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的研究进展、远景和存在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13
1
作者 沈其韩 宋会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95-2815,共21页
本文在查阅前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研究历史分为1949年以前,1950~1965年期间,1978~1986年期间,1987~1994年期间和2009年以来5个阶段。重点介绍了鞍本地区、冀东-吕梁... 本文在查阅前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研究历史分为1949年以前,1950~1965年期间,1978~1986年期间,1987~1994年期间和2009年以来5个阶段。重点介绍了鞍本地区、冀东-吕梁地区和河南舞阳地区富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典型富铁矿的研究概况,针对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磁铁富矿成因的复杂性,对不同成因观点以及目前已取得的共识进行了详细阐述。目前大多数学者不支持接触交代假说和菱铁矿经变质转化为富铁矿成矿假说,近半数学者支持变质热液成矿假说,半数学者支持混合岩化热液成矿假说。作者在综合分析前人大量资料后,认为变质热液成矿说依据不足,理由有四点:(1)磁铁富矿中往往见有磁铁贫矿的残体;(2)磁铁富矿与蚀变岩紧密伴生,蚀变矿物石榴子石、部分角闪石(透闪石)和部分绿泥石均属非变质热液成因;(3)研究区遭受区域高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为2500~2450Ma,而与蚀变矿物石榴石紧密伴生的热液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40±7Ma,明显小于区域变质作用年龄,据此可将热液作用时间限定于古元古代晚期,相当于大陆地壳伸展阶段;(4)部分热液成因富铁矿利用Re-Os方法定年,除一种属原生沉积成矿外,年龄范围也在古元古代晚期,可作为参考。此种热液是否为混合岩化热液尚缺乏足够证据,故本文暂将其作为古元古代晚期热液。此外,本文对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及其远景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古元古代晚期形成的磁铁富矿规模属大型矿床,有较好远景;原生较富贫铁矿因褶皱构造产生磁铁矿流变而形成的富铁矿(可能尚有热液叠加)规模较大,具有一定远景;其他类型均为小型规模,不具工业意义。最后,本文指出富铁矿成因研究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早元古代晚期热液的来源;热液的形成是一期还是多期;铁建造遭受区域变质达高绿片岩相时,贫铁矿的围岩变质演化机理等,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富铁矿 成因类型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论中国冶金术的起源 被引量:8
2
作者 华觉明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1年第4期364-369,共6页
传统观念认为冶金术只能有一个起源,中国的冶铜术也是由国外传入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历史资料及科技发明史实的引证,论证了某一项技术的发明可以有几个起源,中国的冶金术是在本土产生的,并且可能有几处起源。
关键词 中国 冶金术 起源
下载PDF
我国铁陨石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永亨 王道德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C00期1-9,共9页
本文总结回顾了我国铁陨石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对比国际研究水平分析了不足和差距。近10年来,我国在单块体铁陨石元素面分布、分类参数、铁陨石母体成因、特殊构造集合体和大气剥蚀消融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关键词 中国 铁陨石 研究水平 元素面分布 分类参数 母体成因 特殊构造集合体 大气剥蚀消融作用
下载PDF
中国钢铁的需求和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翁宇庆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0,共10页
钢铁材料因其综合性能好,适应面宽,品种规格多,价格低廉且稳定,仍将是今后最重要的原材料。本文分析了1980~1995年中国钢材的产量、消耗量和进出口量,结合调查结果预测了至2000年中国钢材数量及其品种的需求。指出钢... 钢铁材料因其综合性能好,适应面宽,品种规格多,价格低廉且稳定,仍将是今后最重要的原材料。本文分析了1980~1995年中国钢材的产量、消耗量和进出口量,结合调查结果预测了至2000年中国钢材数量及其品种的需求。指出钢铁工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①主要围绕超高功率电炉和近终形连铸-连轧发展的紧凑式电炉短流程,以及用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连铸及冷、热连轧机组配套的高炉-转炉长流程;②满足国民经济对品种的需求;③提高产品质量和建立质量体系;④继续节能降耗;⑤加强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钢铁工业 需求 发展
下载PDF
新四军的由来和铁军精神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勉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2-57,共6页
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在华中地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卓越... 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在华中地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军游击队 新四军 由来 铁军精神
下载PDF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中元古代与裂谷作用有关的铁、稀土、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秀兰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元古代形成的大型多金属矿床 ,是我国重要的铁、稀土、铜、铅、锌矿产地。矿床为产于沉积岩中热水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受地层、构造控制 ,与裂谷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裂谷系内外分支的地质...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元古代形成的大型多金属矿床 ,是我国重要的铁、稀土、铜、铅、锌矿产地。矿床为产于沉积岩中热水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受地层、构造控制 ,与裂谷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裂谷系内外分支的地质环境及矿床矿种不同 ,导致矿床特征及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为钾、钠、磷等含量较高的热水沉积型 ,霍各乞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过渡热水沉积型 ,东升庙和甲生盘等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热水沉积型。文中将对上述矿床分别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作用 成因 中元古代 金属矿床 矿床成因 华北地块 稀土矿床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铁刃铜器的科学分析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颖琛 刘亚雄 +1 位作者 姜涛 陈坤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54-3158,共5页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铁刃铜器是中原地区较早的用铁证据。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电子探针(EPMA)等多种方法,对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的3件铁刃铜器进行了科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铜骹铁叶矛(STG001)铁质...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铁刃铜器是中原地区较早的用铁证据。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电子探针(EPMA)等多种方法,对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的3件铁刃铜器进行了科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铜骹铁叶矛(STG001)铁质部分可见硅酸盐与氧化亚铁共生夹杂,且沿着加工方向拉长,其材质为块炼铁。铁刃铜削(SGT002)和铜内铁援戈(SGT003)残留铁金属颗粒中均检测出较为显著的Ni和少量Co,SEM-EDS线扫描分析显示Ni和Co在各相之间存在高低交错的分布特征,判断其材质为陨铁,其Ni含量处于铁陨石ⅢC和ⅢD之间,原始结构应属极细粒八面体铁陨石(Off)或无纹铁陨石(Ataxite)类型。样品STG001和SGT002铜质部分均保留较为典型的锡青铜铸造组织形态,基体为已腐蚀的α固溶体,残余(α+δ)固溶体均匀分布,铜铁结合处无明显的晶粒变形和再结晶现象,显示该区域未经历铸后的冷热加工。由此推断,铁刃部分应是先锻打加工成形后,嵌入铸造铜质部分的组合陶范,通过铸接的方式与铜质部分紧密结合而形成铜铁复合器物。简要梳理了中国早期铁金属的使用证据,指出陨铁和人工冶铁制品在虢国墓地的同时出现,显示了该时期在研究中国铁冶金技术起源和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西北地区在早期块炼铁技术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生铁技术在中原地区的产生则与商周青铜铸造技术传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史 铜铁复合器 陨铁 块炼铁 中国冶铁起源
下载PDF
中国古代块炼铁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飏 李祖德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1999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块炼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了古代块炼铁技术与现代冶金技术及粉末冶金技术的关系,我国铁器最早见于西周晚期,铁器的使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人工最初制铁,是采用固体碳还原,即块炼铁技... 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块炼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了古代块炼铁技术与现代冶金技术及粉末冶金技术的关系,我国铁器最早见于西周晚期,铁器的使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人工最初制铁,是采用固体碳还原,即块炼铁技术,对冶金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的现代直接还原铁(DRI)技术,是古代块炼铁技术在新水平上的复兴,以铁精矿粉为原料生产粉末冶金用铁粉的工厂,我国已有几家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块炼铁技术 粉末冶金
下载PDF
南北方养殖的仿刺参几种体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俭 母刚 +1 位作者 刘剑波 姚恩长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8-31,44,共5页
按国家标准测定福建和山东长岛养殖的淡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干体质量6-8g)中铝、铁、粗蛋白和脂肪酸的含量、复水率、干重率及涨发倍数,比较南北方养殖仿刺参体成分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福建仿刺参中铝、粗蛋白、复水... 按国家标准测定福建和山东长岛养殖的淡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干体质量6-8g)中铝、铁、粗蛋白和脂肪酸的含量、复水率、干重率及涨发倍数,比较南北方养殖仿刺参体成分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福建仿刺参中铝、粗蛋白、复水率、干重率、涨发倍数均高于长岛仿刺参。福建仿刺参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花生四烯酸(AA)的相对质量分数高于长岛仿刺参,而饱和脂肪酸(SFA)及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之和的相对质量分数则低于长岛仿刺参。按相对质量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福建仿刺参体内AA〉DHA〉EPA,长岛仿刺参体内EPA〉AA〉D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参南养 粗蛋白 脂肪酸 复水率 干重率 涨发倍数
下载PDF
关于中国冶铁起源问题的讨论
10
作者 简洪玲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3-54,共2页
关于中国冶铁何时起源的问题,历来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根据已有史料和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国 冶铁 起源
下载PDF
史前青铜冶铸业与中原早期国家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海 陈建立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9,90,共9页
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明化进程有着各自不同的演进道路,中原地区也不例外。由于史前中原社会缺乏制作高档奢侈品的原料和技术,贵族阶层的成长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青铜冶铸技术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对中... 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明化进程有着各自不同的演进道路,中原地区也不例外。由于史前中原社会缺乏制作高档奢侈品的原料和技术,贵族阶层的成长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青铜冶铸技术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对中原社会文明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原社会真正进入早期国家的关键性的推动力量。实际上,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已经为青铜冶铸技术的传入和本土化奠定了基础。二里头文化青铜冶铸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更是中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冶铸 中原地区 早期国家 文明起源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与早期铜铁技术的交流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坤龙 梅建军 潜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7,150,共11页
本文根据中外考古学和金属史等领域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铜、铁两种金属的生产和使用,综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沿史前丝绸之路金属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公元前2000年前后,欧亚草原地带的青铜文化对铜和青铜技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出现和早期... 本文根据中外考古学和金属史等领域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铜、铁两种金属的生产和使用,综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沿史前丝绸之路金属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公元前2000年前后,欧亚草原地带的青铜文化对铜和青铜技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出现和早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后,中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在中西互动的技术交流中持续发挥着桥梁作用,铜鍑和铜镜的向西传播与此有关,早期块炼铁技术在中国中原地区的出现也复如是。汉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开辟,生铁原料和技术的西向传播,对中亚地区钢铁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早期铜、铁技术的传播与交流表明:文化与技术交流在不同的时期可能呈现完全不同的形式,经由不同的交通路线和中介人群,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和深度也大为相异。中西互动源远流长,对东西文明的演进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丝绸之路 冶金技术 中西交流 镔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