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dysteroids in the pup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new invasive alien pest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Fanghai ZHANG Guren WEN Ruizhen HE Guo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1期1324-1327,共4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pu- p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new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pupal ecdysteroid com- 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pu- p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new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pupal ecdysteroid com- 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is pest. The main component of ecdysteriods in the pupae of O. sacchari is 20-hydroxyecdysone. The titre of ecdysteriods in both male pupae and female pupae get higher gradually, and then decreased slowly after reaching a peak (80 ng/pupa). The titre of ecdysteriods was about 30 ng/pupa in the later stage of pupae. The peak of male pupae appeared on the third day, but the peak of female pupae lasted from the second day to the fourth day during pupal developments. The ecdysteroid content was higher in female pupae than in male pupae during specific pupal time (the 1st, 2nd, 4th, 5th, 6th day). We also found that the titre of ec- dysteroids in posterior part of pupae was higher than in anterior part of pupae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体 入侵有害物 opogona sacchari
原文传递
Ecdysteroids in the adults and eggs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an invasive alien pest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FangHai, ZHANG GuRen, WEN RuiZhen & HE GuoF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ical Control and Institute of Entom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2期140-144,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adults and eggs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n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ecdysteroid com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e 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adults and eggs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n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ecdysteroid com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e adult and egg of this pest. On day 4 after eclosion, the titer of ecdysteriods in the male adult was 0.080 ng/adult, much lower than 5.978 ng/adult in the female adul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ovaries, the titer of ecdysteriods was low on the first two days, and high in the late period, with the peak (10.48 ng/ovary) appearing on day 3.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ggs, the titer of ecdysteriods was about 0.010 ng/egg from day 1 to day 3, and then decreased to 0.006 ng/egg on day 4. In both adults and eggs, three main components of ecdysteriods were found by identification of HPLC/RIA. They were 20-hydroxyecdysone, 26-hydroxyecdysone, and an unidentified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ogona sacchari ECDYSTEROIDS ADULTS EGGS
原文传递
Ecdysteroids in the larvae of Opogona sacchari(Bojer),a invasive alien pest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FangHai ZHANG GuRen WEN RuiZhen HE Guo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larval ecdysteroid com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is p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larval ecdysteroid com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is pest. The main component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of O. sacchari is 20-hydroxyecdysone, and also there is a little 26-hydroxyecdysone. The titer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from the 1st instar to the 7th instar was gotten higher gradually compared on ng ecdyster-oid/larva, but no regularity could be found about the titer if compared on ng ecdysteroid/g avoirdupois. There was only one peak of ecdysteroids (0.5475 ng/larva) showed at day 2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time of the 6th instar larvae. However, there were two peaks appear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time of the 7th instar larvae , one peak (0.29415 ng/larva) at day 3, another (0.214 ng/larva) at day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生物 幼虫 害虫 植物
原文传递
蔗扁蛾生物学及温度对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国锋 温瑞贞 +2 位作者 张古忍 古德祥 李秋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66,共4页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食性复杂的观赏性植物的危险性害虫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实验种群的生活史、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与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温度明显影响发育 .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食性复杂的观赏性植物的危险性害虫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实验种群的生活史、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与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温度明显影响发育 .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分别为 :(11 2± 3 5 4) ,(8 8± 1 39) ,(10 97± 1 40 )和(11 1± 1 8)℃ .有效积温分别为 :75 4,72 9,2 0 6和 876 5日度 .在 15 ,2 0 ,2 4,2 8,30和 33℃ ,相对湿度 75 %条件下下卵历期 13,7,4 3,4,5和 5d .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 :38% ,46 % ,37% ,44 % ,40 %和 0 ,33℃下幼虫不能完成发育 .幼虫发育期为 (141 4± 10 2 ) ,(6 3 4± 2 4) ,(4 7 6± 2 5 ) ,(32 9± 1 9) ,(35 5± 1 6 )d .蛹的发育期为 (4 4± 3 7) ,(2 1 7± 3 1) ,(15 1± 2 1) ,(10 9± 1 4)和 (12 8±5 2 )d .在上述温度下成虫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雌成虫寿命为 2 7~ 15 7d ,雄成虫寿命为 1 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生物学 发育期 生存率 发育起点 有效积温 危险性害虫
下载PDF
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曾玲 张志红 +1 位作者 陆永跃 张维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观察了捕食性天敌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及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模型,对1~3龄、4~5龄、6~7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拟模型分别是:Na1~3=1.0849N0/(1+0.0220N0)、Na4~5=1.1052... 观察了捕食性天敌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及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模型,对1~3龄、4~5龄、6~7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拟模型分别是:Na1~3=1.0849N0/(1+0.0220N0)、Na4~5=1.1052 N0/(1+0.0328N0)、Na6~7=1.0291N0/(1+0.0384N0)。毛蠼螋在1 d内最大的捕食量理论值Na(max)分别是49.26头、33.67头和26.81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蠼螋 蔗扁蛾 幼虫 捕食作用 捕食性天敌 捕食功能反应 农业害虫
下载PDF
蔗扁蛾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耐寒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鞠瑞亭 杜予州 +1 位作者 于淦军 龚伟荣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58,共4页
蔗扁蛾在江苏地区目前已发现 5个科、8种寄主 ;在扬州 1年发生 4代 ,以幼虫越冬 ;2 5℃下 ,利用寄主发财树饲养该虫 ,卵历期为 5 7d ,幼虫期为 3 4 4d ,蛹历期为 1 4 9d ,整个世代历期为 5 7 6d;不同季节高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不同 ,分别... 蔗扁蛾在江苏地区目前已发现 5个科、8种寄主 ;在扬州 1年发生 4代 ,以幼虫越冬 ;2 5℃下 ,利用寄主发财树饲养该虫 ,卵历期为 5 7d ,幼虫期为 3 4 4d ,蛹历期为 1 4 9d ,整个世代历期为 5 7 6d;不同季节高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不同 ,分别为 :冬前 -4 3 6℃ ,隆冬 -6 44℃ ,冬后 -4 89℃ ;不同低温对蔗扁蛾幼虫死亡率影响很大 ,-2℃幼虫 72h后大都死亡 ,-5℃幼虫 48h全部死亡 ;在扬州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生物学特性 耐寒性 寄主范围 危害程度
下载PDF
应用真空熏蒸技术杀灭蔗扁蛾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建光 汪万春 +2 位作者 武国栋 段刚 赵汗青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利用真空熏蒸技术对受蔗扁蛾OpogonasacchariBojer危害的发财树进行了真空熏蒸处理。结果表明 ,在真空条件下 ,仅需要较低的熏蒸剂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全部杀死发财树里的蔗扁蛾 ,杀虫效果达 1 0 0 % ,达到快速、高效、安全、环保的要... 利用真空熏蒸技术对受蔗扁蛾OpogonasacchariBojer危害的发财树进行了真空熏蒸处理。结果表明 ,在真空条件下 ,仅需要较低的熏蒸剂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全部杀死发财树里的蔗扁蛾 ,杀虫效果达 1 0 0 % ,达到快速、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为花卉害虫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溴甲烷 真空熏蒸 剂量 花卉 害虫
下载PDF
新侵入害虫蔗扁蛾生活史 被引量:9
8
作者 温瑞贞 张古忍 +4 位作者 何国锋 古德祥 李秋剑 刘秀玲 刘南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6-558,共3页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传入我国的危险性外来害虫。在温度 2 5 71± 2 71℃和相对湿度 (74 95±5 0 2 ) %的条件下 ,完成一个世代需要 6 6~ 135天 ,全年约可发生 4代。幼虫期是历史时最长的虫态 ,需要 37...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传入我国的危险性外来害虫。在温度 2 5 71± 2 71℃和相对湿度 (74 95±5 0 2 ) %的条件下 ,完成一个世代需要 6 6~ 135天 ,全年约可发生 4代。幼虫期是历史时最长的虫态 ,需要 37~ 75天 ,共 7龄 ,是该虫的为害虫期。成虫的交配和产卵需要一定的空间 ,产卵量为 2 5 3 0 5± 6 5 18(n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害虫 中国 新侵入害虫 蔗扁蛾 生活史
下载PDF
蔗扁蛾室内饲养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程桂芳 鲁琦 +1 位作者 张爱清 郭明华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0-72,共3页
试验表明生甘薯是蔗扁蛾室内饲养的最佳饲料。在每塑料杯中放 1块 15mm×15mm× 2 0mm的薯块 ,饲养 1~ 3龄幼虫 5头 ,或 4龄以上幼虫 3头。
关键词 蔗扁蛾 室内饲养 生甘薯 成活率 植物害虫
下载PDF
蔗扁蛾在中国的入侵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鞠瑞亭 李跃忠 +3 位作者 杜予州 徐颖 严巍 池杏珍 《植物检疫》 2005年第3期129-131,共3页
蔗扁蛾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现已入侵我国2 0余省(直辖市、自治区)。本文分析了其在中国的入侵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南方自然气候和北方的温室气候条件、人为传播、特殊的生物学对策、寄主植物的大量种植、生态位空缺、... 蔗扁蛾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现已入侵我国2 0余省(直辖市、自治区)。本文分析了其在中国的入侵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南方自然气候和北方的温室气候条件、人为传播、特殊的生物学对策、寄主植物的大量种植、生态位空缺、天敌匮乏、认识的不足和管理的不善等是造成该虫在中国入侵的主要成因。建议通过检疫等手段加强该虫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成因分析 中国 入侵害虫 气候条件 自然气候 人为传播 寄主植物 自治区 生物学 生态位 温室 南方 天敌 检疫
下载PDF
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吉利 黄诚华 +3 位作者 潘雪红 商显坤 王伯辉 黄冬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41-6442,6590,共3页
[目的]了解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不同寄主对蔗扁蛾幼虫的饲养试验,观察并对比分析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甘蔗饲养蔗扁蛾幼虫死亡率高于马铃薯饲养,幼虫为8龄,幼虫发育历期比马铃薯饲养的高出34.... [目的]了解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不同寄主对蔗扁蛾幼虫的饲养试验,观察并对比分析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甘蔗饲养蔗扁蛾幼虫死亡率高于马铃薯饲养,幼虫为8龄,幼虫发育历期比马铃薯饲养的高出34.6 d,完成1个世代平均需要98.8 d。从幼虫头宽、体长和体重的观测值来看,甘蔗饲养的蔗扁蛾幼虫基本符合幼虫生长发育规律。[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蔗扁蛾的有效防控措施,保证甘蔗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甘蔗 生物学特性 幼虫
下载PDF
入侵害虫蔗扁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梦琳 范靖宇 +1 位作者 李敏 朱耿平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入侵害虫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 【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入侵害虫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蔗扁蛾已有分布点的记录,分别在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分析蔗扁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基于4种地理区域构建的Maxent模型对我国南部地区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4种模型的预测差异主要在新疆北部和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吉林西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整合模型显示,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大的分布可能性。【结论】蔗扁蛾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具有较大的潜在分布空间。这些地区应警惕蔗扁蛾的入侵,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入侵物种 生态位模型 加权平均值法 潜在分布
下载PDF
入侵害虫蔗扁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朝军 钟宝珠 +4 位作者 覃伟权 李洪 王智 彭正强 马子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从生物学、生态学、分布范围及危害症状等方面分析了蔗扁蛾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 蔗扁蛾 生物学 生态学 危害症状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中国新记录的辉蛾科及蔗扁蛾的新结构(鳞翅目:谷蛾总科)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集昆 程桂芳 《武夷科学》 1997年第0期24-30,共7页
辉蛾科是中国新记录的小蛾类,代表种是国外传入的重要害虫—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在北京发现为害巴西木等名贵观赏植物。分类鉴定中发现一些新的特征结构,结合科属和此种的记述,在此一并介绍。
关键词 鳞翅目 辉蛾科 扁蛾属 蔗扁蛾 中国新记录 特征结构
下载PDF
蔗扁蛾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15
作者 鞠瑞亭 杜予州 +4 位作者 戴霖 陈克 施宗伟 于淦军 龚伟荣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本文根据蔗扁蛾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 3 2分析预测了该虫在中国的可能适生分布范围。结果表明 ,蔗扁蛾在中国可能的最适宜分布范围大体在 1 6 5~ 2 7 9°N ,97 8~ 1 1 9 7°E ,涉及华南、西南... 本文根据蔗扁蛾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 3 2分析预测了该虫在中国的可能适生分布范围。结果表明 ,蔗扁蛾在中国可能的最适宜分布范围大体在 1 6 5~ 2 7 9°N ,97 8~ 1 1 9 7°E ,涉及华南、西南地区的 7个省 (自治区 )的 79个县 (市或地区 ) ;潜在适宜分布范围大体在 2 2 9~ 37 1°N ,91 1~ 1 2 2 7°E范围内 ,涉及华东、华南、西南、华中、西北、华北共 1 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 2 4 0个县 (市或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中国 害虫 生物学 生态学 适生分布区
下载PDF
蔗扁蛾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2
16
作者 沈杰 楼兵干 +1 位作者 沈幼莲 高其康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30,共4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蔗扁蛾触角感器的观察结果表明:蔗扁蛾触角上共分布有6种感器,它们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缘毛腔锥感器、鳞形感器和端毛.其中鳞形感器的着生方式与其它昆虫有明显的区别,从正面看只有一个感器,但在它的...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蔗扁蛾触角感器的观察结果表明:蔗扁蛾触角上共分布有6种感器,它们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缘毛腔锥感器、鳞形感器和端毛.其中鳞形感器的着生方式与其它昆虫有明显的区别,从正面看只有一个感器,但在它的下面还有3~5个感器,而且每组相互排列非常整齐有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触角 电镜 感器
下载PDF
蔗扁蛾在自然变温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靖 左秀峰 +1 位作者 惠祥海 李照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3,共3页
2002-2004年在济宁市观察了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Bojer),在不同自然变温下的发育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测得其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99、8.69、10.66、8.80、12.22℃和83.3、719.3... 2002-2004年在济宁市观察了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Bojer),在不同自然变温下的发育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测得其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99、8.69、10.66、8.80、12.22℃和83.3、719.36、214.83、68.81、810.32日度。并建立了各虫态的历期预测式,可用于发生期和防治适期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历期预测式
下载PDF
外来害虫蔗扁蛾的寄主范围 被引量:19
18
作者 商晗武 祝增荣 +3 位作者 赵琳 林云彪 王荣洲 周新昌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综述了我国近年传入的害虫蔗扁蛾的寄主植物范围 :到目前为止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Bo jer)的寄主植物已达 2 8科 87种 8变种 ;其中国外已报导的为 2 4科 4 6种 4变种 ,中国已查到 1 4科 5 5种 2变种 ,且不断发现新的寄主植物 ,有蔓... 综述了我国近年传入的害虫蔗扁蛾的寄主植物范围 :到目前为止 ,蔗扁蛾Opogonasacchari(Bo jer)的寄主植物已达 2 8科 87种 8变种 ;其中国外已报导的为 2 4科 4 6种 4变种 ,中国已查到 1 4科 5 5种 2变种 ,且不断发现新的寄主植物 ,有蔓延到多种行道绿化树木和园林花卉植物上的趋势 ,须引起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害虫 蔗扁蛾 寄主范围 寄主植物 名录
下载PDF
不同寄主上的蔗扁蛾ITS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杰 高其康 +1 位作者 沈幼莲 楼兵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144,共4页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Opogona sacchari, a important quaratine pest, from different host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special primers designed by the highly conserved region sequence of 18S and 28S rDNA...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of Opogona sacchari, a important quaratine pest, from different hosts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special primers designed by the highly conserved region sequence of 18S and 28S rDNA region, and the ITS sequences of Opogona sacchari from diffirent hosts were compared. The total length of O. sacchari ITS1, ITS2 and 5.8S rDNA is 987 bp. The average of G+C contents is 47.2%. Length of ITS1 and ITS2 fragment is 443 bp and 358 bp. The ITS1 and ITS2 from different hosts are identical or un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内转录间隔区 寄主 检疫
下载PDF
几种低毒杀虫剂对蔗扁蛾的毒力及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杰 沈幼莲 +1 位作者 陈友吾 高其康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17,共5页
对低毒化学农药吡虫啉、仿生农药阿维菌素及生物农药BT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3种杀虫剂均对蔗扁蛾的幼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但吡虫啉、阿维菌素在早期和中期的效果明显,而BT在后期的杀虫效果较明显。经过分析,吡虫啉最适的杀虫浓度为1... 对低毒化学农药吡虫啉、仿生农药阿维菌素及生物农药BT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这3种杀虫剂均对蔗扁蛾的幼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但吡虫啉、阿维菌素在早期和中期的效果明显,而BT在后期的杀虫效果较明显。经过分析,吡虫啉最适的杀虫浓度为1∶700,阿维菌素及BT的最适浓度均为1∶1500。防治效果最好的为阿维菌素,1000倍时平均死亡率为96.95%,其次是吡虫啉,700倍时平均死亡率为65.25%,BT效果不理想,1000倍时死亡率仅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扁蛾 杀虫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