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沿科研成果融入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内层疏水,外层亲水的两性中空纳米硅球的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梦喆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178-180,共3页
本实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内层疏水外层亲水双层中空纳米硅球,其内层富含超疏水基团十七氟癸基,外层富含亲水的氨基基团,可在溶剂中长时间保持纳米空腔。首先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纳米球,然后以其为硬模板通过四乙氧基硅烷和1H,1H,2... 本实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内层疏水外层亲水双层中空纳米硅球,其内层富含超疏水基团十七氟癸基,外层富含亲水的氨基基团,可在溶剂中长时间保持纳米空腔。首先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纳米球,然后以其为硬模板通过四乙氧基硅烷和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共同水解聚合作用在硅球球体表面形成富含超疏水基团十七氟癸基的二氧化硅核壳结构,接着使用甲苯回流萃取硬模板聚苯乙烯形成中空结构,继续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中空球体表面水解聚合引入氨基。本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制备中空纳米硅球的能力,了解科学前沿,提升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纳米硅球 内外两性材料 实验教学 科学前沿
下载PDF
碱性土壤对Pb的吸附特性:内圈吸附和形成沉淀的XAFS证据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宁静 骆永明 +4 位作者 黄朋 胡天斗 谢亚宁 吴自玉 石学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0-564,共5页
采用批平衡法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研究了碱性土壤吸附Pb的特性和机理。土壤对Pb的吸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符合Langmiur模型。XAFS分析表明土壤对Pb的吸附机制有三种:内圈吸附、形成含Pb碳酸钙(PbCaCO3)沉淀和外圈吸附。... 采用批平衡法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研究了碱性土壤吸附Pb的特性和机理。土壤对Pb的吸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符合Langmiur模型。XAFS分析表明土壤对Pb的吸附机制有三种:内圈吸附、形成含Pb碳酸钙(PbCaCO3)沉淀和外圈吸附。内圈吸附和形成PbCaCO3沉淀说明土壤中的碳酸钙对Pb具有强烈吸附作用。土壤对Pb的吸附随初始Pb浓度的增大(500~1 000mg.L-1),第一配位层(Pb—O)半径减小(0.169 2~0.166 8nm),说明内圈吸附比重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内圈吸附 沉淀 外圈吸附 碱性土壤 XAFS
下载PDF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丁伟 孙颖 +2 位作者 吕崇福 魏继军 于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53,共9页
重点介绍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机理及适合该聚合体系的催化剂、配体、溶剂种类和单体适用范围,并探讨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活性聚合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机理 外层电子转移 异裂
下载PDF
[Fe(CN)_6]^(4-)还原高位阻[Co(tmen)_3]^(3+)的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颜文斌 周朝晖 +2 位作者 章慧 唐星原 徐志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3-135,共3页
[Fe(CN)_6]^(4-)还原高位阻[Co(tmen)_3]^(3+)的反应动力学研究颜文斌,周朝晖,章慧,唐星原,徐志固(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电子转移反应,外配位界机理,三氯三(四甲基乙二胺)... [Fe(CN)_6]^(4-)还原高位阻[Co(tmen)_3]^(3+)的反应动力学研究颜文斌,周朝晖,章慧,唐星原,徐志固(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电子转移反应,外配位界机理,三氯三(四甲基乙二胺)合钴(Ⅲ)Ludi等[1,2]曾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配位界机理 三氯 四甲基乙二胺 六氰合铁离子
下载PDF
咪唑钴(Ⅲ)配合物还原动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章慧 颜文斌 +1 位作者 周朝晖 徐志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093-1096,共4页
Kinetic studies on the electron transfer(ET) reaction of [Co(NH3)5(ImH)]3+/[Fe(CN)6]4- and trans-[Co(NH3)(en)2(ImH)]3+/[Fe(CN)6]4-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two ET... Kinetic studies on the electron transfer(ET) reaction of [Co(NH3)5(ImH)]3+/[Fe(CN)6]4- and trans-[Co(NH3)(en)2(ImH)]3+/[Fe(CN)6]4-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two ET reactions followed the outersphere mechanism. At 25℃,I=0.50mol’L-1, the ion pair formation constants Qip ofthe prectirsor complexes in the ET reactions are 2.6×102 and 4.9 × 1O2mol’L-1 ,and theelectron transfer rate constants kct are 2.1 ×10-4 and 5.2 ×10-5s-1 respectively. The activation enthalpy and the activation entropy of these two processes are 1.2×1O2,0.8 ×102kJ ’mol -1 and 5. 1×102, 3.6 ×102J·mol-1 ·K-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反应 咪唑 配合物 化学动力学
下载PDF
地史中成矿演化的趋势和阶段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翟裕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7-203,共7页
大量的地质矿产资料表明,随着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演化,成矿作用也呈前进的、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表现在成矿物质(矿种)由少到多;矿床类型由简到繁;成矿频率由低到高;聚矿能力由弱到强。受地球上重大... 大量的地质矿产资料表明,随着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演化,成矿作用也呈前进的、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表现在成矿物质(矿种)由少到多;矿床类型由简到繁;成矿频率由低到高;聚矿能力由弱到强。受地球上重大地质事件的制约,这一成矿演化过程又表现出阶段性,可划分出7个成矿大阶段,即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等成矿期。每一期中都有特定的成矿构造环境和矿床成因类型。制约地史上成矿演化的主要因素有:①成矿物质的地球化学性质;②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演化;③地球构造运动的演变。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条件对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史 成矿演化 成矿阶段 地球圈层
下载PDF
环状内外球面智能精密磨削方法与控制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德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43-1749,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法线跟踪的环状内外球面智能精密磨削方法,其原理是:球面球心与工件坐标系原点重合、球面绕坐标系的y轴旋转。在磨削过程中,控制砂轮主轴的摆动角度,使砂轮主轴旋转中心线与球面母线上磨削点的法线始终保持重合。进一步... 提出了一种基于法线跟踪的环状内外球面智能精密磨削方法,其原理是:球面球心与工件坐标系原点重合、球面绕坐标系的y轴旋转。在磨削过程中,控制砂轮主轴的摆动角度,使砂轮主轴旋转中心线与球面母线上磨削点的法线始终保持重合。进一步对球面尺寸进行实时检测,对砂轮损耗进行自动补偿,自动完成整个磨削过程。以此方法研制出原型机。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用简单的控制模型实现内外球面智能化的精密磨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环状内外球面 智能磨削 法向跟踪 实时检测
下载PDF
土壤/沉积物中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义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13-20,共8页
土壤/沉积物中的铁、锰和铝的(氢)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在极大程度上控制着这些元素在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的浓度、形态和迁移转化,关系到人类健康。本文列举了磷和重金属的环境效应,以铁、锰和铝的(氢)氧化物为例,阐述了土壤... 土壤/沉积物中的铁、锰和铝的(氢)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在极大程度上控制着这些元素在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的浓度、形态和迁移转化,关系到人类健康。本文列举了磷和重金属的环境效应,以铁、锰和铝的(氢)氧化物为例,阐述了土壤/沉积物中氧化物的组成、氧化物吸附磷和重金属的3种机制(内层络合、外层络合和存留于扩散团间)与吸附模型(等温吸附的经验和半经验方程与表面络合模型),分析了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行为调控的影响因素,指出氧化物间可能存在的竞争或协同吸附现象。认为当前结合各种现代测试技术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认识氧化物-水界面的吸附反应本质以及多晶型或不同氧化物共同参与下的多界面复杂反应过程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重金属 吸附 内层络合 外层络合 表面络合模型
下载PDF
[Fe(CN)_6]^(4-)还原trans-[Co(en)_2(ImH_)2]^(3+)的电子转移反应动力学机理
9
作者 颜文斌 朱长菊 朱苗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80-484,共5页
在不同的温度下,考察了六氰合铁(Ⅱ)配阴离子[Fe(CN)6]4-还原trans-[Co(en)2(ImH)2]3+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遵循H.Taube所提出的外配位界电子传递机理。在25℃,I=0.5mo... 在不同的温度下,考察了六氰合铁(Ⅱ)配阴离子[Fe(CN)6]4-还原trans-[Co(en)2(ImH)2]3+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遵循H.Taube所提出的外配位界电子传递机理。在25℃,I=0.5mol·L-1,trans-[Co(en)2(ImH)2]3+/[Fe(CN)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为Q1p=98.9mol-1·L,电子转换速率常数为Ket=1.3×10-4s-1,电子转移过程活化焓ΔH≠et和活化熵ΔS≠et分别为141.2kJ·mol-1、573.5J·mol-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反应 外配位界机理 方氰合铁 配合物
下载PDF
电子转移反应中分子理论的溶剂自由能和外氛重组能
10
作者 邵明坤 段春生 +1 位作者 邢玉梅 周正宇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82-287,共6页
考虑到溶剂分子的非线性效应,应用Franck-Condon原理解释了外氛溶剂重组能;对电荷分离的反应,采用计算机模拟数据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自由能计算模式,并用此模式计算了反应物和产物状态的重组能,结果表明,当能量差偏离平均值很远时... 考虑到溶剂分子的非线性效应,应用Franck-Condon原理解释了外氛溶剂重组能;对电荷分离的反应,采用计算机模拟数据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自由能计算模式,并用此模式计算了反应物和产物状态的重组能,结果表明,当能量差偏离平均值很远时,必须考虑自由能高次项的修正,即溶剂分子的非线性效应.对溶剂重组能效应的物理意义、反应物和产物状态之间重组能差别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反应 溶剂自由基 外氛重组能 分子理论
下载PDF
E^n中两个几何不等式的改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士龙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7,共4页
应用几何不等式理论和解析的方法,研究了n维欧氏空间中n维单形的F insler-Hadw iger不等式和n维Eu ler不等式,在原有不等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两个新的几何不等式,并对现有的结论进行了推广。
关键词 单形 外切球半径 内切球半径 Finsler-Hadwiger不等式 EULER不等式
下载PDF
离子对的电子转移反应[Fe(CN)_6]^(4-)对顺式—三溴乙醇胺双乙二胺合钴(Ⅲ)的还原作用
12
作者 刘锡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48-54,共7页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数据总结出下述规律:顺式—三溴乙醇胺双乙二胺合钴(Ⅲ)cis—[Co(etaH)(en)_2]Br_3与[Fe(CN)_6]^(4-)间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K_(ob(?)d),随溶液的pH值增大而增大,随离子强度I减小而增大和随介电常数D减小...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数据总结出下述规律:顺式—三溴乙醇胺双乙二胺合钴(Ⅲ)cis—[Co(etaH)(en)_2]Br_3与[Fe(CN)_6]^(4-)间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K_(ob(?)d),随溶液的pH值增大而增大,随离子强度I减小而增大和随介电常数D减小而增大。上述事实说明,配体加合质子作用、离子对水化作用和溶液静电效应。是被研究反应K_(ob(?)d)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反应 离子对 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PDF
加合质子作用对外界活化配合物机理的影响
13
作者 邱体孝 刘锡兰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用实验数据总结出下述规律:Cis-[Co(etaH)(en)_2]Br_3与[Fe(CN)_6]^(4-)间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kobsd、离子对形成常数kos和电子转移速度常数k_e均随pH值增大而增大。这说明,配体加合质子作用是被研究反应动力学性质变化的主... 用实验数据总结出下述规律:Cis-[Co(etaH)(en)_2]Br_3与[Fe(CN)_6]^(4-)间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kobsd、离子对形成常数kos和电子转移速度常数k_e均随pH值增大而增大。这说明,配体加合质子作用是被研究反应动力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反应 加合作用 离子对
下载PDF
球形电容器的电容
14
作者 张清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通常球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为c=4πεoRARB/(RB-RA),实际上此式在球壳外径为无穷大时成立,当球壳外径有限时,球形电容器的公式应改为:c=4πεo/[(1/RA)-(1/RB)+(1/R。)]
关键词 球形电容器 球壳 外径 电容
下载PDF
氧化锌/纤维素复合材料对镉离子吸附性能的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晓冬 王凯悦 +3 位作者 孙媛 张继国 郭元茹 潘清江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06-212,共7页
采用固液非均匀体系法制备了氧化锌/纤维素(ZnO/cellulose)复合材料。XRD、SEM和FT-IR分析表明,氧化锌均匀分散在纤维素网络结构中,其中ZnO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而纤维素为I型结构。对不同pH值、浓度等条件进行了探索,并考察了所制备的... 采用固液非均匀体系法制备了氧化锌/纤维素(ZnO/cellulose)复合材料。XRD、SEM和FT-IR分析表明,氧化锌均匀分散在纤维素网络结构中,其中ZnO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而纤维素为I型结构。对不同pH值、浓度等条件进行了探索,并考察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弱酸及中性(pH=4~7)条件下,复合材料对镉离子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对吸附过程进行了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的拟合处理,结果显示吸附过程符合这两个模型,最大吸附量为43 mg·g^-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探索了复合材料吸附水合镉离子形成的复合体系模型,结构优化发现可采用Outer sphere(OS)和Inner sphere(IS)机制模式,其界面作用分别为氢键和O→Cd配位键。虽然它们具有相似的占据轨道性质,但是界面作用强度与性质差异导致了非占据轨道性质和HOMO-LUMO带隙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纤维素复合材料 吸附 镉离子 OS和IS吸附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下载PDF
内外环对高速球轴承中球体拖曳阻力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坤 高文君 +2 位作者 徐伟鹏 刘振侠 潘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73-2179,共7页
在液体润滑的高速球轴承中,球体公转运动会受到润滑流体的拖曳阻力,对球轴承的动力及产热等性能造成显著影响。针对球轴承中球形滚动体公转的流体拖曳阻力问题,建立平板夹层单球体绕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内外环对... 在液体润滑的高速球轴承中,球体公转运动会受到润滑流体的拖曳阻力,对球轴承的动力及产热等性能造成显著影响。针对球轴承中球形滚动体公转的流体拖曳阻力问题,建立平板夹层单球体绕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内外环对球体绕流的流动特征及压力分布的影响,分析单球体绕流的拖曳阻力系数变化规律,并与开放空间球绕流模型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建立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误差不超过10%。在相同雷诺数下,由于内外壁面的限流作用,球体与壁面接触区域压差阻力明显增大,导致夹层空间球绕流中球体拖曳阻力系数明显高于开放空间球绕流,在10^3<Re<10^5内约为开放空间球体阻力系数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轴承 拖曳阻力 球体绕流 内外环 压力分布
下载PDF
∧-[Co(edta)]-~氧化[Co(en)_2OX]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立体
17
作者 章慧 徐志固 俞鼎琼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75-279,共5页
研究了水溶液中∧-[Co(edta)] ̄-氧化[Co(en)_2ox]的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立体选择性。由氧化剂的∧-学异构体得到Δ-[(Co(en)_2Ox] ̄(4+)的63.4%对映体过量表明在过渡态中形成了∧Δ的... 研究了水溶液中∧-[Co(edta)] ̄-氧化[Co(en)_2ox]的外界电子转移反应的立体选择性。由氧化剂的∧-学异构体得到Δ-[(Co(en)_2Ox] ̄(4+)的63.4%对映体过量表明在过渡态中形成了∧Δ的优先选择。已注意到∧-[Co(edta)]- ̄与[Co(en)_2ox] ̄(4+)的有利缔合离子对具有ΔΔ立体选择性。以上可解释为在电子转移过程的活性前驱络合物中,氧化剂上未受阻的淡基构成的准C_3轴特征的存在增强了∧-[Co(edta)- ̄与[Co(en)_2ox]的氢键相互作用;并且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离子对取向并不一定有利于电子转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界电子转移.立体选择性 络合物探钉 光学活性 过渡态
下载PDF
In situ speciation analysis and kinetic study of arsenic adsorption on ferrihydrite with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18
作者 Lei Ouyang Mingtao Wang +2 位作者 Lihua Zhu Heqing Tang Qin Shua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2期3046-3054,共9页
Arsenic pollution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and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orldwide.The adsorption,fixation,and dissolution behaviors of arsenic on the surface of iron-(hydr-)ox... Arsenic pollution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and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orldwide.The adsorption,fixation,and dissolution behaviors of arsenic on the surface of iron-(hydr-)oxides influence the environmental routes of arsenic cycle geochemistry.Both inner-sphere and outer-sphere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s of arsenic on iron oxides have been proposed based on X-ray adsorption spectra.However,there is no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in situ speciation analysis and adsorption kinetics of these species at such interfaces,because of the lack of an efficient monitoring strategy.The correlation of surface spec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is still unknown.Here,a shell-isolated SiO_(2)@Ag@Au-base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platform was developed for speciation analysis of the adsorbed arsenic species by eliminating the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arsenic and silver.Using ferrihydrite as a typical iron oxide,the intrinsic Raman spectra of the inner-sphere(~830 cm^(−1))and outer-sphere(~660 cm^(−1))complexes at the adsorption interface were identified.For the first time,the in situ kinetic monitor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species was realized.By correlating the speciation to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results,the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of arsenic on ferrihydrite was shown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It was shown that stability can be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y transforming loosely bonded species(outer-sphere complexes)into inner-sphere structures.Our work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bility of SERS with shell-isolated plasmonic particles for arsenic geochemical cycle monitoring and mechanism studies.It also provided a convenient too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arsenic pollutant control and abat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IC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FERRIHYDRITE in situ analysis outer-sphere complex
原文传递
外法向导数不等式原理的改进和推广
19
作者 孙昭洪 严鸿鸣 +1 位作者 陈传勇 贺建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40-41,共2页
介绍了Gilbarg等[1]给出的一个关于外法向导数不等式原理,并对该原理进行了推广和改进,减弱了它的条件,使得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该原理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向外法向量 内部球条件 外法向导数 下解 指数律
下载PDF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ZnO whiskers from ε-Zn(OH)_2 in NaOH/Na_2SO_4 solution
20
作者 Lining Yang Jing Wang Lan Xiang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Na2 SO4 on the formation of ZnO whisker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ZnO whiskers with aspect ratios of up to 50 were synthesized by dissolving ε-Zn(OH)2 precursor in NaOH/Na2SO4 solution at ro... The influence of Na2 SO4 on the formation of ZnO whisker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ZnO whiskers with aspect ratios of up to 50 were synthesized by dissolving ε-Zn(OH)2 precursor in NaOH/Na2SO4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aging of the resulting solution at 140 ℃ for 6 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es revealed that SO4^2- ions were primarily adsorbed on the (1 00) plane of the ZnO whiskers via an outer-sphere com- plex configuration (O-H……O), thereby promoting the one-dimensional growth of ZnO whiskers along the c-ax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whisker HYDROTHERMAL ε-Zn(OH)2 Na2 SO4 outer-sphere comple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