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han Pamuk's Istanbul
1
作者 Mirjana Marinkovid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0期802-809,共8页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autobiographic-essayistic book Istanbul: Memories of a City written by Orhan Pamuk. lstanbul as a typical old capital shapes the lives of its citizens by its spirit, culture, and imperial pa...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autobiographic-essayistic book Istanbul: Memories of a City written by Orhan Pamuk. lstanbul as a typical old capital shapes the lives of its citizens by its spirit, culture, and imperial past.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 city that lives with specific sentiments--the sense of defeat and loss, melancholy and pain because of the lost power and glory. The author analyzes Pamuk's vision of his native city cre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al scenes and imaginary, the truly lived experiences and fiction. The paper is also concentrated on the deeds of the Turkish and European writers that had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in Pamuk's synthesi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nd authentic permeation of cultures he has achieved writing about Istanb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anbul orhan pamuk the Ottoman Empire the old capital
下载PDF
文化冲突与文化杂合:《我的名字叫红》中的情节结构隐喻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卫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中不仅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情节结构,也运用了社会现实小说的情节结构,通过此种结构模式及借以"细密画"这一独特的象征物,他写出了两种绘画风格、传统与个人才能乃至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杂合,并以融... :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中不仅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情节结构,也运用了社会现实小说的情节结构,通过此种结构模式及借以"细密画"这一独特的象征物,他写出了两种绘画风格、传统与个人才能乃至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杂合,并以融合东方和西方的小说技法实践了他所倡导的文化杂合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文化冲突 文化杂合 情节结构
下载PDF
“与读者成为同谋”——论《我的名字叫红》的第一人称叙事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茜 林晓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53,共4页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因其力作《我的名字叫红》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该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民族性特质的完美结合令东西方世界的读者折服。在"与读者成为同谋"的第一人称叙事中,有三个话语...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因其力作《我的名字叫红》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该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民族性特质的完美结合令东西方世界的读者折服。在"与读者成为同谋"的第一人称叙事中,有三个话语叙事系统:一是死者与凶手的话语叙事系统;二是动物与无生命物质的话语叙事系统;三是恋人间的话语叙事系统。这三种话语叙事系统,组成了完美的复调交响曲,真实呈现了后现代社会语境下土耳其人对民族传统与现代化进程的存在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我的名字叫红》 同谋 叙事
下载PDF
“呼愁”——理解帕慕克作品的一片钥匙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伟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本人认为"呼愁"是理解帕穆克作品的一片钥匙,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冲突与现代的矛盾、东西方间的冲突以及自我与"他我"间的争斗,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帕穆克的作品是一曲哀怨动人、发人深省的"呼愁&qu... 本人认为"呼愁"是理解帕穆克作品的一片钥匙,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冲突与现代的矛盾、东西方间的冲突以及自我与"他我"间的争斗,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帕穆克的作品是一曲哀怨动人、发人深省的"呼愁",是一曲帝国忧思的挽歌,而其作品之美就在弥漫其中的"呼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穆克 呼愁 美学 意义
下载PDF
“我是他人故我在”——解读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黑书》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52-157,共6页
在《黑书》中,帕慕克暗置了一个富于苏菲神秘主义意味的故事结构"我即凤凰",经由这一宗教叙事原型,作者深入地反思了写作、身份、文化三个层面中"自我"与"他人"的辩证关系,最终成就了具有深厚民族精神意... 在《黑书》中,帕慕克暗置了一个富于苏菲神秘主义意味的故事结构"我即凤凰",经由这一宗教叙事原型,作者深入地反思了写作、身份、文化三个层面中"自我"与"他人"的辩证关系,最终成就了具有深厚民族精神意味的诗学主题——"我是他人故我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黑书》 苏菲神秘主义
下载PDF
论帕慕克小说创作的“绘画情结”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中举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具有强烈的绘画情结,绘画艺术给了他无穷的创作灵感,赋予他描绘人、事、物的能力与智慧,色彩在他的作品中成为有血肉的文学形象,参与到文学叙事中,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我的名字叫... 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具有强烈的绘画情结,绘画艺术给了他无穷的创作灵感,赋予他描绘人、事、物的能力与智慧,色彩在他的作品中成为有血肉的文学形象,参与到文学叙事中,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以伊斯兰传统细密画的方式构局谋篇,全篇流溢着红色、黑色等色彩,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审视了土耳其人的历史、文化、艺术,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裂变,思考了文明的冲突与共存等问题。在帕慕克的作品中,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形成了互动、互补、契合的关系,兼备两种艺术的灵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色彩叙事 绘画情结 细密画
下载PDF
“影身”:《双重人格》/《白色城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1,共5页
"影身"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母题。奥尔罕.帕慕克的《白色城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皆属这类作品,这与土耳其、俄罗斯独特的文化存在状态——灵魂的断裂——有关。但是,两人的文学之路不同:前者走上了文化冲突的弥合之路,后... "影身"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母题。奥尔罕.帕慕克的《白色城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皆属这类作品,这与土耳其、俄罗斯独特的文化存在状态——灵魂的断裂——有关。但是,两人的文学之路不同:前者走上了文化冲突的弥合之路,后者走上了思索人的存在与救赎之路。这与伊斯兰神秘主义、东正教的文化渊源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白色城堡》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双重人格》
下载PDF
《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晖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7-62,共6页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艺术,进而探索帕慕克对小说形式创新所做的努力及其意义。《我的名字叫红》是帕慕克探索小说形式创新的典型文本,其独特的叙事行进方式使小说的创作达到空前的自由。
关键词 帕慕克 叙事语言 叙事节奏 叙事视角 叙事时间
下载PDF
解读奥尔罕·帕穆克的《我的名字叫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峰灵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7-29,共3页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文学史上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尔罕·帕穆克的重要作品。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叙事视角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主题的分析,旨在探讨奥尔罕·帕穆克对土耳其的民...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文学史上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尔罕·帕穆克的重要作品。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叙事视角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主题的分析,旨在探讨奥尔罕·帕穆克对土耳其的民族文化身份在东西方文化冲突背景下的思考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穆克 《我的名字叫红》 文化身份 混杂性
下载PDF
被窃的侦探小说:帕慕克玄学侦探小说论
10
作者 陈玉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1-157,共7页
奥尔罕·帕慕克的侦探小说特点已经引起国内外学界的注意,然而现有的研究未将帕慕克与传统侦探小说从本质上进行区分。《我的名字叫红》《黑书》《雪》等作品属于反侦探小说或称玄学侦探小说范畴。作者"窃取"和改写传统... 奥尔罕·帕慕克的侦探小说特点已经引起国内外学界的注意,然而现有的研究未将帕慕克与传统侦探小说从本质上进行区分。《我的名字叫红》《黑书》《雪》等作品属于反侦探小说或称玄学侦探小说范畴。作者"窃取"和改写传统侦探小说文本,颠覆传统的侦探形象和情节结构,质疑认知的有效性和真理的一元性,动摇理性王国和"我思"的本体性地位,体现出不可知论和反一元论的特点。帕慕克从本体论角度追问存在之谜和身份之谜,以文学叙事的方式回应世俗化和西化洪流中的土耳其民族身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玄学侦探小说 真相 身份焦虑
下载PDF
“我即你”:文明冲突与《白色城堡》
11
作者 张虎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1年第3期39-47,86,91,共11页
如何解决文明冲突?这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在这方面,帕慕克的小说《白色城堡》提供了一个新的灵感——"我即你"。借助苏非主义哲学,一方面,它指出所谓文明的权力化和相对真理性,另一方面,具象化了一部主体哲学史,将自我定... 如何解决文明冲突?这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在这方面,帕慕克的小说《白色城堡》提供了一个新的灵感——"我即你"。借助苏非主义哲学,一方面,它指出所谓文明的权力化和相对真理性,另一方面,具象化了一部主体哲学史,将自我定位于人的兽欲。虽然帕慕克常被视作后现代作家,然而"我"与霍加的身份互换和"爱"呼唤的却是一个以祂为中心的神圣世界:人的本质是零和无,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是彼此融合与欣赏,生命凝结于一瞬间,最终,一切归于一个超越的、不可知的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文明冲突 苏非主义 自我
下载PDF
奥尔罕·帕慕克小说《我的名字叫红》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12
作者 覃江华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90-92,共3页
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通过讲述一个细密画家被谋杀的故事,再现了西方对东方的经济入侵和文化殖民,东方在西方文明大举入侵之后所处的混乱、毁灭、迷茫和忧郁的境地的历史。小说中表达出来的内涵是:解构东... 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通过讲述一个细密画家被谋杀的故事,再现了西方对东方的经济入侵和文化殖民,东方在西方文明大举入侵之后所处的混乱、毁灭、迷茫和忧郁的境地的历史。小说中表达出来的内涵是:解构东西方二元对立、文化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鼓励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用对话代替对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也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帕幕克 文化冲突 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PDF
论帕慕克小说中文化身份意识形成的历史背景
13
作者 陈蕊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文章通过对帕慕克作品中表现出的忧伤感,西化运动及耻辱感的探讨,来分析其作品中文化身份意识形成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文化身份 忧伤感 西化运动 边缘感
下载PDF
帕慕克的“完人”
14
作者 张虎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0-14,共5页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深受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影响,他以"双重真理说""人主同一""纯粹之爱"为价值准则建构笔下人物的精神生活和行为规范,塑造出了理性与宗教的结合者、遁世的"自我&...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深受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影响,他以"双重真理说""人主同一""纯粹之爱"为价值准则建构笔下人物的精神生活和行为规范,塑造出了理性与宗教的结合者、遁世的"自我"沉思者及出世的"恋之奴仆"等一系列的"完人"形象。在主人公超脱俗世的修行中,帕慕克实践着作为一个苏菲修道者的"文化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完人 苏菲神秘主义
下载PDF
“布莱希特剧场”的枪声与帕慕克的“异托邦”——帕慕克“陌生化”布莱希特
15
作者 寇才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81-86,122,共7页
布莱希特"叙事体戏剧"理论是西方现代戏剧的宝贵遗产,但也需重新鉴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叙事作品《雪》以土耳其的"剧场革命"为结点,外察土耳其政治风云,内置布莱希特戏剧的理论实践,展现了布... 布莱希特"叙事体戏剧"理论是西方现代戏剧的宝贵遗产,但也需重新鉴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叙事作品《雪》以土耳其的"剧场革命"为结点,外察土耳其政治风云,内置布莱希特戏剧的理论实践,展现了布莱希特叙事体戏剧理论的本体论危机与生机。剧场里的真实枪声与鲜血,提醒我们警惕布莱希特戏剧的思想"独裁性"与对话性的矛盾;而谍影重重的叙事碎片交互"陌生化"则昭示了后现代叙事的某种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体戏剧 布莱希特 奥尔罕·帕慕克 《雪》 异托邦
下载PDF
从冲突到混杂再到互换的文化身份——论《白色城堡》的象征性文化寓意
16
作者 王红坤 杨中举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7-91,共5页
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白色城堡》通过两个不同文化文明背景人物彼此互换身份的寓言性故事,思考了"我为什么如我所是"这个带有强烈哲学意味的文化身份问题,批判了一种文化战胜另一种文化的思想,一种文化优越于另一种文化的谬... 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白色城堡》通过两个不同文化文明背景人物彼此互换身份的寓言性故事,思考了"我为什么如我所是"这个带有强烈哲学意味的文化身份问题,批判了一种文化战胜另一种文化的思想,一种文化优越于另一种文化的谬论,表明不同文化相互借鉴与融合、共同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表达了作者"杂交化(hybridization)是新生活的模式"的理想。艺术上,《白色城堡》同样杂糅了诸多东西方文学手法,形成了独特的混杂性创作风格。在当代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交流日益高涨的全球化时期,《白色城堡》的寓意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白色城堡》 身份互换 文化冲突 文化杂交
下载PDF
奥尔罕·帕慕克《雪》中的文化身份研究
17
作者 裴蓓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3期38-42,共5页
本文以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发表于2002年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政治小说《雪》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流亡诗人卡在卡尔斯小镇所创作的颇具隐喻意义的“书中书”和其亲身经历的“戏中戏”为两个解读重点,... 本文以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发表于2002年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政治小说《雪》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流亡诗人卡在卡尔斯小镇所创作的颇具隐喻意义的“书中书”和其亲身经历的“戏中戏”为两个解读重点,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帕慕克小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身份问题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雪》 文化身份
下载PDF
《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视角探微
18
作者 孙昕姣 《开封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巨作,这部作品曾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以独特的叙述技巧、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广大的读者。小说具有多重叙述视角,作者精心布局,层层深入,通过这...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巨作,这部作品曾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以独特的叙述技巧、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广大的读者。小说具有多重叙述视角,作者精心布局,层层深入,通过这些视角展示出作品丰富的宗教、文化、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我的名字叫红》 叙述视角
下载PDF
历史暴力与创伤记忆——论奥尔罕·帕慕克小说《寂静的房子》
19
作者 仇红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64-68,共5页
奥尔罕·帕慕克《寂静的房子》这部家族小说以达尔文奥鲁家族百年间发生的暴力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伤记忆反思了凯末尔那场自上而下的近代改革的成败,凸显了个人在历史暴力下所背负的民族创伤。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寂静的房子》
下载PDF
圣城与罪都: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
20
作者 陈丽青 《新余高专学报》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伊斯坦布尔是帕慕克小说的主角,在不同的作品里带着共同的忧伤,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示了它丰厚的内涵。细读文本可从帕慕克作品中提炼出贴近伊斯坦布尔灵魂的关键词:博物馆、雪、暴力,展示从"圣城"到"罪都"和介于二者... 伊斯坦布尔是帕慕克小说的主角,在不同的作品里带着共同的忧伤,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示了它丰厚的内涵。细读文本可从帕慕克作品中提炼出贴近伊斯坦布尔灵魂的关键词:博物馆、雪、暴力,展示从"圣城"到"罪都"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模糊地带,阐释伊斯坦布尔城市形象,理解它交揉错综的文化、宗教与种族,并探索传统失落与文化困惑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 伊斯坦布尔 圣城 罪都 呼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