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Thermoelectric Property of 1D Flexible PEDOT: p-TSA/Glass Fiber
1
作者 Xiaohua Chen Guangshi Tang +1 位作者 Junqing Pan Hanfu Wang 《Journal of Minerals and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8年第3期448-463,共16页
Exploiting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 and excellent conductivity of conducting polymer, a novel one-dimensional (1D) composit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based on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 Exploiting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roperties of glass fiber and excellent conductivity of conducting polymer, a novel one-dimensional (1D) composit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based on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toluenesulfonic acid (PEDOT: p-TSA)/glass fiber, is prepared by coating the PEDOT: p-TSA on the surface of glass fiber with in situ polymerization method. We hope the materials can bring ou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n conductor, photon glass”. 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the effects of oxidant concentration and dopant mass fraction on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are investigated. The group type of the polymer chain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pectively. The maximal Seebeck coefficient (S) and electric conductivity (σ) of the pristine sample are 32 μVK-1 and 169 Sm-1, respectively. After further post-processing with methanol,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were improved,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S and σ increased greatly to 48.5 μVK-1 and 3184 Sm-1, respectively. The maximal power factor (PF) of materials also increased from 0.12 μWm-1 K-2 to 6.74 μWm-1 K-2. Moreover, we have proposed a preliminary explanation on the carrier transport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FLEXIBLE Fiber SEEBECK Coefficient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In SITU Polymerization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沸石@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对Pb^(2+)的吸附研究
2
作者 李婉君 李世敏 +1 位作者 马德彪 李换换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7,共8页
重金属污染会引起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测定,但由于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低并受基体效应影响,检测前需要先将其分离富集。利用一锅法制备沸石@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将其作为分离富集材料,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研究对... 重金属污染会引起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测定,但由于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低并受基体效应影响,检测前需要先将其分离富集。利用一锅法制备沸石@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将其作为分离富集材料,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研究对Pb^(2+)的吸附性能。为了得到最佳的吸附性能,对制备条件中的沸石用量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比表面积表征。利用单一变量法,对固相萃取条件中的溶液pH值和振荡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吸附Pb^(2+)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模型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沸石用量为333 mg/g,溶液pH值为5和振荡时间为80 min时,复合材料的吸附效率最佳;沸石@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吸附Pb^(2+)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且在298.15 K时,热力学参数ΔH=15614.18 J/mol、ΔS=65.2 J/(mol·K)、ΔG=-1878.059 J/mol,是一个吸热且熵增的自发过程;此外,复合材料经过连续三次吸附和解吸实验,对Pb^(2+)的吸附量基本不变,且解吸率保持在89.7%以上,说明沸石@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固相萃取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Pb^(2+)
下载PDF
空气微生物净化材料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丰 杨晓波 +1 位作者 凌云 邱志刚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5-7,共3页
空气微生物的污染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其中致病性微生物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常见抑制方法无法满足复杂的需求和环境。新型抗菌材料的出现不仅弥补了常见抑制方法的缺陷,而且因其独特的抗菌机理和持续的抗菌效果,被广泛应用... 空气微生物的污染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其中致病性微生物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常见抑制方法无法满足复杂的需求和环境。新型抗菌材料的出现不仅弥补了常见抑制方法的缺陷,而且因其独特的抗菌机理和持续的抗菌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微生物的净化及控制。本文归纳了常见抑制方法的缺陷,并将新型抗菌材料分为无机抗菌材料、有机抗菌材料、复合抗菌材料和光催化材料,阐述其在空气微生物净化领域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微生物 无机抗菌材料 有机抗菌材料 复合抗菌材料
下载PDF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based composite bone-substitute materials 被引量:19
4
作者 Duoyi Zhao Tongtong Zhu +4 位作者 Jie Li Liguo Cui Zhiyu Zhang Xiuli Zhuang Jianxun Di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2期346-360,共15页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al artificial bone-substitute materials to replace autologous and allogeneic bones for repairing bone defects is still a challenge in clinical orthopedics.Recently,poly(lactic-co-gl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al artificial bone-substitute materials to replace autologous and allogeneic bones for repairing bone defects is still a challenge in clinical orthopedics.Recently,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based artificial bone-substitute materials are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the benefit of their suitable biocompatibility,degradability,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capabilities to promote bone regeneration.In this article,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 artificial bone-substitute materials made from PLGA or the composites of PLGA and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substances,elaborate on their applications for bone regeneration with or without bioactive factors,and prospect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clinical bone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composite organicinorganic biomaterial Bone-substitute material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r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具有抗菌性能骨组织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苏迪 魏晓博 +2 位作者 闫凛 樊晓霞 李宝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68-770,774,共4页
开放性骨折、关节炎(OA)和骨质疏松(OP)等疾病所导致的骨缺损修复术后抗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难题。骨科围手术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导致细菌耐药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发非抗生素途径的抗菌骨修复材料是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 开放性骨折、关节炎(OA)和骨质疏松(OP)等疾病所导致的骨缺损修复术后抗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难题。骨科围手术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导致细菌耐药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发非抗生素途径的抗菌骨修复材料是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追求与愿景。目前,非负载抗生素的骨修复材料主要有复合无机抗菌剂、复合有机抗菌剂和仿生纳米结构表面抗菌剂三类。现从抗菌作用、生物相容性和各自优缺点对上述三类骨修复材料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新型具有抗菌和成骨作用的多功能骨修复材料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修复材料 复合无机抗菌剂 复合有机抗菌剂 仿生纳米结构表面抗菌剂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复合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与应用
6
作者 赵孟雅 田璐 +4 位作者 肖禹圣 王震寰 刘淑莹 赵幻希 修洋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2,共8页
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是由高价态的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成的一类多金属氧簇化合物,因其丰富的元素组成、可调控的多样结构及氧化还原活性,在催化、材料和医药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POMs在极性溶剂中通常有良好的... 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是由高价态的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成的一类多金属氧簇化合物,因其丰富的元素组成、可调控的多样结构及氧化还原活性,在催化、材料和医药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POMs在极性溶剂中通常有良好的溶解度,这导致其不易从反应体系分离。制备复合型POMs,一方面可以提高POMs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进而提高催化活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POMs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回收及重复利用。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复合型POMs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复合型材料 有机大环化合物 无机材料 催化剂 合成与应用
下载PDF
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7
作者 吕宏虹 宫艳艳 +2 位作者 唐景春 黄耀 高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9-1440,共12页
生物炭含碳量高,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是天然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高、成本低廉,具有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修复环境污染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 生物炭含碳量高,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是天然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高、成本低廉,具有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修复环境污染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生物炭与其他材料组合,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合成具有新性能、新结构的材料,提高吸附材料的性能。通过综述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方法以及其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对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来研究高效生物炭吸附材料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生物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复合材料 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59
8
作者 张正国 文磊 +2 位作者 方晓明 邵刚 黄弋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系统概括和评述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并介绍了研制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创新思路及初步研究成果 ,提出有机
关键词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AC/XG-g-PAA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铭杰 李仲谨 +2 位作者 郝明德 赵燕 张超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7-952,958,共7页
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AC/XG-g-PAA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凹凸棒黏土用量、交联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复合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 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AC/XG-g-PAA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凹凸棒黏土用量、交联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复合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仪(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分子与黄原胶发生接枝共聚,凹凸棒黏土与接枝共聚物发生了有机-无机复合,制备的AC/XG-g-PAA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抗盐性能,提高了高温保水性能,接枝率达137.2%,接枝效率达83.6%,最高吸水倍率达896g/g,吸盐水倍率达126.3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凹凸棒黏土 有机-无机复合 复合高吸水性树脂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勇 朱子康 漆宗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30-133,共4页
综述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包括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和应用前景.三种主要的纳米复合技术为溶胶-凝胶法、嵌入法和纳米微粒填充法.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和磁学等性能可用Maxwel形态理论、层状结构理论和... 综述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包括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和应用前景.三种主要的纳米复合技术为溶胶-凝胶法、嵌入法和纳米微粒填充法.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学和磁学等性能可用Maxwel形态理论、层状结构理论和分形结构理论等来研究.这类材料已在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宇航和生物仿生等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有机 无机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祥忠 李溪 +2 位作者 梁讯 刘剑洪 张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7-160,共4页
聚吡咯纳米复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从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吡咯 导电聚合物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物
下载PDF
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娜 吴俊涛 江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31-2239,共9页
贝壳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有机-无机层状复合材料,其独特的多尺度、多级次"砖-泥"组装结构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受贝壳珍珠层启发,人们已利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仿生高强超韧层状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民用工... 贝壳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有机-无机层状复合材料,其独特的多尺度、多级次"砖-泥"组装结构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受贝壳珍珠层启发,人们已利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仿生高强超韧层状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民用工程及机械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贝壳珍珠层的结构及增韧机制和近年来仿贝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贝壳珍珠层 层状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 仿生设计
下载PDF
热塑性淀粉的增强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唐皞 郭斌 +2 位作者 李本刚 李盘欣 张齐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8,共9页
主要介绍有机纤维和无机矿物两大类增强体在热塑性淀粉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分别指出有机纤维、无机矿物和其他增强材料在应用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增强 热塑性淀粉 有机纤维 无机矿物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石保 陈朝辉 +3 位作者 王忠义 胡海峰 唐立辉 郑文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共5页
将氧化锆纳米粉体冷等静压成型,经部分烧结制备成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部分烧结体,然后经真空浸渍,将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渗透入部分烧结体的开孔中,原位聚合,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预聚甲基丙烯酸甲... 将氧化锆纳米粉体冷等静压成型,经部分烧结制备成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部分烧结体,然后经真空浸渍,将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渗透入部分烧结体的开孔中,原位聚合,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经真空浸渍能完全浸入部分烧结陶瓷的开孔中并固化.当部分烧结体相对密度为63%~82%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为154~287MPa、断裂韧性为3.68~4.81MPa·m1/2;与部分烧结体比较,有明显提高.该复合材料经牙科CAD/CAM系统切削加工,可制作牙科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牙科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锫复合材料 制备
下载PDF
Bi_(0.5)Sb_(1.5)Te_3/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学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淑红 赵新兵 +1 位作者 朱铁军 周邦昌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Bi0.5Sb1.5Te3/聚苯胺复合材料,测量了材料的电学性能参数.与Bi0.5Sb1.5Te3相比,复合材料的Seebeck系数略有下降.在290~300K温区内,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材料中聚苯胺... 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Bi0.5Sb1.5Te3/聚苯胺复合材料,测量了材料的电学性能参数.与Bi0.5Sb1.5Te3相比,复合材料的Seebeck系数略有下降.在290~300K温区内,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材料中聚苯胺含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在室温下,聚苯胺加入量(质量分数)为2%的复合材料,其功率因子比Bi0.5Sb1.5Te3的低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变混法 聚苯胺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热电性能 电导率
下载PDF
三氯生/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抗菌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海弟 岳仁亮 +2 位作者 张婧坤 吴镇江 陈运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6-1050,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三氯生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原料,制备了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采用低温氮吸附、SEM、FTIR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比表面积、颗粒形貌和表面基团;通过摇床溶出实验检测了该复合材料的耐溶出性能;通过抑... 以正硅酸乙酯、三氯生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原料,制备了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采用低温氮吸附、SEM、FTIR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比表面积、颗粒形貌和表面基团;通过摇床溶出实验检测了该复合材料的耐溶出性能;通过抑菌圈实验表征了样品的溶出抗菌性。研究发现,该方法所制备的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缓释性能,当添加KH-550时材料的耐溶出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能 二氧化硅 三氯生 有机/无机复合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新戊二醇/海泡石复合贮热材料的性能测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武克忠 王红 +2 位作者 李万领 左萍 刘晓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用熔融法制备了贮热用新戊二醇 /海泡石复合材料 ,并采用 DSC和 DTA-TG等热分析手段测定了样品的各种热化学性能 .实验数据表明 ,复合贮热材料和纯新戊二醇有着相同的贮热功能 ,并降低了新戊二醇的挥发性 ,复合贮热材料在充当填料的同... 用熔融法制备了贮热用新戊二醇 /海泡石复合材料 ,并采用 DSC和 DTA-TG等热分析手段测定了样品的各种热化学性能 .实验数据表明 ,复合贮热材料和纯新戊二醇有着相同的贮热功能 ,并降低了新戊二醇的挥发性 ,复合贮热材料在充当填料的同时 ,兼有贮热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海泡石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性能测定 复合贮热材料 热化学性能 贮热性能
下载PDF
柔性复合热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杰 苗蕾 +1 位作者 张斌 陈彧 《功能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67,共26页
热电材料能够将热能与电能直接相互转化,在废热回收及绿色制冷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相比无机块体热电材料,柔性热电材料具有可弯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还适用于制备可穿戴电子设备。近10年来,基于导电高分子、碳材料和无机纳... 热电材料能够将热能与电能直接相互转化,在废热回收及绿色制冷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相比无机块体热电材料,柔性热电材料具有可弯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还适用于制备可穿戴电子设备。近10年来,基于导电高分子、碳材料和无机纳米材料等的柔性复合热电材料及器件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不同材料体系的柔性热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热电性能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分子设计战略、形貌控制及掺杂技术等进行有效的调控。研发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先进柔性热电材料仍然极具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热电材料及器件 复合材料 导电高分子 碳材料 无机纳米材料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微胶囊相变材料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晓琳 孙蓉 +1 位作者 朱朋莉 杜如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9-1044,共6页
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FT-NIR)光谱分析技术,探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相变材料(PMMA-SiO2@PCM)微胶囊相变过程的光谱学特性和相变机理,分析相变过程微胶囊的微结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微胶囊中,石蜡的融化过程就是-CH2对称伸缩振... 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FT-NIR)光谱分析技术,探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相变材料(PMMA-SiO2@PCM)微胶囊相变过程的光谱学特性和相变机理,分析相变过程微胶囊的微结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微胶囊中,石蜡的融化过程就是-CH2对称伸缩振动逐渐增强和非对称伸缩无规则振动共存的振动变化过程.石蜡相变过程中,其近红外吸收峰强度的变化仅是壳层材料吸收峰强度变化幅度的一半.同时,近红外光谱可以用来辅助分析微胶囊的核壳结构,实现微胶囊相变过程监测.近红外光谱在微胶囊相变材料相变过程的应用对相变机理的研究及高效相变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相变材料 相变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下载PDF
舰船用隔热绝缘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晨 国占东 +3 位作者 白宗良 周爱民 余涛 徐宇哲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共6页
舰船用保温绝缘材料的相关研究在船舶设计及建造过程中长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隔热绝缘材料性能的优劣不仅影响到舰船的居住环境、安全性和服役寿命,甚至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本文首先对材料的隔热保温原理进行分析,并依据材质的不同对... 舰船用保温绝缘材料的相关研究在船舶设计及建造过程中长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隔热绝缘材料性能的优劣不仅影响到舰船的居住环境、安全性和服役寿命,甚至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本文首先对材料的隔热保温原理进行分析,并依据材质的不同对舰船领域涉及到的无机、有机、气凝胶超级隔热材料及由上述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隔热材料的种类、组成、性能及应用进行回顾总结;其次对舰船用隔热保温材料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保温 无机材料 有机泡沫材料 气凝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