命战争年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繁荣、文革时期的荒芜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复苏五个阶段。本文以复排的五部经典歌剧《秋子》、《白毛女》、《洪湖赤卫队》以及《伤逝》和《原野》为例,论述重新打造"经典"对于中国歌剧发展的创作探索、艺术影响力和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秋子 白毛女 洪湖赤卫队 伤逝 原野
下载PDF
中国歌剧的民族化道路与当代意识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戈尔 《音乐探索》 2015年第2期44-47,共4页
歌剧作为西方最为重要的艺术体裁之一传入中国已近百年。与此同时,我国作曲家在创作中国歌剧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在曲折前行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结合中国歌剧的历史与现状,试析在当代意识下,中国歌剧所走过的民族化道路的特点以... 歌剧作为西方最为重要的艺术体裁之一传入中国已近百年。与此同时,我国作曲家在创作中国歌剧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在曲折前行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结合中国歌剧的历史与现状,试析在当代意识下,中国歌剧所走过的民族化道路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所反映的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民族化 当代意识 《牡丹亭》 《白毛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