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welve Chinese Zodiac Scripts of Ancient Luo Yue Stone Inscriptions and the Oracle Bone:A Comparative Study
1
作者 LU Xime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年第11期643-650,共8页
The 12 animal calendars of the Chinese zodiac are the essence and sour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nd have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 production,life,and social activitie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China since ancient... The 12 animal calendars of the Chinese zodiac are the essence and sour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nd have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 production,life,and social activitie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The ancient Luo Yue stone inscription1 is a popular ancient script from four to six thousand years ago,and 17,496 characters have been found,which is the earliest script found on the Chinese land so far.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zodiac characters2 between the ancient Luo Yue stone inscriptions and the oracle bone through paleographic conformation reveals that the two characters have the same an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this paper intend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kinship between the two,and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development,and evolution of the zodiac by combining recent human archaeological data,emerging molecular anthropological data,historical literature,and data from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Exploration Project,in an attempt to show the integration and depende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pluralistic pattern of Chinese culture,and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Luo yue stone inscriptions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comparative study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zodiac script
下载PDF
以中国古文字外形辨析“亭”“京”“高”“■”几种古建筑形式
2
作者 孟慧 曹利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25-228,共4页
文字是世界文化建设的成果,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和主体社会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成果的总和。文章重点要用几个例子来研究中国古文字与中国建筑之间的辨析关系。此处的中国古代文字,大多指的是甲金文中的象形和会意文字。经由... 文字是世界文化建设的成果,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和主体社会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成果的总和。文章重点要用几个例子来研究中国古文字与中国建筑之间的辨析关系。此处的中国古代文字,大多指的是甲金文中的象形和会意文字。经由探索和建筑相关的象形古文字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以及发掘出的文物和遗址,希望可以从古代汉字形体中找到建筑原有的形态以及日后发展的形态。它不仅可以反推早期的房屋与建筑构件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发现其所反映的时代、科学和人类价值。它又是一个独到的视角来观察古文字与建筑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甲金文 古建筑形态 建筑历史 建筑文化
下载PDF
释“知”
3
作者 郭静云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知/智”二字的本字是甲骨文中已有的从“■”(矢)、“口”的“■”字,可以直接隶定为“知”。该字在甲骨文中用作动词,在“知乞骨”句中表达占卜之前加工卜甲、卜骨,或解释为钻孔加工。在殷商的信仰中,“知乞骨”绝对是一件神秘之事:... “知/智”二字的本字是甲骨文中已有的从“■”(矢)、“口”的“■”字,可以直接隶定为“知”。该字在甲骨文中用作动词,在“知乞骨”句中表达占卜之前加工卜甲、卜骨,或解释为钻孔加工。在殷商的信仰中,“知乞骨”绝对是一件神秘之事:神灵认可这些卜骨,并同意只有在经由这些卜骨沟通时,巫师才可以使用这些卜骨。由此,我们或可以推论,“知”字最早的意义,是在具体形容加工卜骨的同时,也表达甲骨能获得灵验之图谋,可用作神秘沟通之媒介。通过“知”这种神秘的加工行为,一般的龟甲和牛骨成为可知天意的卜甲、卜骨。在青铜器铭文上也出现“知/智”字,用来表达与崇高界的神秘沟通。战国楚简和传世文献也表达“知/智”含有神秘知通之意。所以,通过殷商以后“知/智”字的用义,可以看出该字以甲骨文“知”字为源头。从西周晚期以来,“知”字有“知”“■”“■”“■”等数种写法,这些字形的字义都相同,所以它们都是“知”字的异构,在意义方面与神秘、明智等本义仍保留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甲骨文 占卜 祭祀辞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的研究成果与学术启示
4
作者 张净秋 王伽伯 +1 位作者 王松灵 周建 《医学教育管理》 2023年第3期276-281,共6页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研究,在现代医学、历史研究的影响下开始出现研究者和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摆脱了传统历史撰写的藩篱,依靠现代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研究亮点。其中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甲...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研究,在现代医学、历史研究的影响下开始出现研究者和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摆脱了传统历史撰写的藩篱,依靠现代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研究亮点。其中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甲骨文中的口腔疾病研究;考古研究中的早期人类牙齿研究;文物、艺术史研究中的口腔医学研究;医学通史性论著中的口腔医学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关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关注,但是目前研究的总体人数还不够多,研究的领域仍不够广泛,研究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拓展。总之,相关研究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 甲骨文 艺术史研究 医学史通史
下载PDF
华夏考 被引量:21
5
作者 詹鄞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8,共26页
在殷墟甲骨文中,“华”“夏”二神具有与“河”神相似的崇高地位,这点提供了揭示华夏文明起源和“华夏”名称来源的重要线索。然而,百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误释为“岳”和“爱”。本文主要通过甲骨文字形与周秦两汉古文字中已确认的“华... 在殷墟甲骨文中,“华”“夏”二神具有与“河”神相似的崇高地位,这点提供了揭示华夏文明起源和“华夏”名称来源的重要线索。然而,百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误释为“岳”和“爱”。本文主要通过甲骨文字形与周秦两汉古文字中已确认的“华”、“夏”等字的形体比较,考释甲骨文(华)“夏”二字。“华”和“夏”本来都是地理上的名称,分别指华山和大夏。两者对峙于黄河南北,遥遥相望,迤逦相连,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河”神擘开“华、夏”的神话。由此得以理解甲骨卜辞“河”、“华”、“夏”三神相提并祀在认识上的根源。“华夏”一带正是上古尧舜禹和商周秦各代相继据有的核心重地,被视为“中土”。“华”“夏”由此转化为“中国”(指中土)的代称,而与“四方”、“四夷”相对;又以处“中”之义转化为“中华”、“中夏”之称,均为地域概念;然后以地域文化的内涵转化指“中国”人民。“华夏”作为民族之称,代表的不是血缘上的,而是地域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概念。论文分四部分:一、释甲骨文;二、释甲骨文“夏”;三、“华”“夏”地望及开辟神话;四、“华”“夏”地位与华夏族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HUA 山川祭祀 "夏"字 右宗 大夏地望 巨灵神话 中土 中国 中华 中夏 华夏民族 中华民族 地域文化 起源 华夏文明
下载PDF
以葫芦图腾母体——甲骨文“乐”字构形、本义考释之一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晓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3期30-35,161,共6页
殷墟甲骨文乐(■)字构型本义研究,关涉先秦礼乐关系本质的认识和儒家音乐思想的现代阐释。甲骨文乐字以"■"、"■"两字组成。■为葫芦之象形文,系以葫芦之多籽速生特性象征妊娠母体生殖力,葫芦供奉仪式以祈求子息... 殷墟甲骨文乐(■)字构型本义研究,关涉先秦礼乐关系本质的认识和儒家音乐思想的现代阐释。甲骨文乐字以"■"、"■"两字组成。■为葫芦之象形文,系以葫芦之多籽速生特性象征妊娠母体生殖力,葫芦供奉仪式以祈求子息、氏族壮大为根本目的。■图腾的符号为文,具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语词属性,即地名(祭名)和仪式供奉。■与其他文字的组合使用,产生众多合文,甲骨文乐()■字为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葫芦 母体崇拜 图腾
下载PDF
“王若曰”新考 被引量:6
7
作者 彭裕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共6页
"王若曰"是先秦典籍和金文材料中比较常见的词语。对该词语的释义,目前仍未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对金文、简牍和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资料进行考察和梳理,可知"王若曰"不是王一般的谈话,而主要是指王命,语感在强调其庄严... "王若曰"是先秦典籍和金文材料中比较常见的词语。对该词语的释义,目前仍未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对金文、简牍和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资料进行考察和梳理,可知"王若曰"不是王一般的谈话,而主要是指王命,语感在强调其庄严性。此外,学者以往举出的殷墟甲骨文中"王若曰"的例证并不可靠,从现有材料来看,"王若曰"可能是周人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曰 册命 殷墟甲骨文
下载PDF
说卜辞中的“舞”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6-177,共2页
甲骨文"舞"的初文中手执之物为树枝,"舞"的发生背景为燎祭求雨仪式。"舞"和其它词连用如"奏舞",透露出祭祀活动中和"舞"相关的内容特点。"王乎(呼)舞",即"王"... 甲骨文"舞"的初文中手执之物为树枝,"舞"的发生背景为燎祭求雨仪式。"舞"和其它词连用如"奏舞",透露出祭祀活动中和"舞"相关的内容特点。"王乎(呼)舞",即"王"指定认为是合适的舞者进行祭祀活动。"舞河、舞岳",表明了"舞"的具体祭祀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古文字 燎祭 考释
下载PDF
孙诒让的甲骨文考释与石鼓文、古币文 被引量:4
9
作者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2,共3页
本文全面考察了孙诒让甲骨文字考释中利用石鼓文、古币文等古文字材料的情况。其中石鼓文13例,古币文4例。孙诒让在考释中,主要运用了比较、偏旁分析等方法.论文还总结了孙氏“以单字证偏旁”“以偏旁证单字”等具体的考释条例。
关键词 孙诒让 甲骨文 石鼓文 古币文 古文字
下载PDF
基于语料特点判断的上古出土文献某字存否研究——以“信”字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志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8-215,225,共8页
针对某些文字上古存否无解的问题,本文立足语料特点判断理论,以甲骨文、西周金文"信"字探究为例,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在能够全面反映断代用字存在实际,并要求相关字必须露脸的语境内,通过地毯式搜索来给出答案。具体判断逻辑是... 针对某些文字上古存否无解的问题,本文立足语料特点判断理论,以甲骨文、西周金文"信"字探究为例,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在能够全面反映断代用字存在实际,并要求相关字必须露脸的语境内,通过地毯式搜索来给出答案。具体判断逻辑是:其一,虽某字依据语境要求当见而未见,但却有同义它字填补缺位,则表明某字因其前身尚在而没有存在的理由;其二,依据后世观念某字在相关文献语境中当见而未见,又没有与之同义之字替代其履行记语之职,则意味着某字的缺位源自相关文化观念的缺失或被关注程度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出土文献 语料特点 某字存否 甲骨文 金文
下载PDF
孙诒让的甲骨文考释与《说文》中之古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6,共6页
孙诒让的“古文”有专指和泛称的差别:专指时是《说文》中的古文,泛称时是小篆以前的汉字形体。孙诒让是利用《说文》古文材料来考释甲骨文的第一人,他用以单字证单字、以偏旁证单字、以偏旁证偏旁等方式来考释甲骨文。
关键词 孙诒让 甲骨文 考释 《说文》 古文
下载PDF
甲骨文中的频率副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天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2,共8页
甲骨文频率副词主要有五个:复、畐(■)、寻、或、亦。笔者在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重新作了梳理和阐释,得到一些新的认识,频率副词如果出现在命辞和占辞中,表示未然;如果出现在验辞中,则表示已然。甲骨文频率副词多数是... 甲骨文频率副词主要有五个:复、畐(■)、寻、或、亦。笔者在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重新作了梳理和阐释,得到一些新的认识,频率副词如果出现在命辞和占辞中,表示未然;如果出现在验辞中,则表示已然。甲骨文频率副词多数是单音虚词,也有少量副词连用的情况。例如"亦寻"、"亦不"等。研究甲骨虚词,既要重视单音虚词,又要重视虚词连用。因为虚词连用现象是古汉语虚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甲骨文 频率副词 副词连用
下载PDF
甲骨文旧释“■”之字辨正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飏 项麒达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9-54,共6页
任何科学的发展提高,都有赖于理论和方法上的总结。甲骨文的考释是一种科学,其中自然有其独有的原理、方法和规则。要正确地考释古文字,就要注意到考释中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甲骨文考释的成熟,许多考释文献也应运而生,各家甲骨文字书中... 任何科学的发展提高,都有赖于理论和方法上的总结。甲骨文的考释是一种科学,其中自然有其独有的原理、方法和规则。要正确地考释古文字,就要注意到考释中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甲骨文考释的成熟,许多考释文献也应运而生,各家甲骨文字书中“”字之五种字形,学术界一直争议颇多。其中,诸形在卜辞中用法确不相同,而字形也并不相近,可能存在混淆。通过科学分析,不仅能得出正确的考释结果,还能总结出导致混淆的原因,这对以后古文字的考释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古文字考释 甲骨卜辞
下载PDF
殷墟甲骨文“■”、“■”两字考辨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萱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6-22,共7页
殷墟甲骨文中有“ ”、“ ”两字,旧有对此二字的认识存在颇多分歧,甚或误混为一字。本文将其明确分为两字,并辨析其字形异同,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字从“豕”声,卜辞皆用为贞人名(或作“豕”);“ ”字从“ (豭)”声,卜辞用为动... 殷墟甲骨文中有“ ”、“ ”两字,旧有对此二字的认识存在颇多分歧,甚或误混为一字。本文将其明确分为两字,并辨析其字形异同,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字从“豕”声,卜辞皆用为贞人名(或作“豕”);“ ”字从“ (豭)”声,卜辞用为动词,应读为“泝/溯”,甚至可能就是“泝/溯”的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花东卜辞 古文字考释 泝/溯
下载PDF
浙籍学者对甲骨文等古文字学的历史贡献
15
作者 孔德超 武亚帅 《地方文化研究》 2021年第4期92-101,共10页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浙籍学者为甲骨文等古文字学的创立、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甲骨学研究来说,“草创时期”(1899-1928)和“发展时期”(1928-1937)有孙诒让筚路蓝缕,开拓榛莽;有罗振玉凿破鸿蒙,钩沉索颐;有...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浙籍学者为甲骨文等古文字学的创立、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甲骨学研究来说,“草创时期”(1899-1928)和“发展时期”(1928-1937)有孙诒让筚路蓝缕,开拓榛莽;有罗振玉凿破鸿蒙,钩沉索颐;有王国维考地征史,挽世绝尤;有王襄鉴定购藏,首创字汇。1949年以后的“全面展开时期”,有唐兰审于点画,多有发明;有陈梦家继往开来,综合研究。今天,裘锡圭先生和曹锦炎先生“退而不休”,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牍、帛书等多个领域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继续为古文字学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当下“浙学”研究如火如荼,与“蜀学”、“湘学”、“徽学”、“闽学”等相互妍美,共同点缀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并且以源泉之姿和活水之势给养着新时期“浙江精神”。在大力发展“浙学”的今天,一代又一代浙籍甲骨文等古文字学者所创造的巨大精神财富不应被忽视,纳入“浙学”体系刻不容缓。甲骨文等古文字学研究,不仅是“浙学”的特色,更是开展地域文化研究的“王牌”。所以,如何利用好一代又一代浙籍前辈学者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开展甲骨文等古文字学的接力和纵深研究,是新时期“浙学”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籍 甲骨文 古文字 浙学
下载PDF
古代舞蹈史与民族舞蹈学研究的联通共洽(上)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03-118,共16页
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那些活态的、自然传承的、作为活动而非作品的舞蹈。是否"活态"是民族舞蹈学与古代舞蹈史研究对象的根本区别。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对象,就总体状态而言也是"非作品"的——它们不是现... 民族舞蹈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那些活态的、自然传承的、作为活动而非作品的舞蹈。是否"活态"是民族舞蹈学与古代舞蹈史研究对象的根本区别。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对象,就总体状态而言也是"非作品"的——它们不是现代意义上由舞蹈艺术家心志表现的"自觉创作"。在这一点上,古代舞蹈史与民族舞蹈学的研究有共通之处。首先,库尔特·萨克斯的《世界舞蹈史》可以看作是以历史脉络梳理的"民族舞蹈学",其本质是通过"差异性"展示"梯级性";其次,甲骨卜辞的表意内涵印证了库尔特·萨克斯"舞蹈实际上就是拔高了的简朴生活",从甲骨卜辞入手开始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本身也就进入了"民族舞蹈学"的研究视域;再次,在对先秦至两汉时期乐舞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诗经》中的"舞蹈"、屈原的《九歌》和傅毅的《舞赋》,研究者"根据既定事实从所掌握的特征辨别出舞蹈本来面貌"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古代舞蹈史"研究的价值,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它们事实上也是"民族舞蹈学"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舞蹈史 民族舞蹈学 联通共洽 库尔特·萨克斯 甲骨卜辞 《诗经》
下载PDF
基于古汉字字源学视角下皮服起源的考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斌 严雅琪 +1 位作者 李强 沈劲夫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98,共5页
针对皮服起源的问题,文章运用古汉字字源学、古文献及考古发现三维印证的方法,从原始皮革的处理方法、原始服装的皮革属性、原始皮服的形制三方面展开分析,得到皮服是人类的初服的观点。研究表明:原始人类运用“吹气剥皮法”与“口鞣皮... 针对皮服起源的问题,文章运用古汉字字源学、古文献及考古发现三维印证的方法,从原始皮革的处理方法、原始服装的皮革属性、原始皮服的形制三方面展开分析,得到皮服是人类的初服的观点。研究表明:原始人类运用“吹气剥皮法”与“口鞣皮革法”等来处理皮革,为皮服的制作提供物质准备;甲骨文“衣”与“裘”字形比较及篆体“褐”的会意构字规律,至少在逻辑上证明了原始服装的皮质属性;原始皮质腰带是服装起源的原点,它是一种有效的携带工具,而真正意义上原始皮服形制为“贯头式”或“披挂式”,它为纺织面料服装的发展奠定形制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服 甲骨文 字源学 服装起源 三维印证 古文献
下载PDF
“■”字补释
18
作者 钟红丹 邓飞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52-55,共4页
甲骨文有字作"■""■",学界多认为其为一字,从贝;又"■"字在金文中作"■",或释为"贮",或释为"贾",意见不一。"■"并非从贝,而是从心,应与"■"分释两... 甲骨文有字作"■""■",学界多认为其为一字,从贝;又"■"字在金文中作"■",或释为"贮",或释为"贾",意见不一。"■"并非从贝,而是从心,应与"■"分释两字,可能为"■",而金文中的"■"字,可能在后来分化为"贮"和"贾"字,分别承担它在铭文中的不同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金文
下载PDF
甲骨文“月”、“日”的哲学内涵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宗尧 《殷都学刊》 2002年第3期3-5,共3页
本文对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如“月”字有“早月”与“晚月” ,“日”有“东日”、“西日”、“冬日”、“夏日”、“中日”等 ,这是阴阳五行体系 ;单个“月”字是形象文字 ,是静止的、孤立的 ,表示时间不动、空间不动... 本文对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如“月”字有“早月”与“晚月” ,“日”有“东日”、“西日”、“冬日”、“夏日”、“中日”等 ,这是阴阳五行体系 ;单个“月”字是形象文字 ,是静止的、孤立的 ,表示时间不动、空间不动、万物不动、“月”字不动 ,如同幻灯艺术 ;双“月”字 ,则是抽象文字 ,是运动的、对立的 ,表示时间运动、空间运动、万物运动、“双月”运动 ,如同动画艺术 ;30 0 0年前 ,中国古人造字时 ,已形成了较完备的哲学思想体系 ,并把“对立”、“统一”、“运动”、“变化”、“发展”等重要哲学范畴 ,融入到甲骨文字中 ,传给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哲学内涵
下载PDF
《说文解字》八部字研究(下)
20
作者 程含林 郑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4-107,共4页
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首创的汉字部首说是我国文字学研究的一个伟大创造,但他的部首说及其归部原则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真理,比如,《说文解字.八部》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典型。我们充分利用目前所能见到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文字形... 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首创的汉字部首说是我国文字学研究的一个伟大创造,但他的部首说及其归部原则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真理,比如,《说文解字.八部》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典型。我们充分利用目前所能见到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文字形体重新审视了《说文解字.八部》诸字,发现许慎的八部归部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差,即《说文解字.八部》内的"詹"、"介"、"■"、"公"、"必"、"余"等字本义与八字本义区别较大,入八部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慎 说文解字 八部 甲骨文 金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