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wards Safer and More Sustainable Ways for Exploiting Nuclear Power
1
作者 Wolfgang Krö ger +1 位作者 Didier Sornette Ali Ayoub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3期91-115,共25页
Future electricity systems are challenged by deep decarbonization and concurrently increasing demand and there are growing concerns that renewables cannot shoulder this alone. Starting from the proven principle of div... Future electricity systems are challenged by deep decarbonization and concurrently increasing demand and there are growing concerns that renewables cannot shoulder this alone. Starting from the proven principle of diversity, we argue for keeping the nuclear option open or even for expanding its use. However, the perspectives are dim for the current technology as safety concerns and social aversion remain as fundamental problems. While looking for future revolutionary safe and more sustainable nuclear concepts we first review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nuclear energy, as well as its safety records and technical progress. We then list the key requirements for innovative nuclear systems designs which are less dependent on active safety systems and human performance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This allows us to provide a concept by concept comparison and assessment of existing and novel technologies and designs including different coolants and neutron spectra. The results indicate a high potential for far-reaching improvements compared to most advanced LWRs, although none of the candidate concepts meets all requirements convincingly, yet, helium cooled, small modular reactors (HTR-PM) come closest. We end by stressing the need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keeping human capital and know-how in nuclear energy;we call for an urgent increase in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RD&D funding by the order of a few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USD per year, which will likely lead to breakthroughs that will restart productivity growth in severely affected stagnating modern econo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Carbon Energy Systems SUSTAINABILITY nuclear safety safety Requirements Advanced Reactor concepts SMR RD&D Needs
下载PDF
AP1000核电站屏蔽厂房BIS-TMD新型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侯钢领 王炳媛 +2 位作者 李孟 宋天舒 潘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针对核电站传统结构在服役期间可能出现的地震破坏,应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将AP 1000核电站的非能动安全理念推广到结构抗震领域,提出了屏蔽厂房基础隔震-调频质量阻尼(BIS-TMD)新型结构,大幅度地提高了屏蔽厂房的抗震安全。基于屏... 针对核电站传统结构在服役期间可能出现的地震破坏,应用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将AP 1000核电站的非能动安全理念推广到结构抗震领域,提出了屏蔽厂房基础隔震-调频质量阻尼(BIS-TMD)新型结构,大幅度地提高了屏蔽厂房的抗震安全。基于屏蔽厂房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修改了屏蔽厂房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在增加附加质量很小的情况下,实现了本新型结构。基于AP 1 000基础隔震结构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本新型结构的参数优化模型,给出了TMD支座的选型参数,研究了本新型结构的减震机理。通过与传统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TMD结构等比较,表明了本新型结构综合了BIS和TMD的优点,能够很好地抵御地震大小和频谱、重力水箱水质量、TMD支座和BIS支座力学性能等因素变化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减震效果,稳定的抗震鲁棒性和良好的场地适用性,能够很好地满足核电站抗震安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抗震 基础隔震 调频质量阻尼结构 基础隔震-调频质量阻尼结构 非能动安全理念
下载PDF
坚持核安全观和新发展理念规划推进核电安全高效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永平 《中国核电》 2018年第1期75-79,共5页
核安全观及新时代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我国规划引领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利器和实践指南。本文结合我国核电及相关领域"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发展实际,强调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 核安全观及新时代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我国规划引领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利器和实践指南。本文结合我国核电及相关领域"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发展实际,强调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重点阐述了创新是引领核电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核电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核电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发展优势的重要体现、开放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本质要求等内容,并积极探索了"十三五"及今后更长时期,核安全观及新发展理念,在谋划我国核电发展的新模式、新格局、新态势,以及破解核电发展难题、补上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等方面的重要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观 新发展理念 核电规划 安全高效发展
下载PDF
整体平衡的核安全观和能动与非能动先进核电厂 被引量:2
4
作者 邢继 吴宇翔 +2 位作者 刘倩雯 霍小东 孙金龙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现有核安全体系已经发展了七十年,但是正面临着诸如导致系统过度复杂这样的潜在挑战。深层次的原因涉及纵深防御概念、确定论安全分析和可靠性设计准则的固有局限,要求更多关注整体安全性和安全要素之间的平衡。基于系统论和系统工程思... 现有核安全体系已经发展了七十年,但是正面临着诸如导致系统过度复杂这样的潜在挑战。深层次的原因涉及纵深防御概念、确定论安全分析和可靠性设计准则的固有局限,要求更多关注整体安全性和安全要素之间的平衡。基于系统论和系统工程思维,本文提出了整体平衡的核安全观作为现有核安全体系的修正,旨在通过平衡设计的手段提高核电厂的整体安全性,也就是寻求纵深防御层次之间的平衡、冗余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平衡、确定论和概率论之间的平衡,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平衡。整体平衡的核安全观指导了“华龙一号”的研发,形成了采用能动与非能动安全设施的最显著特征,本文结合“华龙一号”的实践对该特征进行了诠释。在传统核安全观念获得革命性理解的假设下,本文也对能动与非能动先进核电厂的未来创新进行了展望。整体平衡的核安全观和能动与非能动先进核电厂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解决核安全与成本效益之间的困境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平衡的核安全观 能动与非能动先进核电厂 纵深防御概念 冗余性和多样性 投入和产出 “华龙一号”
下载PDF
习近平核安全观伦理特征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易小四 刘镇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3-27,共5页
习近平出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以来,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特有的辩证思维,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核安全观,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包括:发展核能必须突出安全,敬畏生命;必须义利兼顾,权责共担;必须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必须标本兼治,防治结合。习... 习近平出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以来,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特有的辩证思维,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核安全观,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包括:发展核能必须突出安全,敬畏生命;必须义利兼顾,权责共担;必须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必须标本兼治,防治结合。习近平核安全观有助于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核安全理论不断完善,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正确对待核能的普遍价值遵循和伦理引导,因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核安全观 伦理特征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中国与全球核安全治理 被引量:4
6
作者 詹欣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12-123,159,160,共14页
中国对全球核安全治理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内而外、由狭义向广义扩展的过程。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核安全的监管主要集中在核工业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以及从业人员的医疗保健等问题。改革开放后,以与西方国家进行核能合作和加入... 中国对全球核安全治理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内而外、由狭义向广义扩展的过程。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核安全的监管主要集中在核工业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以及从业人员的医疗保健等问题。改革开放后,以与西方国家进行核能合作和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契机,中国积极加入有关核安全的国际公约并参与了相关法规的修订。90年代以后,中国在全球核安全治理问题上从参与者逐渐向倡议者转变,参加了历届核安全峰会,批准了核安全领域所有的国际法律文书,并于2014年提出了"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在2016年核安全峰会上提出了"四个强化"的主张。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全球核安全治理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核安全观 治理 “四个强化”
原文传递
设有基础隔震-TMD的双层安全壳核电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侯钢领 吴灵枢 +2 位作者 李孟 宋天舒 孙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2-59,共8页
为提高核电站的抗震安全水平,基于第III代核电站双层安全壳(内安全壳、外安全壳)的结构特点和非能动安全技术要求,提出了基础隔震(BIS)-调频质量阻尼(TMD)抗震结构。以我国“华龙一号”核电站为研究对象,以满足核电站基本安全功能对结... 为提高核电站的抗震安全水平,基于第III代核电站双层安全壳(内安全壳、外安全壳)的结构特点和非能动安全技术要求,提出了基础隔震(BIS)-调频质量阻尼(TMD)抗震结构。以我国“华龙一号”核电站为研究对象,以满足核电站基本安全功能对结构特殊抗震要求为目标,应用符合非能动技术要求的隔震减震技术,给出了符合双层安全壳结构特点的抗震设计理念。基于基础隔震核电站研究成果,应用上述抗震设计理念,在增加附加质量很小的情况下,实现了BIS与TMD相结合的抗震结构设计。与传统非隔震模型和基础隔震模型比较,研究了该混合抗震结构的减震机理。结果表明:混合抗震结构综合了BIS与TMD的优点,避免了BIS和TMD各自的内在缺陷,进而验证了提出的抗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可以满足核电站的特殊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安全壳核电站 抗震安全 基础隔震-调频质量阻尼结构 减震效果 抗震设计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