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Species of Cathayorni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Inner Mongolia,China and Its 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1
1
作者 LI Jianjun LI Zhiheng +4 位作者 ZHANG Yuguang ZHOU Zhonghe BAI Zhiqiang ZHANG Lifu BA Tuy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15-1123,共9页
An incomplete postcranial avian skeleton is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Jingchuan Formation of Otog Banner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referred to a new species of Cathayornis, C. chabuensis sp. nov. This is... An incomplete postcranial avian skeleton is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Jingchuan Formation of Otog Banner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referred to a new species of Cathayornis, C. chabuensis sp. nov.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Cathayornis from outside Liaoning Province. The new discovery indicates that Cathayornis coexisted with Otogornis genghisi, and a more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enantiornithine genera shows that Otogornis represents a more primitive genus than Cathayornis. Our analyses further indicate that Cathayornis is an arboreal bird. The discovery of a Cathayornis from this region also confirms that the avian fossil-bearing Jingchuan Formation is comparable to the Jiufota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Jehol Group in western Liaoning, and should be referred to the middle-late Early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ayornis STRATIGRAPHY Lower Cretaceous otog Banner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内蒙古鄂托克旗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和鸟类足迹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建军 Martin Lockley +3 位作者 白志强 张笠夫 魏青云 丁玉 《上海科技馆馆刊》 2009年第2期5-30,共26页
鄂托克因为在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迹和鸟类足迹而闻名于世。这些足迹的数量和规模在中国首屈一指,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分布广泛,而且时间跨度大,呈多层位分布在地层中。这给研究恐龙的演化、恐龙的迁徙提供了充分... 鄂托克因为在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迹和鸟类足迹而闻名于世。这些足迹的数量和规模在中国首屈一指,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分布广泛,而且时间跨度大,呈多层位分布在地层中。这给研究恐龙的演化、恐龙的迁徙提供了充分的资料。目前,在鄂托克查布地区已经发现了16个恐龙足迹化石点。其中,6号点和8号点分别(Lockley et a1.(2002)和李建军等(2006)进行了详细描述,包含了大小不同的同种蜥脚类足迹和至少两种兽脚类恐龙足迹,其中洛克里查布足迹(Chapus lockleyiLi et a1.2006)是在鄂托克查布地区识别出的新类型,属首次发现。另外,伯德雷龙足迹(Brontopodus birdi Farlow et a1.1989)和亚洲足迹(Asianopodus Matsukawa et a1.2005)也是在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内蒙古博物馆科研人员和日本学者Yoichi AZUMA合作于1984年对7号点进行详细测量和发掘,描述文章直到2006年才发表,没有命名新类型(Azuma et a1.,2006)。对于其他各足迹化石点来说,除了绘制了足迹分布图以外,其他的研究工作还很少发表。本文是对上述工作的补充。其中,15号点和1号点,4号点及5号点发现了大量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和精美的鸟类足迹,兽脚类足迹类似于小型跷脚类足迹(Grallator),鸟类足迹不同于所有已经命名的种属,应属于新类型。这些足迹的发现表明,鄂托克地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动物群是以蜥臀类恐龙和鸟类为主。本文对这些鸟类足迹和小型兽脚类足迹进行了详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 鸟足迹 下白垩统 鄂托克旗 内蒙古
下载PDF
鄂托克旗乌兰镇行道树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立 穆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0期155-156,共2页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鄂托克旗乌兰镇内行道树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应用情况,指出了乌兰镇行道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行道树价值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园林县城——鄂托克旗的园林绿化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 行道树 现状 问题 建议 内蒙古鄂托克 乌兰镇
下载PDF
1967-2018年鄂托克前旗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张瑞华 崔彩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6期166-167,170,共3页
本文利用1967-2018年鄂托克前旗气象观测站近50年的气象资料,对鄂托克前旗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说,鄂托克前旗的年降水量变化呈微弱降低趋势,每10年大约减少1.2 mm;28年时间尺度决定的主周期控制着该地区的年降水变化特征... 本文利用1967-2018年鄂托克前旗气象观测站近50年的气象资料,对鄂托克前旗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说,鄂托克前旗的年降水量变化呈微弱降低趋势,每10年大约减少1.2 mm;28年时间尺度决定的主周期控制着该地区的年降水变化特征,通过周期和突变分析,预计未来3年左右降水高于多年平均值,随后的14年左右时间内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逐渐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突变检验 周期变化 小波分析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 1967-2018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