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藏象理论相关术语的英译源流探析——以肝为例
1
作者 陈语晗 李文丽 +2 位作者 郑侠 毛红 贾永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国际背景下,中医药以其确切疗效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理论的国际传播和学术交流日益成为业界趋势,其术语的规范翻译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译者因翻译目的和个人理解的不同,其术语翻译也有一定的差别...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国际背景下,中医药以其确切疗效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理论的国际传播和学术交流日益成为业界趋势,其术语的规范翻译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译者因翻译目的和个人理解的不同,其术语翻译也有一定的差别。藏象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医理论框架的重中之重。文章以藏象“肝”为例,通过对其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和生理联系相关术语的翻译源流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理论的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藏象 翻译源流 中医英语
下载PDF
历史观与汉语史研究方法的有机统一——《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评介
2
作者 于峻嵘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 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经研究的共同志趣,撰就了《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此书整合了历史观念与汉语史研究方法,多角度剖析了疑问句,描写了外来成分、文言、白话以及不规范成分,得出了可信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译经 疑问句 历史观 汉语史研究方法
下载PDF
Study of a millimeter-wave squint indirect holographic algorithm suitable for imaging with large field-of-view
3
作者 高翔 李超 方广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46-551,共6页
In this paper a millimeter-wave(MMW)squint indirect holographic method is presented,which is suitable for imaging with a large field-of-view.The proposed system employs the squint operation mode to remove the backgrou... In this paper a millimeter-wave(MMW)squint indirect holographic method is presented,which is suitable for imaging with a large field-of-view.The proposed system employs the squint operation mode to remove the background and twinimage interferences,which achieves a similar effect to off-axis holography but leaves out the large-aperture quasi-optical component.The translational scanning manner enables a large field of view and ensures the image uniformity,which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in off-axis holography.In addition,a corresponding imaging algorithm for the presented scheme is developed to reconstruct the image from the recorded hologram.Some imaging results on typical objects,obtained with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demonstrat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imaging scheme and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全息 成像算法 毫米波 间接 斜视 视野 图像重建算法 图像干扰
下载PDF
古汉诗英译本的翻译反合观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跃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中译者的忠实性与反叛性、译法的正译法与反译法以及译本的文本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反合关系,尝试性提出翻译反合观,以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问题。该论题不仅揭示诗歌译本的语言反合辩证发展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拓展汉诗英译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诗英译本 忠实性与反叛性 正译法与反译法 文本性与创造性 翻译反合观
下载PDF
彭燕郊晚年的文化活动与翻译观、诗学观——以《彭燕郊陈耀球往来书信集》为中心的讨论
5
作者 何云波 张宁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彭燕郊晚年致力于“诗苑译林”、“散文译丛”、《国际诗坛》、《外国诗辞典》等的策划、编撰工作,体现了诗人孜孜不倦的文化追求,以及那种“别求新声于异邦”的迫切感、使命感。而彭燕郊晚年“衰年变法”,他在诗歌探索道路上越走越远,... 彭燕郊晚年致力于“诗苑译林”、“散文译丛”、《国际诗坛》、《外国诗辞典》等的策划、编撰工作,体现了诗人孜孜不倦的文化追求,以及那种“别求新声于异邦”的迫切感、使命感。而彭燕郊晚年“衰年变法”,他在诗歌探索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能不说也与这种策划、编撰工作有关。他在翻译上强调“新”“敢译”“神似”,强调“翻译是一种艺术创造”,他在诗学上提出“现代的现实主义”的主张,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探索、实践,在求新寻异中完成了不断的自我超越。《彭燕郊陈耀球往来书信集》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彭燕郊晚年的生活、思想与创作追求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燕郊 文化活动 翻译观 诗学观
下载PDF
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分析《青木川》英文译本
6
作者 刘中阳 彭潍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173-177,共5页
阐释学作为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与翻译研究密切相关,因此翻译理论家又逐渐发展出阐释学翻译观,以进一步剖析、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陕西乡土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所在的地域环境为依托,通过一系列丰... 阐释学作为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与翻译研究密切相关,因此翻译理论家又逐渐发展出阐释学翻译观,以进一步剖析、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陕西乡土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所在的地域环境为依托,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人物形象、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乡土风情的呈现,经过作家的生动描述和想象,勾勒出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文化图景。该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为理论基础,以陕西乡土文学作品《青木川》英译本Greenwood Riverside为分析案例,从信任、侵入、吸收、补偿4个分析步骤,对译者翻译译文时用到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归纳文学作品外译时文化现象的处理策略,旨在推动我国乡土地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观 乔治·斯坦纳 陕西乡土文学 《青木川》 文化现象 文学英译
下载PDF
傅兰雅的科学翻译语言观探究
7
作者 王子涵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傅兰雅是晚清西学翻译运动中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在晚清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受其学习和工作经历、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傅兰雅形成了独到的科学翻译语言观。其科学翻译语言观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从汉语的独特性、优越性、发展性角度论... 傅兰雅是晚清西学翻译运动中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在晚清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受其学习和工作经历、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傅兰雅形成了独到的科学翻译语言观。其科学翻译语言观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从汉语的独特性、优越性、发展性角度论证汉语之于科学翻译的语言适用性,以及从科学翻译的具体实践出发,倡导科学翻译的语言统一性、规范性和描述性。这些观点既具有指导晚清科学翻译和普及科学知识的历史价值,又为当下的中西学术、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兰雅 科学翻译 语言观 术语
下载PDF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林语堂和辜鸿铭的文化翻译策略
8
作者 罗玉枝 谢晴晴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5-58,74,共5页
典籍英译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林语堂和辜鸿铭两位学贯中西、名扬天下的大学者基于自身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传统典籍英译实践中,两位大家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典籍英译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林语堂和辜鸿铭两位学贯中西、名扬天下的大学者基于自身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传统典籍英译实践中,两位大家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所不同,林语堂倾向于使用保留文化信息的异化策略,而辜鸿铭则喜欢应用删繁就简的归化策略。二者在译作中对中西文化不同的解读思维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辜鸿铭激烈的挞西扬东观念与林语堂面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中立中庸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两者的翻译策略和文化观截然不同,但都能讲好中国故事。全球化的当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已是必然,研究林辜二氏的文化翻译策略与文化观,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辜鸿铭 文化翻译策略 文化观
下载PDF
德国汉学家论孔子的宗教观——基于顾彬《论语》译本的副文本解析
9
作者 巫莉丽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3期163-170,共8页
译本的副文本直接反映译者的他者视角,该文通过对当代德国汉学家顾彬《论语》译本的副文本进行解析,考察顾彬通过翻译行为实现的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聚焦到顾彬从孔子对天的敬畏、对鬼神的敬畏、对祭祀的虔诚三个维度来呈现他所理解的孔... 译本的副文本直接反映译者的他者视角,该文通过对当代德国汉学家顾彬《论语》译本的副文本进行解析,考察顾彬通过翻译行为实现的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聚焦到顾彬从孔子对天的敬畏、对鬼神的敬畏、对祭祀的虔诚三个维度来呈现他所理解的孔子的宗教观。顾彬认为孔子思想中宗教和哲学不可分割,不理解宗教,就无法真正理解孔子。顾彬的这种观点与他的宗教学学科背景密切相关。虽然顾彬对孔子思想的认知和理解仍然没有脱离西方哲学、宗教学的话语体系,但他通过在翻译中加入大量的副文本解读,向德国读者呈现他的汉学家视角,进一步推动了儒家思想在德国乃至欧洲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宗教观 德国汉学 顾彬 《论语》德译
下载PDF
马克·本德尔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观及读者责任
10
作者 聂志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09-113,共5页
马克·本德尔基于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自身的特殊形态、文化背景,并出于自身的文化考量,提出了万物志翻译观。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自身的特殊形态、本德尔自身的文化考量两方面对本德尔万物志翻译观进行解读,围绕动物文化... 马克·本德尔基于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自身的特殊形态、文化背景,并出于自身的文化考量,提出了万物志翻译观。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自身的特殊形态、本德尔自身的文化考量两方面对本德尔万物志翻译观进行解读,围绕动物文化意象、植物文化意象进行翻译实践,最后通过密集的注释阐释物质文化意象、借助序言传达真实的本土文化语境对本德尔所强调的读者责任加以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本德尔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 翻译观 读者责任
下载PDF
资源基础观视阈下中国跨境电商的语言服务模式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
11
作者 张慧玉 陈玥羽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83-93,F0003,共12页
语言服务是跨境电商网络平台走向世界的基础保障,部分大型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尝试构建自身的语言服务体系,但学术界对此关注有限。论文借用管理学中的资源基础观理论,以阿里巴巴为案例,解读并分析中国跨境电商的语言服务解决方案。... 语言服务是跨境电商网络平台走向世界的基础保障,部分大型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尝试构建自身的语言服务体系,但学术界对此关注有限。论文借用管理学中的资源基础观理论,以阿里巴巴为案例,解读并分析中国跨境电商的语言服务解决方案。研究发现,阿里巴巴一方面通过构建语言服务人才队伍、自主研发语言服务技术、开发众包翻译平台等,积累内部优势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已有语言服务商、构建外部语言服务供应商网络等积极整合外部资源,保障企业跨境发展所需的语言服务。这些举措以人才为核心,注重发挥自主研发优势,逐步构建起以内为主、以外为辅的语言服务网络及生态体系,为跨境业务提供可持续的语言服务。阿里巴巴的经验可以为其他跨境电商及“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语言服务 资源基础观 翻译 阿里巴巴
下载PDF
“雅言”“自力”与郭沫若早期翻译思想整体观
12
作者 刘希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郭沫若在《雅言与自力》中回避对尼采思想的概括,原因并非知识技术的不足,而是对“自力”的强调。以“自力”为中心,《雅言与自力》不仅集中体现了郭沫若对翻译的译法与读法等的态度,还成为理解郭沫若早期翻译思想的切口。作为郭沫若同... 郭沫若在《雅言与自力》中回避对尼采思想的概括,原因并非知识技术的不足,而是对“自力”的强调。以“自力”为中心,《雅言与自力》不仅集中体现了郭沫若对翻译的译法与读法等的态度,还成为理解郭沫若早期翻译思想的切口。作为郭沫若同一人格支撑的不同翻译观点,尽管所受褒贬不同,但实际仍有相互关系。“自力”强调的经验积淀、情感共鸣是“风韵译”的重要实现路径,“自力”需要的研究态度、翻译方法与“媒婆处女论”中郭沫若对翻译研究状况的批评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与自力》 郭沫若 翻译思想 整体观
下载PDF
语义场视域下维吾尔语词汇研究
13
作者 苏梦洁 娜迪拉·马合木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3期34-37,45,共5页
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的词汇越多,词汇量越丰富,表达就越顺畅。因此,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论是汉语还是维吾尔语,将词汇进行分解、分类,都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思,而只有理解了词汇的意思,才能... 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的词汇越多,词汇量越丰富,表达就越顺畅。因此,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论是汉语还是维吾尔语,将词汇进行分解、分类,都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思,而只有理解了词汇的意思,才能继续理解一句话,进而明白一篇文章的表达。该文基于语义场理论概念,按贾彦德先生在《语义学》中对语义场的7个分类,对维吾尔语词汇进行归纳分析,运用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从多元的角度分析和研究语义场,以便语言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语义场存在的重要意义,进而达到理解记忆词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场视域 维吾尔语 汉语 词汇研究 翻译 对比
下载PDF
试析沙博理的文化翻译观--以《我的父亲邓小平》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任东升 张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沙博理以其50余年的翻译生涯和约千万字的汉英翻译成就在中国当代翻译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于耄耋之年翻译了记录十年"文革"历史并承载着中国当代思想史的长篇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本文拟分析该译本的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 沙博理以其50余年的翻译生涯和约千万字的汉英翻译成就在中国当代翻译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他于耄耋之年翻译了记录十年"文革"历史并承载着中国当代思想史的长篇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本文拟分析该译本的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借以探讨沙博理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翻译观,指出该译本体现了沙博理翻译理念和文化感知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博理 译者文化身份 文化翻译观 《我的父亲邓小平》英译本
下载PDF
“忠实性叛逆”:沙博理之文学翻译观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勤 刘红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115,共5页
作为一位向西方国家介绍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的华籍美裔译者,沙博理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沙博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既践行忠实原则,又对"翻译者即叛逆者"这一意大利戏言感同身受,本文因此将沙博理的文学翻译观... 作为一位向西方国家介绍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的华籍美裔译者,沙博理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沙博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既践行忠实原则,又对"翻译者即叛逆者"这一意大利戏言感同身受,本文因此将沙博理的文学翻译观界定为"忠实性叛逆",认为叛逆是为了达到更大程度的忠实。即两个"忠实"与两个"叛逆":忠于原文思想和译文读者,逆于原文的部分内容和形式。通过对《新儿女英雄传》英译本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仔细分析,对这一"忠实性叛逆"文学翻译观进行解读,以期有助于探寻中国文学作品英译之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博理 《新儿女英雄传》 英译 “忠实性叛逆”翻译观
下载PDF
翻译研究中的哲学观、语言观与交际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涛 邓志勇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55,共4页
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翻译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探讨了翻译研究中一些重大问题所涉及的哲学观、语言观和交际观。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哲学观 语言观 交际观
下载PDF
联结视图的更新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逢斌 夏保胜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1期19-22,共4页
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对视图的更新容易导致二义性和副作用,由联结运算(join)定义的视图尤其如此.对这类视图的更新问题,利用参照完整性限制,讨论了避免副作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主表和参照表的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克服二义... 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对视图的更新容易导致二义性和副作用,由联结运算(join)定义的视图尤其如此.对这类视图的更新问题,利用参照完整性限制,讨论了避免副作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主表和参照表的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克服二义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视图 视图更新 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 联结运算
下载PDF
翻译观与翻译实践应是统一的——兼谈翻译研究不宜偏谈理论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刚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52,60,共4页
翻译观很重要,但是翻译观与翻译实践的统一更为重要.如今有关翻译研究的文章、论著或演讲似乎偏谈理论的较多,多谈理论并非不好,而是这些理论(或翻译观)与翻译实践不少是矛盾的,但却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一般而言,大部分翻译理论是应用型... 翻译观很重要,但是翻译观与翻译实践的统一更为重要.如今有关翻译研究的文章、论著或演讲似乎偏谈理论的较多,多谈理论并非不好,而是这些理论(或翻译观)与翻译实践不少是矛盾的,但却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一般而言,大部分翻译理论是应用型的,所以无论何时何地,翻译这门重实践的学科都应保持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笔者提出:翻译观应是统一的,而非割裂的;应是一致的,而非矛盾的;应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应是辩证(客观)的,而非主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观 翻译实践 统一(性)
下载PDF
论诗、作诗与译诗之知行合一——试析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特色 被引量:7
19
作者 孔令翠 王慧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7-131,141,共6页
作为诗人,郭沫若不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而且在中外诗论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的见解。作为诗歌翻译家,他就诗歌翻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韵译"、"创作论"... 作为诗人,郭沫若不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而且在中外诗论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的见解。作为诗歌翻译家,他就诗歌翻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韵译"、"创作论"、"共鸣说"和"以诗译诗"等诗歌翻译理论;在实践上有感而译,作译并举,译诗形式丰富多彩,译诗的音乐性特别强。因此,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诗人译诗、知行合一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论诗 作诗 译诗 知行合一
下载PDF
洪堡特的翻译观及其对典籍英译的启示 被引量:6
20
作者 覃江华 曾文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4期77-81,共5页
洪堡特认为:原作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辩证的;针对不同的受众和翻译目的,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要充分发掘译入语的潜能;典籍翻译的首要标准是"简单忠实",最高目标是让读者领略到一丝异国情调;多译本并存是必要的,因为翻译是... 洪堡特认为:原作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辩证的;针对不同的受众和翻译目的,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要充分发掘译入语的潜能;典籍翻译的首要标准是"简单忠实",最高目标是让读者领略到一丝异国情调;多译本并存是必要的,因为翻译是同样精神的不同影像,每种译文只是传达了能把握住和能再现出的那部分精神。洪堡特的这些思想对汉语典籍英译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活动都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特 语言观 翻译观 典籍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