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参数MRI对口底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刘硕 史灵雪 +3 位作者 应鸿飞 于保婷 郑雪微 郭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0-293,310,共5页
目的:评价多参数MRI预测口底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资料完整的口底癌患者53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26例,其中单侧转移13例,双侧转移13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7例。53例均行... 目的:评价多参数MRI预测口底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资料完整的口底癌患者53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26例,其中单侧转移13例,双侧转移13例;无淋巴结转移组27例。53例均行MRI平扫及DWI检查。测量并记录患者年龄、肿瘤最大长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边缘距口底中线垂直距离,以及肿瘤最小ADC值(ADC_(min))、平均ADC值(ADC_(mean))、最大ADC值(ADC_(max))。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单侧和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各参数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间患者年龄、肿瘤边缘距口底中线垂直距离、ADC_(mean)、ADC_(max)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最大长径、浸润深度、ADC_(min)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间肿瘤边缘距口底中线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最大长径、浸润深度、ADC_(min)、ADC_(mean)、ADC_(max)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浸润深度、最大长径、ADC_(min)值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0.693、0.817和0.878,分别以47.65、40.35 mm及0.922×10^(-3)mm^(2)/s为阈值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77.3%、81.4%、89.3%,特异度分别为70.1%、82.2%、85.2%。肿瘤边缘距口底中线垂直距离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60,以-14 mm为阈值,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1%和62.3%。结论:口底癌患者MRI多参数图像上,肿瘤浸润深度、最大长径与ADC_(min)值可作为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肿瘤边缘距口底中线垂直距离对预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江毅 张国华 廖佳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0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口底癌手术后大型组织缺损采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0例临床Ⅲ期和Ⅳ期的口底癌患者大型组织缺损经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口底癌患者手术后的缺损均成功以带蒂胸... 目的探讨口底癌手术后大型组织缺损采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0例临床Ⅲ期和Ⅳ期的口底癌患者大型组织缺损经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口底癌患者手术后的缺损均成功以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边缘有坏死,伤口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是口底癌术后缺损的良好修复组织,手术操作、全身情况、吸烟酗酒等因素是影响胸大肌肌皮瓣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癌 胸大肌肌皮瓣 缺损 重建
下载PDF
小腿内侧皮瓣在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万光勇 刘太生 +2 位作者 张明宾 赵锋 李晓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小腿内侧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5例口底癌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7侧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均愈合良好,取得了良好的... 目的研究小腿内侧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5例口底癌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7侧小腿内侧皮瓣均获得成功。口内外伤口均愈合良好,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覆盖于小腿内侧皮肤缺损区的皮片全部成活。结论小腿内侧皮瓣适用于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可利用携带部分比目鱼肌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的皮下脂肪薄,皮瓣较柔软且远离术区,术后供区隐蔽,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内侧皮瓣 口底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治慧 刘建华 吴求亮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评价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一期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缺损8例。结果7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术后1个月愈合。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容易成活,可提供适当面积... 目的评价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一期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缺损8例。结果7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术后1个月愈合。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容易成活,可提供适当面积的肌皮组织,适用于口底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 口底缺损 修复 口腔肿瘤
下载PDF
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老年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铭 薛本哲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带蒂的胸大肌皮瓣在老年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19例,术中采用带蒂的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组织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恢复情... 目的:分析带蒂的胸大肌皮瓣在老年口底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19例,术中采用带蒂的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组织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72个月,19例患者中1例患者皮瓣坏死,其余18例患者皮瓣成活,愈合良好。结论:带蒂胸大肌皮瓣具有血供良好、成活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老年患者口底癌术后导致的缺损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口底癌 胸大肌皮瓣 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癌切除术后舌与口底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志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86-788,共3页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3月~2004年10月,对9例舌癌患者在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所形成的舌或舌与口底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48~71岁。右半侧舌5例,左半侧舌4例...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3月~2004年10月,对9例舌癌患者在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所形成的舌或舌与口底组织缺损,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48~71岁。右半侧舌5例,左半侧舌4例,其中病变侵及口底者4例。组织缺损范围4.2 cm×3.2 cm^5.5 cm×4.0 cm。修复所用组织瓣大小为6.0 cm×3.0 cm^7.0 cm×4.0 cm。以颏下动脉为蒂8例,颏下动脉联合颌外动脉近心端为蒂1例。结果术后8例颏下岛状瓣成活。修复后舌体静态形态佳;动态表现前伸、上举、侧向运动不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良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3例术后3周放疗。随访1~36个月,舌无异常变化。1例组织瓣坏死脱落,创面自然愈合。结论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提供足量组织同时修复口底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颏下岛状瓣 舌口底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血管化黏膜瓣在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修复中的早期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悦赟 唐菱菱 +3 位作者 马中凯 刘伟 黄能文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究以面动脉为蒂的黏膜肌(FAMM)瓣在修复临床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纳入使用FAMM瓣(FAMM组)或者皮瓣(皮瓣组)修复早-中期舌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舌、口底缺损的患者,收集... 目的探究以面动脉为蒂的黏膜肌(FAMM)瓣在修复临床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纳入使用FAMM瓣(FAMM组)或者皮瓣(皮瓣组)修复早-中期舌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舌、口底缺损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手术资料,术后3个月和6个月评估患者满意度、张口度、外形满意度、语音满意度以及进食功能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5名,其中FAMM组15名,皮瓣组30名。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术后3个月随访,2组各1名患者在术后6个月失访,随访到的患者没有复发及转移征象。FAMM组手术时间短于皮瓣组(P<0.05)。皮瓣组患者术后供瓣区不适多于FAMM组(P<0.05)。2组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AMM组术后6个月外形满意度、语音满意度和进食功能优于皮瓣组(P<0.05);术后3个月张口度FAMM组小于皮瓣组(P<0.05),但术后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MM瓣修复早-中期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的舌、口底缺损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临床中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面动脉为蒂的黏膜肌瓣 修复重建外科 口腔颌面缺损 舌癌 口底癌
下载PDF
下颌骨内侧牙龈处理改良法对口底瘘预防效果的观察
8
作者 蒋梁 胡传宇 +3 位作者 李文强 张广 黄平 陈卫民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中预防口底瘘下颌骨内侧牙龈处理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行原发灶-(颌)-颈联合根治术的口腔癌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薄的往复锯离断下颌骨。分析离断及重建过程中牙龈、黏膜微创处理方式,并观察术后口底...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中预防口底瘘下颌骨内侧牙龈处理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行原发灶-(颌)-颈联合根治术的口腔癌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薄的往复锯离断下颌骨。分析离断及重建过程中牙龈、黏膜微创处理方式,并观察术后口底瘘的发生率。结果:181例病例中,皮瓣存活180例;伤口Ⅰ期愈合179例,口底感染1例,口底瘘1例。结论:在需处理下颌骨的口腔癌根治术中,通过对下颌骨内侧牙龈处理方式的改进,可减少牙龈组织的创伤,降低操作难度,完整封闭口底并有效预防术后口底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联合根治术 下颌骨 牙龈 口底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