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正反交鱼自繁后代F2耐盐性、生长性能及亲本对杂种优势贡献力的评估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思发 颜标 +3 位作者 蔡完其 李腾云 荚金华 张艳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5-341,共7页
为选育耐盐和生长兼优的罗非鱼,以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对照,正交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和反交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 为选育耐盐和生长兼优的罗非鱼,以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对照,正交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和反交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为试验对象,观察和比较他们在盐度为0、15、20及25时的耐盐性和生长性能,并估算杂种优势及亲本的贡献力。结果如下:(1)盐度20-25是正、反交鱼的适宜生长盐度,他们在这一盐度范围里的日均增重率为尼罗罗非鱼在盐度0下的75%左右、萨罗罗非鱼在盐度25下的4倍左右,表明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比较接近尼罗罗非鱼,远优于萨罗罗非鱼。在盐度25下,正交鱼比反交鱼生长快7%左右。(2)在盐度15与20下,生长速度和体重变异系数的杂种优势较明显,未发现不同盐度会导致正反交鱼成活率有显著变化。(3)不同亲本鱼类的强势性状,如尼罗罗非鱼的快速生长、萨罗罗非鱼的高耐盐性,对杂交后代的不同性状在不同盐度中有不同的贡献力。运用F1≤a1P1+a2P2所作的估算表明,对杂交后代在15-25盐度下的生长率,尼罗罗非鱼的杂种优势贡献力比萨罗罗非鱼的大3~4倍;对杂交后代在25盐度下的耐盐性,尼罗罗非鱼的贡献力几乎为零,而萨罗罗非鱼的贡献力几乎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正反交 生长 耐盐性 杂种优势贡献力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后代F_1、F_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被引量:8
2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5 位作者 甘远迪 罗明坤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5-282,共8页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臀鳍棘数相同外,杂交F1、F...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臀鳍棘数相同外,杂交F1、F2的可数性状数目相近,位于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F1体长/全长、框架参数D3-5/全长、D6-8/全长、尾柄长/全长、D5-7/全长、D8-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萨罗罗非鱼,体厚/全长、体高/全长、D1-6/全长、D3-4/全长、尾柄高/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2的16个可量、框架性状与杂交F1间无显著差异,而头长/全长、D5-6/全长、D7-8/全长、D9-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杂交F1,躯干长/全长、尾柄长/全长、D1-2/全长、D5-7/全长、D7-9/全长等参数显著小于杂交F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2与杂交F1先聚为一类,再依次与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聚类。分别建立了不同群体的可数性状、可量与框架性状的判别公式,判别正确率高低依次为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1>杂交F2;利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的判别公式对杂交F1进行判别,被判入尼罗罗非鱼的比例较高(可数性状92.9%、可量与框架性状57.1%);利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杂交F1的判别公式对杂交F2判别,被判入杂交F1的比例较高(可数性状68.6%、可量与框架性状77.2%)。主成分分布图显示,杂交F1、F2均位于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F1与尼罗罗非鱼重叠分布较多,杂交F2分布重叠区域较F1分散。以上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1形态性状介于亲本之间,遗传了双亲的形态特征,且有一定的偏母遗传;杂交F2大部分形态特征遗传了杂交F1,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2个杂交世代中亲子间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为罗非鱼杂交育种研究与生产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杂交后代 形态性状 遗传与变异 遗传育种
下载PDF
尼萨F_2家系后代与混合后代幼鱼耐盐及生长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飞 筴金华 +6 位作者 张艳红 任炳琛 赵丽慧 庄青青 梁从飞 颜标 赵金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78-282,共5页
以自行配组获得的尼萨F2家系与混合后代为材料,比较了不同交配方式后代幼鱼的耐盐性能、不同盐度下生长差异。结果显示,尼萨F2家系与混合后代的平均存活时间(MST)、50%存活时间(ST50)、96 h半致死盐度(MLS-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尼罗罗非... 以自行配组获得的尼萨F2家系与混合后代为材料,比较了不同交配方式后代幼鱼的耐盐性能、不同盐度下生长差异。结果显示,尼萨F2家系与混合后代的平均存活时间(MST)、50%存活时间(ST50)、96 h半致死盐度(MLS-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尼罗罗非鱼。除家系2显著高于混合后代外,各家系的耐盐指标MST、ST50和MLS-96与混合后代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0 g/L下家系5的日均增重率显著高于混合后代外,同一盐度(15,20,25 g/L)下,各家系的日均增重率与混合后代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尼萨F2体重变异系数在25 g/L盐度下表现最低。研究结果为尼萨杂交育种与生产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萨f 2 家系 混合后代 耐盐 生长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_2与F_3群体遗传特征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继海 赵金良 +4 位作者 吴俊伟 罗明坤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利用罗非鱼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_2、F_3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8对引物中有22对引物能有效扩增,未... 利用罗非鱼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_2、F_3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8对引物中有22对引物能有效扩增,未观察到杂交后代F_2、F_3中有多倍体个体现象。筛选出7个在尼萨罗非鱼杂交后代F_2、F_3群体中存在差异的位点。杂交F_2群体平均等位基因(Na)为2.7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66,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32;杂交F_3群体平均Na为2.14,平均PIC为0.370,平均Ho为0.432,杂交F_3遗传杂合性较杂交F_2降低。F_2自繁F_3过程中,F_3群体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与F_2完全相同,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少于F_2,且F_3群体在2个位点出现完全纯合,杂交F_3群体位点等位基因呈现纯合趋势。研究结果为尼萨罗非鱼杂交世代遗传变异与杂交利用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杂交后代 遗传变异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_1家系亲权关系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罗明坤 郭金涛 +3 位作者 赵金良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5,共7页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2代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对3组不同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F1家系内亲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个微卫星位点中共筛选出20个在尼罗罗非...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2代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对3组不同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F1家系内亲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个微卫星位点中共筛选出20个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含13个种间特异性和7个共享带差异位点。尼萨杂交F1中,平均等位基因2.9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39,位点多态性较高。3个尼萨杂交F1家系组间遗传距离0.362~0.504,组内个体间遗传距离0.245~0.316,组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组间。利用3个种间特异位点组合,可对3个不同家系组父、母本个体进行鉴别。通过对各组亲本与子代位点基因型分析,家系A、B和C组分别使用4、8和12个特异位点组合进行亲权鉴定,累积排除概率分别为99.99%、99.99%、99.91%,家系A、B组分别含3个半同胞家系,家系C组含2对非同胞或4个半同胞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杂交 家系 亲权分析 微卫星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_1亲本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6 位作者 颜标 唐首杰 李思发 范武江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44-147,共4页
为查明在广州罗非鱼良种场获得的第一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杂交F1群体的亲本信息,以原杂交试验中的亲本群体及杂交F1为对象,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基因重组法推测F1的亲本数... 为查明在广州罗非鱼良种场获得的第一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杂交F1群体的亲本信息,以原杂交试验中的亲本群体及杂交F1为对象,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基因重组法推测F1的亲本数目。结果发现:86对微卫星引物中有74对稳定扩增;筛选出14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不同等位基因的引物,对杂交F1进行扩增,发现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的等位基因在F1中均结合为杂合基因型,证实杂交F1为真杂交种;应用基因型重组法根据各位点在F1中的基因型,对比其亲本群体的特异等位基因,推测F1中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是来自于母本或父本,进而判断F1真实有效的父母个体的等位基因,推测出最小的有效亲本数目为一雌一雄,表明F1可能互为全同胞,为尼萨罗非鱼杂交种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亲本 微卫星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子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b)基因3′cDNA末端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武江 李思发 +1 位作者 王兵 孟庆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9-499,共11页
为探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子代(Oreochromis niloticus ♀× 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IGF-Ⅰ基因结构差异,研究IGF-Ⅰ基因与此3种基因型罗非鱼耐盐性能差异之间的关系,通过3′-RACE的方法,从鳃的总RNA分别获得其I... 为探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子代(Oreochromis niloticus ♀× 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IGF-Ⅰ基因结构差异,研究IGF-Ⅰ基因与此3种基因型罗非鱼耐盐性能差异之间的关系,通过3′-RACE的方法,从鳃的总RNA分别获得其IGF-Ⅰb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076bp、1075bp和1079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546bp、一个终止密码及含polyA信号的3′UTR;ORF编码182个氨基酸,包括信号肽(44aa),成熟肽B区(29aa)、C区(10aa)、A区(21aa)、D区(8aa)及编码70aa的E区,二级结构为混合类型;与其他脊椎动物IGF-Ⅰb序列的序列相似度达75.8%~100%;成熟肽A、B区高度保守,C区第82位后缺失2aa,E区第131位和159位分别缺失3aa和1aa;萨罗罗非鱼在E133位发生Ala/Pro氨基酸残基替换,与耐盐性强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画眉罗非鱼一致,推测IGF-Ⅰb基因E区选择性剪切与3种罗非鱼耐盐性能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杂交子代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b cDNA 克隆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卢如芝 何汉刚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 red tilapia)幼鱼生长的影响,试验选择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苗各150尾。初始平均体重分别... 为了研究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 red tilapia)幼鱼生长的影响,试验选择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苗各150尾。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4±0.12)g、(2.69±0.10)g和(2.75±0.11)g。试验共设置5个盐度水平,分别为0‰、10‰、20‰、30‰、40‰。每种鱼每个盐度30尾,并设置3个平行小组。试验为期60 d。结果显示,终末体重和日均增重量以M0(1)组的最高,其生长速度显著的高于其它处理小组(P<0.05)。除处理M10(1)组外,其它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M0(2)、M10(2)、M40(1)和M40(3)的生长速度则显著的慢于其它各个处理小组,其中经过对比,生长速度最快和生长速度最慢相比相差了4倍。成活率和肥满度以M0(2)、M10(2)、M20(2)、M30(2)和M40(2)相对显著高于其它几个处理小组(P<0.05)。在不同盐度梯度下,对3种鱼进行饲养,其终末体重、日均增重、成活率和肥满系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盐度和罗非鱼品种对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和肥满度均有显著影响。在5种盐度下,萨罗罗非鱼的成活率高于以色列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肥满系数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肥满系数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发现,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在低盐度水中生长快,萨罗罗非鱼在高盐度水中生长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 red tilapia) 生长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正反杂交后代耐盐性能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遗传的相关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思发 颜标 +3 位作者 蔡完其 李腾云 荚金华 张艳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F2)、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2)、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4个遗传型群体的耐盐性实验表明:(1)4个遗传型群体的平均成活时间(MST)、50%... 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F2)、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2)、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4个遗传型群体的耐盐性实验表明:(1)4个遗传型群体的平均成活时间(MST)、50%成活时间(ST50)以及96h半数致死浓度(MLS-96)由高到低依次为:萨罗、萨罗×尼罗(F2)、尼罗×萨罗(F2)、尼罗,死亡率与盐度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2)两个杂交种超越尼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N)表现为正值,超越萨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S)表现为负值,说明它们的耐盐力都超过了尼罗,但都未超过萨罗;(3)尼罗×萨罗(F2)的平均杂种优势值(HM)表现为负值,萨罗×尼罗(F2)的HM除其MLS-96表现为负值,其MST和ST50均为正值,说明萨罗×尼罗(F2)的耐盐性能略优于尼罗×萨罗(F2)。对尼罗×萨罗(F2)、萨罗×尼罗(F2)、尼罗×萨罗(F1)、萨罗×尼罗(F1)、尼罗、萨罗6个遗传型群体的SSR分析发现:(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遗传杂合度(H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3项指标一致,表明F1遗传多样性比亲本增强2/3左右,这与杂交种的基因重组有关;F2又比F1增强1/10左右,初步认为这与F2的遗传分化有关;(2)引物Os-64和Os-75仅在尼罗、尼罗×萨罗(F1)及尼罗×萨罗(F2)中扩增出条带,表现出强烈的尼罗母系遗传;引物Os-25和IGF仅在萨罗、萨罗×尼罗(F1)及萨罗×尼罗(F2)中扩增出条带,表现出强烈的萨罗母系遗传,这4条引物可作为判别杂交鱼母本来源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正反交杂种 耐盐 杂种优势 SSR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遗传生殖隔离的初步证据(英文)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思发 赵岩 +2 位作者 范武江 蔡完其 许映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1-527,共7页
罗非鱼类(Tilapiini)含3个属70余种,种间和属间颇易人工杂交,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人工杂交难度大,产苗概率甚低,要获得数量足够的可用于生产的杂交子代相当困难。该文对这两种... 罗非鱼类(Tilapiini)含3个属70余种,种间和属间颇易人工杂交,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人工杂交难度大,产苗概率甚低,要获得数量足够的可用于生产的杂交子代相当困难。该文对这两种鱼及其正交(O.niloticus♀×S.melanotheron♂)和反交(S.melanotheron♀×O.niloticus♂)子代的头肾细胞的核型进行了比较。此外,采用同工酶电泳方法检测肾、肝、眼、肌肉、心中乳酸脱氢酶等4种同工酶的表型差异。4种遗传型罗非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二倍数(2n=44)和总臂数(NF=50),但各具不同的染色体类型,尼罗罗非鱼为3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12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st)和7对端着丝点染色体(t);萨罗罗非鱼为1对中间着丝点染色体(m)、2对sm、12对st和7对t;正反杂交子代表现为介于双亲之间的混合类型,为0.5对m、2.5对sm、12对st和7对t。在同工酶中,仅见肾脏乳酸脱氢酶电泳结果有清晰差异,尼罗罗非鱼出现5条谱带,萨罗罗非鱼3条,而杂交子代6条,且所有谱带的迁移率和活性均表现出多态性。据此初步认为,核型和同工酶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两种不同属罗非鱼生殖隔离的遗传原因,这些差异也可能为这两种(属)鱼的分类学提供新的遗传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类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核型 同工酶 生殖隔离 分类
下载PDF
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幼鱼生长、成活率及肥满系数的差异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学军 李思发 +2 位作者 么宗利 筴金华 张艳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用1m×1m×1m的实验网箱,在盐度分别为0、10、20及30的水体中进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iredtilapia)幼鱼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盐度、鱼的种类... 用1m×1m×1m的实验网箱,在盐度分别为0、10、20及30的水体中进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iredtilapia)幼鱼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盐度、鱼的种类及盐度-鱼类的交互作用都对3种罗非鱼的生长及体重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0 05);3种罗非鱼的成活率和肥满系数只受鱼的种类影响(P<0 05);盐度、盐度-鱼类的交互作用对其都无显著影响。(2)生长和盐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在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较显著,在萨罗罗非鱼显著性较差。(3)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生长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加快,萨罗罗非鱼的生长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减慢。在3种鱼中,盐度在6 9以下时,尼罗罗非鱼生长最快;盐度7 4~28 7时,以色列红罗非鱼生长最快;盐度高于29 0时,萨罗罗非鱼生长最快。(4)在实验的4种盐度下,萨罗罗非鱼的成活率都高于以色列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而除了在淡水中外,以色列红罗非鱼的成活率又都高于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肥满系数都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肥满系数和尼罗罗非鱼的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以色列红罗非鱼 盐度 幼鱼 成活率 肥满系数
下载PDF
4种遗传型罗非鱼的耐盐慢性驯化表现 被引量:16
12
作者 范武江 李思发 +1 位作者 孟庆辉 刘于信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35,共6页
在实验室小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萨罗罗非鱼(Sarothrodon melanotheron)以及它们的杂交F1和F2("吉丽"罗非鱼)进行盐度梯度实验,观察其耐盐能力。采用4(遗传型)×4(水平或重复)随机区组设... 在实验室小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萨罗罗非鱼(Sarothrodon melanotheron)以及它们的杂交F1和F2("吉丽"罗非鱼)进行盐度梯度实验,观察其耐盐能力。采用4(遗传型)×4(水平或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对照组全程维持淡水养殖;实验组起始盐度为0,盐度每天提高8直至实验鱼100%死亡。在水温保持(27.2±1.3)℃、正常投饵情况下,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杂交F1及F2的50%死亡盐度平均值(MLS)分别为125.78±1.66、54.22±2.51、77.33±1.89和73.73±1.32;萨罗罗非鱼的累计存活率(CS)和MLS值均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1和F2(P<0.05);杂交F1和F2的CS值及MLS值均显著高于尼罗(P<0.05);F2和F1之间CS值和MLS值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杂交f1 杂交f2 慢性驯化 耐盐
下载PDF
慢性盐度胁迫对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两亲本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学军 郭瑄 +2 位作者 聂国兴 孔祥会 乔志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62,共7页
为深入研究养殖新品种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耐盐性能,对吉丽罗非鱼及其两个亲本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进行了慢性盐度胁迫实验,分析了3种罗非鱼耐盐性能的差异,建立了盐度胁迫过程中死亡率与致死盐度及时... 为深入研究养殖新品种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耐盐性能,对吉丽罗非鱼及其两个亲本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进行了慢性盐度胁迫实验,分析了3种罗非鱼耐盐性能的差异,建立了盐度胁迫过程中死亡率与致死盐度及时间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3种罗非鱼的耐盐能力差异显著,吉丽罗非鱼的耐盐性能接近于萨罗罗非鱼,远高于尼罗罗非鱼,耐盐胁迫时3种罗非鱼的平均致死盐度分别为57.9、66.7和18.5。(2)盐度胁迫实验中尼罗罗非鱼个体间死亡时间差异最大,萨罗罗非鱼个体之间差异最小,吉丽罗非鱼介于其间;吉丽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死亡时间都有极显著的正态负偏移,离群值和极值较多,尼罗罗非鱼有较显著正态正偏移,只有离群值,没有极值。(3)3种罗非鱼盐度胁迫实验中死亡率与死亡时间及盐度之间的回归关系更适合一元回归,吉丽罗非鱼盐度胁迫实验中死亡率(Y)与死亡时间(t)的回归模型为增长模型Y=e(-7.694+0.031t)(R2=0.979),死亡率(Y)与盐度(s)的回归模型为二次模型Y=0.542-0.037s+0.001s2(R2=0.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丽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盐度胁迫 回归模型 耐盐性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回交一代与回交二代群体遗传特征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俊伟 筴金华 +5 位作者 张艳红 任炳琛 罗明坤 梁从飞 赵岩 赵金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4,共5页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回交一代(BC1)和回交二代(BC2)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9个在尼萨...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回交一代(BC1)和回交二代(BC2)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9个在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作为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群体遗传鉴别的重要依据。尼萨回交一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70,多态信息含量为0.423;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60,多态信息含量为0.365,回交二代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低于回交一代群体。与回交一代相比,尼萨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较为一致(BC1:Ne=2.17,BC2:Ne=2.20),基因型数较为一致,但纯合基因型比例、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明显提高,表明连续回交导致后代遗传同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回交后代 遗传特征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3种不同遗传型罗非鱼的耐盐性和生长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飞 筴金华 +5 位作者 张艳红 任炳琛 梁从飞 赵丽慧 庄青青 赵金良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7-421,共5页
比较了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2(尼萨F2)以及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1♂(回交一代)3种不同遗传型罗非鱼群体鱼苗耐盐性能、鱼种与成鱼阶段的生长性能差异。急性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尼... 比较了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2(尼萨F2)以及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1♂(回交一代)3种不同遗传型罗非鱼群体鱼苗耐盐性能、鱼种与成鱼阶段的生长性能差异。急性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尼萨F2平均存活时间、50%存活时间、96h半致死浓度显著高于回交一代和尼罗罗非鱼(P<0.05),回交一代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50%存活时间和96h半致死浓度略高于尼罗罗非鱼(P>0.05);慢性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尼萨F2、回交一代、尼罗罗非鱼的50%死亡盐度分别为73±5.66、71.67±4.5、58.33±3.68,尼萨F2和回交一代半致死盐度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P<0.05)。苗种阶段,盐度为0和15时,尼罗罗非鱼日均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尼萨F2和回交一代(P<0.05),回交一代大于尼萨F2(P>0.05);盐度为20及25时,尼萨F2日均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回交一代和尼罗罗非鱼。成鱼阶段,盐度为0时,尼罗罗非鱼日均质量增加率大于回交一代和尼萨F2(P>0.05);盐度为15、20和25时,尼萨F2日均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回交一代和尼罗罗非鱼(P<0.05)。研究结果为耐盐罗非鱼杂交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 杂交种 回交一代 耐盐 生长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后代的遗传分离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5 位作者 颜标 唐首杰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8-535,共8页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的遗传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8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1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等位基因的...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的遗传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8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1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包含32个尼罗罗非鱼和24个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F1观测杂合度(Ho=0.998)大于F2(Ho=0.739),F2有效等位基因数(Ne=2.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497)与F1的(Ne=2.45、PIC=0.489)相似。F1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杂合基因型。F2中位点等位基因分离情况各异,通过卡方检验,有18个位点符合孟德尔遗传(P>0.05),2个位点GM145、UNH003表现为偏离孟德尔遗传(P<0.05),1个位点GM276不分离。在18个孟德尔遗传位点中,F2中尼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频率为48.3%,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频率为47.7%;基因型出现F1型、尼罗罗非鱼型、萨罗罗非鱼型的比例分别为58.2%、19.9%、21.9%。结果表明,F2较好地继承了F1的遗传杂合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杂交后代 微卫星标记 遗传分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回交子代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腾云 李思发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鱼的正反回交子代共6种遗传型(genotype)罗非鱼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探讨回交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6对引物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可用于这6种罗非鱼的遗传变异分析;(2)6... 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鱼的正反回交子代共6种遗传型(genotype)罗非鱼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探讨回交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6对引物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可用于这6种罗非鱼的遗传变异分析;(2)6个微卫星位点在6种鱼中的平均杂合度为0.562~0.731,其中正回交鱼萨尼×尼罗最高(0.731),原始亲本尼罗最低(0.562);多态信息含量为0.510~0.685,也是萨尼×尼罗最高(0.685),尼罗(0.510)最低;有效等位基因范围是2.71~3.85,也是萨尼×尼罗(3.85)最高,原始亲本尼罗最低(2.71)。(3)两种反回交子代的Nei’s遗传距离都与亲本尼罗接近,采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聚类图表明,回交种与原始母本尼罗罗非鱼为一组,原始父本萨罗罗非鱼为另一组。萨尼×尼罗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最高,是最有育种潜力的回交种;母本尼罗对回交子代的遗传影响大于父本萨罗,回交子代表现了一定的母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回交 微卫星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人工杂交卵子、精子形态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明坤 赵金良 +4 位作者 赵岩 魏继海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0,F0003,共5页
采集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6杂交中人工挤压亲鱼腹部获得的卵子、精子.用光学显微镜和解剖镜对卵子形态进行观察、拍照,比较分析不同成熟阶段卵子形状、卵径、表面色泽及卵黄颗粒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未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表层布... 采集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6杂交中人工挤压亲鱼腹部获得的卵子、精子.用光学显微镜和解剖镜对卵子形态进行观察、拍照,比较分析不同成熟阶段卵子形状、卵径、表面色泽及卵黄颗粒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未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表层布满细长血管;成熟卵细胞呈梨形,卵径0.5~1.6 mm,外层有透明卵膜,充满金黄色卵黄颗粒;过成熟卵细胞形状极不规则,卵黄颗粒开始液化.用扫描电镜对精子外形特征进行观察,发现正常精子由头部、中片及尾部组成,头部呈长锥状,长径1.82(±0.35)μm,宽径1.41(±0.34)μm;中片近圆柱形、较短,长径0.74(±0.08)μm,宽径0.16 (±0.06)μm;尾部极长,为16.42(±0.35)μm,单鞭毛结构;同时,还观察到短尾、双头、双尾3种异常类型.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人工杂交技术改进提供一定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卵子 精子 形态
下载PDF
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两亲本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瑄 李学军 +1 位作者 聂国兴 孔祥会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吉丽罗非鱼是由耐盐性较强的萨罗罗非鱼做父本与生长速度较快的尼罗罗非鱼做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自交产生,2009年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养殖新品种。为了分析吉丽罗非鱼及其两亲本遗传特性,选择有代表性的6对微卫星引物,对... 吉丽罗非鱼是由耐盐性较强的萨罗罗非鱼做父本与生长速度较快的尼罗罗非鱼做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自交产生,2009年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养殖新品种。为了分析吉丽罗非鱼及其两亲本遗传特性,选择有代表性的6对微卫星引物,对这3种罗非鱼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对微卫星引物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180~350bp,共发现21个等位基因,鱼类群体间、微卫星座位间及等位基因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2)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指数(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值等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都是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吉丽罗非鱼PIC值达到了0.657,属于高度多态性。(3)吉丽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的遗传距离要比与尼罗罗非鱼的近,萨罗罗非鱼对吉丽罗非鱼的遗传影响要大于尼罗罗非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丽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新吉富”罗非鱼、“吉丽”罗非鱼及萨罗罗非鱼耐寒力的测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兵 李思发 蔡完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9-503,共5页
在上海地区室外自然降温条件下,连续3年观察测定了"新吉富"罗非鱼、"吉丽"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萨罗罗非鱼对低温的耐受力,计算和分析了平均半致死水温。2008年,"新吉富&qu... 在上海地区室外自然降温条件下,连续3年观察测定了"新吉富"罗非鱼、"吉丽"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萨罗罗非鱼对低温的耐受力,计算和分析了平均半致死水温。2008年,"新吉富"罗非鱼死亡水温范围是7.5~5.8℃,平均半致死水温是6.8℃,对水温降低过程中罗非鱼行为活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2009年,"新吉富"罗非鱼和"吉丽"罗非鱼的死亡水温范围分别是10.8~7.6℃、12.4~9.2℃,平均半致死水温分别是9.2℃和11.4℃;2010年3种实验鱼的死亡水温范围分别是11.0~7.0℃、12.8~11.4℃、13.8~12.4℃,平均半致死水温分别是8.3℃、12.5℃、13.1℃,且3者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3年实验结果,开始死亡和100%死亡的水温为"新吉富"罗非鱼11℃、5.8℃,"吉丽"罗非鱼12℃、9.2℃,萨罗罗非鱼13.8℃、12.4℃。3种遗传型罗非鱼耐寒力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种间差异,杂交能一定程度地改良耐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 “吉丽”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水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