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隐匿性休克对胃癌D2/D3根治术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朱国超 余阳 +2 位作者 李荣 方军 张应天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癌D2/D3根治术隐匿性休克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率。方法共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胃癌D2/D3根治术老年患者126例,根据动脉血乳酸及收缩压将病例分成三组,即隐匿性休克组、显性休克组、无休克组。隐匿性休克...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癌D2/D3根治术隐匿性休克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率。方法共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胃癌D2/D3根治术老年患者126例,根据动脉血乳酸及收缩压将病例分成三组,即隐匿性休克组、显性休克组、无休克组。隐匿性休克患者占23.8%(30/126),显性休克患者占7.1%(9/126),无休克患者占69.1%(87/126)。比较三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术后7 d并发症,隐匿性休克组为16.7%(95% CI 10~31),显性休克组为22.2%(95% CI 11~36),无休克组为1.1%(95% CI 1~3)。隐匿性休克组和显性休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53)。结论胃癌D2/D3根治术术中隐匿性休克发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显性休克相当,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早识别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休克 显性休克 乳酸 胃癌根治术
下载PDF
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爱明 杜禹 +2 位作者 葛梓 赵晖 冒山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3-1188,共6页
目的观察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急诊科进修期间收治的隐匿性脓毒性休克患者(隐匿性休克组)和... 目的观察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急诊科进修期间收治的隐匿性脓毒性休克患者(隐匿性休克组)和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显性休克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感染部位、休克诊断时间、早期(3 h)集束化干预指标完成情况、6 h集束化治疗目标达标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和28 d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总计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隐匿性休克组102例,28 d病死率为15.69%(16例);显性休克组79例,28 d病死率为31.65%(25例)。与隐匿性休克组比较,显性休克组患者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完成率(93.67%比58.82%)、入院时血乳酸〔Lac(mmol/L):7.09±2.08比5.69±1.27〕、使用抗菌药物前血培养完成率(93.67%比63.73%)、第1小时和第2小时使用抗菌药物比例(45.57%比31.37%,54.43%比33.33%)、第1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比例(晶体液:59.49%比11.76%,晶体液联合人血白蛋白:40.51%比0%)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100%比9.80%)显著增高,病情稳定时间明显延长(d:4.40±1.35比1.49±0.55),而疾病发作时间(d:1.47±0.97比2.95±1.61)、休克诊断时间(min:31.30±12.54比79.15±13.81)、6 h乳酸清除率〔(50.27±21.53)%比(61.82±13.12)%〕、第3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0%比35.29%)、第2小时和第3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比例(第2小时晶体液:0%比60.78%,第2小时晶体液联合人血白蛋白:0%比14.71%,第3小时晶体液:0%比12.75%)、6 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达标率(60.76%比78.43%)和救治成功率(28 d病死率:31.65%比15.69%)显著下降(均P<0.05)。10例隐匿性休克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展为显性休克,所有显性休克患者均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入院时Lac(mmol/L:7.59±2.27比5.92±1.24)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65.85%比44.29%)显著增高,而6 h乳酸清除率〔(46.58±15.83)%比(59.60±17.92)%〕﹑第3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4.88%比24.29%)、6 h尿量和ScvO2达标率(56.10%比82.86%,43.90%比78.57%)显著下降(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Lac、6 h乳酸清除率、第3小时使用抗菌药物、第1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和6 h ScvO2达标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618、0.021、0.100、0.307和3.01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Lac对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其次为6 h ScvO2达标率(AUC为0.673)。结论对于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应尽早识别并给予集束化干预策略,提高6 h乳酸清除率和6 h ScvO2达标率,进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干预 隐匿性 显性 脓毒性休克 急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