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onducting Behavior of Amphibious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Based on Benzyltetrazole 被引量:3
1
作者 QIAO Li-gen SHI Wen-fa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45-352,共8页
A series of novel amphibious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with H3PO4 doped which could be used under both wet and dry conditions was prepared through a sol-gel process based on acrylated triethox... A series of novel amphibious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with H3PO4 doped which could be used under both wet and dry conditions was prepared through a sol-gel process based on acrylated triethoxysilane(A-TES) and benzyltetrazole-modified triethoxysilane(BT-TES).The dual-curing approach including UV-curing and thermal curing was used to obtain the crosslinked membranes.Polyethylene glycol(400) diacrylate(PEGDA) was used as an oligomer to form the polymeric matrix.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precurso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 H,13 C and 29 Si NMR spectra.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mbranes exhibit acceptable thermal stability for their application at above 200 oC.Th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determin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crosslinked membranes with the mass ratios of below 1.6 of BT-TES to A-TES and the same mass of H3PO4 doped as that of A-TES possess the-T g s,and the lowest T g(-28.9 ℃) exists for the membrane with double mass of H3PO4 doped as well.The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in a range of 9.4―17.3 mS/cm with the corresponding water uptake of 19.1%―32.8% of the membranes was detected at 90 oC under wet conditions.Meanwhile,the proton conductivity in a dry environment for the membrane with a mass ratio of 2.4 of BT-TES to A-TES and double H3PO4 loading increases from 4.89×10-2 mS/cm at 30 ℃ to 25.7 mS/cm at 140 ℃.The excellent proton transport ability under both hydrous and anhydrous conditions demonstrates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BIOUS Benzyltetrazole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embrane Phosphorus acid Proton conductivity
下载PDF
双凝固浴条件下TiO_(2)/PVDF-g-PEGMA/PVDF膜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张献坤 唐玉兰 +3 位作者 周东锐 何亚婷 孙先源 齐琬羽 《净水技术》 202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将TiO_(2)和两亲聚合物PVDF-g-PEGMA一起加入铸膜液中,以乙醇溶液为第1凝固浴,利用其较高的成孔能力使改性膜表面生成大量孔洞,之后将改性膜放入第2凝固浴中,利用NaCl溶液对膜孔生长的抑制作用,制备孔隙率高、孔洞较小的亲水性TiO_(2)/P... 将TiO_(2)和两亲聚合物PVDF-g-PEGMA一起加入铸膜液中,以乙醇溶液为第1凝固浴,利用其较高的成孔能力使改性膜表面生成大量孔洞,之后将改性膜放入第2凝固浴中,利用NaCl溶液对膜孔生长的抑制作用,制备孔隙率高、孔洞较小的亲水性TiO_(2)/PVDF-g-PEGMA/PVDF超滤膜。试验结果表明,第1凝固浴乙醇溶液质量分数为20%时,随着第2凝固浴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α晶相的生长受到抑制,β晶相数量占比增大,表面粗糙度出现下降,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增强。试验中,m^(2)凝固浴条件(20%乙醇溶液,20 g/L NaCl溶液)下制备的改性膜性能最好,孔隙率达到1.94%,海藻酸钠截留试验中膜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为288 L/(m^(2)·h)和68.08%;跨膜压力为10 psi(0.07 MPa)时的纯水通量和通量恢复率分别为1862 L/(m^(2)·h)和76.25%,较M0(仅20%乙醇溶液)均有所提高,trade-off效应得以缓解,牛血清蛋白吸附量下降到961.56μg/cm^(2),抗污染性能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凝固浴 聚偏氟乙烯(PVDF) 超滤膜 PVDF-g-PEGMA trade-off 效应 无机-有机杂化膜
下载PDF
填充型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秋根 陈建华 +1 位作者 周国波 刘庆林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26,共5页
根据有机、无机组分间相互作用类型对有机-无机杂化膜进行了分类,重点论述了无机粒子填充型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此类杂化膜的优异性能,总结了无机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含量、尺寸及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等因素对此类杂... 根据有机、无机组分间相互作用类型对有机-无机杂化膜进行了分类,重点论述了无机粒子填充型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此类杂化膜的优异性能,总结了无机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含量、尺寸及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等因素对此类杂化膜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做出了简要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膜 杂化膜 有机-无机杂化 分离膜
下载PDF
新型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欢林 瞿新营 +1 位作者 张林 高从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09,共9页
反渗透膜的发展推动了水处理技术的进步,自从聚酰胺膜诞生,反渗透膜的发展处于瓶颈阶段,而寻求新型膜材料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文章从无机膜、杂化膜及新型有机膜三个方向叙述了近年来反渗透膜的研究状况,归纳了各种类型反渗透膜的分离性能... 反渗透膜的发展推动了水处理技术的进步,自从聚酰胺膜诞生,反渗透膜的发展处于瓶颈阶段,而寻求新型膜材料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文章从无机膜、杂化膜及新型有机膜三个方向叙述了近年来反渗透膜的研究状况,归纳了各种类型反渗透膜的分离性能,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为反渗透膜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 无机膜 杂化膜 新型有机膜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SiO2膜的制备及水蒸气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漆虹 韩静 +2 位作者 江晓骆 邢卫红 范益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58-764,共7页
以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出稳定的纳米复合SiO2溶胶,采用浸浆法在具有γ-Al2O3/α-Al2O3结构的片状载体上涂膜,然后在N2气氛下烧成得到完整无缺陷的有机-无机复合SiO2膜.以TG/DSC、BET和气体渗透性能测... 以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出稳定的纳米复合SiO2溶胶,采用浸浆法在具有γ-Al2O3/α-Al2O3结构的片状载体上涂膜,然后在N2气氛下烧成得到完整无缺陷的有机-无机复合SiO2膜.以TG/DSC、BET和气体渗透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复合SiO2膜及粉体进行了表征.该膜对小分子气体(He、CO2、O2、N2、CH4和SF6)的分离表现出分子筛分效应,对He的渗透通量为(1.0~3.5)×10-7mol/(m2·s·Pa)(200℃,0.3MPa).500℃烧成的膜对He/CO2的理想分离因子为47,远远高于Knudsen扩散时He/CO2的理想分离因子(3.3).详细考察了烧成温度对膜水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0、500和550℃三个温度下烧成的膜水蒸气稳定条件(分压)分别为200、500和1000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陶瓷膜 有机-无机复合SiO2膜 水热稳定性 气体分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秋根 周国波 刘庆林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52-57,共6页
有机-无机杂化膜材料结合了有机膜材料和无机膜材料的优良性能,已成为分离膜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有机、无机组分间相互作用类型对其进行分类,着重介绍组分间以化学键相结合的有机-无机杂化膜的优良特性,总结了影响此类杂化膜结... 有机-无机杂化膜材料结合了有机膜材料和无机膜材料的优良性能,已成为分离膜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有机、无机组分间相互作用类型对其进行分类,着重介绍组分间以化学键相结合的有机-无机杂化膜的优良特性,总结了影响此类杂化膜结构和性能的主要因素,概括了它在膜分离中的应用,提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做出了简要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杂化膜 有机 无机杂化 杂化材料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系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国昌 陈运法 +1 位作者 吴镇江 谢裕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3-716,共4页
以 α-Al2 O3 多孔陶瓷片为载体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有机 -无机杂化分离膜 .通过考察前驱物的组成及杂化溶胶的合成条件对制膜工艺过程的影响 ,得到了制备有机 -无机杂化分离膜的各种适宜性参数 .红外光谱 (FTIR)分析结果表明 ,杂化溶... 以 α-Al2 O3 多孔陶瓷片为载体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有机 -无机杂化分离膜 .通过考察前驱物的组成及杂化溶胶的合成条件对制膜工艺过程的影响 ,得到了制备有机 -无机杂化分离膜的各种适宜性参数 .红外光谱 (FTIR)分析结果表明 ,杂化溶胶的性能不仅决定分离膜的性能 ,而且对膜热处理过程中的龟裂有很大影响 .膜层的厚度为 1~ 2 μm;在膜两侧压差为 0 .1 0 MPa、n(PTMOS) /n(TEOS) =1 .1 6时 ,膜对 O2 /N2 ,CO2 /N2 和 CO2 /O2 的分离因子分别为 2 .3 0 ,4 .3 1和 1 .1 7,渗透系数为 75.81× 1 0 -17,75.2 8× 1 0 -17和72 .78× 1 0 -17m3 (STP)· m/(m2 · s· 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 溶胶-凝胶 分离因子 渗透系数 α-氧化铝多孔陶瓷片
下载PDF
α-Al_2O_3对PVDF超滤膜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彭跃莲 陈娜 +3 位作者 沈婷 纪树兰 王湛 张国俊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0,25,共5页
研究了α-Al2O3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在0%~5%之间时,对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力学等性能带来的影响,及孔隙率和润湿角的变化,得出了α-Al2O3的最佳加入量,并利用FT-IR,SEM对α-Al2O3/PVDF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α-Al2O3纳米颗粒 聚偏氟乙烯 有机-无机杂化膜
下载PDF
SiO_2对PVDF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娜 彭跃莲 纪树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4,39,共5页
把SiO2纳米颗粒加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能配成稳定、均匀、透明的溶液,同时会使铸膜液黏度增大.采用相转化法和溶剂浇铸法制成两类有机-无机杂化膜.实验结果表明,亲水型SiO2能增强膜的亲水性,减慢膜的凝胶速度,并使膜的纯水通... 把SiO2纳米颗粒加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能配成稳定、均匀、透明的溶液,同时会使铸膜液黏度增大.采用相转化法和溶剂浇铸法制成两类有机-无机杂化膜.实验结果表明,亲水型SiO2能增强膜的亲水性,减慢膜的凝胶速度,并使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孔隙率和结构发生显著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颗粒 聚偏氟乙烯 有机-无机杂化膜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宋东升 杜启云 王薇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5,共4页
有机-无机杂化膜结合了传统有机膜与无机膜的优良性能,已成为膜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现状,归纳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分类、制备技术、应用及其优越性,并针对现存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膜 制备技术 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新型聚乙烯醇/硅系杂化膜的制备及渗透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秋根 陈瑜 +1 位作者 陈建华 刘庆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38-1243,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氧烷(APTEOS)有机/无机杂化膜。用FTIR和XRD对杂化膜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膜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考察了杂化膜对85%(质量)的乙醇/水溶液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加入APTEOS...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氧烷(APTEOS)有机/无机杂化膜。用FTIR和XRD对杂化膜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膜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考察了杂化膜对85%(质量)的乙醇/水溶液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加入APTEOS降低了PVA的结晶度,有效控制了膜的溶胀,呈现出优良的分离性能。随着APTEOS含量的增加,杂化膜的选择性急剧增加,在5.0%(质量)时达到最大值;同时膜的渗透通量迅速增加。解决了PVA膜trade-off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渗透蒸发 有机-无机杂化膜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氧烷
下载PDF
十七氟癸基修饰的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膜材料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霖 韦奇 +2 位作者 郝润秋 聂祚仁 李群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70-1675,共6页
以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PFDTES)和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十七氟癸基修饰的SiO2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γ-Al2O3/α-Al2O3多孔陶瓷支撑体上涂膜,然后在N2气氛保护下烧结成完整无缺陷的有机-... 以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PFDTES)和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十七氟癸基修饰的SiO2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γ-Al2O3/α-Al2O3多孔陶瓷支撑体上涂膜,然后在N2气氛保护下烧结成完整无缺陷的有机-无机杂化SiO2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材料的形貌进行观察,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对溶胶粒径及分布进行测试,利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仪和热分析仪表征了十七氟癸基修饰对有机-无机杂化SiO2膜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七氟癸基已经成功修饰到SiO2膜材料中,且随着PFDTES加入量的增大,溶胶粒径和膜材料对水的接触角不断增大.当n(PFDTES)∶n(BTESE)=0.25∶1时,溶胶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3.69 nm,膜材料对水的接触角为(112.0±0.4)°.在修饰后的有机-无机杂化SiO2膜中H2的输运遵循微孔扩散机理,在300℃时,H2的渗透率达到5.99×10-7mol.m-2.Pa-1.s-1,H2/CO和H2/CO2的理想分离系数分别达到9.54和5.20,均高于Knudsen扩散的理想分离因子,表明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分子筛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SiO2 溶胶-凝胶法 疏水性 气体分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纳米颗粒的有机-无机杂化膜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晴 于水利 吕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740,共4页
采用共混杂化的方法,利用Al2O3/TiO2复合纳米颗粒对疏水性强、易污染的聚偏氟乙烯膜进行改性,以增强其在水相溶液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测定纯水通量、截留率和膜表面接触角分别考察膜的透过、分离性能及亲疏水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杂化膜... 采用共混杂化的方法,利用Al2O3/TiO2复合纳米颗粒对疏水性强、易污染的聚偏氟乙烯膜进行改性,以增强其在水相溶液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测定纯水通量、截留率和膜表面接触角分别考察膜的透过、分离性能及亲疏水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杂化膜的表面形态及断面结构。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杂化膜的化学结构,用X射线衍射分析杂化膜的结晶状态。膜的抗污染性能由料液通量试验考察。改性前后膜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改善了聚偏氟乙烯膜的通量、亲水性能和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聚偏氟乙烯膜 无机共混 亲水性能 膜污染
下载PDF
PSF/TiO_2杂化超滤膜形成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亚楠 张会轩 +4 位作者 王鹏 张明耀 杨海东 胡明忠 金晶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258-1264,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纳米TiO2含量的聚砜(PSF)/TiO2杂化超滤膜,研究了TiO2浓度对聚砜铸膜液流变学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构建了计算成膜过程中表观扩散系数(Da)的新方法,求出不同TiO2浓度及温度下的Da值,进而剖析了铸膜液流变学和...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纳米TiO2含量的聚砜(PSF)/TiO2杂化超滤膜,研究了TiO2浓度对聚砜铸膜液流变学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构建了计算成膜过程中表观扩散系数(Da)的新方法,求出不同TiO2浓度及温度下的Da值,进而剖析了铸膜液流变学和热力学性质的变化对成膜动力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杂化膜孔隙率和超滤性能的测试考察了表观扩散系数与膜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TiO2溶胶的PSF铸膜液由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TiO2浓度增大而增大.TiO2的加入减小了铸膜液对非溶剂的容纳能力,加速铸膜液的液-液相分离,同时TiO2引起的热力学促进作用和流变学阻碍作用相互竞争,共同影响Da的变化.实验得出,D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TiO2浓度的增大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观扩散系数Da与膜的结构和性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能直观地描述整个成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二氧化钛 有机-无机杂化膜 流变学和热力学性质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杂化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靳豪 谢晓峰 +2 位作者 尚玉明 冯少广 吕亚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7-512,共6页
介绍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了杂化膜的种类、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和质子传输机理,展望了杂化膜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有机-无机杂化膜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杰 周勇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结合了有机复合膜和无机材料的优良性能,已成为分离膜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的结构对其进行分类,综述了组分间以化学键相结合的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的研究现状,归纳了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的... 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结合了有机复合膜和无机材料的优良性能,已成为分离膜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的结构对其进行分类,综述了组分间以化学键相结合的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的研究现状,归纳了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的制备技术、优越性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杂化复合膜研究中现存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 复合膜 反渗透 纳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渗透汽化优先透醇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杰 王乃鑫 纪树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82-2990,共9页
渗透汽化优先透醇膜分离技术可有效解决燃料乙醇和丁醇生产中发酵产率较低的瓶颈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膜材料的选择与改性以及膜结构的构建是提高透醇性能的关键。有机/无机杂化膜可以实现有机和无机材料的优势互补,被认为是未来分离膜... 渗透汽化优先透醇膜分离技术可有效解决燃料乙醇和丁醇生产中发酵产率较低的瓶颈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膜材料的选择与改性以及膜结构的构建是提高透醇性能的关键。有机/无机杂化膜可以实现有机和无机材料的优势互补,被认为是未来分离膜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扼要回顾了用于优先透醇渗透汽化分离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结合本文作者课题组的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杂化粒子的结构、粒径、界面相容性、纳微分散、负载量等因素对渗透汽化传递过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对近年来发展的成膜新方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有机/无机杂化渗透汽化优先透醇膜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发展新型纳米级、超疏水并与有机聚合物具有高度界面相容性的无机粒子,以及构建高负载量的纳微结构与超亲醇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 优先透醇 渗透汽化膜 膜材料 成膜方法
下载PDF
F127反相微乳液中纳米AgCl粒子的可控合成和AgCl/F127-PMMA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礼光 项雯 杜春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大分子F127为表面活性剂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AgCl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聚合制备AgCl/F127-PMMA有机/无机杂化膜,用于苯/环己烷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利用电导率仪、紫外可见光谱及透射电镜研究微乳液的增溶水量(ω)对微乳液结构、... 在大分子F127为表面活性剂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AgCl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聚合制备AgCl/F127-PMMA有机/无机杂化膜,用于苯/环己烷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利用电导率仪、紫外可见光谱及透射电镜研究微乳液的增溶水量(ω)对微乳液结构、胶束中AgCl粒子的生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AgCl粒子粒径小于10 nm;增加微乳液的ω,生成的AgCl粒子变大。聚合后制备的AgCl/F127-PMMA有机/无机杂化膜中,AgCl粒子能保持较好的分散性。50wt%苯/环己烷混合物的渗透汽化结果表明,在合适的ω下,所制备的AgCl/F127-PMMA有机/无机杂化膜能克服常规高分子膜的trade-off现象,表现出较好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27 反相微乳液 AgCl纳米粒子 有机-无机杂化膜 渗透汽化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纳滤膜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小广 邓慧宇 +5 位作者 陈庆春 刘兴 段龙繁 邦宇 刘妍 那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2,共6页
作为一种新型纳滤膜,有机-无机杂化纳滤膜结合了传统有机纳滤膜和无机纳滤膜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物化稳定性和优异的分离性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纳滤膜的原料、制备方法及产品分离性能,展望了这种新型纳... 作为一种新型纳滤膜,有机-无机杂化纳滤膜结合了传统有机纳滤膜和无机纳滤膜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物化稳定性和优异的分离性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纳滤膜的原料、制备方法及产品分离性能,展望了这种新型纳滤膜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纳滤膜 制备 分离性能
下载PDF
反渗透复合膜技术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从堦 杨尚保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简要介绍反渗透复合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自1978年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的成功及其产业化,大大地促进了膜科技和海水淡化的发展,膜的品种不断增多,膜的性能不断提高,低压、超低压、极低压、高脱盐率、高通量、耐污染和抗氧化等一系列的... 简要介绍反渗透复合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自1978年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的成功及其产业化,大大地促进了膜科技和海水淡化的发展,膜的品种不断增多,膜的性能不断提高,低压、超低压、极低压、高脱盐率、高通量、耐污染和抗氧化等一系列的各种复合膜相继进入市场.文章简述了膜材料的选择、传递机理(如:溶解扩散模型、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模型、氢键传递和水与离子通道等)、新的功能单体合成、支撑膜的改进、界面聚合的参数调控和后处理、有机-纳米无机粒子杂化、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建立和仿生等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复合膜 界面聚合 有机-无机杂化 水和离子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