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llowing the failure of intertrochanteric nailing:First implant or salvage surgery? 被引量:3
1
作者 Giuseppe Solarino Davide Bizzoca +4 位作者 Pasquale Dramisino Giovanni Vicenti Lorenzo Moretti Biagio Moretti Andrea Piazzoll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10期763-770,共8页
BACKGROUND Proximal femur fractures,including both intracapsular(femoral neck fractures)and extracapsular fractures(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IFFs),affect around 1.5 million people per year worldwide.Mechani... BACKGROUND Proximal femur fractures,including both intracapsular(femoral neck fractures)and extracapsular fractures(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IFFs),affect around 1.5 million people per year worldwide.Mechanical failures of intertrochanteric nailing in IFFs could be managed with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AIM To describe the surgical complexity and the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 rates in patients with trochanteric nailing failure and treated with THA.METHODS Patients referred to our level I trauma center between April 2012 and July 2018 with failed cephalomedullary nailing following 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cruit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a salvage surgical procedure,i.e.,cephalomedullary nail removal and conversion to THA.The same surgical and anesthesiology team performed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under spinal anesthesia.All patients underwent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follow-ups for at least 24 mo.Complications and re-oper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TS Seventy-four patien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male:29;female:45;mean age:73.8-years-old;range:65-89)and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study.The average operative time was 117 min(76-192 min).The average blood loss was 585 mL(430-1720 mL).Among the 74 patients,43(58.1%)required transfusion of three or more blood units.Two patients died within the 4th d after surgery because of pulmonary embolism,and 1 patient died 9 mo after surgery due to ischemic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71 patients who completed the minimum 24-mo follow-up was 22.5%.In 3 cases out of 71(4.2%)periprosthetic acetabular fracture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One of these periacetabular fractures occurred intraoperatively.An intraoperative 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 was observed in 5 patients out of 71(7.0%).Four of these patients needed a re-operation to fix the fracture with plates and cerclages;in one of these patients,femoral stem revision was also necessary.In 4 patients out of 71(5.6%),an early THA dislocation was observed,whereas in 1 case(1.4%)a late THA dislocation was observed.Three patients out of 71(4.2%)developed a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during the study follow-up.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salvage options for IFF fixation failure are complex procedures with a relevant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oral nail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Proximal femur fractures osteoporosis Fragility fractures Geriatric patients hip traumatology hip replacement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影响骨质疏松进展的研究
2
作者 丁健 汪珊 +4 位作者 罗仕清 简蔚宏 郭宇宏 黎腾 廖琦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锻炼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质疏松进展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开始负重锻炼时间设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术后患者健侧髋关节骨密度的变化。观察组在术后1周内开始定量的辅助下单...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锻炼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质疏松进展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开始负重锻炼时间设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术后患者健侧髋关节骨密度的变化。观察组在术后1周内开始定量的辅助下单腿站立训练及负重行走锻炼,对照组在术后3周后方开始定量的辅助下单腿站立训练及负重行走锻炼。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周、12周、24周的健侧髋关节骨密度值。结果术后两组病例均出现了健侧髋部骨密度减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时间段骨密度下降幅度更小。观察组术后第12周时健侧髋关节骨密度达到最低值,较术前平均下降0.8%;对照组在术后第24周时骨密度最低,较术前平均下降3.14%。将两组健侧髋部骨密度进行比较,其中股骨颈部在术后6周、12周、2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子间和髋总和在术后12周、24周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ard’s三角在术后第2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配对检验发现观察组术后第24周骨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负重锻炼能延缓对侧髋部骨密度的降低,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有利于二次骨折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折 髋关节 负重
下载PDF
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印鹏 王寅 +2 位作者 郝明 曹斌 李熙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7期56-62,共7页
目的探究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采用1∶1∶1配对原则分为3组各34例,其中行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患者... 目的探究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采用1∶1∶1配对原则分为3组各34例,其中行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患者作为微创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关节置换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作为内固定组。比较3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Harris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恢复优良率、再入院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和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关节置换组缩短或减少(P<0.05)。术后1 d及术后3 d,微创组、内固定组ACTH、NE、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3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肢体畸形评分比较:微创组>内固定组>关节置换组(P<0.05)。术后12个月,3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均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P<0.01)。结论相较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能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再入院风险,并可减轻应激反应、促进骨折愈合,且前者改善髋关节功能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人工关节置换术 微创半髋置换术 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骨折联络服务的康复干预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髋功能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陈慧慧 黑如娅 任军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FLS)的康复干预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 目的探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FLS)的康复干预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基于FLS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躯体、社会、心理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基于FLS的康复干预,可提升自我效能与治疗依从性,获得明显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并可有效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联络服务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自我效能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加长PFNA内固定术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朱彦华 金思华 沈浩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为2018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为2018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加长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生物力学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荷载800 N的压缩刚度、扭转1.5°的扭转矩、扭转1.5°的扭转刚度均高于术后6个月,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荷载800 N时的压缩位移均低于术后6个月,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可缩小手术切口,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加快骨折愈合的进程,另外对髋关节功能也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提升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以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结合“3+1”整体护理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淑萍 苏亚晴 +3 位作者 张萍 林李清 林清恋 钟红华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实施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结合“3+1”整体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 目的探究在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实施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结合“3+1”整体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3+1”整体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以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166、0.844、0.841、0.552、0.229、0.621、0.970、0.186、0.185、0.914);观察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82.00%)相比,观察组(95.00%)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以ERAS模式为指导的康复护理结合“3+1”整体护理可减轻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 “3+1”整体护理 负性情绪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观察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对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洪丽红 林秋凤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23-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对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厦门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对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厦门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从疼痛、功能、畸形情况、活动度4方面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状态,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H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可缩短OP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好转,缓解疼痛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骨折 睡眠质量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颈干角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柳松 张德祥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1期5-9,共5页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颈干角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单侧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从...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颈干角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单侧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Evans分型、骨折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长期卧床情况、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Singh指数、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手术至下地负重时间。术后1年颈干角与术中纠正后颈干角差值≥10°即判定为颈干角丢失,按颈干角是否丢失将患者分为丢失组和未丢失组。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然后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术后颈干角丢失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18例患者,丢失组21例、未丢失组97例。2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情况、术前长期卧床情况、Singh指数、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骨质疏松症、Singh指数1~3级、术前未抗骨质疏松治疗均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颈干角丢失的危险因素[B=0.349,P=0.007,OR=1.148,95%CI(1.313,1.571);B=0.515,P=0.001,OR=1.673,95%CI(1.463,1.814);B=0.218,P=0.015,OR=1.243,95%CI(1.052,1.529)],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为保护因素[B=-0.214,P=0.002,OR=0.807,95%CI(0.736,0.964)]。结论:合并骨质疏松症、Singh指数1~3级、术前未抗骨质疏松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偏小均可导致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颈干角丢失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颈干角 骨质疏松
下载PDF
PFNA与HA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昊 闫静茹 +3 位作者 陈晓琴 廉洪宇 刘鑫伟 李子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比较近十年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比较近十年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及Embase数据库中关于PFNA与HA两种术式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导入RevMan 5.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项相关实验研究,共包含1553例患者;PFNA术式组与HA术式组相比更占优势,其手术时长更短[MD=-19.48,95%CI(-24.46,-14.51),P<0.001]、术中出血量[MD=-101.90,95%CI(-135.58,-68.22),P<0.001]及术后引流量[MD=-9.94,95%CI(-11.97,-7.91),P<0.001]更少,但术后站立时间晚[MD=8.46,95%CI(4.22,12.71),P<0.001];术后总并发症及术后Harris评分两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与HA术相比,PFNA可以降低术中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HA较PFNA能够早期进行下床功能锻炼;但二者在术后总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上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优化治疗方案(英文)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鹏 刘文和 +7 位作者 颜林淋 郭志文 唐新文 胡伟文 曹锡文 王福剑 李杨 陈家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429-8436,共8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首先要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年龄和是否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从而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探...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首先要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年龄和是否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从而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76例,年龄(76.7±6.3)岁。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其中保守治疗7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34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8例,解剖钢板内固定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股骨颈骨折92例,其中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7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股骨颈骨折8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内固定治疗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7±1.3)个月。3例发生治疗后感染,1例治疗后10 d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包括股骨头切割、围术期骨折,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术后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下肢短缩、骨折延期愈合及对髋再骨折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0.05)。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0.05)。而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相互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最好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手术 内固定 老年 综合治疗 省级基金
下载PDF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与Singh指数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文和 刘忠厚 +1 位作者 陈鹏 陈家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髋部骨折与Singh指数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性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6~82岁,平均(67.3±12.5)岁。对照组48例,为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54~79岁,平均(68.2±11... 目的探讨老年性髋部骨折与Singh指数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性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6~82岁,平均(67.3±12.5)岁。对照组48例,为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54~79岁,平均(68.2±11.8)岁。测量两组受试者Singh指数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NSA)(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Singh指数明显降低,FNAL长于对照组,NSA较对照组大。结论 Singh指数和FNAL及NSA可以提高对老年性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SINGH指数 骨形态
下载PDF
高龄股骨颈骨折全髋与半髋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1
12
作者 周源 王静成 胡翰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2637-2642,共6页
背景:近年来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大量增加,而75岁以上患者选择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仍有较大争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增加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置换后并发症、减少翻修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7... 背景:近年来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大量增加,而75岁以上患者选择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仍有较大争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增加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置换后并发症、减少翻修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75岁以上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二者间优劣,试图寻找更加准确的手术适应证。方法:纳入171例全髋(观察组)和半髋(对照组)关节置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12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出血量、置换后并发症、置换后住院日、置换后1周、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方面来比较二者差异。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经过3-39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二者在置换前基础疾病、平均年龄、置换后住院日、置换后并发症及置换后1周Harris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假体置入后3个月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效果优于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较好的短期疗效,使高龄患者髋关节功能较早恢复,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3个月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好,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提示即使高龄患者,只要做好充分置换前准备工作,仍建议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高龄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骨水泥型股骨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18
13
作者 任荣 李凌伟 郭启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8期7261-7266,共6页
背景:临床上,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最大的难题就是患者一般并发骨质疏松。因此,内固定手术的治疗要点就是重塑骨的空间结构,加强断裂的骨小梁,从而做到在生物力学上的坚强固定。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虽然经皮空心... 背景:临床上,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最大的难题就是患者一般并发骨质疏松。因此,内固定手术的治疗要点就是重塑骨的空间结构,加强断裂的骨小梁,从而做到在生物力学上的坚强固定。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虽然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为目前的首选手术方法,但对于并发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用钉在股骨颈内的把持力不够强大,可能会造成固定的不牢靠,因此,有研究者主张用人工假体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但对于已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疏松股骨颈近端骨折老年患者,其远期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骨水泥型股骨柄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已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疏松股骨颈近端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试验在中国青海,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完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给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n=50)或人工假体股骨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n=50)。研究方案取得中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书面批准(批准号:QHY1019W),且符合世界医学会制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并已在Clinical Trials.gov注册(NCT02901938)。患者或及监护人对试验内容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试验的主要结局为基线(术前)、术后1,6,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的髋关节功能;次要结局为基线(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评估的疼痛;其他观察指标为术后6和12个月股骨头塌陷及无菌坏死发生率、骨折不愈合率、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率和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以评估人工假体材料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反应。目前关于手术治疗已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疏松股骨颈近端骨折老年患者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较缺乏。试验首次从空心螺钉内固定和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置入治疗已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角度,通过12个月的随访,以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评估两种植入物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骨钉 髋假体 股骨头坏死 骨质疏松 髋骨折 内固定器 老年人 随机对照试验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空心螺钉 股骨柄 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老年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髋部脆性骨折病人股骨近端几何形态CT评估 被引量:8
14
作者 陆耀刚 郝永强 +1 位作者 史定伟 王雪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股骨近端几何形态的评估价值,以及股骨近端几何形态与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股骨颈骨折和38例粗隆间骨折老年妇女,应用CT扫描股骨近端,并测量颈干角、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和股骨颈直径。结果在不同骨折组间,... 目的探讨CT对股骨近端几何形态的评估价值,以及股骨近端几何形态与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股骨颈骨折和38例粗隆间骨折老年妇女,应用CT扫描股骨近端,并测量颈干角、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和股骨颈直径。结果在不同骨折组间,颈干角差异有显著相关性(P<0.01)。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与股颈直径呈正相关(P均<0.01),在不同的骨折组间三者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CT分析股骨近端几何形态,操作简单、精确性高。颈干角与髋部骨折的类型有显著相关性,颈干角越小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而颈干角越大更易发生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折 髋部几何形态
下载PDF
加速康复方案在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雨辰 俞伟忠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目的:评估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应用加速康复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8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按处置方案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加速康复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78.5±9.1)岁;传统康复组男19... 目的:评估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应用加速康复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8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按处置方案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加速康复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78.5±9.1)岁;传统康复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80.6±8.1)岁。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发症发生、入院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改良BADL量表评分。结果:80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4±2.6)个月。加速康复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入院至手术时间(1.48±0.51) d,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4.35±1.55) d(t=11.185,P<0.01);加速康复组住院时间(6.4±1.1) d,明显低于传统康复组(9.9±1.9) d(t=9.958,P<0.01)。术后12个月时,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方案在老年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股骨 髋骨折 骨质疏松 围手术期
下载PDF
髋部骨密度和几何结构与老年妇女髋部骨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包丽华 徐兆强 +2 位作者 林华 冯建林 李建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72-573,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髋部骨折与髋部骨密度 (BMD)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 髋部骨质疏松骨折的妇女 5 7例和无骨折妇女 6 0例。测量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 (NSA) (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 ) ,比较...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髋部骨折与髋部骨密度 (BMD)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 髋部骨质疏松骨折的妇女 5 7例和无骨折妇女 6 0例。测量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 (NSA) (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 ) ,比较、提示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妇女髋部骨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 :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降低 ,FNAL长于对照组 ,NSA较对照组大。结论 股骨近端骨密度和FNAL及NSA可以提高对老年妇女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骨密度 骨形态
下载PDF
关节置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代建宁 梁柱天 宫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对比关节置换法和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对关节置换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法治疗。观... 目的对比关节置换法和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对关节置换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骨密度。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半年后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下地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骨密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密度值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可早期下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骨密度,优于内固定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关节置换法 骨密度
下载PDF
股骨近端结构测量指导髋部骨折术前方案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思清 蔡冬鹭 +3 位作者 颜丽笙 潘源城 庄华烽 李毅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25-1632,共8页
背景:髋部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治疗后常有骨质疏松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制定细致的治疗前计划。目的:对老年女性患者股骨近端结构进行测量,以帮助制定髋部骨折术前计划。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 背景:髋部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治疗后常有骨质疏松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制定细致的治疗前计划。目的:对老年女性患者股骨近端结构进行测量,以帮助制定髋部骨折术前计划。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临床需要拍骨盆平片的50岁或以上女性患者204例,应用实达易联众医用后处理软件对患者骨盆平片上股骨颈轴长、股骨颈中段宽度、股骨颈中段髓腔宽度、颈干角及髓腔闪烁指数进行测量。有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测量健侧,并依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与结论:髋部平片测量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患者股骨颈轴长(97.14±6.16)mm,股骨颈中段宽度(33.76±3.03)mm,股骨颈中段髓腔宽度(28.28±3.48)mm,颈干角(127.05±3.43)°;髓腔闪烁指数为(3.50±0.5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髓腔闪烁指数逐渐减小,且股骨颈骨折患者明显小于非股骨颈骨折患者(P<0.01)。股骨近端结构测量有助于制定髋部骨折术前计划,选择内固定安放的最佳位置,根据髓腔闪烁指数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损伤基础实验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几何结构 测量 股骨颈 颈干角 髓腔闪烁指 治疗前计划 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关节植物入图片文章
下载PDF
骨质疏松与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鹏 刘文和 +3 位作者 颜林淋 唐新文 李杨 郭志文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与髋部骨密度(BMD)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47例为骨折组,无骨折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NSA)(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彼此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与髋部骨密度(BMD)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47例为骨折组,无骨折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NSA)(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降低,FNAL长于对照组,NSA较对照组大。结论股骨近端骨密度和FNAL及NSA可以提高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骨密度 骨形态
下载PDF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德明 林博文 +14 位作者 程继武 王巨 钟紫茹 黎伟凡 卢小虎 谢伟平 麦汉溪 张晓明 徐忠世 潘晓华 陈蓟 吕猛 胡新佳 陈基敏 陈嘉凯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因素,建立判别方程,为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以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及保健体检的老年妇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量所有样本髋都BMD(病例组为健侧...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因素,建立判别方程,为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以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及保健体检的老年妇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量所有样本髋都BMD(病例组为健侧,对照组为左侧)、颈干角(NSA)、左手握拳力;根据身高体重算出BMI;确定个人及家族女性骨折史。通过logistie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为: ward区BMD、NSA、BMI、左手握拳力;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判别方程:Y1=-8.802×X1+88.803×X2+9.936×X3+8.119×X4+2.634×X5+ 22.439×X6-691.647,Y0=-9.901×X1+93.959×X2+15.872×X3+8.045×X4+ 3.037×X5+23.533×X6-696.287;将判别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特异度为 76.7%,灵敏度为86.7%,预测正确率为81.7%。结论通过判别方程能够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危险性预测 骨密度 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