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日益迅速,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多。文章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骨创伤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目的: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发展历程、研究...背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日益迅速,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多。文章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骨创伤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目的: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见解。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时间跨度设为自建库至2023年8月,检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用于骨创伤相关的文献420篇。通过人工筛选,导出与文章相关的文献共202篇,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国家、机构、被引期刊和引文分析等的合作和关键词的共现等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筛选后纳入的202篇文献,总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在未来研究潜力巨大。研究中心性最高和发文量排名第一的国家均为美国。加州大学(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②人工智能在骨创伤研究中最常用的前5个关键词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骨密度、机器学习、诊断,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为骨密度,关键词数量最多的为深度学习。③共被引频次前10位的参考文献分别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骨创伤领域诊断的可行性研究,其中8篇涉及骨关节损伤与深卷积神经网络,1篇涉及深度学习在CT检查中检测骨质疏松从而预防脆性骨折,1篇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皮肤纹理变的特征应用于骨的特征性识别的相关性研究。④今后,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将主要集中在骨关节创伤和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特异性研究上,未来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性能上,使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对骨损伤进行精准划分和快速高效诊断,尤其是针对复杂和隐匿性骨折的诊断,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实现对骨创伤的更加标准化评估。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人工骨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对四肢骨缺损患者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于2021年5月—2023年12月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四肢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目的:探究人工骨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对四肢骨缺损患者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于2021年5月—2023年12月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四肢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异体骨组(n=46,给予单纯同种异体骨治疗)、联合组(n=56,给予人工骨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比较两组愈合情况、愈合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愈合时间早于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异体骨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异体骨组术后24 h 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联合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异体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X射线评分高于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异体骨组术前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异体骨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联合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异体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同种异体骨治疗相比,人工骨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骨缺损,患者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感轻,有助于生活质量提高,且安全性高。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日益迅速,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多。文章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骨创伤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目的: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见解。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时间跨度设为自建库至2023年8月,检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用于骨创伤相关的文献420篇。通过人工筛选,导出与文章相关的文献共202篇,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国家、机构、被引期刊和引文分析等的合作和关键词的共现等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筛选后纳入的202篇文献,总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在未来研究潜力巨大。研究中心性最高和发文量排名第一的国家均为美国。加州大学(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②人工智能在骨创伤研究中最常用的前5个关键词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骨密度、机器学习、诊断,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为骨密度,关键词数量最多的为深度学习。③共被引频次前10位的参考文献分别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骨创伤领域诊断的可行性研究,其中8篇涉及骨关节损伤与深卷积神经网络,1篇涉及深度学习在CT检查中检测骨质疏松从而预防脆性骨折,1篇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皮肤纹理变的特征应用于骨的特征性识别的相关性研究。④今后,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将主要集中在骨关节创伤和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特异性研究上,未来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性能上,使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对骨损伤进行精准划分和快速高效诊断,尤其是针对复杂和隐匿性骨折的诊断,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实现对骨创伤的更加标准化评估。
文摘目的:探究人工骨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对四肢骨缺损患者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于2021年5月—2023年12月在赣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四肢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异体骨组(n=46,给予单纯同种异体骨治疗)、联合组(n=56,给予人工骨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比较两组愈合情况、愈合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愈合时间早于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异体骨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异体骨组术后24 h 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联合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异体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X射线评分高于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异体骨组术前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异体骨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联合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异体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同种异体骨治疗相比,人工骨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骨缺损,患者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感轻,有助于生活质量提高,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