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ON INDUCING CALLUS OF RICE (Oryza sativa subsp.indica)
1
作者 陈季楚 王六发 +2 位作者 叶叙丰 顾俭本 夏镇澳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9期772-775,共4页
As early as the 1960s, Boe et al., Pittman et al. and Murr et al. have reported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can accelerate the maturity and growth of plants. However, the advance of this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biomagneti... As early as the 1960s, Boe et al., Pittman et al. and Murr et al. have reported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can accelerate the maturity and growth of plants. However, the advance of this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biomagnetic effects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gnetic EFFECT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CALLUS induction ATP content Hsien rice(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
原文传递
缺磷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磷素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韩胜芳 邓若磊 +2 位作者 徐海荣 曹云飞 肖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缺磷条件下,供试粳稻品种植株的单株鲜重、干重、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等具有较大差异,从中筛选出磷高效品种TP309和优质8号,其中TP309较磷低效品种早88-1的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分别增加37.50%~40.00%和82.76%~102.00... 缺磷条件下,供试粳稻品种植株的单株鲜重、干重、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等具有较大差异,从中筛选出磷高效品种TP309和优质8号,其中TP309较磷低效品种早88-1的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分别增加37.50%~40.00%和82.76%~102.00%。单株根数、平均根长和根系体积与单株磷素吸收量的相关程度较小,光合速率(Pn)、叶片可溶蛋白含量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随着吸磷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粳稻品种 缺磷 磷素吸收 植株形态 生理参数
下载PDF
杂交粳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才林 汤述翥 汤玉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5-71,共7页
以具有ChinsurahBoroⅡ(BT)、滇型(D)、野败型(WA)和野栽型(WC)4种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南粳11A和南粳34A及其相应保持系与77302-1、宁恢3-2、C57和C堡4个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为材料,探讨了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12个性状的遗传效... 以具有ChinsurahBoroⅡ(BT)、滇型(D)、野败型(WA)和野栽型(WC)4种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南粳11A和南粳34A及其相应保持系与77302-1、宁恢3-2、C57和C堡4个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为材料,探讨了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12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不育系细胞质对F1代的株高、穗颈长、每稳实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有明显的负效应,而对稳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生物产量则有明显的正效应。不育系细胞质的这种遗传效应随细胞质来源的不同表现明显的差异,D型和BT型细胞质在多数性状上的表现优于WA型和WC型细胞质。此外,不育系细胞质与保持系细胞核和恢复系细胞核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在多数性状上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细胞质效应 杂交水稻 三系配套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下杂交籼稻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凌英华 赵芳明 +2 位作者 杨正林 桑贤春 何光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3-559,共7页
为明确水稻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以不同遗传背景下籼稻的10个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为亲本,按照NC II设计配制两套双列杂交组合,对水稻12个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性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片功能叶叶长与叶面积、剑... 为明确水稻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以不同遗传背景下籼稻的10个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为亲本,按照NC II设计配制两套双列杂交组合,对水稻12个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性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片功能叶叶长与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等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功能叶夹角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遗传背景对夹角性状与9个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则存在明显差异,在第1套组合中,其相关系数均为负值,且相关均不显著;而第2套组合则相反。8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与平均穗长、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数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穗长与穗着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遗传背景对产量组成上有较大影响,在第1套组合中单株产量主要由结实率、单株穗数以及穗实粒数等性状决定,而在第2套中则主要由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性状决定。在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中,叶长、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与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数等3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2个水稻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产量构成因素均主要受叶面积和叶夹角影响,两种不同遗传背景中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9.8%和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功能叶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
下载PDF
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楠 凌英华 +2 位作者 陈春燕 杨正林 何光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6,共5页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为选择压,选取籼稻材料缙2B、缙恢36和缗恢10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1)在成熟胚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过程中,2,4-D是诱导愈伤的关键因子,3种材料在附加2mg/L 2,4-D的NB培养基(NBD_2)上诱导产生的愈伤较好...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为选择压,选取籼稻材料缙2B、缙恢36和缗恢10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1)在成熟胚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过程中,2,4-D是诱导愈伤的关键因子,3种材料在附加2mg/L 2,4-D的NB培养基(NBD_2)上诱导产生的愈伤较好.2)粗毒素对3种材料的胚根、胚芽、愈伤组织的生长都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其毒性并不与浓度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毒素浓度为45%时,缗2B胚根和胚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最大,而缙恢36和缙恢10则在30%浓度中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粗毒素对3种材料的愈伤组织成活率及再生频率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稻瘟病粗毒素浓度为60%时,愈伤组织不生长,并变褐死亡,最终选择45%的毒素浓度进行2次继代抗性筛选并获得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稻瘟病菌 粗毒素 细胞突变体筛选
下载PDF
提高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率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高丽丽 陈远玲 简玉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30,共3页
以秋桂矮11、华籼占、万籼占45等3个籼稻品种的种子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25±1)℃下暗培养20~30天后比较不同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再将愈伤组织继代培养20天后调查其增殖率.结果表明,在NMB培养基中添加2.5~3.0 mg... 以秋桂矮11、华籼占、万籼占45等3个籼稻品种的种子为外植体,消毒后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25±1)℃下暗培养20~30天后比较不同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再将愈伤组织继代培养20天后调查其增殖率.结果表明,在NMB培养基中添加2.5~3.0 mg/L 2,4-D有利于提高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率,添加脯氨酸、水解酪蛋白等营养物有利于提高万籼占45的愈伤诱导率,但对提高秋桂矮11、华籼占的愈伤诱导率影响不大;在NPCS培养基(NMB+0.5g/L 脯氨酸+0.3 g/L水解酪蛋白+3~5 g/L 山梨醇)继代培养1~2次,以30 g/L麦芽糖为碳源、2,4-D浓度为2.5 mg/L时,籼稻愈伤组织活性明显提高,其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愈伤组织 诱导率 增殖率
下载PDF
应用花培技术育成粳稻光敏核不育系1647S 被引量:4
7
作者 洪立芳 刘建平 +2 位作者 刘秉全 胡道芬 毛振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1-45,共5页
用杂交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1647S,在北京平原地区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在15h长光照条件下不育性稳定。该品系株型好,米质优良,配组优势较强,花培效率高,可以在华北平原北部稻区扩大配组试用,也... 用杂交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1647S,在北京平原地区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在15h长光照条件下不育性稳定。该品系株型好,米质优良,配组优势较强,花培效率高,可以在华北平原北部稻区扩大配组试用,也宜作为优良的中介亲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光敏核不育系 花药培养 育性转换
下载PDF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特异性蛋白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方继朝 张金渝 +1 位作者 吴光南 薛庆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以籼稻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品种“广陆矮4号”幼穗和种子为外植体,在含有2,4-D 2.0mg/L的MS培养基上,分别形成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体细胞胚胎发生实验系统。应用Native/SDS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分... 以籼稻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品种“广陆矮4号”幼穗和种子为外植体,在含有2,4-D 2.0mg/L的MS培养基上,分别形成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体细胞胚胎发生实验系统。应用Native/SDS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前后均存在一种分子量为45kD的非胚性蛋白质N1,另一种非胚性蛋白质N2(54kD)仅在分化培养前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中含量丰富。胚性愈伤组织则在分化培养后,产生特异性胚胎蛋白质E1(51kD)和E2(68kD)。分化培养基中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CH)抑制E1和E2的产生,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D)仅抑制E2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胚蛋白质 体细胞
下载PDF
中日合作水稻育种的亲本组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志农 孙有泉 +2 位作者 周玉萍 安部信行 井上正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了培育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的粳稻新品种,选用日本和中国云南的稻种遗传资源231个品种作亲本,杂交2381次。表明在云南高原地区进行粳稻育种,较好的亲本有轰早生、滇榆1号、83—81及云粳135(轰早生/晋宁768)、合系13号83—81/滇榆1号)... 为了培育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的粳稻新品种,选用日本和中国云南的稻种遗传资源231个品种作亲本,杂交2381次。表明在云南高原地区进行粳稻育种,较好的亲本有轰早生、滇榆1号、83—81及云粳135(轰早生/晋宁768)、合系13号83—81/滇榆1号)。云亲3号和云亲2号是用高抗稻瘟病的云南陆稻经过株型改良育成的优良抗病中间亲本。要育成耐寒性很强的优质高产水稻良种,直接利用耐寒性极强的地方品种作亲本是难以成功的,需改良其株型育成中间亲本。如果能育成耐寒性和稻瘟病抗性均强的优良中间亲本,将有利于提高培育耐寒抗病优质高产四特性兼优品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粳稻育种 亲本组合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不同穗型粳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月峰 王健 +4 位作者 王桂艳 蒋昆炜 黄文佳 卢铁钢 孙国才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9期11-14,共4页
以北粳1号和铁粳11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每公顷施用7.5、15.0 t生物炭对2种穗型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7.5 t/hm^(2)生物炭对北粳1号和铁粳11在成熟期时叶、茎、穗的含氮量和... 以北粳1号和铁粳11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每公顷施用7.5、15.0 t生物炭对2种穗型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7.5 t/hm^(2)生物炭对北粳1号和铁粳11在成熟期时叶、茎、穗的含氮量和吸氮量无显著影响,增施到15.0 t/hm^(2)时,北粳1号的叶吸氮量和铁粳11的穗吸氮量提高,导致植株总吸氮量分别显著增加4.2%和6.8%。施用7.5 t/hm^(2)生物炭时北粳1号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生理利用率无明显改变,但氮素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8.1%、18.0%和6.5%,而铁粳11只有氮素回收率显著增加9.6%;增施到15.0 t/hm^(2)时,北粳1号的氮素回收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9.0%、20.7%、31.1%和11.2%,铁粳11的氮素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13.3%、20.1%和7.4%,氮素生理利用率没有显著变化。施用生物炭能提高粳稻的氮肥利用率,半直立穗型品种铁粳11要施用高于直立穗型品种北粳1号的生物炭量才能实现氮素吸收利用体系的全面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穗型 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卫兵 夏明元 +6 位作者 吴波 戚华雄 程维京 叶春辉 胡曼 黄长征 李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5-8,共4页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的2018—2019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2019年生产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203)。总结了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抗性、米质和产量表现,介绍了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为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E两优100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云南粳稻栽培品种的稻瘟病垂直抗性分类及鉴别菌系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家瑞 孔平 +3 位作者 李成云 何云昆 岩野 正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42-47,共6页
1983~1989年对云南粳稻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垂直抗性基因型的鉴定研究。通过对1000余份云南菌株的鉴定和稳定性选拔,初筛了一套适合于粳稻品种的鉴别菌系,用此鉴别菌系接种227个云南粳稻栽培品种进行垂直抗性分类,结果可划分为Ⅰ—Ⅶ群,1... 1983~1989年对云南粳稻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垂直抗性基因型的鉴定研究。通过对1000余份云南菌株的鉴定和稳定性选拔,初筛了一套适合于粳稻品种的鉴别菌系,用此鉴别菌系接种227个云南粳稻栽培品种进行垂直抗性分类,结果可划分为Ⅰ—Ⅶ群,18个型。属I—1、Ⅱ—1、Ⅲ—1、Ⅳ—1、V—1型的品种分别持+、P_i—a、P_i—i、P_i—k、P_i—km基因,共177个品种,占78%。除Ⅵ—1、Ⅶ—1、Ⅶ—2,Ⅶ—3型外,各群其它类型的品种可能还持有其它的抗性基因。 另外,用日本鉴别菌系接种的结果虽然可划分为A—J群,但日本菌株对许多品种的反应不明确,获得的信息量少,推定不明的品种约占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垂直抗性 稻瘟病 鉴别菌系
下载PDF
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抽穗与结实对光周期和温度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锡华 陶余敏 +1 位作者 潘国桢 沈宗民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2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在控制光长与温度的人工气候室,研究了7个核不育系籼稻抽穗与结实的光、温反应特性。二九青S、安农S-1、衡农S,CY8526S,W6154S,KS-14植株抽穗的感光性均弱,光周期敏感期(PSP)为-6至8天,仅8902S中等,PSP为31天,抽穗的高温促进率(TSR)一般... 在控制光长与温度的人工气候室,研究了7个核不育系籼稻抽穗与结实的光、温反应特性。二九青S、安农S-1、衡农S,CY8526S,W6154S,KS-14植株抽穗的感光性均弱,光周期敏感期(PSP)为-6至8天,仅8902S中等,PSP为31天,抽穗的高温促进率(TSR)一般为20%左右,感温性均属中等:KS-14为41%属强级。它们结实对光周期一般不敏感,仅二九青S、CY-8526S8902S在LD下结实率明显下降,但未达到全不育程度,因此均不是光敏核不育系;它们结实对温度均极敏感,30℃高温下5个品系全不育,W6154S在高温与20℃低温下都近于全不育;衡农S则在低温下近于全不育。供试7个不育系全为温敏不育系,它们结实的最适温度范围相当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核雄性不育系 光周期 感温性
下载PDF
水稻RACK1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14
作者 李大红 刘卉 +2 位作者 杨艳丽 甄萍萍 梁建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22,共5页
利用过表达基因技术将从水稻中分离克隆的RACK1基因定向克隆至植物中间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构建了RACK1过表达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R,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将其导入水稻基因组。对获得的抗性植株的报告基因、基因组PCR及... 利用过表达基因技术将从水稻中分离克隆的RACK1基因定向克隆至植物中间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构建了RACK1过表达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R,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将其导入水稻基因组。对获得的抗性植株的报告基因、基因组PCR及Southern Blottin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过表达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ACK1 植物表达载体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水稻咪草烟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费云燕 杨杰 +5 位作者 范方军 王芳权 李文奇 王军 朱金燕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6-722,共7页
抗除草剂水稻的培育及推广能够提高除草效率,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本研究中金粳818为抗咪草烟资源,以其与常规粳稻苏垦118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抗性基因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表明,其抗性表型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SSR分... 抗除草剂水稻的培育及推广能够提高除草效率,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本研究中金粳818为抗咪草烟资源,以其与常规粳稻苏垦118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抗性基因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表明,其抗性表型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SSR分子标记RM7413和RM7426之间。对该区间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发现,咪草烟靶基因-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在重要功能位点发生1个碱基的突变(G变为A),导致一个氨基酸由丝氨酸(S)突变为天冬酰胺(N),初步确定ALS是抗性表型的重要候选基因。标记RM7413、RM7426与ALS的物理距离分别为165 kb、1612 kb。以金粳818与南粳9108为亲本,检测标记RM7413在辅助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对杂交种及其自交后代进行连续表型及标记选择,F_7群体能够稳定遗传抗咪草烟性状,表明RM7413在粳稻抗咪草烟辅助育种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本研究结果为粳稻抗除草剂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RM7413 金粳818 咪草烟
下载PD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Grain Chalkiness and Endosperm Transparency Detected in Thre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of Indica Rice 被引量:19
16
作者 MEI De-yong ZHU Yu-jun +3 位作者 YU Yong-hong FAN Ye-yang HUANG De-run ZHUANG Jie-y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for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degree of chalkiness,and endosperm transparency were detected using 3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parental lines of co...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for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degree of chalkiness,and endosperm transparency were detected using 3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parental lines of commercial three-line hybrids of indica rice.Two of the populations showed great variations on heading date,and the other had a short range of heading date variation.A total of 40 QTLs were detected and fell into 15 regions of 10 chromosomes,of which 5 regions were detected for 1 or more same traits over different populations,2 were detected for different trait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3 were detected for 2 or all the 3 traits in a single population,and 5 were detected for a single trait in a single population.Most of these QTLs have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but a region located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0 showing significant effects in all the 3 populations has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It was shown that a number of gene cloned,including the Wx and Alk for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y of rice grain,and GW2,GS3 and GW5 for grain weight and grain size,could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for the genetic control of grain chalkiness in rice,but there are many more QTLs exerting stable effects for rice chalkiness over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s.It is worth paying more attentions to these regions which harbor QTL such as the qPCG5.2/qDC5.2/qET5.2 and qPCG10/qDC10/qET10 detected in our study.Ou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use of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having high-uniform heading date could greatl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QTL responsible for traits that are subjected to great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 degree of chalkiness endosperm transparency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headingdate variation indica rice(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下载PDF
优质长粒香型杂交粳稻长粳优582的选育及应用
17
作者 汤俭民 朱彩章 +11 位作者 沈希宏 龚伟华 曹庆云 毛惠民 付成俊 周启涛 戴兵成 高祥 李斌 王小文 沈升 汤耕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9-11,17,共4页
长粳优582是以长粳1A为母本,香型长粒粳恢复系香恢582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香型优质长粒杂交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食味佳、丰产性好、抗倒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20年9月通过了湖... 长粳优582是以长粳1A为母本,香型长粒粳恢复系香恢582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香型优质长粒杂交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食味佳、丰产性好、抗倒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20年9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栽培和制种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 长粳优582 选育 栽培
下载PDF
亚籼粳稻杂交与高产和超高产品种的选育
18
作者 谈松 李金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0期106-109,共4页
亚籼粳稻杂交能较好地克服籼粳杂交所不易克服的缺点,比较容易选育出高产更高产的品种。在选材上两亲本中必须有一籼粳杂交的后代,具有籼稻血缘,另一亲本必须具有耐寒基因。在选育过程中,应严格淘汰基因型早衰的材料。
关键词 灿稻 粳稻 杂交 高产 品种 选育
全文增补中
粳稻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晓云 王嘉宇 +4 位作者 刘进 王棋 姜鑫 姜树坤 徐正进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7-763,共7页
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实验材料,对12个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9个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QTLs,分布于除第8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5... 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实验材料,对12个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9个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QTLs,分布于除第8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50–16.47之间,加性效应值为–132.69–471.85,单个QTL贡献率为10.36%–73.24%。在第6染色体RM508–RM253区域检测到1个蒸煮营养食味品质多效性QTL簇,其中q AC6表型贡献率最大,解释73.24%的表型变异;在第10染色体PM166–RM258区域检测到2个与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QTLs,分别是控制口感的q CTS10和综合评分的q CCS10。此外,检测到15个与RVA特征谱相关的QTLs,在第6染色体RM253–RM402区域检测到3个与RVA谱特征值相关的QTLs,表型贡献率均大于12%。这些定位结果将为粳稻蒸煮食味相关品质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蒸煮食味 RVA特征谱 数量性状基因座
原文传递
水稻灿型品种胚乳淀粉粒性状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1
20
作者 伍时照 黄超武 +3 位作者 欧烈才 孔宪扬 鄢鸿鸣 林瑜钊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1986年第2期145-149,234,共6页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水稻籼型品种胚乳淀粉粒一般呈多面体,有腹白和心白部位的淀粉粒多面体的棱角不明显,个别粒近圆形。一般直径在3.3-9.3μm。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籼型品种胚乳淀粉粒形状相似,但粒小于籼稻,晚籼品种淀粉粒大于早籼。商...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水稻籼型品种胚乳淀粉粒一般呈多面体,有腹白和心白部位的淀粉粒多面体的棱角不明显,个别粒近圆形。一般直径在3.3-9.3μm。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籼型品种胚乳淀粉粒形状相似,但粒小于籼稻,晚籼品种淀粉粒大于早籼。商品价值高的品种淀粉粒的形状呈多面体而结构密致。因而,借助于对品种胚乳淀粉粒的观察,可初步鉴别米质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胚乳淀粉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