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he end cap on the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a cylindrical cased charge 被引量:4
1
作者 Wei Liao Jian-wei Jiang +3 位作者 Jian-bing Men Shu-you Wang Mei Li Han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052-1061,共10页
The prediction of the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a cylindrical cased charge with end cap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to assess the damage efficiency of the warhead. However, limited work has been conducted to pre... The prediction of the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a cylindrical cased charge with end cap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to assess the damage efficiency of the warhead. However, limited work has been conducted to predict the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axis of cylindrical cased charges with end cap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fragments caused by the explosion of a cylindrical cased charge with end caps. The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the end cap velocity were determined by an X-ray radiography method, and the axial fragment distribution was determined by witness plat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velocities of fragments, especially near the edge, were increased when the end caps were added, and the position of maximum velocity is closer to the non-detonation end. The fragment velocitie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fragment projection range w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end cap. A formula for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s of a cylindrical cased charge with end caps, which is based on Huang’s formula, was proposed b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ata fitting and validat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formula is accurate in predicting the fragment velocity distribution along the axis of a cylindrical cased charge with end caps detonated at one 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lindrical cased explosive Fragments velocity end cap X-ray radiography Gurney formula
下载PDF
基于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聚砜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刘敏 杨静 +2 位作者 周昕怡 孙慧琳 王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针对逆向热致相分离法(RTIPS)制备聚砜(PSF)微孔膜成膜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对亲水性的端羟基型超支化聚酯(HBPE)进行封端,然后以PSF为膜材料,通过添加亲水剂封端HBPE构建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PSF/HBPE/N,N-二甲基乙酰... 针对逆向热致相分离法(RTIPS)制备聚砜(PSF)微孔膜成膜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对亲水性的端羟基型超支化聚酯(HBPE)进行封端,然后以PSF为膜材料,通过添加亲水剂封端HBPE构建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PSF/HBPE/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400,采用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m-RTIPS)一步制备了亲水性PSF微孔膜。对封端HBPE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分子量测试,分析了HBPE的封端率对四元成膜体系浊点和黏度的影响,研究了HBPE的封端率对PSF微孔膜的形貌、渗透性、亲水性、抗污染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对HBPE进行了封端,封端后HBPE的分子量增加;成膜体系的浊点和黏度随HBPE封端率的升高而增大,但黏度上升的幅度较小;3种添加不同封端率HBPE的PSF微孔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亲水性和力学性能都优于纯PSF微孔膜;随HBPE封端率的增加,膜的纯水通量下降,但截留率差别很小。当HBPE封端率为30%时,PSF膜纯水通量恢复率达88%,抗污染性最佳。添加不同封端率HBPE都可制得表面多孔的膜,当HBPE封端率为50%时,PSF膜具有全双连续结构的形貌,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86,143.92 MPa和22.68%,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微孔膜 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 超支化聚酯 封端率 亲水性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光纤端帽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3
作者 黄烁 谈宏华 滕达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6期96-100,115,共6页
该文以某光纤通讯企业的光纤端帽检测设备为研究对象,结合机器视觉设计了一种光纤端帽缺陷检测系统。该文介绍了该设备的硬件系统的构成,分析了设备的检测流程。并根据光纤端帽的不同缺陷设计了对应的缺陷检测算法。以面对对象的C#为编... 该文以某光纤通讯企业的光纤端帽检测设备为研究对象,结合机器视觉设计了一种光纤端帽缺陷检测系统。该文介绍了该设备的硬件系统的构成,分析了设备的检测流程。并根据光纤端帽的不同缺陷设计了对应的缺陷检测算法。以面对对象的C#为编程语言设计了视觉软件,并且详细介绍了软件系统的缺陷检测流程。最终通过定位实验和缺陷检测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正确以及精确地对光纤端帽进行定位和常见缺陷的检测,达到了企业的验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端帽 机器视觉 缺陷检测 C#
下载PDF
PEPA封端的低黏度漆包线用PI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周俊超 徐勇 +3 位作者 杨佳俊 孙宇乾 曾炜 蒋家祥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2,共4页
以4-苯基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PEPA)作为封端剂,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羧甲酸二酐(PMDA),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分别作为单体制备高固体含量共聚型漆包线用聚酰亚胺(PI)。利... 以4-苯基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PEPA)作为封端剂,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羧甲酸二酐(PMDA),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分别作为单体制备高固体含量共聚型漆包线用聚酰亚胺(PI)。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力学性能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等探究了PEPA对聚酰胺酸(PAA)表观黏度的作用及其对PI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PA能够降低PAA的表观黏度,提高其储存性能,在表观黏度小于10.000 Pa·s且具有良好成膜性的配方中,ODA-BTDA型PI漆膜的力学性能较优异,最大拉伸强度达144.23 MPa,断裂伸长率为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封端剂 共聚 高固体含量
下载PDF
烷基、酰基封端烯丙醇聚醚F6的合成工艺
5
作者 刘博 王力军 +2 位作者 姚舒宁 汪锐 娄大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8-1293,共6页
以烯丙醇聚醚F6(AAP-F6)和碘甲烷为标准原料,采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了实现AAP-F6封端的最优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选用t-BuONa,n(AAP-F6)∶n(t-BuONa)=1∶2,n(AAP-F6)∶n(CH_(3)I)=1∶1.8,活化温度25℃,活化时间2 h,... 以烯丙醇聚醚F6(AAP-F6)和碘甲烷为标准原料,采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了实现AAP-F6封端的最优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选用t-BuONa,n(AAP-F6)∶n(t-BuONa)=1∶2,n(AAP-F6)∶n(CH_(3)I)=1∶1.8,活化温度25℃,活化时间2 h,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4 h,在该优化条件下,AAP-F6封端率为92.34%,双键保留率为83.94%。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不同的卤代封端试剂均可对AAP-F6实现较好的封端,其中,氯化苄的效果相对最好,AAP-F6封端率为97.51%,双键保留率为9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醇聚醚F6 碘甲烷 烷基、酰基封端 合成工艺
下载PDF
CSPP1 stabilizes microtubules by capping both plus and minus ends
6
作者 Zhikai Wang Wenwen Wang +11 位作者 Shuaiyu Liu Fengrui Yang Xu Liu Shasha Hua Lijuan Zhu Aoqing Xu Donald LHill Dongmei Wang Kai Jiang 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 Xing Liu Xuebiao Yao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Although the dynamic instability of microtubules(MTs)is fundamental to many cellular functions,quiescent MTs with unattached free distal ends are commonly present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various events to power ce... Although the dynamic instability of microtubules(MTs)is fundamental to many cellular functions,quiescent MTs with unattached free distal ends are commonly present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various events to power cellular dynamics.However,how these free MT tips are stabilized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Here,we report that centrosome and spindle pole protein 1(CSPP1)caps and stabilizes both plus and minus ends of static MTs.Real-time imaging of laser-ablated MTs in live cells showed deposition of CSPP1 at the newly generated MT ends,whose dynamic instability was concomitantly suppressed.Consistently,MT ends in CSPP1-overexpressing cells were hyper-stabilized,while those in CSPP1-depleted cells were much more dynamic.This CSPP1-elicited stabilization of MTs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chieved by suppressing intrinsic MT catastrophe and restricting polymerization.Importantly,CSPP1-bound MTs were resistant to mitotic centromere-associated kinesin-mediated depolymerization.These findings delineate a previously uncharacterized CSPP1 activity that integrates MT end capping to orchestrate quiescent M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P1 MICROTUBULE plus end minus end capping
原文传递
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冷却风机电机噪声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7
作者 党建峰 薛勃 +1 位作者 党亚男 刘晓荔 《微特电机》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批量CRH5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冷却风机有噪声,电机拆解后发现传动端端盖轴承室存在明显磨损。通过更换耐低温轴承和铸铝合金端盖镶钢套工艺方法解决了噪声问题,对处理同类故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电机噪声 端盖 铸铝合金
下载PDF
液压作动器关键部件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8
作者 王旭 马少明 +1 位作者 杨培杰 孙悦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润滑状态下,液压作动器关键部件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的选择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干摩擦、乏油润滑以及充分供油润滑3种润滑状态下,分别对活塞-液压缸内壁与活塞杆-端盖2种应用工况开展正交摩擦试验。通过测试不同对摩副... 为了探究不同润滑状态下,液压作动器关键部件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的选择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干摩擦、乏油润滑以及充分供油润滑3种润滑状态下,分别对活塞-液压缸内壁与活塞杆-端盖2种应用工况开展正交摩擦试验。通过测试不同对摩副的摩擦因数、磨损量以及磨损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分析润滑状态对2种应用工况磨损性能的影响。受导向带的表面织构及碳化钨自润滑性能的影响,在干摩擦与乏油润滑状态下,活塞-液压缸配伍界面采用40Cr-导向带对摩副、活塞杆-端盖配伍界面采用碳化钨-导向带对摩副时的摩擦因数较低;而在充分供油润滑条件下,由于接触界面之间会形成油膜,使得摩擦磨损趋势与上述结果相反,活塞-液压缸配伍界面采用Cu-40Cr对摩副、活塞杆-端盖配伍界面采用Cu-碳化钨对摩副时的摩擦因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摩擦磨损 活塞-液压缸 活塞杆-端盖 润滑状态
下载PDF
铝合金薄壁端盖零件高速铣削加工工艺设计
9
作者 辛道银 陈亮 +1 位作者 刘雨兰 王建成 《机械制造》 2024年第9期79-84,共6页
为了解决铝合金薄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变形问题,对铝合金薄壁端盖零件高速铣削加工工艺进行设计。采用利用毛坯自身结构刚性和改变材料受力变形方向的方法,来控制切削变形。使用JDSoft SurfMill软件生成加工刀具路径和测量路径,通... 为了解决铝合金薄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变形问题,对铝合金薄壁端盖零件高速铣削加工工艺进行设计。采用利用毛坯自身结构刚性和改变材料受力变形方向的方法,来控制切削变形。使用JDSoft SurfMill软件生成加工刀具路径和测量路径,通过VERICUT软件进行切削仿真和工艺优化,在五轴高速加工中心上进行高速铣削并进行在机测量。测量结果显示,铝合金薄壁端盖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符合图纸要求,由此验证所设计的加工工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薄壁 端盖 零件 铣削 加工
下载PDF
我国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的研究进展及生产现状
10
作者 苏忠魁 高敏 +1 位作者 李宝 宋现坤 《橡胶科技》 CAS 2024年第11期605-611,共7页
总结溶聚丁苯橡胶(SSBR)的官能化改性技术、官能团种类及改性橡胶性能等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官能化SSBR生产现状,2024—2025年我国将新增18万t·a^(-1)官能化SSBR产能。建议国内SSBR企业改进合成工艺路线,研究价廉且易得的原料,开... 总结溶聚丁苯橡胶(SSBR)的官能化改性技术、官能团种类及改性橡胶性能等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官能化SSBR生产现状,2024—2025年我国将新增18万t·a^(-1)官能化SSBR产能。建议国内SSBR企业改进合成工艺路线,研究价廉且易得的原料,开发新型官能化及高效引发体系,增加产品品种和牌号,建设可柔性切换生产品种的装置,避免无序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聚丁苯橡胶 官能化改性 封端剂 生产装置
下载PDF
铁路全钢结构框架墩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11
作者 张晓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针对传统钢横梁-混凝土立柱框架墩邻近营业线时,混凝土立柱施工周期长、钢横梁吊装难度大的问题,提出钢横梁-钢立柱全钢结构框架墩方案。以宣绩高铁跨越既有皖赣铁路工程为背景,对全钢结构框架墩进行设计及应用研究。全钢结构框架墩立... 针对传统钢横梁-混凝土立柱框架墩邻近营业线时,混凝土立柱施工周期长、钢横梁吊装难度大的问题,提出钢横梁-钢立柱全钢结构框架墩方案。以宣绩高铁跨越既有皖赣铁路工程为背景,对全钢结构框架墩进行设计及应用研究。全钢结构框架墩立柱与横梁均为钢结构,提升了结构整体性;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吊装难度和工程投资;通过柱底混合连接构造连接框架墩钢立柱和混凝土基础,提高了安装精度和连接可靠性。对结构稳定、局部承压、疲劳强度、刚度变形等各项指标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要求。全钢结构框架墩采用旁位拼装、整体吊装、柱底对位连接的施工方案,施工阶段采用吊装变形控制和对位引导等施工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施工工效和安装精度。对比传统钢横梁混凝土立柱框架墩,全钢结构框架墩工程投资相当,但减小了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干扰,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均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线桥 全钢结构框架墩 钢横梁-钢立柱 轻量化设计 混合连接 柱底对位安装 整体吊装 营业线施工
下载PDF
非驱动端端盖铸造工艺研究
12
作者 陈震 任国波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介绍了非驱动端端盖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设计了非驱动端端盖铸造工艺试制方案。通过使用冒口提高铸件内部质量和增加径向尺寸工艺补正量保证径向尺寸精度的工艺措施,确保产品符合图纸要求,最终工艺已通过了批量生产的质量验证。
关键词 非驱动端端盖 铸造工艺 冒口 径向尺寸
下载PDF
以硅氧烷基取代亚胺为封端剂原位负离子法合成官能化聚苯乙烯 被引量:7
13
作者 廖明义 吴晨静 +4 位作者 王妮妮 徐林 李传清 李洪泊 梁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共5页
首先合成了含硅氧烷基的芳香亚胺封端剂N-苯亚甲基-3-三乙氧基硅烷基-1-丙胺(TEOS),然后用负离子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端基官能化聚苯乙烯PS-TEOS。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TEOS和PS-TEO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EOS与聚... 首先合成了含硅氧烷基的芳香亚胺封端剂N-苯亚甲基-3-三乙氧基硅烷基-1-丙胺(TEOS),然后用负离子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端基官能化聚苯乙烯PS-TEOS。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TEOS和PS-TEO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EOS与聚苯乙烯基锂的定量反应关系,以及TEOS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S相对分子质量对封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反应在10 min^5 min内快速完成,封端反应温度在55℃~80℃、PS的珚Mn在5000~50000范围内变化对封端效率影响不大,制备的PS-TEOS的官能度在80%以上,实现了TEOS与聚苯乙烯基锂等摩尔封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端剂 负离子聚合 端基官能化 聚苯乙烯 封端效率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聚丙撑碳酸酯的封端及热分解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东 张超灿 +2 位作者 王献红 赵晓江 王佛松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9,共5页
采用不同封端剂对聚丙撑碳酸酯(PPC)进行了封端,并研究了封端前后PPC的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封端极大地提高了PPC的热降解温度,未封端PPC同时按多种机制进行热降解,而封端PPC在整个降解过程中只按无规断链机制降解。不同分子量的PPC... 采用不同封端剂对聚丙撑碳酸酯(PPC)进行了封端,并研究了封端前后PPC的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封端极大地提高了PPC的热降解温度,未封端PPC同时按多种机制进行热降解,而封端PPC在整个降解过程中只按无规断链机制降解。不同分子量的PPC的热重结果表明未封端PPC的起始降解温度随着分子量的提高而提高,而封端PPC的热降解温度与分子量的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撑碳酸酯 封端 热分解动力学
下载PDF
高功率光纤端帽实现6kW激光输出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旋风 陈子伦 +2 位作者 侯静 王泽锋 许晓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共2页
高功率光纤端帽是kW级光纤激光器必不可少的器件,而实现光纤端帽的低损耗高强度熔接是其关键技术。由于光纤和大尺寸光纤端帽在直径上的巨大差异,二者的熔接不能通过传统熔接机实现。设计并搭建了光纤端帽熔接系统,掌握了多种尺寸的光... 高功率光纤端帽是kW级光纤激光器必不可少的器件,而实现光纤端帽的低损耗高强度熔接是其关键技术。由于光纤和大尺寸光纤端帽在直径上的巨大差异,二者的熔接不能通过传统熔接机实现。设计并搭建了光纤端帽熔接系统,掌握了多种尺寸的光纤端帽的熔接工艺,成功用于光纤激光器及光纤合束器的高功率输出。实验上利用单模光端帽实现了3.01kW的激光输出,在未进行主动制冷的情况下温升为7℃/kW。利用多模光纤端帽实现了6.08kW的激光输出,在未进行主动制冷的情况下温升为6℃/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光纤熔接 光纤端帽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于世钧 赵洪霞 +1 位作者 郭宏 王晓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由 3,5 二硝基苯甲酰氯和氨基乙酸合成了AB2 型单体N (3,5 二氨基苯甲酰 )氨基乙酸。利用此单体在极性非质子溶剂NMP中的自缩聚反应 ,合成了新型超支化聚酰胺 ;将其与乙酸酐或酰氯反应 ,得到 5种封端的超支化聚合物。用FTIR、1HNMR。
关键词 N-(二氨基苯甲酰)氨基乙酸 超支化聚酰胺 自缩聚 封端反应
下载PDF
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方法 被引量:22
17
作者 董志敏 张宝石 +2 位作者 关荣霞 常汝镇 邱丽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2期51-55,共5页
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是进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途径,克服了传统cDNA文库的缺点,节省了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的时间,促进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进程。目前有6种构建全长cDNA文库的方法,包括Oligo-Capping、CAPture、SMART... 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是进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途径,克服了传统cDNA文库的缺点,节省了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的时间,促进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进程。目前有6种构建全长cDNA文库的方法,包括Oligo-Capping、CAPture、SMART、CAP-trapper、CapSelect、CAP-jumping。这几种方法在起始材料用量、文库构建技术、实验操作复杂程度和文库构建质量等方面构存在不同程度的优缺点,但综合比较而言,SMART和CAP-trapper这两种方法比较有实际应用价值。SMART法适于简单、快速地构建一般质量的cDNA文库,如果采用Little-cycleSMART和Large-sizeSMART这两种改进技术,所建文库质量也非常好;CAP-trapper法虽然对实验技术要求较高,实验过程复杂,但所建文库全长率高,冗余性低,建库效率高,是目前构建高质量文库最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长CDNA 5’帽子结构 cDNA文库的构建
下载PDF
形状参数对Cymbal换能器发电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振宇 叶敏 +2 位作者 程博 白志峰 曹秉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54-1457,共4页
Cymbal(钹)换能器由两个金属端帽和夹在中间的压电陶瓷圆片组成。首次将Cymbal换能器作为发电装置研究,建立了刚性杆铰接简化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Cymbal换能器力电耦合场进行分析,计算出了产生的电压和电场能随空腔深度、端帽厚... Cymbal(钹)换能器由两个金属端帽和夹在中间的压电陶瓷圆片组成。首次将Cymbal换能器作为发电装置研究,建立了刚性杆铰接简化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Cymbal换能器力电耦合场进行分析,计算出了产生的电压和电场能随空腔深度、端帽厚度和端帽顶部直径增大递减,随端帽空腔底部直径增大递增的变化规律。利用Cymbal换能器刚性杆铰接模型对计算结果给出了力学解释,并计算出了在金属端帽不屈服情况下的最大发电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MBAL换能器 有限元方法 形状参数 金属端帽
下载PDF
硅烷化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固化物的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文石 何景学 +1 位作者 周福维 朱以标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7-501,共5页
在无溶剂条件下采用聚氨酯(PU)预聚体法合成端—NCO基PU,再与活性硅烷进行封端反应,制备了硅烷化聚氨酯(SPU)预聚体。考察了聚醚二元醇(PPG)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异氰酸酯种类、n(NCO)∶n(OH)和硅烷封端剂种类对SPU预聚体固化物(简... 在无溶剂条件下采用聚氨酯(PU)预聚体法合成端—NCO基PU,再与活性硅烷进行封端反应,制备了硅烷化聚氨酯(SPU)预聚体。考察了聚醚二元醇(PPG)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异氰酸酯种类、n(NCO)∶n(OH)和硅烷封端剂种类对SPU预聚体固化物(简称固化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PPG的Mn、异氰酸酯种类、n(NCO)∶n(OH)和硅烷封端剂种类可制备符合设计性能要求的SPU预聚体。室温下SPU预聚体固化得到无气泡、无针孔的均质胶膜,且其指干时间比PU短,固化物疏水性能提高;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仲氨基硅烷(S IL-3)封端后,产物的—NCO基吸收峰消失。当采用Mn为4000的PPG与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n(NCO)∶n(OH)=1.80的条件下反应,再经SIL-3封端后得到的固化物拉伸强度为0.30M Pa,断裂伸长率为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预聚体 硅烷封端剂 固化
下载PDF
某重型变速箱端盖强度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瑶 于维一 +3 位作者 赵礼辉 马炯 冯金芝 郑松林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前结构优化步骤一般是先有限元建模,后优化分析。为提高分析精度,进而确保结构优化结果的合理性,需要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针对我国某重载变速箱箱体左端盖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选取测点并实测载荷。用端盖实测载荷... 目前结构优化步骤一般是先有限元建模,后优化分析。为提高分析精度,进而确保结构优化结果的合理性,需要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针对我国某重载变速箱箱体左端盖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选取测点并实测载荷。用端盖实测载荷谱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经数据分析后发现,齿轮啮合产生的动态载荷是静态载荷的1. 1~2. 3倍左右,但是前期有限元分析却没有考虑动载的影响,这会导致端盖在服役过程中发生早期失效。最后结合间接获得的动载系数修正载荷的边界条件,使得修改后的有限元模型精度提高。为后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精确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盖 有限元分析 模型验证 动载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