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治疗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葛伟 李源 袁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2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物理治疗在缓解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及提高生存质量中的疗效。方法39例具有自发性疼痛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钙剂对照组:单纯服用钙剂;Ⅱ钙剂加理疗组:钙剂辅以超声波及间动电治疗。以疼痛程度、生存质量及... 目的观察物理治疗在缓解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及提高生存质量中的疗效。方法39例具有自发性疼痛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钙剂对照组:单纯服用钙剂;Ⅱ钙剂加理疗组:钙剂辅以超声波及间动电治疗。以疼痛程度、生存质量及骨密度值为观察指标,分别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0d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钙剂加理疗组患者在治疗20d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生存质量明显提高,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药物配合物理治疗在缓解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疼痛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比单纯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疼痛 物理治疗 生存质量 骨密度
下载PDF
腰椎侧位骨密度测定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冷文川 张美荣 +1 位作者 刘燕 于长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椎体骨密度时正位和侧位结果的差别 ,探讨腰椎侧位测定骨密度辅助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方法 :以 16 6名平均年龄为 6 4 .7岁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 ,测试其腰椎骨密度值 ,观察不同年龄受试者... 目的 :观察应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椎体骨密度时正位和侧位结果的差别 ,探讨腰椎侧位测定骨密度辅助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方法 :以 16 6名平均年龄为 6 4 .7岁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 ,测试其腰椎骨密度值 ,观察不同年龄受试者腰椎正、侧位骨密度的差别 ,以及由此测试结果得到的诊断骨质疏松结论的差别。结果 :全部受试者的椎体正位骨密度检测均高于侧位(P <0 0 1) ,但在 113名年龄小于 6 5岁的受试者中 ,以此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5 3名年龄大于 6 5岁的受试者中 ,根据正、侧位骨密度的变化得到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出现较大偏差 (P <0 0 5 )。根据正位骨密度测定诊断骨质疏松症约有三分之一漏诊率。结论 :对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可以用传统的正位腰椎骨密度测定的方法来诊断 ,不需另作侧位测定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则应加作腰椎侧位骨密度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双能X线测定 骨密度 腰椎 诊断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部位及密度对下腰部位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强 马建国 靳雷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98-1500,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部位及密度对下腰部位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脊柱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106例(114个骨折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70岁组...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部位及密度对下腰部位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脊柱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106例(114个骨折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70岁组(26例)、70~79岁组(58例)和>80岁组(22例),平均随访时间2.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PKP术后疼痛发生率,骨密度(BMD)和T值进行测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下腰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0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中单一骨折98例,2个椎体骨折8例;三个年龄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任意两年龄组的骨密度、T值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术后,下腰部疼痛发生率为18.9%(20/106);三个年龄组患者下腰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任意两年龄组的下腰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龄组患者随着骨密度和T值的下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现上升的趋势。骨折部位距离下腰部位越近则疼痛发生率越高。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PKP术后有16.0%的患者发生下腰痛,椎体骨折部位及骨密度与下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 骨折部位 骨密度 下腰疼痛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评分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海龙 王志刚 龚箭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探讨其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1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钙尔奇D片...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探讨其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1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钙尔奇D片,疗程1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择泰)。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一年后的疼痛评分,相关部位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骨痛评分及骨密度各项指标、其它骨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不同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均<0.001)、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别不同,且治疗组变化幅度更大(P均<0.001)。两组患者的血钙(Ca)、血磷(P)、BG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且不存在交互作用;两组患者的B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治疗前后,BAL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不同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均<0.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别不同,且治疗组变化幅度更大(P均<0.001)。对照组发生率为7.50%,治疗组发生率为8.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唑来膦酸能够有效改善骨痛和骨代谢相关指标,降低骨吸收,提高骨密度,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骨痛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祖健 汪付 +4 位作者 尹思源 杨洪彬 马川 袁伟 陈巍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T12 ̄L2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结果: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T12 ̄L2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结果: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肝肾阴虚型43例占47.25%,肾阴虚型15例占16.48%,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肾阳虚型9例占9.89%,脾胃虚弱型5例占5.49%,其他类型9例占9.89%,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证候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结论:初步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证型证候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其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较少和受试者职业的多样性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尚需在以后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原发性 骨质疏松 辨证分型 骨密度(bmd)
下载PDF
芪归坚骨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喻灿明 颜峰 丁志清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9期133-137,共5页
目的:观察芪归坚骨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骨钙代谢和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82例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芪归坚骨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骨钙代谢和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82例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归坚骨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代谢、腰椎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BALP、PTH水平低于对照组,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椎骨密度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归坚骨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调节骨代谢,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腰椎骨密度,缓解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型 芪归坚骨方 骨代谢 腰椎骨密度 中医证候评分
下载PDF
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余玲玲 陈治卿 陈健 《河北医学》 CAS 1998年第11期16-17,共2页
腰背酸痛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BMD),发现骨质疏松是引起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BMD测定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寻找腰背痛原因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腰背痛
下载PDF
坐式八段锦功法锻炼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所致下腰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戴 王睿 +1 位作者 孙栋 陈珺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坐式八段锦功法锻炼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所致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OP所致下腰痛老年男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经过为期6个月的治疗及随访,部分患者因失访、治疗依从性较差、八段锦功... 目的:观察坐式八段锦功法锻炼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所致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OP所致下腰痛老年男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经过为期6个月的治疗及随访,部分患者因失访、治疗依从性较差、八段锦功法练习欠规律等原因剔除,最终纳入研究43例。对照组25例,给予优化生活方式、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坐式八段锦功法锻炼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时段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L1~4、股骨颈骨密度(BMD)水平。结果:治疗1、2、3、4个月后,2组下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个月后,治疗组下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改良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改良OD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L1~4及股骨颈BMD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组L1~4及股骨颈BM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律性地练习坐式八段锦可以有效缓解老年男性OP所致下腰痛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下腰痛 老年男性 坐式八段锦 视觉模拟评分法 改良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 骨密度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与腰腿痛40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斌 王晶 王全平 《颈腰痛杂志》 1999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研究腰腿痛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采用骨密度测定对临床40例中、老年腰痛病人以及同年龄段健康人骨密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老年腰痛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骨密度值低于同年龄段健康人(P<001),其发病率... 目的:研究腰腿痛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采用骨密度测定对临床40例中、老年腰痛病人以及同年龄段健康人骨密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老年腰痛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骨密度值低于同年龄段健康人(P<001),其发病率男女比为1∶344,骨折发生率约为225%。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引起中老年性腰腿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腿痛 骨密度
下载PDF
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疼痛程度及SF-36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琦 陈坤松 +4 位作者 宋一帆 汤一榕 黄芳 王修康 黄开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4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疼痛程度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6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疼痛程度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6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腰椎骨密度,血清钙(Ca)、磷(P)、肌酐(Scr)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0.89±0.14)g/cm^(2)高于对照组的(0.75±0.12)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血清Ca、P、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1.71±0.25)分低于对照组的(2.84±0.38)分、SF-36评分(88.25±9.38)分高于对照组的(72.42±8.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腰椎的骨密度,改善其疼痛等临床症状,且该药物不会对患者机体内的生化指标代谢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腰椎骨密度 疼痛程度 健康调查简表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项群 王先平 +1 位作者 孙雯敏 张秀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87-388,共2页
目的对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对相关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骨密度及有关生化项目检测而诊断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17例患者进行PEMF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骨密度的变化,并与... 目的对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对相关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骨密度及有关生化项目检测而诊断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17例患者进行PEMF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骨密度的变化,并与治疗前对比分析。结果(1)100%患者疼痛明显减轻。(2)64.71%患者骨密度提高5.6%以上(P<0.05)。结论PEMFs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有效减轻自觉症状,对患者骨密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老年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疼痛
下载PDF
杜仲颗粒与鲑降钙素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小华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予杜仲颗粒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肝肾不足证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POP肝肾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2组均予调整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等常规干预,对照组口服碳酸...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予杜仲颗粒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肝肾不足证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POP肝肾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2组均予调整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等常规干预,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与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杜仲颗粒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6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不足证症状评分、骨密度(BMD)、血清中骨硬化蛋白(SOST)和Dickkopf-1(DKK-1)水平,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脊疼痛、步履艰难、目眩、酸软少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的BM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2项BM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中SOST和DKK-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2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予杜仲颗粒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POP肝肾不足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骨形成,降低患者血清中的SOST和DKK-1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 肝肾不足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杜仲颗粒 鲑降钙素注射液 骨密度(bmd) 骨硬化蛋白(SOST) Dickkopf-1(DKK-1)
下载PDF
广西贺州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腰背疼痛与骨密度分析
13
作者 罗翠云 周翠屏 +8 位作者 吴宝莲 张强 孙捷 黄辉 黄祖奇 罗名熹 李英创 邱艳兰 冯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880-882,88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与骨密度的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特点,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 spine,LB...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与骨密度的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特点,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 spine,LB)正位(L2~L4)、髋部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值,统计各部位的T值(T-Score),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T值。结果骨密度下降最显著在50~59岁之间,以T值≤-2为骨质疏松患者,腰部316例(73.0%);髋部Neck 251例(58.0%);Ward 273例(63.0%);Troch 187例(43.2%);有354例(81.6%)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超过80岁患者,100%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结论不明原因腰背疼痛的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丢失率均较高,对这一群体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对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50~59岁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老年妇女 腰背疼痛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