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意识”的徒劳——《棒兵队》中冲绳人的境遇与国家认识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世华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4,共7页
冲绳本土作家大城立裕的《棒兵队》,是日本文坛第一篇以冲绳战役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作品通过描写日本军队对冲绳民众组成的'乡土防卫队'的奴役性歧视,刻画了冲绳被当作抵挡美军登陆日本本土前方战线的悲惨境地,以及冲绳民众被... 冲绳本土作家大城立裕的《棒兵队》,是日本文坛第一篇以冲绳战役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作品通过描写日本军队对冲绳民众组成的'乡土防卫队'的奴役性歧视,刻画了冲绳被当作抵挡美军登陆日本本土前方战线的悲惨境地,以及冲绳民众被作为提供供给和抵挡美军炮弹的悲惨命运。日军对冲绳民众的怀疑以及随意屠杀,是日军将冲绳民众视为'异族'的心理反应。以'棒子'为武器的'乡土防卫队'遭受美军轰炸和日军歧视、屠杀的悲惨境遇,使日本政府对冲绳民众进行的'皇民化教育'的欺骗性暴露无疑,也使冲绳民众意识到对归属'祖国'日本的徒劳。冲绳民众体验了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异邦权力对自己的歧视和压迫后,对日本的'祖国'幻想和'回归'幻想变成了深深的'幻灭'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立裕 《棒兵队》 歧视 怀疑 屠杀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冲绳人的青春体验与精神构造——浅析大城立裕《清晨,伫立在上海——小说东亚同文书院》
2
作者 常芬 《南开日本研究》 2021年第1期255-269,共15页
大城立裕(1925—2020),生于冲绳中城村一个世袭神女之家,1943年入读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日本战败后退学,辗转回到美军托管下的冲绳。东亚同文书院的消失带来的“青春挫败感”和“祖国丧失”的创伤促使大城立裕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与朝... 大城立裕(1925—2020),生于冲绳中城村一个世袭神女之家,1943年入读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日本战败后退学,辗转回到美军托管下的冲绳。东亚同文书院的消失带来的“青春挫败感”和“祖国丧失”的创伤促使大城立裕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与朝鲜、中国台湾及日本本土青年共读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经历促使其对“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观念展开了深刻的思索。《清晨,伫立在上海——小说东亚同文书院》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告白小说,其主题兼具边缘性与普遍性:冲绳以此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相联通。主人公集冲绳民族意识、“日本国民意识”于一身,海外异化空间促成了其琉球民族认同的觉醒,却亦由此陷入从边缘到封闭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 冲绳作家 大城立裕 中国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