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Explanation Effect of the European Numerical Prediction on Tempera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LI Xiang-ke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2年第11期41-43,46,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explanation effect of the European numerical prediction on temperature. [Method] Based on CMSVM regression method, by using 850 hPa grid point data of the European numerical p...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explanation effect of the European numerical prediction on temperature. [Method] Based on CMSVM regression method, by using 850 hPa grid point data of the European numerical prediction from 2003 to 2009 and actual data of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at 8 automatic stations in Qingyang City,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temperature was established, and running effect of the business from 2008 to 2010 was tested and evaluated. [Result] The method had very good guidance role in real-time business running of th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Test and evaluation found that as forecast time prolonged, prediction accuracies of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declined. When temperature anomaly was higher (actual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historical mean), prediction accuracy increased. Influence of the European numerical prediction was bigger.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operation of the prediction method was convenient, modeling was automatic, running time was short, system was stable, and prediction accuracy was high. It was suitable for implementing of the explanation work for numerical prediction product at meteorological s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ean numerical prediction TEMPERATURE Explanation effect China
下载PDF
A Nume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Orography During the Landfall Process of Typhoon Haitang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海 陈红梅 诸晓明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7年第1期3-12,共10页
The landfall process of typhoon Haitang which affected East China seriously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MM5 model and the track, intensity, precipitation and structure of typhoon were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n thro... The landfall process of typhoon Haitang which affected East China seriously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MM5 model and the track, intensity, precipitation and structure of typhoon were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n through the sensitive test, the effects of terrain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rregular track during the period of typhoon passing through Taiwan and later landfalling at Fujian was in relation to the occurring and developing of orthographic impressed depression. The amount of rainfall was enhanced more than one time and the strength of typhoon was weakened 4 to 5 hPa.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terrain on the structure of typhoon is limited at low level and is backward in space compared with the one at high level. In addition,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in the typhoon's moving direction inclines to the west on the eye of landfall may be concerned with the ter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Haitang orographic effects numerical experiments structural change
下载PDF
太行山东麓一次强对流降雹过程中的地形强迫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军 张磊 +1 位作者 李宝东 孙玉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利用WRF模式对2011年5月26日发生在太行山东麓的一次强对流降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太行山及周边地形在本次强对流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控制华北平原的偏东暖湿气流受太行山阻挡并与切变线东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在太行山东侧... 利用WRF模式对2011年5月26日发生在太行山东麓的一次强对流降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太行山及周边地形在本次强对流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控制华北平原的偏东暖湿气流受太行山阻挡并与切变线东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在太行山东侧形成水汽高值区。太行山东坡下垫面向上热通量明显高于华北平原,午后850hPa高度山坡与平原的假相当位温梯度达到0.2 K·km^(-1),850~600 hPa假相当位温垂直梯度达4 K·km^(-1),对应上坡风的垂直速度大于1 m·s^(-1),热力环流为太行山东麓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太行山东侧暖湿气层之上为偏西干冷气流,由此形成的强热力不稳定与水汽高值区、上坡风共同造成太行山东麓强对流过程的发生。局地小尺度地形抬升与重力波共同促使太原盆地有对流单体生成,该单体移经太行山西侧迎风坡受阻挡抬升而增强,越过山顶后与维持在太行山东侧的对流单体发生合并,从而导致对流云的强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地形效应 对流合并 数值模拟 太行山
下载PDF
局地低矮地形对华南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博 刘黎平 +1 位作者 赵思雄 黄翠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38-1650,共13页
为了探讨华南地区常见的局地喇叭口、迎风坡地形对暴雨的影响,选取云开山地到珠三角平原之间的地理范围为研究区域,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进行三组地形试验,研究了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局地地形对强降雨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去云开山地,原山... 为了探讨华南地区常见的局地喇叭口、迎风坡地形对暴雨的影响,选取云开山地到珠三角平原之间的地理范围为研究区域,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进行三组地形试验,研究了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局地地形对强降雨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去云开山地,原山地迎风坡的雨带北抬,对应雨量增加带,24h增值超过100mm;增加云开山地的高度,则会出现反"C"形雨量增加带;对于南北向的喇叭口地形,越往北降雨增幅越明显。地形试验表明,华南地区数百米的山地可影响到对流层中上层环流变化;通过改变局地地形,在特定区域将造成近地层辐合与上升运动的增强,有时甚至形成垂直方向的正向闭合环流圈,从而引起局地中尺度对流的发展,造成暴雨增幅;地形的改变将促使近地层风场发生改变,对中尺度而言,先发生变化的风场会引起涡度等要素随之改变,最终导致暴雨落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中尺度地形 数值试验 地形作用
下载PDF
重力波与低纬高原地区M_β CSs地域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莉 丁治英 +1 位作者 张腾飞 李华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8,共8页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3年6月低纬高原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从重力波的角度研究低纬高原地区MβCSs生命史较短这一地域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表明,大气稳定层结利于重力波的产生和传播,重力波的传播导致M...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3年6月低纬高原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从重力波的角度研究低纬高原地区MβCSs生命史较短这一地域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表明,大气稳定层结利于重力波的产生和传播,重力波的传播导致MβCSs的能量向两侧快速频散,使得成熟的MβCSs主体强度减弱,两侧有新的MβCSs生成并发展,中心降水也迅速减弱。地形敏感性试验表明,低纬高原地形使得大气在不稳定能量积累以后很快释放触发强降水,大气随即转化为稳定层结,利于重力波的快速传播和MβCSs主体能量的迅速频散,使得低纬高原地区触发暴雨的MβCSs生命史较短,引发的降水具有突发性强、历时短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 MβCSs地域特征 数值模拟 地形作用
下载PDF
2001年8月23日华北强风暴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龚佃利 吴增茂 傅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15,i0004,共13页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 V3.5)对2001年8月23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取得合理模拟结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风暴发生的热力条件、太行山地形动力作用和风暴中尺度结构特征,并依据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 V3.5)对2001年8月23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取得合理模拟结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风暴发生的热力条件、太行山地形动力作用和风暴中尺度结构特征,并依据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强风暴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本次风暴是在以西北气流为主导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低层增温,中高层降温和整层增湿是造成层结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上游地区对流引发的干冷下沉气流沿太行山背风面下滑形成的下坡风是触发强风暴发生的直接动力机制。湿位涡分析表明,风暴发生区具有明显的等熵面倾斜,对流层中低层pm1<0区域,同时pm2>0,满足倾斜涡度发展的条件,对强风暴的发展具有一定指示性。风暴发展早期,其垂直方向次级环流可能与新雷暴的产生和雷暴的跳跃式传播有关。太行山地形引起的边界层风场的变化,包括下坡气流和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对风暴的触发、组织和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风暴 数值模拟 动力机制 地形作用 倾斜涡度发展 强风暴 华北地区 数值研究 中尺度辐合线 非静力平衡模式
下载PDF
地形对两次寒潮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惠小英 罗四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83-293,共11页
本文利用FGGEⅢb资料与原始方程模式对两次寒潮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东亚的地形动力作用对以下天气系统有重要影响:(1)蒙古高压的生成、发展;(2)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附近地形槽的形成;(3)兰州高压的形成和发展;(4)冷空气南下的路径。
关键词 寒潮 数值模拟 地形 动力作用
下载PDF
下垫面对郑州城市强降水的影响:城市化及地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苏爱芳 施东雷 葛旭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4-446,共13页
利用WRF-ARW中尺度区域数值模式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slab-UCM),采用ERA-interim 0.5°×0.5°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和边界条件,对2016年6月5日郑州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模拟,并通过改变下垫面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地... 利用WRF-ARW中尺度区域数值模式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slab-UCM),采用ERA-interim 0.5°×0.5°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和边界条件,对2016年6月5日郑州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模拟,并通过改变下垫面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高度数据设置敏感性试验,探究了城市化及郑州西北部山脉地形对对流性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受高层的低槽系统影响,前期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对流触发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2)城市热岛效应能够改变下垫面的热力状况,有利于在城市地区激发更强的上升运动,使降水向城区集中;3)郑州西北侧山脉激发的重力波能够使郑州地区对流增强;4)山脉能够阻挡低层干空气向郑州地区输送,因此山脉高度的削减造成郑州地区低层相对湿度减小,使雨滴蒸发冷却增强,进而导致与降水相联系的冷池的增强,雨带移速加快,进一步导致累积降水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强对流 城市热岛 地形作用
下载PDF
数值模拟方法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应用的初步探讨(Ⅰ) 被引量:10
9
作者 邓志辉 宋键 +5 位作者 孙君秀 陶京玲 胡勐乾 马晓静 姜辉 李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0-669,共10页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研究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入数值模拟方法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历了由二维到三维,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弹性到粘弹性,由单场到多场耦合分析的改进和发展。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研究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入数值模拟方法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历了由二维到三维,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弹性到粘弹性,由单场到多场耦合分析的改进和发展。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的异常表现更是各种各样,但地震前的应变能量积累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地震预测分析必须首先考虑应变能量积累的状态。由于地球内部的难入性,直接测量震源深处的应力应变是很困难的事情,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地壳上地幔三维动力学模型,模拟岩层变形过程,是当前研究地壳能量转移、积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数值模拟 等效应力 应变能密度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一次强暴雨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淑玲 吴增茂 闫丽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9-1160,共12页
利用T213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8月5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东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在模拟结果比较成功的基础上,利用细网格模拟资料重点分析了高、低空急流和850 hPa低压与暴雨的关系,以及山东半... 利用T213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8月5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东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在模拟结果比较成功的基础上,利用细网格模拟资料重点分析了高、低空急流和850 hPa低压与暴雨的关系,以及山东半岛地形的动力作用。结果表明:暴雨强回波从南向北传播时强度逐渐增强,反映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和发展;对流云团首先在低空急流中心左前方生成,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有关,中尺度高空急流是伴随对流由强高空出流而形成,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维持和发展;在副热带高压西侧边界层激发出一个中β尺度低压,该低压形成后与暴雨区相伴移动,且移动路径与山东半岛东部地形分布有关,山东半岛地形对西南暖湿气流阻挡和绕流的动力作用是导致威海附近强暴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暴雨 数值模拟 地形作用 低空急流
下载PDF
地形作用对月际长期数值预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军 郑庆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6-304,共9页
利用改进的T42L10月长期数值预报谱模式,以1992年8月31日国家气象中心日常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在模式中分别就考虑和不考虑地形两种情形对当年9月北半球环流形势进行了模拟预报,并对比分析研究了地形作用对月际长期数值预报效果的影... 利用改进的T42L10月长期数值预报谱模式,以1992年8月31日国家气象中心日常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在模式中分别就考虑和不考虑地形两种情形对当年9月北半球环流形势进行了模拟预报,并对比分析研究了地形作用对月际长期数值预报效果的影响。改进的T42L10谱模式考虑了较完整的物理过程,同时具有以下特点:(1)非线性平衡方程初值化和σ面上模式初值精度的提高;(2)改进了模式诊断云和模式水汽场方法;(3)超长波和低纬预报的改进;(4)考虑海温和下垫面状态在月预报中随预报时效的变化。结果表明:考虑地形时模式500 hPa高度场月预报平均的倾向相关系数在整个北半球范围内比不考虑地形时高0.08,可达0.73,模式预报的均方根误差月平均比对应的尢地形情形低10 gpm以上,同时低于对应的持续性预报误差;在东亚地区这种效果更为显著,预报的500 hPa月半均u,v场在考虑地形作用后也有一定的改善。考虑地形作用时预报的高纬极涡、中纬槽脊分布及低纬副高位置和强度均接近实况;去掉地形后预报效果显著下降,高纬极涡分离,中纬波动明显减弱,低纬副高减弱且位置偏南。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地形作用,在青藏高原背风坡地区和台湾海峡一带可以分别形成显著的较大范围的气旋性环流和反气旋环流,对我国天气、气候以及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作用 数值预报 天气预报 长期预报
下载PDF
碎屑岩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何东博 应凤祥 +2 位作者 郑浚茂 郭宏莉 朱如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68,共3页
根据成岩阶段划分原理,建立成岩演化模型,通过成岩阶段的变化表征不同成岩阶段对储集层改造的结果,采用效应模拟方法,模拟成岩参数的空间分布,反演成岩史,建立储集层成岩阶段空间分布格架,为储集层评价和预测提供依据。在库车坳陷东部... 根据成岩阶段划分原理,建立成岩演化模型,通过成岩阶段的变化表征不同成岩阶段对储集层改造的结果,采用效应模拟方法,模拟成岩参数的空间分布,反演成岩史,建立储集层成岩阶段空间分布格架,为储集层评价和预测提供依据。在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储集层的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研究中,考虑了埋藏热效应和侧向构造挤压应力对储集层演化的综合作用,认为构造挤压应力是造成研究区目前储集层质量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尝试用将构造挤压应力的热效应转化为埋藏热效应的方法研究构造应力对成岩演化的影响,据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西部yxl-kzl井区的成岩强度高主要是构造挤压力引起的,造成储集层质量差;yn2-yn5-tz2井区挤压应力较弱,为有利储集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数值模拟 成岩阶段 成岩史 构造挤压应力 热效应转化 储集层预测 库车坳陷
下载PDF
GRAPES中尺度模式地形有效尺度影响的理想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一 陈德辉 +2 位作者 胡江林 沈学顺 王光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区域GRAPES模式,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不同属性气流条件下的二维与三维理想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尺度地形的模拟试验表明,模式地形尺度的选择对模式预报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指出6倍格距的地形尺度可以认为是区域GRA... 针对区域GRAPES模式,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不同属性气流条件下的二维与三维理想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尺度地形的模拟试验表明,模式地形尺度的选择对模式预报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指出6倍格距的地形尺度可以认为是区域GRAPES模式的最高有效分辨地形尺度,6倍以下尺度的地形对该模式的预报能力是有害的,应该滤除,或通过次网格尺度地形参数化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模式有效地形 滤波 平滑
下载PDF
金属蜂窝夹芯板辐射导热耦合问题 被引量:15
14
作者 景丽 王广飞 +1 位作者 唐绍锋 梁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7-831,共5页
针对金属蜂窝夹芯板,研究了其在气动加热条件下的非稳态传热行为.基于高温传热学原理,通过传热机制分析,建立了蜂窝夹芯板的导热-辐射一维瞬态耦合传热数学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控制容积法,结合蒙特卡罗法,发展形成了求解该类辐射... 针对金属蜂窝夹芯板,研究了其在气动加热条件下的非稳态传热行为.基于高温传热学原理,通过传热机制分析,建立了蜂窝夹芯板的导热-辐射一维瞬态耦合传热数学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控制容积法,结合蒙特卡罗法,发展形成了求解该类辐射导热耦合传热问题的数值方法,并给出了蜂窝夹芯板当量热导率和典型边界条件下金属蜂窝夹芯板瞬态温度场、非加热面热响应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典型算例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在预报蜂窝结构热响应方面是有效的,而且较之Swann-Pittman半经验关系式,提高了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芯板 辐射导热耦合 当量热导率 数值预报
下载PDF
热力耦合作用下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岩爆预测 被引量:18
15
作者 严健 何川 +2 位作者 汪波 蒙伟 杨俊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4-441,共8页
热力耦合作用是高温高地应力隧道岩爆预测中一个新的问题.在新建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开挖过程中,利用现场温度测试数据反演并得到隧道不同埋深时的地温,通过热力耦合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洞周应力变化规律,利用卢森、陶振宇... 热力耦合作用是高温高地应力隧道岩爆预测中一个新的问题.在新建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开挖过程中,利用现场温度测试数据反演并得到隧道不同埋深时的地温,通过热力耦合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洞周应力变化规律,利用卢森、陶振宇、王元汉、樊建平4种岩爆判据对隧道不同温区、不同洞周应力释放率的岩爆发生烈度和岩爆范围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与现场岩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桑珠岭隧道地温梯度为5.5℃/100 m,隧道埋深越大地温越高;在以自重应力场为主的深埋段,最大压应力集中在拱顶和拱脚部位;在45~85℃地温区间,洞周最大切向应力和最大主应力随应力释放率增大而线性增长,当洞周应力释放率为100%时,其增加量分别为84~96 MPa、93~96 MPa,同时岩爆烈度等级也相应增加;判据预测与现场实测的比对表明,高温热力耦合作用在应力释放过程中加速了岩爆发生,在应力释放率前期,陶振宇判据对中等及以上岩爆的发生更加敏感,而在应力释放中后期王元汉判据与实测结果的相似度更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热力耦合作用 高地应力 数值模拟 岩爆预测
下载PDF
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三维船舶横摇阻尼预报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春蕾 朱仁传 +1 位作者 缪国平 范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90-1195,1202,共7页
针对三维船体强迫振荡运动,以黏性流理论为基础,通过求解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计及自由面影响情况,对S60船在有航速和无航速时不同幅值的横摇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了三维船模的横... 针对三维船体强迫振荡运动,以黏性流理论为基础,通过求解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计及自由面影响情况,对S60船在有航速和无航速时不同幅值的横摇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了三维船模的横摇阻尼系数,研究了横摇幅值和航速对横摇阻尼的影响,并与试验值和势流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显现出船体流场非线性特征以及黏性的影响,横摇阻尼系数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较势流方法预报更为准确,可广泛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浮式结构物的水动力性能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摇阻尼 黏流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统一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许崇法 曹双寅 +1 位作者 范沈龙 刘其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368,共6页
依据扩散理论及室内试验,对碳化、酸雨、应力等单一因素和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构件中性化深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统一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碳化和酸雨存在耦合现象,酸雨... 依据扩散理论及室内试验,对碳化、酸雨、应力等单一因素和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构件中性化深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统一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碳化和酸雨存在耦合现象,酸雨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碳化作用,耦合系数小于1;无论酸雨、碳化单一因素或耦合作用,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值随侵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中性化深度值在前期增加比较快,继而中性化速度逐渐减小,中性化深度与时间平方根呈正比例关系;拉应力促进混凝土中性化,而压应力抑制其中性化,应力与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值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最后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出不同腐蚀模式下的应力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统一预测模型 数值模拟 混凝土中性化 多因素 耦合作用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淑恩 张绍辉 +2 位作者 岳奎 谭守强 赵郁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8-40,共3页
论述了现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裂缝有效性预测的原理及实现方法。用其对马东东地区主要目的层沙一段下亚段进行裂缝分析 ,明确了裂缝走向 ,确定了北东东、北西两大裂缝体系。在此基础上 ,对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大港油田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主压应力 高角度裂缝 有效裂缝 定位预测 井网部署
下载PDF
天山天池一次强降水过程中的地形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莉莉 连钰 +2 位作者 李梦婕 杨军 申双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1-8,共8页
2010年6月22日至23日,新疆天山天池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过程,6h累积降水量高达124 mm.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本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天山地形在本次强对流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控制北疆地区的西北气流遇博格达山脉阻挡,除... 2010年6月22日至23日,新疆天山天池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过程,6h累积降水量高达124 mm.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本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天山地形在本次强对流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控制北疆地区的西北气流遇博格达山脉阻挡,除了一部分西北气流以12 m·s^-1的速度沿迎风坡爬升之外,另一部分偏西绕流因为狭管效应以18~ 24m·s^-1速度沿山体西侧绕流爬升,两支气流在山顶汇合造成的对流增强为本次大暴雨过程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由于地形阻挡和狭谷效应,博格达山西坡上低层偏西气流的垂直分布随高度递减,造成山坡上水平辐合增强,对应的气旋式涡度进一步加强,最大值达136×10^-5 s^-1,有利于降水量增加.高低层风场配置相反,垂直风切变加强,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东北偏东方向移动的多单体系统受博格达山西坡地形阻挡抬升与局地生成的对流单体合并,是本次天池发生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天池 强对流 数值模拟 地形效应 对流单体合并
下载PDF
高速列车气动及声学行为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田 秦登 +1 位作者 张继业 张卫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6,共11页
建立不同模型尺度的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IDDES)和FW-H声学模型对高速列车近场流场和远场噪声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本文数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对比分析不同模型尺度下高速列车的气... 建立不同模型尺度的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IDDES)和FW-H声学模型对高速列车近场流场和远场噪声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本文数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对比分析不同模型尺度下高速列车的气动力、流场结构、表面压力脉动以及远场噪声。结果表明:模型尺度对高速列车的气动行为和声学行为具有明显影响。随着模型尺度的减小,高速列车的气动阻力系数逐渐增大,模型尺度从1∶1减小到1∶8时,阻力系数增加11.3%。模型尺度对列车黏性阻力系数和尾车分离的尾流高度影响较大,但不改变列车表面压力分布规律和车体表面边界层的发展规律。列车表面压力具有明显的非定常性,随着模型尺度的减小,脉动压力的振荡程度减弱。模型尺度的变化未改变高速列车在远场纵向和横向上的传播特性,随着模型尺度的减小,对应噪声测点处的声压级逐渐减小。高速列车远场噪声没有明显的主频特性,能量分布在较宽的低中频率范围内,模型尺度不改变高速列车远场噪声的宽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气动特性 气动噪声 数值预测 尺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