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OX-4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鑫 陈艳平 +1 位作者 曹德权 朱存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CCI大鼠脊髓水平OX-42表达的影响,探讨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I组:对照组(n=10)、Ⅱ组:假手术组(n=15)、Ⅲ组:预给药组(n=15)、IV组:术后给药组(n=15)、V组:生理盐水组(...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CCI大鼠脊髓水平OX-42表达的影响,探讨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I组:对照组(n=10)、Ⅱ组:假手术组(n=15)、Ⅲ组:预给药组(n=15)、IV组:术后给药组(n=15)、V组:生理盐水组(n=15)。用von Frey filaments测定大鼠50%缩足阈值的变化;Ⅲ组、IV组、V组大鼠于模型建立后给予米诺环素或者生理盐水,并于术后7、11、13、14、15天从实验组随机取出3只大鼠取其相应节段的脊髓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其特异性标志物OX-42的染色情况。结果:(1)坐骨神经结扎后7d大鼠出现机械性触痛,至实验结束痛行为稳定并持续存在。(2)V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在术后7d发生激活,至术后11d小胶质细胞被强烈的激活,之后有减退的趋势;IV组小胶质细胞有明显的激活;Ⅱ组和Ⅲ组亦可见小胶质细胞有轻微的激活。结论:脊髓水平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发挥重要作用;米诺环素预先给药可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小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ox-42 大鼠
下载PDF
在戊四氮致痫大鼠早期前脑中OX-42和Fos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燕 王颖 +1 位作者 黄远桂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61,共7页
研究大鼠在戊四氮导致癫痫发作早期前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显示前脑内OX-42和Fos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并用双重标记显示OX-42和Fos阳性细胞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在戊四氮导致大鼠癫痫... 研究大鼠在戊四氮导致癫痫发作早期前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显示前脑内OX-42和Fos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并用双重标记显示OX-42和Fos阳性细胞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在戊四氮导致大鼠癫痫发作早期(从15min到360min),前脑的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阳性,随着存活时间的变化,OX-42的阳性反应经历逐渐升高又降低的过程;Fos蛋白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中有表达,也呈现逐渐升高又降低的变化;Fos在小胶质细胞表达高峰的时间早于在神经元的表达;另外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在前脑分布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以上结果表明,前脑的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一样在戊四氮所致癫痫发作的早期表现明显的反应,但小胶质细胞反应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ox-42 FOS 癫痫 大鼠
下载PDF
OX-42和Fos蛋白在海人酸致癫大鼠前脑中早期的表达变化
3
作者 贾轶 李青 焦西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在海人酸(KA)导致癫痫发作早期前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单标分别显示前脑内OX-42和Fos蛋白表达的时间规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显示OX-42和Fos阳性细胞的相互关系.结果:在K... 目的:研究大鼠在海人酸(KA)导致癫痫发作早期前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单标分别显示前脑内OX-42和Fos蛋白表达的时间规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显示OX-42和Fos阳性细胞的相互关系.结果:在KA致大鼠癫痫发作早期(从15 min到360 min),前脑的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阳性,随着存活时间的变化,OX-42的阳性反应经历逐渐升高又降低的过程;反应强弱:120 min组>360 min组>60 min组>30 min组>15 min组.Fos蛋白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中均表达阳性,也呈现逐渐升高又降低的变化,但Fos阳性小胶质细胞出现高峰的时间早于Fos阳性神经元,各组间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在前脑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两者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结论:小胶质细胞可能和神经元一起参与了KA所致癫痫发作早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ox-42 FOS 癫痫 大鼠
下载PDF
HS014对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组织OX-42、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4
作者 徐红梅 牛泽军 褚海辰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HS014)对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组织OX-4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吗啡耐受组( M组)、生理盐水组( N组)、HS014+吗啡组( H...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HS014)对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组织OX-4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吗啡耐受组( M组)、生理盐水组( N组)、HS014+吗啡组( HM组)、生理盐水+吗啡组( NM组)和HS014+生理盐水组( HN组),各组连续给药5 d。于第5天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L4~6段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OX-42、TNF-α。结果与N 组比较,M、HM、NM 组大鼠脊髓组织OX-42、TNF-α表达均增加,P 均<0.01;与M 组比较,HM 组大鼠脊髓组织OX-42、TNF-α表达下降,P 均<0.01;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吗啡耐受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表现为OX-42表达增加,并释放大量TNF-α;HS014能够减轻吗啡耐受,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吗啡引起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及TNF-α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黑皮质素受体 小胶质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ox-42 大鼠
下载PDF
MCP-1中和抗体鞘内注射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OX-42和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
5
作者 丰磊 白芬芬 +2 位作者 赵晓媛 刘献文 刘磊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5期27-30,37,共5页
目的研究MCP-1中和抗体鞘内注射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OX-42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6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Walker256肿瘤细胞胫骨骨髓腔注射和鞘内注射吗啡建立大鼠骨癌痛吗啡耐受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ELISA检测方法观察MCP-... 目的研究MCP-1中和抗体鞘内注射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OX-42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6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Walker256肿瘤细胞胫骨骨髓腔注射和鞘内注射吗啡建立大鼠骨癌痛吗啡耐受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ELISA检测方法观察MCP-1中和抗体鞘内注射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OX-42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6表达的作用。结果BM+Ab组大鼠MCP-1中和抗体鞘内注射后脊髓OX-42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6表达显著减少。结论MCP-1可能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OX-42)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骨癌痛吗啡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吗啡耐受 ox-42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丁苯酞对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海马区OX-42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娟 高小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5期-,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Ⅲ型受体OX-42在脑海马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丁苯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2-VO)建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 目的 :通过检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Ⅲ型受体OX-42在脑海马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丁苯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2-VO)建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方法检测OX-42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下降,海马区OX-4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药物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区OX-42的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表达升高;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ox-42 丁苯酞 WISTAR大鼠
原文传递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后Olig-2和OX-4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杨 高玉亭 苗宇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02-107,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少突胶质细胞(Olig-2)和Ⅲ型补体受体(OX-42)系转录因子-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SPF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丹参加雷帕霉素组和甲泼... 目的:通过检测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少突胶质细胞(Olig-2)和Ⅲ型补体受体(OX-42)系转录因子-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SPF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丹参加雷帕霉素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n=10)。采用Allen's法建立SCI模型(正常组除外)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1)),1次/d;丹参治疗组: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 m L·kg^(-1)),1次/d;丹参加雷帕霉素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丹参注射液(含雷帕霉素3 mg·kg^(-1)),1次/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尾静脉推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 mg·kg^(-1)),1次/d。伤后1,3,7,14 d时采用联合行为评分法(CBS)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后14 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内Olig-2和OX-42的表达。结果:至伤后14 d时,与模型组、丹参加雷帕霉素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大鼠CB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lig-2表达(免疫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而OX-42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Olig-2表达升高,而OX-42表达降低(P<0.05);与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比较,丹参加雷帕霉素组大鼠Olig-2表达降低,而OX-42表达升高(P<0.05);上述指标在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通过升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m 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以调节Olig-2和OX-42的表达,从而表明其参与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与通过参与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丹参注射液 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因子-2 Ⅱ型补体受体(ox-42)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TOR
原文传递
脊髓刺激术对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痛行为和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春奎 李志红 +3 位作者 方相春 唐君 齐建国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目的:探讨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2)SCS组:正常大鼠给予SCS刺激;(3... 目的:探讨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2)SCS组:正常大鼠给予SCS刺激;(3)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假刺激组(SNL+shamSCS组):SNL且植入SCS装置,但不刺激;(4)SNL+SCS组:SNL且给予SCS刺激。术前连续3 d、术后第5 d检测各组大鼠足底机械痛敏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SCS组和SNL+SCS组术后第2-5 d给予SCS刺激,每d持续8 h;且在每次给予SCS 8 h刺激前进行90 min行为学测试,即SCS刺激30 min,以及刺激结束后的60 min内(共90 min),每15 min测量一次MWT。在第5 d给予SCS 8 h刺激结束后处死动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分析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腰5节段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X-42的表达情况。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术后第5 d,SNL+shamSCS组和SNL+SCS组大鼠手术侧后爪的MWT由术前26.00±0.0 g分别降至5.50±0.96 g和6.40±0.40 g(P<0.05);SNL+SCS组给予SCS刺激30 min后大鼠手术侧后爪的MWT明显有所提高,达16.20±2.60 g,与刺激前(6.40±0.40 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停止SCS刺激60 min后,大鼠的MWT明显有所下降,与刺激前几乎没有明显差别。(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5 d,SNL+SCS组脊髓背角内OX-42的表达明显弱于SNL+shamSCS组,但二者都强于control组和SCS组;AOD结果也证实:SNL+SCS组大鼠脊髓背角内OX-42的AOD(1.29±0.28)明显低于SNL+shamSCS组(2.66±0.38),但仍高于control组(0.14±0.21)和SCS组(0.24±0.08)。结论:SCS对SNL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该作用可能与SCS刺激显著抑制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刺激术 神经病理性痛 小胶质细胞 ox-42 大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脑卒中缺血周围皮质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引起的脑损伤 被引量:5
9
作者 颜南 伍彦龙 +6 位作者 唐晓慧 张笑妍 王慧 杨天泽 周懋淳 王正东 杨晓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790-3795,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周围皮质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模型...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周围皮质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模型组和移植组采用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到移植组大鼠腹腔内,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相同量的DMEM培养液,各组均隔天注射1次,共持续14 d。术后第7,14天,通过BBB法来评估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术后15 d取大鼠脑梗死灶周围皮质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蛋白印迹法检测活性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以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Ox-42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水平较高,移植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较低。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BBB评分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有所改善。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梗死灶周围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降低了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脑皮质免受伤害,促进了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ox-42
下载PDF
脊髓CX_3CR_1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亚军 田玉科 +3 位作者 杨承祥 王汉兵 刘希江 张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观察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CX3CR1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CX3CR1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吗啡耐受组(BM组)、BM+米诺环素组(BM+m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S组大鼠仅手术暴露右侧胫骨上段;BM组大鼠右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10μL(4×105个细胞/mL)制作骨癌痛模型,第9天开始鞘内给予20μg/kg吗啡,2次/d,连续7 d;BM+m组在BM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手术后第16天再连续3 d鞘内注射米诺环素250μg/kg。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6、9、12、15、18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机械缩足持续时间(MWD),各组于术后18 d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X3CR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水平。结果 BM组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即术后第15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表现为MWT值下降,明显低于C组和S组(均P〈0.01),而MWD上升,明显高于C组和S组(均P〈0.01),术后第18天两指标与BM+m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组大鼠吗啡耐受形成后脊髓背角CX3CR1蛋白和OX-42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S组(均P〈0.01),而BM+m组注射米诺环素后脊髓CX3CR1蛋白和OX-42表达低于BM组(均P〈0.05)。结论脊髓CX3CR1可能在骨癌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活化使脊髓CX3CR1蛋白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吗啡耐受 CX3C趋化因子受体1 ox-42
下载PDF
介入给予左旋精氨酸及硝酸甘油对大鼠急性局部脑缺血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朴翔宇 孙长凯 +1 位作者 马辉 周佩洋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3-427,共5页
目的通过介入手段局部给予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L-ARG)、NO供体硝酸甘油(NG),观察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MCAO模型组(n=12),SHAM... 目的通过介入手段局部给予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L-ARG)、NO供体硝酸甘油(NG),观察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MCAO模型组(n=12),SHAM假手术组(n=6),NG组(n=12),L-ARG组(n=12),于再灌注即刻患侧颈内动脉内分别给予NS、NS、NG以及ARG,再灌3、24 h各分为2个亚组,分别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Longa评分,血清NO氧化产物,以及脑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皮层和海马CA3区OX-42阳性细胞数:MCAO组再灌3 h OX-42染色加深,细胞形态基本清楚。24 h细胞明显深染,数量明显增加(P<0.001)。NG组3和24 h,细胞数量少(P<0.05)。L-ARG组3和24 h细胞数量亦减少(P<0.05)。结论NO前体L-ARG、供体NG介入给药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硝酸甘油 缺血性卒中 ox-42
下载PDF
哮喘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月涵 董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5-640,共6页
为探讨哮喘大鼠在连续激发不同阶段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本实验取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哮喘模型并诱发哮喘发作。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为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n=8);实验组根据造模期间连续抗原激发... 为探讨哮喘大鼠在连续激发不同阶段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本实验取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哮喘模型并诱发哮喘发作。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为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n=8);实验组根据造模期间连续抗原激发的时间不同,分为连续激发3,7,14,21d组(n=8)。各组大鼠均进行呼吸功能检测、肺组织切片HE染色及脑组织抗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实验组中各组大鼠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加重;肺组织病变程度逐渐增加;小胶质细胞由静息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且数量明显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哮喘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在一定时间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程度随呼吸功能的降低及肺组织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小胶质细胞 ox-42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一声 蔡康 +4 位作者 程瑜 焦秦 刘小红 周晓晴 姚慧萍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分布情况。方法结扎两条巩膜上静脉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应用OX-42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检测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眼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 目的探讨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分布情况。方法结扎两条巩膜上静脉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应用OX-42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检测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激活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眼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呈圆状、柱状,无明显树突样突起;慢性高眼压眼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呈阿米巴状、柱状,有树突样突起,细胞数量增加,术后第1周,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数量为49.61±8.04/3个400倍视野。此后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术后第1周至第8周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与同期对照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2周,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与同期对照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高眼压可致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细胞数量增加,但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眼压大鼠 视神经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ox-42 激活
下载PDF
鞘内注射硫酸镁对胫骨骨癌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14
作者 杜晓红 陈勇 +2 位作者 余树春 胡衍辉 徐国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硫酸镁对胫骨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22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骨癌痛组(B组)和硫酸镁组(M组)。B组和M组...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硫酸镁对胫骨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22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骨癌痛组(B组)和硫酸镁组(M组)。B组和M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制备胫骨骨癌痛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14天进行鞘内给药,M组注入硫酸镁375μg,B组和C组注入等容量人工脑脊液。分别于造模前(110),给药前1h及给药后1、2、4、8、12、24h(T1-T7)记录大鼠机械痛行为学改变,并于17时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脊髓背角OX-42表达,并计数小胶质细胞。结果与C组比较,B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MT)降低,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TL)缩短,脊髓背角OX-42表达及小胶质细胞计数增加(P〈0.05);与B组比较,M组PWMT升高,PWTL延长,脊髓背角OX-42表达及小胶质细胞计数减少(P〈0.05)。结论鞘内注射硫酸镁可减轻大鼠胫骨骨癌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骨肿瘤 疼痛 小神经胶质细胞 ox-42 脊髓
下载PDF
外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在福尔马林外周注射引起长时程痛敏中的作用
15
作者 程涓 张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观察外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福尔马林外周注射所致长时程痛敏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脚掌注射福尔马林,之前注射或不注射MK-801。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测定热辐射痛行为。结果注射MK-801侧脊... 目的观察外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福尔马林外周注射所致长时程痛敏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脚掌注射福尔马林,之前注射或不注射MK-801。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测定热辐射痛行为。结果注射MK-801侧脊髓背角Ⅰ、Ⅱ层小胶质细胞OX-42阳性表达水平较对侧(仅注入福尔马林侧)明显降低。单独注入福尔马林后第3天发生热痛敏,第7天达高峰,第10天仍未完全恢复至正常值;外周应用MK-801后,热痛敏反射潜伏期延长。结论NM-DA受体参与长时程痛敏的产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痛敏 福尔马林实验 小胶质细胞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 MK-801 ox-42 大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节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栾双宇 曾亮 +5 位作者 陈宾 田伟 颜南 陈曦 张硕 王正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3937-3942,共6页
背景: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引起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治疗方法也比较局限,为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法,该实验从小胶质细胞方向入手进行探究。在神经病理条件下,激活小胶质细胞能够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但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会产生大量的炎症... 背景: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引起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治疗方法也比较局限,为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法,该实验从小胶质细胞方向入手进行探究。在神经病理条件下,激活小胶质细胞能够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但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使损伤进行性加重。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过度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SD大鼠18只,将其随机分为移植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其中模型组、移植组选取左眼进行视神经钳夹造模后分离视网膜和视神经,假手术组只分离视网膜和视神经,不进行钳夹,移植组在损伤后立即向左眼玻璃体内注入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细胞1×108,细胞量为2μL),模型组、假手术组玻璃体内注入等量的PBS,术后15 d全部处死,在灌流固定后取视网膜连带视神经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模型组视神经及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Ox-42以及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移植组视神经及视网膜中Ox-42和TNF-α表达量降低(P<0.05)并且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与视神经损伤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膜和视神经免受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ox-42 TNF-Α
下载PDF
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加贵 安建雄 +4 位作者 褚海辰 李喜元 董河 李灯凯 张春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11-216,281,共7页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HS014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吗啡组(M)、生理盐水组(N)、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和HS014+生理盐水组(HN)。M组大鼠每次腹腔...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HS014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吗啡组(M)、生理盐水组(N)、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和HS014+生理盐水组(HN)。M组大鼠每次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2次/d;N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注射生理盐水;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大鼠每天第2次注射吗啡前15 min分别鞘内注射5μg HS014和5μl生理盐水;HS014+生理盐水组大鼠第2次注射生理盐水前15 min鞘内注射5μg HS014。各组均连续给药5 d,每天第2次给药后30 min进行热板测痛,于第5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的表达。结果 1在实验第1天和第2天,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后M组热痛觉阈值开始下降,至第5天时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天,HM组热痛觉阈值与M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N组比较,M组大鼠脊髓OX-42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01)。与M组比较,HM组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受到抑制,OX-42阳性细胞计数下降(P<0.001)。结论慢性应用吗啡(10 mg/kg,腹腔注射,2次/d,连续5 d)能够导致吗啡耐受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联合给予HS014和吗啡,能够抑制吗啡耐受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HS014本身无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质素受体 HS014 吗啡耐受 ox-42
下载PDF
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杰 章翔 +4 位作者 蒋晓帆 高大宽 常洪波 梁景文 宋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等人的方法造成大鼠颅脑损伤模型,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后者根据伤后处死时间点不同,再分为伤后1h,6h,12h,24h,48h和72h组,每组动物3只,在伤后...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等人的方法造成大鼠颅脑损伤模型,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后者根据伤后处死时间点不同,再分为伤后1h,6h,12h,24h,48h和72h组,每组动物3只,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取伤区脑组织行抗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一般为静息状态,OX-42为阴性,在切片上不易发现或细胞形态不清晰;伤后1h,小胶质细胞为轻度反应,OX-42浅染,细胞形态隐约可见,不规则;伤后6h,小胶质细胞反应明显,由静息状态变为早期反应状态,OX-42深染,细胞形态清楚;伤后12h,小胶质细胞反应达高峰,细胞形态更清楚,突起上可见到小棘;24h以后,反应减弱,OX-42浅染,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海马区亦有激活改变;反应的时程变化是伤后1h出现激活,6h反应明显,12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0X-42 小胶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全脑照射后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室管膜下区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鑫 廉春蓉 +1 位作者 阮林 韦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Gy)全脑照射后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12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0 Gy组(对照组),5 Gy照射组(小剂量照射组),15 Gy照射组(中等剂量照射组)和30 Gy照射组(大剂量照射组),每组28...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Gy)全脑照射后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12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0 Gy组(对照组),5 Gy照射组(小剂量照射组),15 Gy照射组(中等剂量照射组)和30 Gy照射组(大剂量照射组),每组28只。各组随机取出7只分别于照射后1周和4周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7只观察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形态和数量。结果:(1)照射后1周,15 Gy组和30Gy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升高(P<0.05),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2)照射后4周,15 Gy剂量照射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和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数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30Gy剂量照射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仍明显升高(P<0.05),BrdU+细胞数也未见恢复(P<0.05)。结论: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破坏可能对室管膜下区的细胞增殖有进一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血脑屏障(BBB) 室管膜下区(SVZ) 小鼠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NG2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 in the developing neonatal rat brain
20
作者 Ping Li Heng-xi Li +4 位作者 Hong-yan Jiang Lie Zhu Hai-ying Wu Jin-tao Li Jiang-hua La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843-1852,共10页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 (PDGFRct) is a marker of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G2 is also considered a marker of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However, whet...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 (PDGFRct) is a marker of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G2 is also considered a marker of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However,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 ogy of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labeled by NG2 or PDGFRa in the developing neonatal rat brain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NG2 positive (NG2+) cells were ubiquitous in the molecular layer, external pyramidal layer, internal pyramidal layer, and polymorphic layer of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corpus callosum, external capsule, piriform cortex, and medial septal nucleus. NG2~ cells were stellate or fusiform in shape with long processes that were progressively decreased and shortened over the course of brain development. The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y of PDGFRct positive (PDGFRa+) cells were coincident with NG2+ cells. The co- localization of NG2 and PDGFRu in the cell bodies and processes of some cells was confirmed by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Moreover, cells double-labeled for NG2 and PDGFRa were predominantly in the early postnatal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numbers of NG2+/PDGFRa+ cells and PDGFRa+ cells decreased, but the number of NG2+ cells increased from postnatal days 3 to 14 in the developing brain. In addition, amoeboid microglial cells of the corpus callosum, newborn brain macrophages in the normal developing brain, did not express NG2 or PDGFRu, but NG2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amoeboid microglia after hypoxia.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NG2 and PDGFRct are specific markers of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at different stages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the NG2 protein is involved in inflammatory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of amoeboid microgli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NG2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amoeboid microglial cells ox-42 HYPOXIA cerebral cortex corpus callosum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