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克—百逆掩断裂带上下盘储层差异性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5
1
作者 朱世发 刘欣 +3 位作者 朱筱敏 万策 尤新才 杜建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4-201,共8页
基于岩芯、薄片和物性数据等资料,从构造演化、沉积体系时空展布、成岩作用特征及储层质量角度,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逆掩断裂带上、下盘二叠系—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系统对比研究,探讨储层差异性形成机理。在断裂上盘... 基于岩芯、薄片和物性数据等资料,从构造演化、沉积体系时空展布、成岩作用特征及储层质量角度,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逆掩断裂带上、下盘二叠系—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系统对比研究,探讨储层差异性形成机理。在断裂上盘,沉积物粒度较粗,通常为冲积扇或辫状河沉积砾岩、砂质砾岩,埋藏较浅,孔隙性较好。在断裂下盘,沉积物相对较细,通常为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砂岩,埋藏较深且孔隙性整体较差;局部层段发育沸石和长石的强烈溶蚀。通过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埋藏史(断裂演化史)控制上、下盘储层砂体成因,决定储层现今埋深及成岩演化,影响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沉积体系发育受同生的克—百主断裂控制,影响储层粒度、岩石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决定储层原始孔隙结构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逆掩断裂带 储层差异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典型逆掩断裂带油气富集规律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思路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玲娟 乔文龙 张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通过系列调研资料总结得出,世界典型逆掩断裂带的油气具有在沿断裂带应力集中部位、次级构造、基岩断块风化壳以及靠生油凹陷一侧的斜坡区、断裂下盘的有利圈闭中富集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勘探潜力非常巨大,还有约1... 通过系列调研资料总结得出,世界典型逆掩断裂带的油气具有在沿断裂带应力集中部位、次级构造、基岩断块风化壳以及靠生油凹陷一侧的斜坡区、断裂下盘的有利圈闭中富集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勘探潜力非常巨大,还有约13?08 m3的油气地质储量有待发现;在勘探思路上要系统查明西北缘断裂带,圈定探明程度较低的有利勘探区域和层位以及目前还未进行勘探的有利区块或构造;勘探重点应放在勘探程度较低的有利区块斜坡区和主断裂下盘,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测和综合研究工作,以期找到新的储量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掩断裂带 油气勘探 油气富集规律 准噶尔盆地 勘探思路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封闭性研究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向强 柳广弟 +3 位作者 张年富 何周 韦恒业 张运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克百断裂为一大型逆掩断裂,其封闭性能控制了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油气的分布。对区域主应力方向、断裂带岩性特征、测井响应、地层水性质的研究表明,克百断裂的封闭性具有分段的特点。断裂封闭段的断裂走向与主应力方向近于垂直,断裂... 克百断裂为一大型逆掩断裂,其封闭性能控制了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油气的分布。对区域主应力方向、断裂带岩性特征、测井响应、地层水性质的研究表明,克百断裂的封闭性具有分段的特点。断裂封闭段的断裂走向与主应力方向近于垂直,断裂带断层泥发育,破碎带厚度、声波时差变化幅度差、井径扩大值较小,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钠氯比值小于0.7。断裂开启段的断裂走向与主应力走向交角小于45°,断裂带断层泥不发育,破碎带厚度、声波时差变化幅度差、井径扩大值较大,地层水以NaHCO3和Na2SO4型为主,钠氯比值大于0.85。断裂开启段是该区主要的油气充注点,而断裂封闭段是下盘油气的主要封堵段,是下盘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掩断裂 构造应力 断层岩 破碎带 地层水
下载PDF
东昆仑山断裂带及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垂直形变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庆良 王建华 +4 位作者 朱桂芝 崔笃信 王文萍 陈忠实 宋兆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280,i001,共9页
沿格尔木—五道梁公路测线 1979,2 0 0 1年的 2期水准观测资料表明 :1)东昆仑山及可可西里地区现今相对于柴达木盆地仍在发生继承性的隆升运动。 1979— 2 0 0 1年期间 ,昆仑山口主峰一带相对于格尔木约上升了 2 80mm ,上升速率高达 15m... 沿格尔木—五道梁公路测线 1979,2 0 0 1年的 2期水准观测资料表明 :1)东昆仑山及可可西里地区现今相对于柴达木盆地仍在发生继承性的隆升运动。 1979— 2 0 0 1年期间 ,昆仑山口主峰一带相对于格尔木约上升了 2 80mm ,上升速率高达 15mm/a ;五道梁相对于格尔木上升了约 2 10mm ,上升速率约 10mm/a。 2 )昆仑山口至五道梁之间的可可西里地区 ,在相对于柴达木盆地以 7mm/a的速度整体抬升的同时 ,还相对于南、北两侧的五道梁和昆仑山隆起区以 3~ 7mm/a的速度下沉。 3)格尔木—五道梁剖面垂直形变整体符合俯冲 -逆掩地壳增厚模式 ,其中 ,沿西大滩断裂、中昆仑山断裂和昆仑山北缘断裂带的逆冲推覆运动 ,占了整个东昆仑山现今构造隆起的大部分 ,其逆冲推覆运动有自南向北衰减的特点。 4 )地质调查结果表明 ,沿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 35 0km的左旋破裂带 ,可以划分出若干个不均匀错动段 ,错动量最大可达 6m ,最小只有 2m。基于Okada (1985 )位错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地震断层不均匀左旋错动可以在昆仑山口破裂带南北两侧产生 10 0多毫米的差异性垂直位移。 1979— 2 0 0 2年实测垂直位移中 ,西大滩断裂谷地水准点的异常上升、昆仑山口测点的异常下降等都与发震断层的不均匀错动密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地震 垂直形变 俯冲 逆掩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的两大发展阶段——广义的逆冲推覆断裂带和狭义的平移断裂带 被引量:13
5
作者 侯明金 Jacques Mercier +1 位作者 Pierre Vergely 王永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67-1275,共9页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早白垩世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印支期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由NE、NNE向展布的缓‘S’型的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中下构造层次表现为韧性逆冲推覆变形,上部构造层即前陆褶皱冲断带内的变形;应力场分析资料显示:早三叠世晚期开始地表浅部就有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左行走滑平移作用开始发育;早白垩世晚期开始转入引张伸展阶段,与中国东部的伸展作用一致;新近纪又转为近东西向挤压,发育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两大阶段 广义的逆冲推覆型 狭义的平移走滑型 应力场分析 安徽段
下载PDF
东北东部虎林盆地的构造特征、成盆机制及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形成时代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志宏 梅梅 +4 位作者 高军义 吴相梅 黄超义 林东成 孙理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0-489,共10页
虎林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叠置在佳木斯地块之上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其构造变形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为NW—SE向伸展作用阶段,主要形成一系列各自独立的NE向箕状断陷群;晚白垩世为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使部分... 虎林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叠置在佳木斯地块之上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其构造变形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为NW—SE向伸展作用阶段,主要形成一系列各自独立的NE向箕状断陷群;晚白垩世为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使部分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形成反转构造,虎林盆地转化为具有多个沉降中心的NE向挤压坳陷盆地群;古近纪—第四纪为NNW—SSE向挤压作用阶段,虎林盆地的构造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使部分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作用形成大型反转构造,而且在七虎林河凹陷与中央隆起之间形成NEE向大型逆冲断层(敦—密断裂)和断层传播褶皱,它们共同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沉积作用,虎林盆地转化为具有1个中央隆起和南、北2个坳陷的NEE向挤压坳陷型盆地。东北地区自白垩纪以来始终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背景,包括虎林盆地在内的东北东部盆地群的形成与伊泽纳奇板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敦—密断裂带总体上呈NE向展布,具有左行走滑的性质,在靠近虎林盆地的北东段转变为NEE向展布,断层的性质也转变为逆冲断层,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逆冲作用很可能与该断裂带的NE向左行走滑作用在NEE向的转换挤压有关。敦—密断裂带自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虎林期开始活动,一直持续活动到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变形期次 变形时间 成盆机制 逆冲推覆构造 虎林盆地 敦—密断裂北东段
下载PDF
关于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新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林隆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7-563,共7页
有机生油沉积坳(凹)陷理论在指导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勘探过程中,总的看是失败的。探讨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后,提出了油气勘探新模式:不仅要看沉积坳(凹)陷,更要看中下地壳内是否存在幔源底辟构造,把这两者看作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才行。列... 有机生油沉积坳(凹)陷理论在指导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勘探过程中,总的看是失败的。探讨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后,提出了油气勘探新模式:不仅要看沉积坳(凹)陷,更要看中下地壳内是否存在幔源底辟构造,把这两者看作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才行。列举了新模式9大依据,提出了今后工作设想以及如何盘活我国中西部50~60个大小盆地中的潜在油气资源的想法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坳陷 逆掩推覆断裂 幔源底辟构造 古俯冲消减碰撞带
下载PDF
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逆掩断裂带为例
8
作者 张梦露 王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570-577,共8页
准噶尔盆地经过多期建造和改造,逆掩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地层速度横向变化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使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很难获得准确的地下构造成像。针对复杂逆掩断裂带构造成像困难的问题,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原理入... 准噶尔盆地经过多期建造和改造,逆掩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地层速度横向变化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使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很难获得准确的地下构造成像。针对复杂逆掩断裂带构造成像困难的问题,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原理入手,应用了偏移孔径内所有的地震波场数据以及各方向波场的方位信息,在角度域对成像道集进行构建,通过镜像加权得到高质量的地下构造成像资料。常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和勘探生产的地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角度域 偏移成像 逆掩断裂带 倾角道集 反射角道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