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erposition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dynamic ground subsidence in mining area of thick loose layer 被引量:1
1
作者 Defeng Hou Dehai Li +1 位作者 Guosheng Xu Yanbi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4期656-661,共6页
The dynamic ground subsidence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 is a complicated time-dependent and rate- depend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ock rheology and 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 this study developed the supe... The dynamic ground subsidence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 is a complicated time-dependent and rate- depend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ock rheology and 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 this study developed the superposltlOn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round dynamic subsidence in mining area of thick !oose layer. The model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prediction of overlying bedrock and the prediction of thick loose layer). The overlying bedrock is regarded as visco-elastic beam, of which the dynamic subsidence is predicted by the Kelvin visco-e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The thick loose layer is regarded as random medium, and the ground dynamic subsidence, is predicted by the probability integral model. At last, the two prediction models are vertically stacked in the same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 bedrock dynamic subsidence is regarded as a variable mining thickness input into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ground dynamic subsidence.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th actu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data from Zhao I and Zhao II mine, central China. The agreement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s with the. field measurements.show that the superposition model (SM) is more satisfactory and the formulae obtained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lassical single probability Integral model(SPIM), and thu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predicting the ground dynamic subsidence in mining area of thick loose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ck loose layer Dynamic groundsubsidence Kelvin visco-e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Random medium Single probability integral model Superposition model
下载PDF
Analysis of Parameters of Coal Pillar Setting under the Mining Condition of Huge Thick Loose Layer
2
作者 Liangliang YANG Xiang GE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2年第6期73-77,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huge thick loose layer in Huainan mining area,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lative parameters of coal pillar setting and the ratio of loose layer thickn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huge thick loose layer in Huainan mining area,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lative parameters of coal pillar setting and the ratio of loose layer thickness to mining depth in Huainan mining area under the mining condition of huge thick loose layer was mainly studied by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It makes a theoretical supplement for the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mining subsidence rules in Huainan mining are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uge thick loose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ge thick loose layer Mining subsidence Coal pillar setting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震害异常的启示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运生 赵波 +1 位作者 吉锋 李为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对该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事件,发震断裂为拉脊山北缘断裂东段;震源浅叠加松散覆盖层产生了明显的地震波放大效应,使得极震区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异常高,强震动使得房屋大量倒塌;而位于断裂上盘的积石山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相对不发育,仅在黄土覆盖的官亭盆地产生了数百处小型滑坡和中川乡一处较大规模的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级地震 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地形放大 震害异常 松散堆积层
下载PDF
煤层采动巨厚松散层全断面监测及内部变形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平松 许时昂 +1 位作者 傅先杰 吴荣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8-644,共17页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尤其对于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而言,巨厚松散层的移动变形控制与采动减损评价备受关注。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机制,明确其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淮南新集矿区某井田为研...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尤其对于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而言,巨厚松散层的移动变形控制与采动减损评价备受关注。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机制,明确其对地表移动变形影响,以淮南新集矿区某井田为研究区,通过采用分布式光纤与并行电法联合测试技术,构建超过600 m深度全断面钻孔监测系统,探究巨厚松散层变形特征和内部移动规律。全断面监测系统能够获取煤层采动区域巨厚松散层内部应变、位移信息及监测钻孔周围电阻率变化情况,量化地层监测断面松散层内部移动变形时空关系和渗流场变化数据,分析松散层内地层变形特征与发育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多参量联合测试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巨厚松散层移动变形的监测效率和变形定位的准确性,获得了工作面回采位置与松散层内部变形时空演变关系。并根据松散层变形特征,将采动影响过程划分为超前影响期、弱采动影响期、强采动影响期、采后沉稳期4个阶段,揭示了超前影响变形表现“台阶状”形态与采动影响期的“反向3字型”移动特征,同时分析了“反向3字型”移动模式的构成条件、影响因素。基于全断面监测数据,提出巨厚松散层变形多场可测信息量化评价方法,阐明了巨厚松散层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分层应力积累与释放的规律。研究内容为巨厚松散层内部移动变形的精细化监测分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全断面监测技术的应用,也可为采动损害过程监测与评价、矿山生态源头减损与减沉、沉陷区土地规划与复垦以及松散层内注浆改造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特征 全断面监测 巨厚松散层 开采沉陷 分布式光纤感知
下载PDF
采煤沉陷松散层变形研究现状与分析
5
作者 许时昂 吴海波 +1 位作者 欧元超 席超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999-7013,共15页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其中松散层变形是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区保护所关注的重点,获得沉陷变形参数对推动开采减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其中松散层变形是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区保护所关注的重点,获得沉陷变形参数对推动开采减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近30年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现状趋势量化统计与分析,详细地阐述了该方向的研究现状,简要概述了沉陷成因、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原位实测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内容。从多学科交叉促进理论研究发展、多方法联合建立高精度动态监测、发展与创新测试装备和技术等方面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空-天-地-孔”一体化监测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以期通过多维度、网格化立体数据的获取,进一步掌握松散层内部变形特征与传递机理,为实施“源头控制”和“过程治理”理念和评价废弃矿井CO_(2)封存地质条件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层变形 文献计量 矿区复垦 开采沉陷 高潜水位矿区
下载PDF
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地表沉降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张佳明 程桦 张亮亮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9,共9页
为研究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速度变化规律,以淮南矿区某矿110801首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别对不同开采速度、采高、采宽、松散层厚度和基岩层厚度条件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降速度进行模拟研究,分析... 为研究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速度变化规律,以淮南矿区某矿110801首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别对不同开采速度、采高、采宽、松散层厚度和基岩层厚度条件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降速度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地表沉降速度变化规律及各影响参数对地表沉降速度的敏感性大小。结果表明:地表沉降速度随开采速度、采高、采宽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基岩层厚度、松散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地表最大沉降速度随开采速度、采高、采宽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松散层厚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小,与基岩层厚度呈幂函数减小关系;各影响因素对地表最大沉降速度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采宽、基岩层厚度、松散层厚度、开采速度、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薄基岩 FLAC3D 地表沉降速度 敏感性
下载PDF
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结构演化规律
7
作者 蔡沛辰 毛雪松 +1 位作者 胡仪喣 解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13-3823,共11页
为揭示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结构演化规律,基于颗粒-孔隙尺度流固耦合方法,分别对密实、中密和疏松结构的松散堆积层开展渗流管涌仿真试验,从细观层面分析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颗粒迁移特征、颗粒流失量、颗粒间接触力链演化和... 为揭示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结构演化规律,基于颗粒-孔隙尺度流固耦合方法,分别对密实、中密和疏松结构的松散堆积层开展渗流管涌仿真试验,从细观层面分析渗流管涌作用下松散堆积层颗粒迁移特征、颗粒流失量、颗粒间接触力链演化和骨架变形的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渗流管涌主要以细颗粒迁移为主,存在局部“堵塞”现象,块石颗粒仅会在细颗粒迁移脱空后自由堆积。细颗粒迁移具有明显的“颗粒堆积”现象,主要集中在出口处,呈“上多下少”的特点。同时,渗流管涌发展过程中相同部位的孔隙率变化具有高度相似性,且结构越疏松越显著。管涌发展过程中,块石颗粒间接触承担主要的应力传递,力链演化的本质是堆积填料内部应力传递结构的改变。此外,下沉量和体应变均随时步增加,呈先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稳的态势,且随初始渗流速度越大,平稳时刻逐步提前。该研究成果可为从细观角度认识松散堆积层渗流管涌结构演化规律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堆积层 渗流管涌 颗粒流 力链网络 结构演化
下载PDF
厚松散层底部土层抗渗透破坏突水溃砂研究
8
作者 康方 胡东祥 +1 位作者 孟凡贞 朱术云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165,共8页
为了探究厚松散层底部土层抗渗透破坏特征,以兴隆庄煤矿巨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四采区浅部资源为工程背景,通过对上、下2组土样进行颗粒级配、微观测试、抗渗透试验、安全临界水头高度理论计算等综合分析,探究山西组3煤层上覆含水层发... 为了探究厚松散层底部土层抗渗透破坏特征,以兴隆庄煤矿巨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四采区浅部资源为工程背景,通过对上、下2组土样进行颗粒级配、微观测试、抗渗透试验、安全临界水头高度理论计算等综合分析,探究山西组3煤层上覆含水层发生突水溃砂的临界条件。研究发现:土样的颗粒级配及颜色变化差异较大,粒径小于0.075 mm的细粒土的质量分数,上组的不到30%,而下组的高达70%;上组土样以长石为主,长石质量分数超过90%,结构疏松,SiO_(2)质量分数高,属于典型的砂性土类;下组土样以高岭石为主,质量分数超过70%,结构致密,Al_(2)O_(3)质量分数高,属于典型的黏性土类;确定了不同裂缝宽度下临界水压及临界水力坡度量化取值,随着裂缝宽度不断增加,临界水压和临界水力坡度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当裂缝为20 mm时,均出现明显拐点;理论类比计算了安全临界水头高度,初步确定了研究区第四系底部含水层允许安全水头高度为54~70 m,通过与实际水头值对比,分析认为正常开采条件下该区域不会发生突水溃砂渗透破坏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底部土层 抗渗透破坏 突水溃砂 颗粒级配 微观测试
下载PDF
厚松散层矿区开采沉陷拉伸区域土体内部变形演化规律研究——以淮北孙疃煤矿为例
9
作者 蔡毅 沈华章 +5 位作者 黄厚旭 严家平 蔡国军 蔡永祥 杨博 孙斌杨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9,共14页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矿区开采沉陷拉伸区域相应土体内部变形演化规律,针对淮北孙疃煤矿10111,沿垂直于工作面推进方向,于拟采空区地表投影区域外侧(拉伸区域)以60 m间隔由近及远布设1~3号竖向钻孔;采煤沉陷过程中基于光纤(1号钻孔)、测斜仪...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矿区开采沉陷拉伸区域相应土体内部变形演化规律,针对淮北孙疃煤矿10111,沿垂直于工作面推进方向,于拟采空区地表投影区域外侧(拉伸区域)以60 m间隔由近及远布设1~3号竖向钻孔;采煤沉陷过程中基于光纤(1号钻孔)、测斜仪(2~3号钻孔)技术开展钻孔变形监测;将煤炭开采引发移动的上覆岩层与松散层所占区域视为变形区,并引入任意厚度地层移动角的概念,分析开采沉陷拉伸区域相应松散层变形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号钻孔发生应变的最大孔深约157 m,且钻孔深部较浅部先达到活跃期;2、3号钻孔孔口最终累计水平位移量分别为129.8 mm和99.4 mm,最大位移深度分别约为108 m和75 m;2、3号钻孔监测范围内地层从下至上均可分为稳定段、变形区下段、中段与上段;2、3号钻孔从下至上水平位移量总体分布较均匀,每米深钻孔的平均水平位移量分别约为1.2 mm和1.3 mm;2、3号钻孔变形区下段均先于上段达到活跃期,且变形区下段稳定后上段仍有微弱变形;松散层内一定厚度地层,其地层移动角随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散层变形区下边界的深度h随着与工作面水平距离l的增加而减小,h与l满足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矿区 拉伸区域 土体内部变形 光纤监测 钻孔测斜
下载PDF
进路宽度对松散尾砂充填体下护顶层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燕军 曹国华 +2 位作者 王茂德 董超超 冯帆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221,共5页
为探明进路宽度对松散尾砂充填体下护顶层的稳定性影响,以某矿采空区隔离矿柱回采为背景,设计了不同进路宽度下顶部隔离矿柱的回采方案,并利用FLAC^(3D)软件对回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2种进路方案下矿柱回采时护顶层塑性区的演化规律。... 为探明进路宽度对松散尾砂充填体下护顶层的稳定性影响,以某矿采空区隔离矿柱回采为背景,设计了不同进路宽度下顶部隔离矿柱的回采方案,并利用FLAC^(3D)软件对回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2种进路方案下矿柱回采时护顶层塑性区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进路宽度下上覆充填体塑性区破坏规律基本一致,塑性区集中在护顶层中部,边缘破坏较小;当进路宽度为3 m时,护顶层暴露面积小,塑性区范围相对较小;基于力学分析,进路宽度为3 m时可以降低护顶层的留设厚度,提高矿石回收率。本研究可为类似地下矿山采空区隔离矿柱的回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尾砂充填体 FLAC^(3D)模拟 进路宽度 护顶层
下载PDF
钢渣多孔超薄磨耗层混合料路用及抗松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谷慧娟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研究钢渣多孔超薄磨耗层混合料路用及耐久性能,采用钢渣替代2.36 mm以上的玄武岩粗骨料,并设计了18%、21%和24%三种空隙率制备多孔超薄磨耗层混合料,分别采用高温车辙、低温小梁弯曲、冻融劈裂强度、水渗透仪等试验研究了钢渣多孔超... 为研究钢渣多孔超薄磨耗层混合料路用及耐久性能,采用钢渣替代2.36 mm以上的玄武岩粗骨料,并设计了18%、21%和24%三种空隙率制备多孔超薄磨耗层混合料,分别采用高温车辙、低温小梁弯曲、冻融劈裂强度、水渗透仪等试验研究了钢渣多孔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渗水性等路用性能,并进行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肯塔堡飞散试验,评价多孔超薄磨耗层混合料在标准、高温和冻融条件下的抗松散性。结果表明,添加钢渣增强了混合料内部骨料之间的嵌入和挤压效果,强化了钢渣与沥青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增强了混合料的内聚力,使得其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排水性能等方面较玄武岩混合料分别提高了140%、4.1%、7.1%和1.6%;随着空隙率的增大,钢渣多孔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的相关路用性能除了排水性,均有所下降;肯塔堡飞散试验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提高了沥青用量,且增强了骨料的插层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抗松散性,但随着空隙率由18%增至24%,钢渣混合料标准飞散损失增大了41.8%,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质量损失都小于高温或冻融条件,且高温条件下的水分损伤评价效果优于冻融循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钢渣混合料 多孔超薄磨耗层 抗松散性
下载PDF
麻家梁矿区岩移规律与高压供电铁塔综合保护技术研究
12
作者 姜海峰 李晓旭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麻家梁矿区分布供电高压线路共11趟,高压供电铁塔共263个,压覆煤炭资源约3亿t。为了解放高压供电铁塔下的煤炭资源,麻家梁矿区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网,确定了岩层移动的地表预计参数。据此揭示了麻家梁矿区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覆岩破... 麻家梁矿区分布供电高压线路共11趟,高压供电铁塔共263个,压覆煤炭资源约3亿t。为了解放高压供电铁塔下的煤炭资源,麻家梁矿区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网,确定了岩层移动的地表预计参数。据此揭示了麻家梁矿区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的规律,为厚松散层工作面高压供电铁塔下采煤的影响评价提供重要依据,进而对高压供电铁塔下采煤制定综合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地表移动规律 供电铁塔 保护措施
下载PDF
松散砂卵层隧道设计及开挖技术
13
作者 原晓伟 《四川建材》 2024年第2期80-82,共3页
结合某隧道工程,分析松散砂卵层地质的施工难点。在隧道设计层面重点介绍了洞口、洞门、衬砌支护结构、超前支护结构。在开挖技术层面提出了三台阶七步法,同时阐述了预加固施工、隧道变形监测以及防坍塌技术。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地揭示了... 结合某隧道工程,分析松散砂卵层地质的施工难点。在隧道设计层面重点介绍了洞口、洞门、衬砌支护结构、超前支护结构。在开挖技术层面提出了三台阶七步法,同时阐述了预加固施工、隧道变形监测以及防坍塌技术。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此类施工活动的技术要点,对同类项目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砂卵层隧道 设计 开挖技术
下载PDF
持续降雨条件下松散层-泥岩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
14
作者 刘明君 李茂山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4期120-123,共4页
甘肃临夏盆地广泛发育松散层-泥岩路堑滑坡,此类滑坡具滑面埋深较浅、滑体含水率高、不易支护、在持续降雨条件下“群发性”等特点。运用GeoStudio Seep/W模块对松散层-泥岩滑坡在持续降雨条件下的渗流场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导入GeoStud... 甘肃临夏盆地广泛发育松散层-泥岩路堑滑坡,此类滑坡具滑面埋深较浅、滑体含水率高、不易支护、在持续降雨条件下“群发性”等特点。运用GeoStudio Seep/W模块对松散层-泥岩滑坡在持续降雨条件下的渗流场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导入GeoStudio SLOPE/W模块耦合计算滑坡稳定性。随着降雨持续入渗,滑坡稳定系数逐步降低,饱和工况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滑坡特征和计算结果,采用“强坡面、重排水、弱支挡”的处治方案。滑坡进行处治后,滑坡饱和稳定安全系数为1.35,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方案实施后,处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tudio 松散层-泥岩滑坡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小保当煤矿风积沙松散层三维地震地质特征研究
15
作者 杨彪 麻银斗 侯晓冰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7期108-113,共6页
小保当一号矿井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多变,传统勘探技术难以满足该矿井全方位勘查的需要,严重制约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以该矿井首采区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综合应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以及现场勘探等方法,判定矿井风积沙松散层首... 小保当一号矿井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多变,传统勘探技术难以满足该矿井全方位勘查的需要,严重制约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以该矿井首采区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综合应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以及现场勘探等方法,判定矿井风积沙松散层首采区为地震勘探地质一般区,得出了影响该区域内三维地震勘探的影响因素为地形因素、激发因素以及接收因素,制定了适用于风积沙松散层三维地震勘探方案,查明了勘探区内风积沙松散层厚度在50~115 m之间变化,南部最厚达到115 m;勘探区内各煤层厚度整体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厚的变化趋势,煤层总体呈向北西倾斜的单斜形态;勘探区内2^(-2)、5^(-2)煤层共有9条断层且均为正断层,其中落差大于5 m的断层2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松散层 三维地震勘探 松散层厚度 煤层厚度 断层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冻土层下松散层厚度探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庞少东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5期137-140,共4页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冬季地表存在冻土层时由于接地条件较差,往往取得不了较好的探测效果,本文以采用长钢钎钻透冻土层并灌以冻点较低的饱和盐水等手段,改变接地条件,将其应用在冬季北方局部第四系松散层厚度的探查中,取得的成果断面特征...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冬季地表存在冻土层时由于接地条件较差,往往取得不了较好的探测效果,本文以采用长钢钎钻透冻土层并灌以冻点较低的饱和盐水等手段,改变接地条件,将其应用在冬季北方局部第四系松散层厚度的探查中,取得的成果断面特征符合地层电性变化规律,推断解释的松散层厚度与钻孔揭露厚度吻合,验证了该方法在工程探查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冻土层 松散层厚度 接地条件
下载PDF
厚松散层薄基岩地层井筒偏斜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桦 彭世龙 +2 位作者 姚直书 荣传新 蔡海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0-271,共12页
针对厚松散层薄基岩地层井筒偏斜综合治理技术难题,以山东巨野矿区郭屯煤矿偏斜井筒地面注浆治理工程为背景,基于井筒松散层段偏斜与竖向压缩变形共存且向非对称开采工作面方向偏斜的全新破损特征,揭示郭屯煤矿井筒偏斜与竖向压缩变形机... 针对厚松散层薄基岩地层井筒偏斜综合治理技术难题,以山东巨野矿区郭屯煤矿偏斜井筒地面注浆治理工程为背景,基于井筒松散层段偏斜与竖向压缩变形共存且向非对称开采工作面方向偏斜的全新破损特征,揭示郭屯煤矿井筒偏斜与竖向压缩变形机理,分析认为该2种特征分别是煤层非对称开采引发的底含非均匀疏水固结沉降叠加作用下地层水平倾覆推力和竖向附加力所致。本着确保安全、不停产治理的原则,制定了在役偏斜井筒不停产地面注浆综合治理方案,研发了系列井筒偏斜综合治理技术:(1)保护在役井筒“泄压-预警”双控地面高压注浆技术;(2)厚松散层单孔多层段注浆新型套管与施工工艺;(3)厚松散层地面注浆参数工程化确定方法;(4)在役井筒不停产运营下深孔高压注浆治理预警技术。综合监测结果表明:郭屯煤矿主、副、风3个偏斜井筒治理工程注浆过程中严格按照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偏斜井筒不停产综合治理技术进行实施,完成注浆孔钻探工程量31 026.8 m,注浆量达到35 536.66 m3,实现了矿井不停产注浆治理;治理后井筒向北向西不再继续偏移,主井井筒注浆期井口处向北和向西偏斜量分别减小12 mm和18 mm,副井井筒井口处向北和向西分别减小13 mm和41 mm,注浆结束1 a内井筒整体偏斜量仍继续减小并有回正趋势,且井筒周边下沉速率减缓,确保了井筒运营安全。研究成果在郭屯煤矿厚松散层薄基岩地层偏斜井筒地面高压注浆治理工程得到了成功应用,为今后在类似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井筒偏斜 井筒支护 不停产 地面注浆 泄压孔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煤矿工业广场动态沉降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辉 陈斯涤 +4 位作者 朱晓峻 张鹏飞 王金正 王庆伟 司光亚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12,共14页
近年来,我国东部厚含水松散层矿区不断出现工业广场的沉降变形,地表建(构)筑物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工业广场沉降,以华东某煤矿为例,基于17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获取地表动态变... 近年来,我国东部厚含水松散层矿区不断出现工业广场的沉降变形,地表建(构)筑物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工业广场沉降,以华东某煤矿为例,基于17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获取地表动态变形信息,结合精密水准测量,分析D-InSAR技术监测地表沉降的精度,研究工业广场时空动态沉降特征,揭示厚含水松散层矿区工业广场变形规律。研究表明:(1)D-InSAR监测与26个水准监测点沉降量的最大误差为5.95 mm,平均误差为2.18 mm,满足工业广场沉降监测需求。(2)随着工作面持续推进,6个月监测期内工业广场平均沉降量为16 mm,最大沉降点沉降量为36 mm,位于工业广场西南角偏向工作面一侧;最大倾斜值为0.31 mm/m,最大曲率值为0.016 mm/m^(2),在监测时段内,工业广场地表建(构)筑物破坏远小于Ⅰ级损坏值。(3)GIS空间分析表明,沉降量在0~20 mm的区域面积占比93.10%;最大下沉点的动态下沉量与其至采空区中心的距离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随着采空区中心逐渐向工业广场推进,其下沉量逐渐增大。(4)工业广场沉降由开采引起的覆岩整体沉降和含水层失水固结沉降2部分组成,根据最大下沉点的动态沉降量,工业广场沉降分为2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疏水沉降尚未显现,第二阶段以失水固结沉降为主。(5)工作面开采对工业广场沉降基本没有影响,应是底部含水层失水固结导致地表沉陷的范围增大,进而影响到工业广场。上述结果为今后类似条件下工业广场沉降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广场 D-INSAR技术 Sentinel-1A卫星 地面沉降 水准测量 厚含水松散层
下载PDF
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地表变形规律——以鲁南矿区为例
19
作者 刘辉 李玉 +6 位作者 苏丽娟 朱晓峻 张鹏飞 姚明明 王金正 王庆伟 司光亚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3,共13页
我国东部厚松散层薄基岩矿区开采地表沉陷普遍具有下沉量大、移动范围广、稳沉时间长等特征。本文以鲁南矿区某煤矿为例,探讨了不同松散层与基岩厚度比条件下煤层开采的地表变形参数变化规律,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 我国东部厚松散层薄基岩矿区开采地表沉陷普遍具有下沉量大、移动范围广、稳沉时间长等特征。本文以鲁南矿区某煤矿为例,探讨了不同松散层与基岩厚度比条件下煤层开采的地表变形参数变化规律,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不同松基比(0.25~5.00)条件下煤层开采的地表变形计算模型,研究了地表变形特征,分析了松基比对概率积分法参数的影响,并从开采沉陷的角度对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1)在开采厚度相同条件下,当松基比不断增大时,地表变形量呈明显的先增大后减小特征,在松基比达到某一限值后,地表变形趋于稳定;(2)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和主要影响角正切均随着松基比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关系,松基比拐点分别为1.75、1.25和1.25;(3)松散层厚度在平均采深中所占的比例对移动角、边界角具有较大的影响,边界角、移动角随着松基比的增大逐渐减小。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将松基比为1.25~1.75作为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的临界值,为我国东部典型厚松散层薄基岩矿区地表变形预计和开采沉陷灾害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薄基岩 地表变形 概率积分法 沉陷 松基比
下载PDF
厚松散层煤矿开采地表移动监测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红星 杨旭 +1 位作者 薛博 谢世成 《测绘标准化》 2023年第2期66-71,共6页
为研究厚松散层地质条件下煤矿开采所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某矿两个开采工作面影响的地表移动变形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通过布设平面GNSS连接测量控制网和三等水准联测网,得到矿区GNSS RTK测量和高程测量基准。... 为研究厚松散层地质条件下煤矿开采所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某矿两个开采工作面影响的地表移动变形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通过布设平面GNSS连接测量控制网和三等水准联测网,得到矿区GNSS RTK测量和高程测量基准。针对地表形变的时序性,引入自动化监测技术,并基于Java Web技术开发矿区地表移动自动化GNSS实时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可以提供准确、及时的地表移动变形信息,监测精度高、功能丰富,能够为特殊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沉陷规律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监测 自动化监测 厚松散层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