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global correlation and genesis in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Cun-Ge Liu Li-Xin Qi +4 位作者 Yong-Li Liu Ming-Xia Luo Xiao-Ming Shao Peng Luo Zhi-Li Zh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92-203,共12页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δ13Ccarb)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conti- nental or global marine carbonate correlation. Large-scal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were devel...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δ13Ccarb)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conti- nental or global marine carbonate correlation. Large-scal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were developed in the Tarim Basin. But research on fluctuation character- istics and global correlation of δ13Ccarb is still weak. 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and whole-rock δ13Ccarb data in the Tahe oil-gas field of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the global correlation and genesis of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in the Darriwilian--Early Katian was exam- ined. Three positive excursio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Tahe oil-gas field including the middle Darriwilian carbon iso- tope excursion (MDICE), the Guttenberg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GICE), and a positive excursion within the Pygodus anserinus conodont zone which is named the Early Sandbia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ESICE)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had no direct relation with sea level fluctuations. MDICE and GICE could be globally correlated. The Middle-Upper Ordovi- cian Saergan Formation source rocks of the Kalpin outcrop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ological time of MDICE and ESICE. GICE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urce rock of the Lianglitag Formation in the basin.Massive organic carbon burial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genesis of 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Tahe oil-gas field - Middle-Upper ordovician Carbon isotope darriwilian Sandbian Katian source rock
下载PDF
Bi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the Ordovician black shales in Tarim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s 被引量:9
2
作者 CHEN Xu ZHANG YuanDong +4 位作者 LI Yue FAN JunXuan TANG Peng CHEN Qing ZHANG YuanY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1230-1237,共8页
Ordovician black shal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s,and some of them may serve as potenti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The present study of the Ordovician graptolite fauna from t... Ordovician black shal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s,and some of them may serve as potenti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The present study of the Ordovician graptolite fauna from these shales,together with the yielded conodonts and chitinozoans etc.,permits a refined correlation of the rocks.Based mainly on a new collecting of the graptolites and a study of the faunas in Kalpin and Kuruktag regions,and the successful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w graptolite material from a few drill cores within the basin,we are able to update our knowledge of the Ordovician in the regions,and draw some conclusions:(1) The most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the black shales in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peripheral regions,which correspond to the Nemagraptus gracilis Zone,may be related to a global sea-level rise during this time interval.(2) Black shales of Ordovician occur most frequently and extensively in the Kuruktag(also spelled as Quruq Tagh) region in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spanning Tremadocian to mid-Katian(D.spiniferus Zone) temporally and extending southeastwards into Manjiaer Depression.The black shales of the D.spiniferus Zone may even extend into the central Tarim Basin.(3) Three different bio-and litho-facies belts(Bachu:carbonate platform and reef belt;Kalpin-Aksu:marginal platform and upper slope belt;Wushi:slope belt) are recognized in the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4) The internationally well-correlated Saergan black shale,which has been considered to possess high potential for hydrocarbon source rock,may possess a restricted distribution in the Kalpin and Aksu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黑色页岩 周边地区 奥陶系 地层对比 笔石动物群 库鲁克塔格 阿克苏地区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西部奥陶系内部不整合 被引量:45
3
作者 邓胜徽 黄智斌 +3 位作者 景秀春 杜品德 卢远征 张师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1-747,共7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柯坪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两期主要不整合。其一,位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鹰山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该不整合在柯坪县北水泥厂剖面上缺失牙形石Glyptoconus floweri带和Tripodus proteus—Paltodus deltifer带,有大至相... 塔里木盆地西部柯坪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两期主要不整合。其一,位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鹰山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该不整合在柯坪县北水泥厂剖面上缺失牙形石Glyptoconus floweri带和Tripodus proteus—Paltodus deltifer带,有大至相当于5.5Ma的地层缺失量;在乌什县鹰山北坡剖面上缺失了牙形石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Glyptoconus floweri带和Tripodus proteus/Paltodus deltifer带,有相当于约7.2Ma的地层缺失量。其二,存在于上奥陶统铁热克阿瓦提组与下伏地层之间,主要为平行不整合,局部为角度不整合。古生物研究表明其间的地层缺失量变化相当大,在柯坪大湾沟、大湾沟东以及羊吉坎剖面上,不整合之下地层为印干组,地层缺失量比较少,时间间隔为1~2Ma;在阿克苏四石厂剖面和柯坪铁热克阿瓦提剖面,其下伏地层为其浪组,缺失了印干组和其浪组的上部,其时间间隔相当于约5Ma;在伽师三间房剖面,下伏地层为吐木休克组或一间房组,缺失地层的时间间隔约为15Ma;西克尔地区地层缺失量最大,铁热克阿瓦提组直接覆于中奥陶统鹰山组之上,缺失地层的时间间隔超过了2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不整合面 地层缺失量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亚科瑞克剖面奥陶系牙形石生物地层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景秀春 杜品德 +3 位作者 张放 张师本 卢远征 邓胜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249,I0010,共9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县东南亚科瑞克剖面奥陶系发育,并且该剖面也是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沉积最为齐全的露头剖面之一,尤其是上奥陶统的中—上部发育了许多重要的牙形石属种。本文通过对剖面上灰岩层样品的系统采集和牙形石分析鉴定,将...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县东南亚科瑞克剖面奥陶系发育,并且该剖面也是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沉积最为齐全的露头剖面之一,尤其是上奥陶统的中—上部发育了许多重要的牙形石属种。本文通过对剖面上灰岩层样品的系统采集和牙形石分析鉴定,将该剖面的奥陶系分为4个牙形石组合和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 Serratognathus diversus—Bergstroemognathus extensus组合,Protopanderodus calceatus—Periodon aculeatus组合,Aphelognathus sp.—Tasmanognathus sp.组合,Belodina confluens—Phragmodus undatus组合,Yaoxianog- nathus neimengguensis带和Aphelognathus pyramidalis带。其中,上奥陶统上部牙形石的重要属种A.pyramida- lis、A.politus、Y.yaoxianensis和A.neimengguensis以及上奥陶统上部的A.pyramidalis带与Y.neimengguensis带是首次在柯坪地层分区发现。这些发现初步解决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与露头区上奥陶统不能进行精细生物地层对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生物地层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亚科瑞克剖面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突破 被引量:13
5
作者 江大勇 郝维城 +2 位作者 白顺良 王新平 姚建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9-536,共8页
首次系统应用化学 生物地层学对长期遗留的、严重阻碍了油气勘探开发步伐的塔里木盆地重大疑难地层问题 :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对比和东河砂岩时代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厘定了几条重要的相关地层界线 ,并将东河砂... 首次系统应用化学 生物地层学对长期遗留的、严重阻碍了油气勘探开发步伐的塔里木盆地重大疑难地层问题 :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对比和东河砂岩时代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厘定了几条重要的相关地层界线 ,并将东河砂岩的时代确定为泥盆纪晚泥盆世弗拉斯期。这些研究成果表明 ,化学 生物地层学对高分辨率地层划分对比、尤其是对在化石缺乏地区和层段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奥陶世 志留纪 泥盆纪 早石炭世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地层划分 化学-生物地层学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不整合带的结构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克奇 蔡忠贤 +1 位作者 张淑贞 赵桂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41-44,共4页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与下奥陶统之间发育碳酸盐岩不整合,不整合带是溶解作用发生的有利地带,可以作为烃类运移通道或油气聚集的场所。应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不整合进行了研究。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不整合输...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与下奥陶统之间发育碳酸盐岩不整合,不整合带是溶解作用发生的有利地带,可以作为烃类运移通道或油气聚集的场所。应用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对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不整合进行了研究。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不整合输导体在流体运动特点上不整合面上、下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流体流动场,不整合面下,流动孔隙主要由孔洞缝孔隙体系构成,因此,流体的运动属于复杂介质条件下的流体运动,而不整合面上的层状渗透性体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孔隙型介质,流体在其中的流动通常可以用达西定律加以描述。因此,不整合输导体中,流体从不整合面下向不整合面上运动,在流型上必然发生明显转换,这种转换对烃类的聚集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奥陶系 碳酸盐岩 不整合带 结构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良里塔格型生烃母质生物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宝民 张水昌 +1 位作者 尹磊明 边立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50,共8页
本文描述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塔中北斜坡带良里塔格组的生烃生物组合特征。指出缓斜坡背景下与灰泥丘有关的良里塔格组的生烃母质生物先质以混合型母质为特征。其组成主要有底栖宏观藻类、线叶植物、隐孢子、疑源类和几丁虫等。这是一类... 本文描述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塔中北斜坡带良里塔格组的生烃生物组合特征。指出缓斜坡背景下与灰泥丘有关的良里塔格组的生烃母质生物先质以混合型母质为特征。其组成主要有底栖宏观藻类、线叶植物、隐孢子、疑源类和几丁虫等。这是一类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奥陶纪烃源岩Guttenburgen型的一类与灰泥丘有关的烃源岩的生烃母质生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生物 晚奥陶世 良里塔格组 塔里木盆地 新疆 生烃母质 生物 格型 组合特征 宏观藻类
下载PDF
新疆大湾沟晚奥陶世疑源类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军 Reed WICANDER +3 位作者 燕夔 朱怀诚 黄智斌 唐鹏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共14页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大湾沟剖面晚奥陶世地层发现保存良好的疑源类组合。该组合包括17属27种,以棘刺类(特别是Baltisphaeridium)占优势;其次为梭形类,以Navifusa为代表。大湾沟疑源类组合与世界其它地区同期组合对比表明,在晚奥陶世时...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大湾沟剖面晚奥陶世地层发现保存良好的疑源类组合。该组合包括17属27种,以棘刺类(特别是Baltisphaeridium)占优势;其次为梭形类,以Navifusa为代表。大湾沟疑源类组合与世界其它地区同期组合对比表明,在晚奥陶世时疑源类古生物地理分区性减弱,不及早—中奥陶世明显。该组合中有13个种仅分布于“Caradoc”—“Ashgill”期,地理分布广泛,因而颇具生物地层学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源类 晚奥陶世 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理学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从塔北隆起奥陶纪钙藻化石探讨奥陶纪的古环境 被引量:18
9
作者 范嘉松 吴亚生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1-266,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 4 6井、英买 1、2井奥陶纪石灰岩内含有大量的钙藻化石、蓝细菌以及疑难微体化石。这些钻井岩芯均在深达 5 0 0 0— 6 2 0 0 m的地下深部取得。钙藻主要为绿藻类的 Dasyporella,Vermiporella,Moniliporella以及 ...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 4 6井、英买 1、2井奥陶纪石灰岩内含有大量的钙藻化石、蓝细菌以及疑难微体化石。这些钻井岩芯均在深达 5 0 0 0— 6 2 0 0 m的地下深部取得。钙藻主要为绿藻类的 Dasyporella,Vermiporella,Moniliporella以及 ?Plexa;红藻类的管孔藻类 Solenoporaceans;钙化蓝细菌则有 Girvanella,Botomaella,?Subti-floria等 ;疑难微体化石有 Bevocastria,N uia,Rothpletzella。这些钙藻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正常盐度的浅海水内 ,其水深不到 2 0 m。世界各地的奥陶纪 Vermiporella均位于古赤道的两侧 ,这表明它们是在气候炎热、温暖海水中生活的一类海洋藻类。 Girvanella以藻灰结核和内碎屑最为常见 ,某些球粒可能代表 Girvanella破碎后形成的单管或小棒。塔里木盆地钙藻植物群相似于哈萨克斯坦、波罗的海周围地区以及北美同时代植物群 ,这表明这些钙藻和蓝细菌化石具有遍布于全球的性质。塔北隆起早、中奥陶世沉积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到晚奥陶世时 ,碳酸盐岩沉积被浅水陆棚沉积所取代 ,以陆源碎屑岩为主 ,夹少量的碳酸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藻 蓝细菌 古环境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化石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牙形石新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治信 黄智斌 +3 位作者 杜品德 张桂芝 肖继南 谭泽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8,共10页
本文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 3 个牙形石新种:Cornuodus ani sp. nov., Erraticodon tarimensis sp.nov.和Trigonodus barnesi sp. nov.,并讨论了Erraticodon Dzik一属的演化。
关键词 牙形石 新种 演化 塔里木盆地 下奥陶统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孔雀河地区震旦—寒武—奥陶系沉积相及生油岩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秦天西 范雪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3-59,共7页
根据地质剖面的精细研测,结合邻近地区的钻井、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地区的震旦系—寒武—奥陶系岩石、古生物组合特征和沉积相、古地理环境以及有机地化特征等进行分析,指出该地区广泛分布的震旦系—寒武—奥陶系生油岩厚度巨大... 根据地质剖面的精细研测,结合邻近地区的钻井、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地区的震旦系—寒武—奥陶系岩石、古生物组合特征和沉积相、古地理环境以及有机地化特征等进行分析,指出该地区广泛分布的震旦系—寒武—奥陶系生油岩厚度巨大,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建议在孔雀河及其南部邻区,加强油气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库鲁克塔格-孔雀河地区 地震资料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寒武一奥陶系 岩石 古生物组合 沉积相 古地理环境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同位素波动特征与对比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存革 刘永立 +3 位作者 罗明霞 邵小明 罗鹏 张智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的基础上,利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钻井全岩碳同位素数据,结合其他学者公布的碳同位素曲线,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同位素波动特征,并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特马豆克阶-达瑞威尔阶早期碳同位素波...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的基础上,利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钻井全岩碳同位素数据,结合其他学者公布的碳同位素曲线,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同位素波动特征,并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特马豆克阶-达瑞威尔阶早期碳同位素波动较弱,缺乏可全球对比的波动标志。达瑞威尔阶中期和凯迪阶早期发育明显的碳同位素正漂移,分别对应于国际上的中达瑞威尔阶碳同位素正漂移(MDICE)和加顿伯格碳同位素正漂移(GICE),能够进行全球对比。桑比阶早期牙形石Pygodus anserinus带内发育波动幅度达1.4‰的正漂移,其可能仅在部分地区分布,暂时命名为早桑比阶碳同位素正漂移(ESICE)。凯迪阶中后期碳同位素波动特征目前还不清楚,晚奥陶世赫南特阶碳同位素正漂移(HICE)在塔里木盆地也未见报道。MDICE和GICE可作为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的等时对比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纪 碳同位素正漂移 达瑞威尔阶 桑比阶 凯迪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覆盖区的笔石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寓南 陈旭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57-169,共13页
首次系统描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笔石6属12种,提供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与周缘地区奥陶-志留纪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笔石 奥陶纪 志留纪 覆盖区 塔里木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晚奥陶世中期介形类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涛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8-324,共7页
本文记述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塔里木盆地北部柯坪地区大湾沟剖面坎岭组 ,共计 8属 14种 ,其中包括 2新种和 3未定种。 Thrallella,Octonaria,Predarwinula三属为本介形类组合最为重要且最具特色的分子。据此推测 ,坎岭组时代为晚奥陶世中期... 本文记述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塔里木盆地北部柯坪地区大湾沟剖面坎岭组 ,共计 8属 14种 ,其中包括 2新种和 3未定种。 Thrallella,Octonaria,Predarwinula三属为本介形类组合最为重要且最具特色的分子。据此推测 ,坎岭组时代为晚奥陶世中期 (Caradoc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里木盆地 介形类 奥陶系 坎岭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28井奥陶纪含笔石地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詹士高 赵治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01-402,共2页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28井岩心中采集的笔石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后认为,笔石的地质时代属中奥陶世晚期和晚奥陶世早期,相当于西欧地区卡拉道克(Caradoc)中、晚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28井岩心中采集的笔石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后认为,笔石的地质时代属中奥陶世晚期和晚奥陶世早期,相当于西欧地区卡拉道克(Caradoc)中、晚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层位对比,分别相当于中奥陶统的其浪组和上奥陶统下部的印干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纪 笔石 地层 生物地层对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YM)2井含笔石地层
16
作者 詹士高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英买(YM)2井含笔石地层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这些笔石标本一般保存成薄膜状于数千米之下的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之中。其地质时代分布从奥陶纪至早志留世早期。其含笔石的地层层位大致可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山区相应...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英买(YM)2井含笔石地层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这些笔石标本一般保存成薄膜状于数千米之下的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之中。其地质时代分布从奥陶纪至早志留世早期。其含笔石的地层层位大致可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山区相应的地层层位对比,分别属于其浪组、印干组和柯坪塔格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笔石地层 塔里木盆地 笔石 奥陶纪 志留纪 其浪组 印干组 柯坪塔格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29井奥陶系含笔石地层
17
作者 詹士高 赵治信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4,17,共5页
本文对塔中29井奥陶系含笔石地层的资料作了分析研究。其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属中奥陶世和晚奥陶世早期,大致相当西欧地区卡拉道克(Caradoc)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中28井和塔北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层位相对比,大致分别相当于柯坪中... 本文对塔中29井奥陶系含笔石地层的资料作了分析研究。其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属中奥陶世和晚奥陶世早期,大致相当西欧地区卡拉道克(Caradoc)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中28井和塔北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层位相对比,大致分别相当于柯坪中奥陶统的其浪─—坎岭组和上奥陶统的印干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井孔 奥陶系 笔石 岩心 地层划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牙形石带及沉积层序 被引量:62
18
作者 赵宗举 赵治信 黄智斌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柯坪、巴楚及东部却尔却克奥陶系露头剖面及盆地覆盖区钻井岩心的大量牙形石样品分析,分别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及东部地区奥陶系牙形石带序列。盆地中西部地区牙形石带共计22个,由老到新分别为Variabiloconusaff...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部柯坪、巴楚及东部却尔却克奥陶系露头剖面及盆地覆盖区钻井岩心的大量牙形石样品分析,分别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及东部地区奥陶系牙形石带序列。盆地中西部地区牙形石带共计22个,由老到新分别为Variabiloconusaff.bassleri带、Rossodusmanitouensis-Cordylodusrotundatus-Chosonodinaherfurthi组合带、Scolopodusquadraplicatus带、Glyptoconusfloweri带、Tripodusproteus/Paltodusdeltifer带、Glyptoconusunicostatus带、Serratognathusdiversus/Paroistodusproteus带、Serratognathoideschuxianensis-Scolopoduseuspinus-Erraticodontarimensis组合带、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组合带、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Pygodusserrus带、Pygodusanserinus带、Eoplacognathusjianyeensis/Baltoniodusva-riabilis带、Eoplacognathuselongatus带、Baltoniodusalobatus带、Belodinacompressa/Periodongrandis带、Phrag-modusundatus带、Belodinaconfluens带、Yaoxianognathusneimengguensis带、Yaoxianognathusyaoxianensis带和Aphelognathuspyramidalis带;盆地东部地区下奥陶统属于深水盆地相,其特有的牙形石带主要有5个,由老到新分别为Cordyloduslindstromi带、Cordylodusangulatus带、Prioniodusgilberti带、Paroistodusproteus带和Prionio-duselegans带。同时初步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并探讨了上述牙形石带与盆地奥陶系主要构造单元岩石地层单位以及全盆地可对比的6个三级层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牙形石 生物地层 层序地层 岩石地层单位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塔中822井上奥陶统的层孔虫化石及其造礁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海军 姜红霞 +3 位作者 肖中尧 吴亚生 杨芝林 刘丽静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0-378,共9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的礁滩相地层产出非常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本文研究了塔中地区塔中822井的上奥陶统地层的层孔虫化石,共发现层孔虫2目6属8种,包括一新种,主要有厚柱层孔虫(Pachyst ylostroma)、囊层孔虫(Cystistroma)、拉贝希层孔虫(Labe...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的礁滩相地层产出非常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本文研究了塔中地区塔中822井的上奥陶统地层的层孔虫化石,共发现层孔虫2目6属8种,包括一新种,主要有厚柱层孔虫(Pachyst ylostroma)、囊层孔虫(Cystistroma)、拉贝希层孔虫(Labechia)、罗森层孔虫(Rosenella)、蜂巢层孔虫(Ecclimadictyon)和网格层孔虫(Clathrodictyon)。这些不同属种的层孔虫分别呈层状、皮壳状或块状、球状产出,形成层孔虫绑结岩和骨架岩,是生物礁的主要造架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孔虫 生物礁 上奥陶统 塔中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塔中北斜坡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划分对比及分布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正红 赵治信 +4 位作者 潘文庆 邓兴梁 于红枫 谢恩 章森桂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4-282,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是否存在一直未得到肯定,近期从塔中北斜坡相关井发现中奥陶世晚期牙形石化石,证实一间房组在塔中北斜坡存在。综合年代地层框架,结合地震相、测井沉积相、成像测井、岩芯和薄片观察等资料的研究,将...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是否存在一直未得到肯定,近期从塔中北斜坡相关井发现中奥陶世晚期牙形石化石,证实一间房组在塔中北斜坡存在。综合年代地层框架,结合地震相、测井沉积相、成像测井、岩芯和薄片观察等资料的研究,将塔中西部地区原"良里塔格组"底部一部分改划归一间房组。通过精细地震标定和层位追踪,确定塔中地区一间房组主要分布于中古3井—塔中88井台缘带和中古28井以北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牙形石 一间房组 中奥陶统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