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硬与压制:日本新闻媒体中的宽城子事件
1
作者 刘景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4-49,151,共7页
1919年五四运动后,张作霖认为独占东北时机已然成熟,吉林督军孟恩远极力反对,双方发生争执。吉林军队调动时,“满铁”会社日人船津藤太郎意欲穿越警戒线引起斗殴,导致吉林军人同日本军人之间的冲突,宽城子事件爆发,双方互有伤亡。对此... 1919年五四运动后,张作霖认为独占东北时机已然成熟,吉林督军孟恩远极力反对,双方发生争执。吉林军队调动时,“满铁”会社日人船津藤太郎意欲穿越警戒线引起斗殴,导致吉林军人同日本军人之间的冲突,宽城子事件爆发,双方互有伤亡。对此《东京日日新闻》《大阪朝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等都进行了报道,并强调此次事件破坏了中日间既有的秩序,冲突的责任完全在中国方面,应给予严惩。日本报纸的这种歪曲的报道,进一步催生和激化了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仇恨,也为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实施完成了国内民众的某种程度上的“动员”。因此更为真实地认知二战前日本报纸的新闻报道,有助于了解日本社会舆论的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恩远 宽城子 大阪每日新闻 大阪朝日新闻
下载PDF
煽动机制的“反噬”——“白虹贯日”事件深层原因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鲁亚 《新闻春秋》 CSSCI 2021年第3期45-53,共9页
作为日本新闻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笔祸,"白虹贯日"事件并不仅仅是政府压制言论的结果,其背后有着更加复杂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日俄战争后带来的大众化趋势席卷日本报界,报界在激烈的贩卖竞争中发展出"煽动机制",通... 作为日本新闻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笔祸,"白虹贯日"事件并不仅仅是政府压制言论的结果,其背后有着更加复杂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日俄战争后带来的大众化趋势席卷日本报界,报界在激烈的贩卖竞争中发展出"煽动机制",通过煽动民意对抗政府扩大发行量,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然而,不断高涨的民意使《大阪朝日新闻》错误地研判了报纸与民众、政府之间的关系,民意的最终背离以及报业同行的转向使《大阪朝日新闻》在与政府的对抗中陷入孤立,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最终导致了笔祸的发生。可以说,煽动机制的"反噬"是造成笔祸的深层原因,而这种煽动基因在日后的侵华战争中再次复活,发挥了巨大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虹贯日” 日俄战争 《大阪朝日新闻》 煽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