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of Photoinhibitory Sensitivity of D1 Proteins in Oryza sativa ssp. japonica and indica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equences of the Coding Genes
1
作者 张方 谢先芝 +1 位作者 陈凡 吴乃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9期929-934,共6页
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and indica exhibit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photoinhibition and they show different stability of their core proteins D1 in the chloroplast photosystem Ⅱ. Us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psb... Or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and indica exhibit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photoinhibition and they show different stability of their core proteins D1 in the chloroplast photosystem Ⅱ. Us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psbA, the gene encoding D1 protein of O. sativa ssp. japonica cv. 9516, and that of O. sativa ssp. indica cv. Shanyou 63 was cloned. As revealed by homology comparison of their sequences, the sequences are identical in the regions of promoter and 5′-UTR;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individual bases in the coding region all of which, being in the third position of respective codons, however, do not affect the amino acids coded finally; a difference is noted in the length of the oligo-U sequence in the region of 3′-UTR. It is thus apparent that, rather than a result of any difference in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ensitivity to photoinhibition of D1 proteins between japonica and indica rice may be related to the upstream factors that regulate expression of psbA or to differences of photoprotectiv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ssp. japonica oryza sativa ssp. indica PHOTOINHIBITION D1 protein PSBA
下载PDF
Peculiarities of nuclear DNA multiplication during embryogenesis in rice(Oryza sativa ssp.japonica)embryo cells
2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9年第3期4-5,共2页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eulgen-DNAcontents of the nuclei in the cells of globular,
关键词 DNA Peculiarities of nuclear DNA multiplication during embryogenesis in rice DAA oryza sativa ssp.japonica)embryo cells
下载PDF
Gametic selection in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of Oryza Sativa L.
3
作者 CHEN Ying LU Chaofu HE Ping SHEN Lishuang XU Jichen ZHU Lihuang,Inst of Genetics,Academia Sinica,Beijing 100101 XU Yunbi Dept of Agro,Zhejiang Agri Univ,Hangzhou 310029,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8年第4期2-3,共2页
It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for application ofanther culture in hybrid breeding, geneticanalysis, and molecular mapping whether the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anther culture of rice crosses represent... It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for application ofanther culture in hybrid breeding, geneticanalysis, and molecular mapping whether the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derived fromanther culture of rice crosses represents a ran-dom array of the microspore population, i.e.whether gametic selection occurs in androgene-sis. A DH population including 132 lines 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etic selection in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of oryza sativa L
下载PDF
水稻耐冷研究现状与黑龙江省粳稻耐冷生物育种策略
4
作者 张文雨 雷远宝 +6 位作者 张云江 郭震华 刘乃生 马文东 邱先进 郑天清 徐建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8-1440,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上升。作为我国水稻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黑龙江省是低温冷害频发地区,黑龙江省粳稻在苗期和生殖生长期(含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都容易遭遇低温胁迫。低温胁迫是黑龙江省粳稻生产的重要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上升。作为我国水稻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黑龙江省是低温冷害频发地区,黑龙江省粳稻在苗期和生殖生长期(含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都容易遭遇低温胁迫。低温胁迫是黑龙江省粳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提高黑龙江省粳稻品种耐冷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回顾水稻耐冷鉴定方法和遗传研究同时,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粳稻近20年(2006-2023年)育成品种的耐冷数据发现,随着近年来审定品种数量“井喷”,品种耐冷性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其次,通过基于参考基因组的比较作图发现,苗期和生殖生长期耐冷性大多受独立的位点或染色体区段控制,遗传重叠(包括一因多效位点和连锁区段)比例在21%左右,其中负调控位点占比20%。对当前黑龙江省粳稻耐冷育种工作而言,针对上述遗传重叠位点/区段和负调控位点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育种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黑龙江省粳稻耐冷生物育种策略以及苗期与生殖生长期耐冷性同步改良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早熟粳稻 耐冷性 遗传重叠 生物育种改良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标记鉴别水稻籼粳亚种 被引量:87
5
作者 樊叶杨 庄杰云 +2 位作者 吴建利 孙宝龙 郑康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2-394,共3页
应用7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3个籼稻测验种和3个粳稻测验种的多态性 ,发现其中36个标记可以区分籼粳测验种。再以18个籼粳品种进一步筛选 ,找到了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21个籼粳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在这21个标记中 ,20个在籼粳亚种间带型相异 ... 应用7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3个籼稻测验种和3个粳稻测验种的多态性 ,发现其中36个标记可以区分籼粳测验种。再以18个籼粳品种进一步筛选 ,找到了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21个籼粳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在这21个标记中 ,20个在籼粳亚种间带型相异 ,其中7个在亚种内带型一致 ,13个在亚种内带型不一致 ;1个标记在12个籼稻品种和1个粳稻品种检测到相同的带型 ,其余11个粳稻品种具有另一种带型。微卫星标记和RFLP标记检测籼粳亚种不仅具有一致性 ,而且还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标记 籼粳特异性 亚洲栽培稻 水稻
下载PDF
利用InDel标记鉴定浙优系列杂交稻籼粳属性和预测杂种优势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林友 张礼霞 +3 位作者 勾晓霞 范宏环 金庆生 王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3-1255,共13页
【目的】准确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及利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为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9对籼粳稻特异插入/缺失(Ins6rtion/Deletion,InDe1)引物,对12个浙优系列杂交稻及其双亲的籼粳... 【目的】准确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及利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为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9对籼粳稻特异插入/缺失(Ins6rtion/Deletion,InDe1)引物,对12个浙优系列杂交稻及其双亲的籼粳属性进行了InDe1分子标记鉴定,根据被检测水稻样品在多个InDe1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参考卢宝荣的方法,将供试样品分别判定为"籼稻"、"偏籼"、"中间偏籼"、"中间偏粳"、"偏粳"和"粳稻"。采用Nei的方法求算1 3个亲本间(1个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InDe1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InDe1条带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的平均分量值作平面散点图。统计杂种F_1稻谷产量、每穗总粒数、每穴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及单穗重各产量性状的对照优势,以此分析InDe1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1)参试材料籼粳属性的判别:不育系浙04A被鉴定为"粳稻",8个恢复系被判定为"籼稻"或"偏籼",由其所配组的8个杂交组合被判定在"中间偏籼"到"偏粳"之间,证实了这8个组合为典型的籼粳交组合;另外4份恢复系被判定为"偏粳",所配组的4个杂交组合被判定为"粳稻"。(2)参试材料的聚类分析:当GS为0.350时,35份试验材料被分为"粳稻"和"籼稻"2个主群,GS为0.638时,粳稻主群又被划分为"粳稻/偏粳"和"中间偏粳"2个亚群。其中,粳稻/偏粳亚群包括不育系浙04A、4个粳粳交恢复系及粳粳交杂种F_1、3个粳稻对照种和粳稻秀水09;中间偏粳亚群包括8个籼粳交杂种F_1。籼稻主群则包括8个籼粳交组合的恢复系、3个籼稻对照种和籼杂组合汕优6 3。(3)InDe1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在以粳粳交、籼粳交组合整体作为分析对象时,InDe1遗传距离与稻谷产量、每穗总粒数、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仅以籼粳交组合为研究对象时,InDe1遗传距离仅与单穗重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试的12个浙优系列中的8个组合被证实为典型的粳不/籼恢型籼粳交组合,这些组合的双亲间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InDe1遗传距离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预测能力,可用于单穗重的优势预测,即随着InDe1遗传距离的扩大,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单穗重的增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INDEL 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 籼粳交
下载PDF
粳稻MYB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家胜 赵彦宏 汪旭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47,共5页
运用隐马尔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对粳稻Oryza sativaL.ssp.japonica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共找到192个MYB蛋白同源序列,其中有126个R2R3-MYB蛋白,6个R1R2R3-MYB蛋白以及60个MYB相关蛋白(MYB-related protein).进一... 运用隐马尔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对粳稻Oryza sativaL.ssp.japonica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共找到192个MYB蛋白同源序列,其中有126个R2R3-MYB蛋白,6个R1R2R3-MYB蛋白以及60个MYB相关蛋白(MYB-related protein).进一步分析所有粳稻的MYB蛋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发现,MYB基因基本上是成簇分布的,在染色体1-8号特别明显.运用基于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的MEME程序,对MYB蛋白的功能域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确定了R1、R2与R3结构域在每个位置上最大可能氨基酸的频率.此外,还对水稻中的MYB蛋白家族作了初步的进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MYB蛋白 基因家族 功能域 进化分析
下载PDF
35个粳稻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64
8
作者 程保山 万志兵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粳稻品种逐一区别开来。35个粳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27~0.98。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2处,可将35个粳稻品种分为4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依据系谱分析的品种问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微卫星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相似性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叶鞘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兆伟 熊君 +6 位作者 李振方 齐晓辉 陈鸿飞 邵彩虹 王经源 梁义元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9-626,共8页
为研究叶鞘在籽粒灌浆期间代谢的分子机理,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大穗型水稻"金恢809"在籽粒灌浆不同时期,叶鞘的蛋白质组变化趋势,共检测到23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1个得到鉴定,并按其表达丰度的变化分为6类。第1类,... 为研究叶鞘在籽粒灌浆期间代谢的分子机理,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大穗型水稻"金恢809"在籽粒灌浆不同时期,叶鞘的蛋白质组变化趋势,共检测到23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1个得到鉴定,并按其表达丰度的变化分为6类。第1类,随着灌浆进程表达量逐渐降低,如α-亚基草酰乙酸脱羧酶;第2类,表达量先升后降,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小链和ADP-核糖基化因子1;第3类,表达量先降后升再降低,如生长素响应因子、锌指-C3HC4型家族蛋白、液泡H+-ATP酶和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活化酶;第4类,表达量先升后降再升又降,如核酮糖α亚基结合蛋白;第5类,表达量先降后升,如金属硫蛋白Ⅱ相似蛋白-1A和牻牛儿基牻牛儿基二磷酸合酶;第6类,表达量逐渐升高,如蛋白激酶家族蛋白。这6类蛋白分别参与叶鞘光合作用、激素调节、物质转运、植株衰老的抗性反应以及细胞信号转导,共同调控叶鞘的源、库、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鞘 蛋白质组 籽粒灌浆
下载PDF
玉米PEPC基因和PPDK基因在籼稻明恢63中的整合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建福 谢华安 +1 位作者 王国英 Swapan K.Datta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55-662,共8页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是C4植物光合作用途径中,二氧化碳固定的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在C4和景天酸(CAM)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级碳同化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介导不可逆的β羧化反应,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化成草酰乙酸和磷...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是C4植物光合作用途径中,二氧化碳固定的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在C4和景天酸(CAM)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级碳同化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介导不可逆的β羧化反应,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化成草酰乙酸和磷酸。本研究将编码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的质粒和编码玉米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的质粒通过基因枪轰击转化的方法同时导入籼稻明恢63中,PCR-Southern印迹杂交的结果表明,玉米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已经整合到明恢63中。在温室条件下,分析了转基因明恢63植株的剑叶全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转基因明恢63植株,其剑叶的全氮含量是不同的,大部分转基因明恢63植株剑叶的全氮含量高于非转基因明恢63对照的全氮含量,转基因明恢63植株ZHM3-50剑叶全氮含量为3.82%,比非转基因明恢63对照高0.45%。对转基因明恢63植株的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不同的转基因明恢63植株之间,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比较大,比如植株干重、收获指数等。这些有助于育种家们选择不同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oryza sativa L. ssp.indica)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基因 玉米(Zea mays) 整合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Ds转座因子的水稻遗传转化 被引量:25
11
作者 沈革志 张建军 +3 位作者 殷丽青 王新其 陈全庆 范昆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12,共6页
以水稻品种中花11的幼胚、成熟胚和幼穗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经携带Ti质粒pDs-Bar1300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和共培养后,通过50mg/L和25mg/L潮霉素的二次筛选,结果表明34%幼胚愈伤组织、17%成熟胚愈伤组织和16.5%幼穗愈伤组织... 以水稻品种中花11的幼胚、成熟胚和幼穗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经携带Ti质粒pDs-Bar1300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和共培养后,通过50mg/L和25mg/L潮霉素的二次筛选,结果表明34%幼胚愈伤组织、17%成熟胚愈伤组织和16.5%幼穗愈伤组织表现潮霉素抗性。这些抗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和再生培养基培养,获得了14棵转基因植株。经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Ds和Bar基因都已整合进转基因植株的染色体组。对T1代植株的PPT抗性测定表明,外源Bar基因的分离符合孟德尔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Ds转座因子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金伟栋 程保山 洪德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22-3830,共9页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6个等位片段,每个多态性位点等位片段数的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4.08个;71.7%的SSR位点具有3个以上等位片段;53个位点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31~0.773,平均为0.41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9;12条染色体中,第5染色体平均等位片段数最多,第11染色体平均PIC值最大。(2)现代育成品种群体检测到的等位片段数、位点PIC值、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品种间遗传距离均比地方品种群体相应值小,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现代育成品种。(3)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地方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可以明确区分开来。【结论】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现代育成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可用以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
下载PDF
食味仪测定与感官评价相结合鉴定优质粳稻食味特性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春红 李金州 +3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8-965,共8页
利用食味仪测定和感官评价2种方法,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的60份优质常规粳稻品种(系)进行了食味特性评价。用不同方法分析食味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结果均表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粳稻稻米食味测定值与仪器测定中的直... 利用食味仪测定和感官评价2种方法,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的60份优质常规粳稻品种(系)进行了食味特性评价。用不同方法分析食味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结果均表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粳稻稻米食味测定值与仪器测定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关系最密切;与感官评价指标中的气味、味道、口感、综合评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综合评分相关系数最大(r=0.516**)。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则表明食味品尝综合值与蛋白含量负相关程度大于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尝指标中,综合评分与回生度相关性不显著,与味道相关系数最大(r=0.913**)。分析表明,常规粳稻食味特性鉴定应将仪器测定和感官品尝两者结合进行。研究揭示的食味评价指标及获得的一批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资源也为粳稻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食味仪测定 感官评价 食味特性
下载PDF
基于DUS测试的上海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志城 张新明 +6 位作者 唐浩 盛华芳 杨华 顾春军 孙东明 李寿国 陈海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1-459,共9页
利用水稻DUS测试指南(2012版)中的38个水稻标准品种和52个基本测试性状对上海地区的172个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14个上海地区选育的申请品种保护的粳稻品种作比较。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表型性状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变异,... 利用水稻DUS测试指南(2012版)中的38个水稻标准品种和52个基本测试性状对上海地区的172个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14个上海地区选育的申请品种保护的粳稻品种作比较。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表型性状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测试性状检测到3.6667个,变幅介于1-8个。Shannon's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6834,变幅介于0-1.9327,77.08%的性状存在3个及以上的等位变异;地方品种的等位变异数、每个性状的等位变异数及其变异幅度、多样性指数平均值等均大于现代育成品种,在外观形态上,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现代育成品种更丰富。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53时,可将186个粳稻品种分为3个类(亚)群,现代育成品种单独组成一个亚群;而主坐标分析将186个粳稻品种明显的分为地方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两大区。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与现代育成品种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可为今后粳稻育成品种的改良提供更多的形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测试 粳稻 地方品种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粳稻外观品质的选择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才林 朱镇 +1 位作者 张亚东 赵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改良江苏粳稻的外观品质,以日本优质粳稻与江苏高产粳稻杂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外观品质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在F4~F6代对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外观品质进行选择的效果较好,上下世代间外观品质... 为改良江苏粳稻的外观品质,以日本优质粳稻与江苏高产粳稻杂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外观品质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在F4~F6代对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外观品质进行选择的效果较好,上下世代间外观品质的表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F4和F5代外观品质达国际一级的单株,其下一代有70%以上单株的外观品质仍可达到一级标准。不同组合优质单株的出现机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外观品质 选择效果
下载PDF
不同食味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春红 李金州 +1 位作者 田孟祥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6-1132,共7页
蛋白质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来自南方(江苏)和北方稻区及国外(日本)的44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南京生态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将44个品种分为江苏当地和北方与国外引进两组... 蛋白质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来自南方(江苏)和北方稻区及国外(日本)的44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南京生态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将44个品种分为江苏当地和北方与国外引进两组,每组均以武育粳3号为基准分为较优和较差两类,共形成4种食味类型,并对这4种食味类型粳稻的蛋白质性状与食味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北方及日本的优良食味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及其谷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但全生育期则较其他类型短;45个参试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清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3者为影响食味相对重要的蛋白质相关因子,且对食味的直接作用均为负值。进一步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清蛋白质含量对供试粳稻品种食味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蛋白质 食味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叶片蛋白质差异表达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兆伟 熊君 +6 位作者 齐晓辉 王经源 陈鸿飞 张志兴 黄锦文 梁义元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大穗型水稻"金恢809"灌浆期旗叶的蛋白质表达模式,共发现17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3个在灌浆前期至中期大量表达,9个在中后期大量表达,4个在后期大量表达,1个在灌浆前期和后期出现两次表达高峰... 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大穗型水稻"金恢809"灌浆期旗叶的蛋白质表达模式,共发现17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3个在灌浆前期至中期大量表达,9个在中后期大量表达,4个在后期大量表达,1个在灌浆前期和后期出现两次表达高峰。经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质,分别参与叶片的物质合成与降解,碳水化合物运输,植株抗氧化反应,激素代谢,以及细胞骨架的构建和组织成熟等生理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核糖/半乳糖/甲基半乳糖苷运输ATP结合蛋白1在灌浆前中期参与物质向籽粒的运输;生长素响应蛋白IAA27通过调节ATPase活性影响叶片物质运输;N-乙酰谷氨酸半醛脱氢酶在灌浆末期参与叶片的多胺代谢,延缓叶片衰老;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籽粒灌浆后期的植物解毒和防御活性氧伤害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 叶片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的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云碧 王建军 申宗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对160个亚种间F_1结实率的分析表明,籼稻 IR58和二九丰、粳稻秀水117和T8340具有较好的亚种间亲和性。43个粳稻品种分别与 IR58和二九丰测交,其成对 F_1的结实率随粳稻品种不同而出现 IR58/粳高于二九丰/粳、二九丰/粳高于 IR58/粳或两... 对160个亚种间F_1结实率的分析表明,籼稻 IR58和二九丰、粳稻秀水117和T8340具有较好的亚种间亲和性。43个粳稻品种分别与 IR58和二九丰测交,其成对 F_1的结实率随粳稻品种不同而出现 IR58/粳高于二九丰/粳、二九丰/粳高于 IR58/粳或两者相似的情形,其最大差值可达72.6个百分点。10个籼稻品种分别与秀水117和 T8340杂交,其F_1结实率均以秀水117/籼较高,成对F_1结实率的最大差值可达39.6个百分点。这表明不存在对亚种间品种均表现亲和性的“广亲和”品种,亲和性的广与狭只是相对的,既有一般亲和性,又有特殊亲和性。本研究发现4个受测品种的亲和性与色素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或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性 结实率 亚种 粳稻品种 水稻 色素基因 籼稻品种 最大 百分点 差值
下载PDF
江苏省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才林 朱镇 +1 位作者 张亚东 赵凌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3期14-18,共5页
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粳稻品质改良取得了显著成绩,育成了48个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谷标准的优质粳稻新品种。但品质突出的优质品种不多,尤其是食味品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现有优质品种的抗性普遍较差,尤其缺乏对水稻条纹... 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粳稻品质改良取得了显著成绩,育成了48个品质达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谷标准的优质粳稻新品种。但品质突出的优质品种不多,尤其是食味品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现有优质品种的抗性普遍较差,尤其缺乏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对策,应在重视外观品质改良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食味品质和抗性的改良,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综合丰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粳稻 品质 育种 现状
下载PDF
杂交粳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才林 汤述翥 汤玉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5-71,共7页
以具有ChinsurahBoroⅡ(BT)、滇型(D)、野败型(WA)和野栽型(WC)4种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南粳11A和南粳34A及其相应保持系与77302-1、宁恢3-2、C57和C堡4个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为材料,探讨了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12个性状的遗传效... 以具有ChinsurahBoroⅡ(BT)、滇型(D)、野败型(WA)和野栽型(WC)4种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南粳11A和南粳34A及其相应保持系与77302-1、宁恢3-2、C57和C堡4个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为材料,探讨了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12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的株高、穗颈长、每稳实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有明显的负效应,而对稳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生物产量则有明显的正效应。不育系细胞质的这种遗传效应随细胞质来源的不同表现明显的差异,D型和BT型细胞质在多数性状上的表现优于WA型和WC型细胞质。此外,不育系细胞质与保持系细胞核和恢复系细胞核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在多数性状上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细胞质效应 杂交水稻 三系配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