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velogenic avian orthoavulavirus 1 isolates from poultry workers: Implications to emergence and its zoonotic potential towards public health
1
作者 Muhammad Zubair Shabbir Ruth Helmus Nissly +9 位作者 Abdul Ahad Masood Rabbani Levina Lim Shubhada K.Chothe Murugan Subbiah Aswathy Sebastian Istvan Albert Aziz Ul-Rahman Bhushan M Jayarao Suresh V.Kuchipud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1年第2期64-72,共9页
Objective:To carry out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ree avian orthoavulavirus 1(AOAV-1)isolates from poultry worker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Methods:Using Illumina Mi Seq,whole-genome ... Objective:To carry out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ree avian orthoavulavirus 1(AOAV-1)isolates from poultry worker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Methods:Using Illumina Mi Seq,whole-genome sequencing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three AOAV-1 isolates.A phylogenetic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ll coding genes was done using bioinformatics tools.Results: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genetic distance estimation sugges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and avian-originated velogenic strains of genotypeⅩⅢ,sub-genotypeⅩⅢ.2.1.Several substitutions in th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and biological motifs were exclusively identified in the human-originated strains.Conclusions: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velogenic AOAV-1 isolate from natural infection of the human upper respiratory tract.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evolution and zoonotic potential of velogenic AOAV-1 in a disease endemic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an orthoavulavirus 1 human originated strain Zoonotic potential evolution GenotypeⅩⅢ Poultry workers
下载PDF
The Models of Modern Human Origins:Eastern Perspective
2
作者 Fei PENG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149-176,共28页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scientific questions that has been widely deb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Since the 1980s,the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has formed two opposing camp...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scientific questions that has been widely deb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Since the 1980s,the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has formed two opposing camps:the""Out of Africa"hypothesis and the"Multiregional Evolution"hypothesis.With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f new materials and rapi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the new century,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adjustments in the debate over the origin models of modern humans,with materials from the East Asia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ajor hypotheses and models regarding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and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behavior,tracing their sources,history,and development.It also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some of the lates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research progress.Furthermore,it discusses the motives and directions for adjusting the models of modern human origins and behavioral evolution,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a vast amount of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in the discussion of various models and reflecting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modernity".The article calls for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China and emphasizes the need to provide a solid Eastern perspective for discussing modern human origin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origins and evolution Modern humans Behavioral Modernity Eastern Perspective
原文传递
中国云南稻作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讨(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曾亚文 杜娟 +3 位作者 普晓英 罗曦 杨树明 杨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2247-2256,共10页
[目的]探讨云南是世界稻种和人类的起源中心之一。[方法]复杂的而独特的云南生态环境造就了云南成为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心及其人类童年的摇篮。[结果]云南稻种和人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息息... [目的]探讨云南是世界稻种和人类的起源中心之一。[方法]复杂的而独特的云南生态环境造就了云南成为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中心及其人类童年的摇篮。[结果]云南稻种和人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息息相关;云南稻作文化可划分为滇西南稻作文化多样性中心区、滇南哈尼壮族稻作文化扩散区、滇中水旱轮作稻作文化区和滇北稻作文化贫乏区四大类型。滇西南既是云南稻种的遗传生态多样中心和稻作文化多样性中心,又是云南作物种质资源起源及其多样化中心;既是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中心,又是中原、印度和中南半岛三大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核心区。[结论]云南是人类的起源进化与稻种起源演化密切相关的共同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文化 生态环境 起源进化 人类 云南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人类牙齿大小的演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38,共14页
对第四纪中国境内人类牙齿大小变化特点的分析及与世界其它地区人类牙齿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显示,从直立人到现代人,中国境内人类牙齿尺寸呈缩小变化,但在具体表现特点上,中国古人类牙齿尺寸的演化具有与世界其它地区人类不同的特点... 对第四纪中国境内人类牙齿大小变化特点的分析及与世界其它地区人类牙齿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显示,从直立人到现代人,中国境内人类牙齿尺寸呈缩小变化,但在具体表现特点上,中国古人类牙齿尺寸的演化具有与世界其它地区人类不同的特点。作者认为,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人类演化过程中生存环境和文化发展的特点,提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及文化发展的独特性。本文对其在东亚地区人类演化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测量特征 人类演化 现代人起源 牙齿大小
下载PDF
赣语昌都片声调古今演变及人文成因 被引量:4
5
作者 卢继芳 罗昕如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昌都片是赣语的分区之一。昌都片赣语声调演变体现为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之间有着不同的历史层次,且彼此之间紧密联系。从声调演变的条件来看,既存在清浊分调、调值调形相似合并等普遍性演变条件,又存在送气分调、韵摄分调等区别性特征... 昌都片是赣语的分区之一。昌都片赣语声调演变体现为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之间有着不同的历史层次,且彼此之间紧密联系。从声调演变的条件来看,既存在清浊分调、调值调形相似合并等普遍性演变条件,又存在送气分调、韵摄分调等区别性特征条件。昌都片赣语声调演变特点呈现出区域分布,从成因来看,与赣北的历史人文及自然交通地理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语 声调演变 人文成因
下载PDF
古人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新智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0年第5期1-6,共6页
人类定义的改变将南方古猿纳入人类的范围 ,延长了人类历史的记录。 70年代延长到 30 0多万年 ,90年代延长到 40 0多万年。人造石器的历史已达 2 50万年。人类最可能诞生于非洲 ,大约在 2 0 0万年前走出非洲。直立人近年最重要的发现还... 人类定义的改变将南方古猿纳入人类的范围 ,延长了人类历史的记录。 70年代延长到 30 0多万年 ,90年代延长到 40 0多万年。人造石器的历史已达 2 50万年。人类最可能诞生于非洲 ,大约在 2 0 0万年前走出非洲。直立人近年最重要的发现还有非洲纳里奥科托姆 1 60万年前的骨架和西班牙 78万年前的人骨。人类到达澳洲在 6万年前。早期人类进化模式呈树丛状 ;晚期的模式较可能呈河网状。最近在中国人类进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假说 :“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这个假说支持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 ,并受到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支持 ,而与“现代人出自非洲说”(夏娃说或替代说 )相矛盾。近年有人根据对现生中国人 2 8个群体的遗传学研究推测“夏娃”的后代在 6万年前到达华南取代原住民 ,以后再到华北。将非洲和欧亚头骨 ,西亚和中国旧石器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指示“替代说”与中国的化石和石器的硬证据抵触很大。尼人的古DNA研究指示其与智人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可以杂交。葡萄牙新发现的人骨为此提供了实物证据 ,不利于“替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古人类学 现代人起源 中国 人类进化
下载PDF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 被引量:46
7
作者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2-709,共8页
关于现代人起源主要有两种学说多地区进化说和近期出自非洲说。文章介绍了中国人类进化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构成这个假说的基础的中国资料为多地区进化说提供实证。其直接证据来自人类化石,包括中国人类化石具有一系列共同特征... 关于现代人起源主要有两种学说多地区进化说和近期出自非洲说。文章介绍了中国人类进化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构成这个假说的基础的中国资料为多地区进化说提供实证。其直接证据来自人类化石,包括中国人类化石具有一系列共同特征,直立人与智人之间有形态学上的镶嵌,中国化石中有表现西方基因的形态学证据。另外,本文还简略介绍了用DNA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目前达到的结论,并从体质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环境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诸方面的资料对这个结论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起源 多地区进化说 中国
下载PDF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新智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6,F0002,共5页
笔者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包括600-700万年前的原初人和撒海尔人的最早期的人类、地猿、南方古猿、扁脸肯尼亚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的化石人、东南亚的直立人、魁人和弗洛勒斯人、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匠人、... 笔者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包括600-700万年前的原初人和撒海尔人的最早期的人类、地猿、南方古猿、扁脸肯尼亚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的化石人、东南亚的直立人、魁人和弗洛勒斯人、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匠人、罗德西亚人。接着介绍中国的直立人(俗称猿人)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作了简略的介绍。其后用具体资料说明人类进化早期身材逐渐增高,这种趋势停止于大约180万年,人类的脑量则一直存在着增大的趋势,后期增速更快。笔者还简单叙述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最后介绍关于现代人起源的争论,特别是从人类化石的形态,古文化遗物,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现代人起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进化 身高发展趋势 脑量发展趋势 现代人起源
下载PDF
人类从哪里来?——(1)国际古人类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季燕南 季强 +2 位作者 吴文盛 董颖 郭震 《地质学刊》 CAS 2019年第4期523-531,共9页
简要回顾了国际古人类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人类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了解过程,认识到人类并不是"上帝"创造之物,而是像其他生物一样,一步一步逐渐发展到现今阶段。认为"人猿过渡"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自... 简要回顾了国际古人类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人类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了解过程,认识到人类并不是"上帝"创造之物,而是像其他生物一样,一步一步逐渐发展到现今阶段。认为"人猿过渡"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不能将早期人类的演化阶段称为"人猿过渡阶段",再将Australopithecus译为"南方古猿"并不合适,因此建议将其中文学名译为"南方猿人",将Sahelanthropus的中文学名译为"撒海尔猿人",将Orrorin的中文学名译为"原初猿人",将Ardipithecus的中文学名译为"始祖地居猿人"。明确提出"复系"和"副系"的概念不科学,而是提倡"同源、共祖、单系"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人类起源与演化 历史与现状
下载PDF
生物考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耀武 王昌燧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4-89,共6页
简要介绍了生物考古的概念和发展史,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生物考古若干前沿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生物考古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生物考古 人类起源与进化 人类体质特征 人类遗传结构 人类食物结构 人类迁徙 农业起源与发展 古环境的响应
下载PDF
古汉语“等”的词性演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瑜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2-55,共4页
"等"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列举,是一个助词,它是古汉语中的动词"等"经过引申发展并进一步虚化而来。"等"的本义是"比照标准样子做出同样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引申发展出副词和名词的... "等"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列举,是一个助词,它是古汉语中的动词"等"经过引申发展并进一步虚化而来。"等"的本义是"比照标准样子做出同样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引申发展出副词和名词的用法。助词"等"是由名词"等"虚化而来的,其虚化的句法条件是用在代词、名词后表示"一类人、一类事物"或用于列举,仅表其多,由于高频出现,"等"的名词词汇义逐渐磨损,语义力量逐渐减弱,变成只表"列举"的列举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 本义 词性演变
下载PDF
对史前人类生活的考古哲学反思——兼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解释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敦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从考古哲学的角度讨论了进化论对史前人类生活研究的积极作用。第一二部分介绍了新考古学和进化人类学的新进展,第三部分说明了这些新的思想和解释模式对于研究史前人类生活和中国文明起源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国文明 考古哲学 史前人类 进化人类学 起源
下载PDF
“许昌人”头盖骨:现代人类起源再诠释?——“许昌人”头盖骨对国际学术界的挑战 被引量:3
13
作者 路运洪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90-92,共3页
"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印证了"多地区起源"及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模式学说的正确性,面对"许昌人"头盖骨,"非洲夏娃说"、"代替说"等不攻自破。"许昌人"不仅可能是北京猿... "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印证了"多地区起源"及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模式学说的正确性,面对"许昌人"头盖骨,"非洲夏娃说"、"代替说"等不攻自破。"许昌人"不仅可能是北京猿人的后代,同时还应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同时"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在人类学研究领域对DNA的科学证明提出了严峻挑战。它以事实提醒我们,面对现代人类多源说的实证资料,在人类学、考古学和基因科学诸多学术研究领域里调整学术思路势在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昌人” 头盖骨化石 现代人类起源 非洲夏娃说 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下载PDF
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内涵、成因及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孟林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3-77,共5页
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针对实业教育与时代脱节的状况,力图以学制改革确立职业教育地位,主张职业教育要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需要、适应地方发展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胡适职业教育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进... 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针对实业教育与时代脱节的状况,力图以学制改革确立职业教育地位,主张职业教育要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需要、适应地方发展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胡适职业教育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进化呼唤下的产物,美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是它的主要理论渊源,同时其自身的求学经验也为之提供了有益启发。胡适推动建立了适应"时势之需"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了当时西方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普及,也开启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职业教育思想 社会进化 理论渊源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英汉妈妈语族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秉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127-129,共3页
据猜想和假说,原始人类的最初语根之一ma,含有三个语义,它们各自的语义发展层次为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此说明语言起源有一定的道理。语言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语根,论证这种语义发展,解释复杂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 原始语根 妈妈 语义发展 语言起源
下载PDF
中国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思考(英文)
16
作者 高星 李锋 +2 位作者 关莹 张晓凌 John W.OLSEN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7-334,共18页
越来越多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类起源、演化和适应理论问题的看法。中国作为东亚一个幅员辽阔的地理区域,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热点地带。来自该地区新的人类化石和石器组合对基于非洲和... 越来越多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类起源、演化和适应理论问题的看法。中国作为东亚一个幅员辽阔的地理区域,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热点地带。来自该地区新的人类化石和石器组合对基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记录构建的“现代人出自非洲说”(Recent Out-of-Africa)提出了挑战。新的古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现代人出现于约100kaBP的中国南方,可能(至少部分)是由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化而来。一些古老型智人表现出了与早期古人类镶嵌或过渡性的体质特征,并可能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杂交混合。同时一些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表现出了早期现代人类技术和行为的复杂性。中国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主工业和南方的砾石石器主工业贯穿于整个更新世,然而从约40kaBP开始,石叶技术开始出现在中国北部,紧随其后的是这些地区骨制工具和个人装饰品的出现,这表明,更新世晚期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与我国北部可能存在着紧密的文化关系,东北亚地区可能存在着由西北向东南的迁移路线。人类化石和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和适应的过程与机制可能与欧亚大陆西部有所不同。本文对有关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研究所取得的新发现和进展进行了总体回顾,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了对相关重要学术问题的看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人起源与演化 行为现代化与复杂化 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下载PDF
《太平广记》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生成及观念新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礼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0-54,94,共5页
《太平广记》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生成当源于农耕生产的人牲祭祀文化,是焚巫(暴巫)和沉人的祭祀仪式世俗化发展的结果。由于阴阳配对的巫术思维,人们认为人牲祭祀是给神送去婚配对象,以此娱神祈神,保证农耕生产风调雨顺。后来这种娱神观... 《太平广记》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生成当源于农耕生产的人牲祭祀文化,是焚巫(暴巫)和沉人的祭祀仪式世俗化发展的结果。由于阴阳配对的巫术思维,人们认为人牲祭祀是给神送去婚配对象,以此娱神祈神,保证农耕生产风调雨顺。后来这种娱神观念逐渐脱离宗教祭祀的原始内涵而演变为世俗化的人神遇合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人神遇合故事 文化生成 观念新变
下载PDF
人类从哪里来?——(2)中国化石人类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18
作者 季燕南 季强 +2 位作者 吴文盛 董颖 郭震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1期1-26,共26页
回顾了中国化石人类学的研究历史,阐述了中国古人类化石发现的时间、地点、特征及分类,充分肯定了中国化石人类学研究在国际古人类学研究中所作的贡献及科学地位。介绍了中西学者对于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的认识差异和不同观点,分析了产... 回顾了中国化石人类学的研究历史,阐述了中国古人类化石发现的时间、地点、特征及分类,充分肯定了中国化石人类学研究在国际古人类学研究中所作的贡献及科学地位。介绍了中西学者对于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的认识差异和不同观点,分析了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①长期以来,中国乃至亚洲一直没有发现海德堡人化石,绝大多数观点认为海德堡人从来就没有到达过亚洲,因此亚洲不存在海德堡人阶段;②古老型智人或现代人的定义或概念不明确,有观点认为古老型智人就是“早期智人”,又有观点认为古老型智人是指介于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定义混乱。建议将中国人类演化历史划分为6个阶段,即前南方猿人阶段、南方猿人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先驱人—海德堡人阶段、智人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历史与现状 化石人类学 人类起源与演化 中国
下载PDF
人体部位字溯源
19
作者 谭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9-54,共6页
人体部位字因取象具体,大多为象形字或以象形部件为主要构件。它们与人类密切相关,多为核心词,产生年代久远,多数沿用至今。字形变化主要是为适应书写便捷、协调的需求而进行的笔画析断、变形。通过历时比较,不难追溯到它们原有的理据... 人体部位字因取象具体,大多为象形字或以象形部件为主要构件。它们与人类密切相关,多为核心词,产生年代久远,多数沿用至今。字形变化主要是为适应书写便捷、协调的需求而进行的笔画析断、变形。通过历时比较,不难追溯到它们原有的理据信息。有些字在甲骨文或金文中已增加声符,以方便识读。有些字虽然来源部位相同,但含义与用法却有较大差异,说明甲骨文时代人们已有精密表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部位 理据 形义 演变
下载PDF
从分子进化看人类起源
20
作者 陈建华 《洛阳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45-50,共6页
UPGMA法,近邻关系法,及最节省法等证明,人类与黑猩猩属于同一进化枝,人类起源的年代远远短于原来的估计.
关键词 人类起源 分子进化 系统发育 构树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