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吸引作用及诱集效率
1
作者 林涛 郭雅清 +3 位作者 陈晓瑜 杨风花 杨广 魏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6-1105,共10页
【目的】评估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吸引作用,为利用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田间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980,... 【目的】评估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吸引作用,为利用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田间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980, 10, 0.1和0.001 g/L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对黄胸蓟马成虫及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的吸引率,测定980, 10和0.1 g/L香叶醇对南方小花蝽和黄胸蓟马成虫吸引作用的时间效应以及吸引率;并进一步在田间大棚条件测定10 g/L香叶醇诱集的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成虫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石蜡油)比,测试的各浓度茉莉酸甲酯对黄胸蓟马成虫和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吸引率差异不显著,980 g/L芳樟醇对黄胸蓟马成虫吸引率显著提高,但测试的各浓度芳樟醇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的吸引率无显著变化;香叶醇纯品(980 g/L)对黄胸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提高,高浓度(10和0.1 g/L)香叶醇对南方小花蝽成虫的吸引率均显著提高,但对南方小花蝽若虫的吸引率变化不显著。不同浓度香叶醇诱集的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且980和10 g/L香叶醇在处理后2 h时诱集的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香叶醇诱集的,并且无论是否被黄胸蓟马成虫为害,980和10 g/L香叶醇处理的青椒苗对南方小花蝽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与对照组(喷洒清水)比,田间大棚喷洒10 g/L香叶醇的处理组在5 h内诱集的黄胸蓟马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但诱集的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显著提高。【结论】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吸引率存在差异,10 g/L香叶醇能够在5 h内有效诱集南方小花蝽成虫,但不显著吸引黄胸蓟马,这些结果为利用香叶醇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蓟马 南方小花蝽 植物挥发物 吸引作用 诱集 香叶醇
下载PDF
释放东亚小花蝽对茄子上蓟马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34
2
作者 尹健 高新国 +5 位作者 武予清 蒋月丽 刘顺通 段爱菊 张自启 刘长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9-462,共4页
2008—2009年在驻马店和洛阳开展了释放东亚小花蝽控制茄子蓟马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地试验在释放2头小花蝽成虫.m 2后第14 d,小花蝽密度分别为0.70和0.52头.株1,已成功定殖。在苗期蓟马未发生时释放2头小花蝽成虫.m 2,在蓟马发生盛期的... 2008—2009年在驻马店和洛阳开展了释放东亚小花蝽控制茄子蓟马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地试验在释放2头小花蝽成虫.m 2后第14 d,小花蝽密度分别为0.70和0.52头.株1,已成功定殖。在苗期蓟马未发生时释放2头小花蝽成虫.m 2,在蓟马发生盛期的控制效果可达94.46%;在花期释放2头小花蝽成虫.m 2,其控制效果仅66.62%。早期(苗期)释放是利用小花蝽生物防治蓟马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释放 蓟马 茄子
下载PDF
东亚小花蝽对四种害虫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武予清 赵明茜 +2 位作者 杨淑斐 段云 蒋月丽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室内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棉蓟马成虫、烟粉虱4龄若虫、朱砂叶螨雌成螨和甘蓝蚜成虫的捕食作用、种内干扰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对棉蓟马的捕食量符合Na=1.0819Nt/(1+0.08485Nt),... 室内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棉蓟马成虫、烟粉虱4龄若虫、朱砂叶螨雌成螨和甘蓝蚜成虫的捕食作用、种内干扰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对棉蓟马的捕食量符合Na=1.0819Nt/(1+0.08485Nt),对朱砂叶螨的捕食量符合Na=2.704Nt/(1+0.1423Nt),对烟粉虱的捕食量符合Na=1.9641Nt/(1+0.2455Nt),对甘蓝蚜的捕食量符合Na=1.5912Nt/(1+0.1808Nt)。东亚小花蝽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符合Hassell模型。东亚小花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寻找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在这4种害虫中,小花蝽对朱砂叶螨的瞬间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对棉蓟马的瞬间攻击率最小,对烟粉虱的最大捕食量最小、处置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棉蓟马 烟粉虱 朱砂叶螨 甘蓝蚜 捕食功能 干扰作用
下载PDF
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邱海燕 付步礼 +4 位作者 马晓彤 李曼交 覃婷 唐良德 刘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89,共6页
为评价淡翅小花蝽Orius tantillus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 为评价淡翅小花蝽Orius tantillus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其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其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淡翅小花蝽成虫具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其平均捕食量减少,捕食作用率降低。根据Beddington模型E=a/[1+aT h N+bT w(P-1)]拟合获得淡翅小花蝽成虫捕食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干扰模型E=0.9685/(0.0110 N+1.3837 P-0.3837),表明淡翅小花蝽的搜寻效应随其自身密度和黄胸蓟马密度的增大而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黄胸蓟马具有较大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翅小花蝽 黄胸蓟马 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干扰反应
下载PDF
六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及南方小花蝽的选择毒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涛 林硕 +3 位作者 陈艺欣 杨风花 杨广 魏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95-1305,共11页
【目的】评估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1种新型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选择毒性,为杀虫剂与南方小花蝽联合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吡虫啉、呋虫胺、氟... 【目的】评估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1种新型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选择毒性,为杀虫剂与南方小花蝽联合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吡虫啉、呋虫胺、氟吡呋喃酮、氯噻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的毒力及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急性毒性,并评估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暴露风险。【结果】供试的7种杀虫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半致死用量(median lethal rate,LR_(50))均低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氯噻啉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_(50)值最低(0.183 g a.i/hm^(2)),显著低于其他杀虫剂;氟吡呋喃酮和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_(50)值分别为3.066和3.949 g a.i/hm^(2),显著高于其他杀虫剂;两种烯啶虫胺制剂(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_(50)分别为0.327和0.201 g a.i/hm^(2);两种噻虫嗪制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_(50)值分别为0.970和0.685 g a.i/hm^(2);不同剂型和含量的烯啶虫胺和噻虫嗪对黄胸蓟马成虫的毒力差异显著。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LR_(50)值均低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而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LR_(50)值高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毒性最低(LR_(50)>65.736 g a.i/hm^(2)),吡虫啉和呋虫胺次之(LR_(50)值分别为21.317和24.486 g a.i/hm^(2))。吡虫啉、呋虫胺、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和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具有较高的选择毒性。三氟苯嘧啶和吡虫啉对农田内、农田外南方小花蝽的风险均可接受,氯噻啉和噻虫嗪均不可接受。【结论】黄胸蓟马成虫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氟苯嘧啶均具极高的敏感性,其中以吡虫啉和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风险较低;三氟苯嘧啶与南方小花蝽兼容性较高,二者在黄胸蓟马的联合防控中具备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蓟马 南方小花蝽 新烟碱类杀虫剂 三氟苯嘧啶 急性毒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释放东亚小花蝽对三种设施蔬菜蓟马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1
6
作者 侯峥嵘 李锦 +4 位作者 李金萍 孙贝贝 尹哲 王俊侠 郭喜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67-69,76,共4页
评价在日光温室中释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 (Poppius)]对辣椒、茄子、黄瓜3种作物上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2头/m2的密度释放东亚小花蝽,每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14 d后东亚小花蝽对蓟马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对辣椒、茄子、黄... 评价在日光温室中释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 (Poppius)]对辣椒、茄子、黄瓜3种作物上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2头/m2的密度释放东亚小花蝽,每周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14 d后东亚小花蝽对蓟马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对辣椒、茄子、黄瓜蓟马的防效分别为95.82%、88.58%、55.94%;辣椒、茄子上东亚小花蝽与对照药剂乙基多杀菌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而黄瓜上东亚小花蝽与对照药剂乙基多杀菌素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3种作物的对比上,东亚小花蝽对辣椒蓟马防治效果要优于茄子和黄瓜,三者间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oriussauteri(Poppius)] 蓟马 设施蔬菜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室内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付步礼 邱海燕 +7 位作者 李强 孙衍汤 周世豪 杨石有 李善光 唐良德 张方平 刘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生物防治潜能。【方法】室内系统研究了东亚小花蝽不同虫态对黄胸蓟马不同虫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与捕食选择性。【结果】... 【目的】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的捕食作用及生物防治潜能。【方法】室内系统研究了东亚小花蝽不同虫态对黄胸蓟马不同虫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与捕食选择性。【结果】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与成虫分别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强,分别为126.64头和64.30头,捕食上限(1/Th)最大,分别为149.25头/d和84.75头/d。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捕食量与黄胸蓟马猎物密度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东亚小花蝽高龄若虫与成虫对黄胸蓟马表现出较高的寻找效应。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随着天敌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率随之降低,表明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该反应符合Hassell模型方程。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偏好性最强,其次为成虫,对伪蛹喜好性较弱。【结论】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所获研究结果为正确评价东亚小花蝽对黄胸蓟马的生防潜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黄胸蓟马 生物防治 捕食作用
原文传递
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对蓟马类害虫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鞠倩 欧阳芳 +2 位作者 张群 戈峰 曲明静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4-1200,共7页
为明确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对蓟马类害虫的控制效果,通过3年田间试验系统调查花生单作、玉米单作和花生-玉米间作3种种植模式下蓟马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的种群数量动态特征及不同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和蓟马的... 为明确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对蓟马类害虫的控制效果,通过3年田间试验系统调查花生单作、玉米单作和花生-玉米间作3种种植模式下蓟马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的种群数量动态特征及不同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和蓟马的益害比。结果显示,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82.94%以上的东亚小花蝽来源于玉米斑块;与2种单作种植模式相比,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未显著减少蓟马的种群密度;东亚小花蝽种群密度与蓟马种群密度呈显著线性关系;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蓟马的益害比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单作种植模式。表明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在局域农田小范围空间尺度下能显著提高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但并不能显著减少蓟马类害虫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控害作用 作物多样性 东亚小花蝽 蓟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