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te Toxicity of 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on Rats
1
作者 赵剑喜 刘晔玮 +3 位作者 李丽 黄新异 柳军玺 邸多隆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5期59-60,64,共3页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acute toxicity of 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on rats. [ Method ] Fort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Toups: control group (distilled water) and trial group (water ext...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acute toxicity of 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on rats. [ Method ] Fort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Toups: control group (distilled water) and trial group (water extract of 0. Kansuens/s) to carry out the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The trial group was supplied with the maximum dose (6.0 g/ml,0.8 ml/20 g) twice per day for continuous 7 d. [Result] The maximal tolerance dose of rats to water extract of O. Kansuens/s was more than 480 g/kg. Feeding rats with O. Kansuens/s would not lead to the death of rats within short time (7 d) and no obvious macroscopi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viscera of rats could be seen in naked eyes. [Cond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ll use of O. Kansuens/s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Acute toxicity Maximum tolerated dose China
下载PDF
A New Flavonoid from Oxytropis kansuensis 被引量:1
2
作者 Jun Xi LIU Xin Yi HUANG Duo Long DI Sheng Xiang JI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576-1578,共3页
A new flavonoid 1 rhamnocitrin-3-O-(6"-femloyl)-β-D-galactopyranoside-4'-O-β-D- glucospyranoside called kansuensisoside A together with a known flavonoid 2 (rhamnocitr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4'-O-β-D-g... A new flavonoid 1 rhamnocitrin-3-O-(6"-femloyl)-β-D-galactopyranoside-4'-O-β-D- glucospyranoside called kansuensisoside A together with a known flavonoid 2 (rhamnocitr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4'-O-β-D-glucospyranosid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xtract of the whole plant of 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The structure of 1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cluding 2D-NMR techniques (COSY, HMQC, HMBC) and HR-ESI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LEGUMINOSAE flavonoid kansuensisoside A
下载PDF
黄花棘豆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抗斜纹夜蛾活性研究
3
作者 张洪艳 陈仁俊 +4 位作者 张雅昆 王亭亭 卫亚丽 曾艳荣 谭承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9,共7页
试验旨在优化黄花棘豆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进行抗斜纹夜蛾活性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之上,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采用浸虫浸叶法探究总生物碱抗斜纹夜蛾活性。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4.... 试验旨在优化黄花棘豆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进行抗斜纹夜蛾活性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之上,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采用浸虫浸叶法探究总生物碱抗斜纹夜蛾活性。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4.00%、提取温度81.00℃、提取2次、提取时间1.50 h、液料比11.00 mL·g^(-1),总生物碱提取率为1.79 mg·g^(-1)。此工艺条件下获取的总生物碱对3日龄斜纹夜蛾幼虫的LC_(50)值为42.10 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豆 总生物碱 提取工艺 斜纹夜蛾 响应面
下载PDF
甘肃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1
4
作者 余永涛 王建华 +7 位作者 赵清梅 李海利 宋毓民 王妍 张志敏 崔忠华 耿果霞 李勤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6,51,共8页
【目的】确定甘肃棘豆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SW)的内生真菌。【方法】对甘肃棘豆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分别对菌丝中SW进行检测,筛选可生成SW的疯草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应用... 【目的】确定甘肃棘豆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SW)的内生真菌。【方法】对甘肃棘豆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分别对菌丝中SW进行检测,筛选可生成SW的疯草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5.8S 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筛选出1种可以产生SW的甘肃棘豆内生真菌FEL3,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得其菌丝中SW含量为400.52μg/g。根据形态学、5.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和文献报道,确定FEL3为埃里格孢属真菌。【结论】甘肃棘豆中存在生成SW的内生真菌Embellisiasp.FE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苦马豆素 内生真菌 埃里格孢属
下载PDF
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睾丸、附睾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丁伯良 王建辰 +3 位作者 薛登民 贾维真 王淑娥 马远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8-374,共7页
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睾丸、附睾的病理学研究丁伯良,王建辰,薛登民,贾维真,王淑娥(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杨陵712100)马远莉(陕西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摘要对6只10月龄西农莎能奶山羊公羊每日按10g/kg剂量单笼饲喂... 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睾丸、附睾的病理学研究丁伯良,王建辰,薛登民,贾维真,王淑娥(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杨陵712100)马远莉(陕西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摘要对6只10月龄西农莎能奶山羊公羊每日按10g/kg剂量单笼饲喂甘肃棘豆粉,4只同龄公羊作对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睾丸 附睾 羊病 中毒
下载PDF
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0
6
作者 童德文 曹光荣 李绍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用升华法从甘肃棘豆中分离到一种白色细针状结晶,经TLC、MP、IR、MS鉴定分析确定为苦马豆素,经计算甘肃棘豆中的提取率为 14μg/g。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苦马豆素 升华法 分离 鉴定 抗癌作用 饲草中毒
下载PDF
甘肃棘豆草中苦马豆素的提取分离工艺比较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俊 童德文 +3 位作者 税媛媛 赵宝玉 刘文明 李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59-1463,共5页
以甘肃棘豆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工业酒精热回流提取、水提取和酸水提取3种工艺提取其中的总生物碱,总生物碱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后减压升华得到,并比较了3种工艺对甘肃棘豆中总生物碱得率和苦马豆素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工艺总生物碱平... 以甘肃棘豆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工业酒精热回流提取、水提取和酸水提取3种工艺提取其中的总生物碱,总生物碱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后减压升华得到,并比较了3种工艺对甘肃棘豆中总生物碱得率和苦马豆素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工艺总生物碱平均得率和苦马豆素平均得率依次分别为7.91、6.79、6.22 mg/g和18.61、12.22、6.23μg/g,由此确定工业酒精热回流为提取苦马豆素的最佳提取分离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苦马豆素 生物碱
下载PDF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霍星华 赵宝玉 +2 位作者 王建军 万学攀 龙安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8,32,共6页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 生物碱 TLC 苦马豆素
下载PDF
萃取法提取甘肃棘豆中的苦马豆素研究初报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勤凡 王建华 +1 位作者 刘志斌 蒲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143-145,共3页
将1.5kg甘肃棘豆干粉经水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7.0,回收溶剂,制成浸膏;将浸膏与二氧化硅粉末混匀后用氯仿萃取该浸膏中的小极性杂质。用氨性氯仿萃取,收集氨性氯仿萃取液,挥干后升华得到7.5mg针状结晶... 将1.5kg甘肃棘豆干粉经水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7.0,回收溶剂,制成浸膏;将浸膏与二氧化硅粉末混匀后用氯仿萃取该浸膏中的小极性杂质。用氨性氯仿萃取,收集氨性氯仿萃取液,挥干后升华得到7.5mg针状结晶,与苦马豆素标准样品对照进行TLC检测,其Rf值及斑点颜色与苦马豆素标准样品一致;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为苦马豆素,计算甘肃棘豆苦马豆素的产率为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素 甘肃棘豆 研究初报 萃取法 ^13CNMR 二氧化硅粉末 ^1HNMR 标准样品 回收溶剂 针状结晶 化学结构 萃取液 水提取 正丁醇 提取液 稀硫酸 浸膏 氯仿 TLC Rf值
下载PDF
甘肃棘豆中降解苦马豆素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延春 刘鹏 +2 位作者 赵春蕊 郑传廷 刘玲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1-526,共6页
为研究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中降解疯草毒素——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以苦马豆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甘肃棘豆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苦马豆素降解菌,命名为Ab.在摇床转速为150 r·min-1、28℃条... 为研究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中降解疯草毒素——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以苦马豆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甘肃棘豆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苦马豆素降解菌,命名为Ab.在摇床转速为150 r·min-1、28℃条件下培养30 h,菌株Ab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1苦马豆素的降解率为11.577 1%;延长培养时间并不能提高其降解苦马豆素的能力,但可耐受高质量浓度(1 g·L-1)的苦马豆素.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Ab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b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在LB平板上菌落呈圆形,中心凸起,边缘整齐,乳白色,表面光滑,属于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 monas),与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同源性为100%.说明甘肃棘豆中存在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Ab;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可能与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共同维持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内生细菌 苦马豆素 生物降解 缺陷短波单胞菌
下载PDF
奶山羊甘肃棘豆中毒卵巢、胎盘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丁伯良 王建辰 +2 位作者 薛登民 贾维真 王淑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阐明甘肃棘豆(OxytropiskansuensisBunge)引起山羊流产的机理,对9只怀孕关中奶山羊,每日按10g/kg体重剂量喂给甘肃棘豆粉。孕羊于第10~43d陆续全部流产,流产的为弱羔、死胎、畸胎或腐败胎... 为阐明甘肃棘豆(OxytropiskansuensisBunge)引起山羊流产的机理,对9只怀孕关中奶山羊,每日按10g/kg体重剂量喂给甘肃棘豆粉。孕羊于第10~43d陆续全部流产,流产的为弱羔、死胎、畸胎或腐败胎。流产羊子宫粘膜水肿、出血或腐败;母体胎盘整片出血或呈豆腐花状。光镜观察,卵巢黄体细胞、卵泡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胞浆广泛性空泡变性。透射电镜观察,卵母细胞、黄体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核仁和线粒体空泡变性;黄体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核内出现不同形态的假包涵体。扫描电镜观察,卵巢、母体胎盘表面细胞排列不齐,微绒毛稀疏。研究认为,卵巢和胎盘受损是引起孕羊流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流产 卵巢 胎盘 空泡变性 乳山羊 中毒
下载PDF
GC-MS联用法测定镰形棘豆石油醚浸提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8
12
作者 郑尚珍 确生 +1 位作者 许先芳 沈序维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51-53,共3页
采用GC MS联用方法测定和鉴定了采自青海贵德地区的镰形棘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出 5 7个成分 ,占该部位的 86 70 % ,其中 (z,z,z) 9,12 ,15 十八碳三烯 1 醇 14 73 % ,(E) 1 (2 ,6 二羟基 4 甲氧基 ) 3 苯基 2 烯 1... 采用GC MS联用方法测定和鉴定了采自青海贵德地区的镰形棘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出 5 7个成分 ,占该部位的 86 70 % ,其中 (z,z,z) 9,12 ,15 十八碳三烯 1 醇 14 73 % ,(E) 1 (2 ,6 二羟基 4 甲氧基 ) 3 苯基 2 烯 1 酮 7 68% ,十六碳酸乙酯 6 4 9% ,亚麻油酸乙酯 4 3 5 % ,2 3 ,2 4 双氢豆甾醇 4 3 0 % ,2 苯基 5 ,7 二羟基双氢黄酮1 9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 化学成分 GC-MS-DS联用法 石油醚浸提物 中草药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肃棘豆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晓雯 赵宝玉 +3 位作者 路浩 白玛桑姆 曹丹丹 周启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60-1666,共7页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中国甘肃棘豆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对采集于青海省祁连县甘肃棘豆的茎和叶部,运用表面消毒法将组织块分别置于黑暗和光照条件及PDA和BDA两种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技术用于...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中国甘肃棘豆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对采集于青海省祁连县甘肃棘豆的茎和叶部,运用表面消毒法将组织块分别置于黑暗和光照条件及PDA和BDA两种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技术用于种属鉴定,并通过Biodap软件计算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629块植物样品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433株,分属9个科15个属28种,不同培养条件优势菌属有所不同,总体而言,Undifilum oxytropis为优势菌属,且光照条件下更加明显;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香农-维纳指数(H)为1.99,均匀度指数(E)为0.60,辛普森指数(D)为0.257,不同条件下多样性指数不同,黑暗条件下香农-维纳指数最高,光照条件下辛普森指数最大。结果提示,不同条件下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和多样性差异显著,黑暗条件下采用PDA培养基能提高内生真菌的分离率,黑暗条件下采用BDA培养基能增加内生真菌多样性,单就Undifilum oxytropis而言,光照条件下采用BDA培养基能提高其分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 甘肃棘豆 培养条件 内生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棘豆挥发性成分研究Ⅰ.精油成分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冰 颜世芬 +2 位作者 陈茂齐 杨福全 欧庆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7-43,共7页
草原毒草甘肃棘豆(oxytropiskansuensisbunge)全草经水蒸汽蒸馏得一种淡黄色半固体油状物。应用双柱分别进行CGC/MS/DS分析和标准品对照,鉴定和初步鉴定了77种组分,占全部峰面积的81.2%,... 草原毒草甘肃棘豆(oxytropiskansuensisbunge)全草经水蒸汽蒸馏得一种淡黄色半固体油状物。应用双柱分别进行CGC/MS/DS分析和标准品对照,鉴定和初步鉴定了77种组分,占全部峰面积的81.2%,其中含量高于2%的有顺-法呢醇(cis-farnesol)、月桂酸(liur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12-甲基肉豆蔻酸(myristicacid,12-methyl)、6,10,14-三甲基十五酮-2(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十九碳双烯醛(nonadecadienoicaldehyde),棕榈酸(palmiticacid)含量高达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豆 精油 挥发性 成分 CGC MS
下载PDF
二氯氧锆比色法测定镰形棘豆水提取物中的总黄酮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茂星 贾正平 +4 位作者 杜青云 张汝学 郭文勇 姬彦琼 王娟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比色法测定镰形棘豆水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2.5 mo.lL-1盐酸甲醇溶液于90℃水解30min,3.0%二氯氧锆显色剂于453 nm测定镰形棘豆水提取物中的总黄酮。结果水提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7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关键词 镰形棘豆 总黄酮 二氯氧锆 比色法
下载PDF
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银朝 赵宝玉 +4 位作者 樊月圆 樊泽峰 谭承建 董强 曹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91-93,共3页
4.5kg甘肃棘豆用 2 0mL/L稀乙酸和氯仿的混合溶液 (5∶4)浸提 48h,过滤 ,分层。取酸水层用氯仿萃取 ,弃去氯仿层以除杂质 ,然后酸水层用氢氧化钠调pH为 9~1 1 ,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部分经硅胶柱层析 ,氯仿∶甲醇... 4.5kg甘肃棘豆用 2 0mL/L稀乙酸和氯仿的混合溶液 (5∶4)浸提 48h,过滤 ,分层。取酸水层用氯仿萃取 ,弃去氯仿层以除杂质 ,然后酸水层用氢氧化钠调pH为 9~1 1 ,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部分经硅胶柱层析 ,氯仿∶甲醇∶氨水∶水 (70∶2 6∶1 0∶1 0 )液洗脱分离、纯化得到一白色针状结晶体 ,TLC鉴定分析初步确定为苦马豆素 ,提取率为3 .2 0 μg/g。正丁醇部分苦马豆素含量气相色谱测定为 1 3 .1 4 8%± 0 .852 % ,折算全草苦马豆素含量为 0 .0 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疯草 苦马豆素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霜防紫外线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茂星 兰芝荟 +4 位作者 何希瑞 张汝学 贾正平 杜青云 洪佳妮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霜对中波紫外线(280~320 nm,UVB)致大鼠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涂霜(10 mg/cm2)后再照射5 min的方法,连续照射1 w;对各组大鼠皮肤组织进行外观和显微学观察;用比色法测定大鼠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霜对中波紫外线(280~320 nm,UVB)致大鼠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涂霜(10 mg/cm2)后再照射5 min的方法,连续照射1 w;对各组大鼠皮肤组织进行外观和显微学观察;用比色法测定大鼠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和羟自由基(.OH)的活力或含量。结果:镰形棘豆总黄酮霜能有效防止紫外线照射对皮肤造成的外观和病理学损伤,提高皮肤组织中SOD(P<0.001)、GSH-Px(P<0.001)、GST(P<0.05)、CAT(P<0.01)活性及Hyp含量(P<0.001),降低MDA、.OH的含量(P<0.001)及GSH的活性(P<0.001)。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霜能有效防护紫外线,防止皮肤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 总黄酮 霜剂 紫外线损伤 抗氧化
下载PDF
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确生 张岩松 赵玉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藏药镰形棘豆中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S...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藏药镰形棘豆中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S)-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Ⅲ)、(S)-5,7-二羟基二氢黄酮(Ⅳ)、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Ⅴ)、2′,4′,4-三羟基查耳酮(Ⅵ)、鼠李素(Ⅶ)、臭豆碱(Ⅷ)、β-谷甾醇(Ⅸ)、β-胡萝卜苷(Ⅹ)。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镰形棘豆 黄酮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家兔实验性甘肃棘豆中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明华 莫重辉 +1 位作者 赵宝玉 王占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9,共6页
将18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个组,每天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5、10 g剂量饲喂甘肃棘豆,并观察临床症状。待连续饲喂120 d时,处死试验家兔,观察心、肝、肺、肾、大脑、小脑、淋巴结等组织器官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Ⅰ组实验家兔在整... 将18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个组,每天分别按每千克体重1、5、10 g剂量饲喂甘肃棘豆,并观察临床症状。待连续饲喂120 d时,处死试验家兔,观察心、肝、肺、肾、大脑、小脑、淋巴结等组织器官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Ⅰ组实验家兔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出现明显异常表现,Ⅲ组实验家兔有1只怀孕母兔在试验第18天流产,Ⅱ和Ⅲ组实验家兔从第35天开始出现甘肃棘豆中毒症状。实验家兔病理形态学变化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随甘肃棘豆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加重,镜检可见主要以肝、肾、脑细胞广泛性空泡变性为特征,特别是脑变化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中毒 病理组织学 家兔
下载PDF
“棘防C”预防山羊甘肃棘豆中毒初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宝玉 曹光荣 +2 位作者 童德文 王凯 莫重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经瘤胃瘘管每天给5只山羊投服甘肃棘豆粉末(10g/kg·BW),同时饮用本课题组研制的“棘防C”溶液,以探索其对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的预防作用。结果试验羊在第26~31d出现甘肃棘豆中毒的临床症状,对照组羊(不预防组... 经瘤胃瘘管每天给5只山羊投服甘肃棘豆粉末(10g/kg·BW),同时饮用本课题组研制的“棘防C”溶液,以探索其对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的预防作用。结果试验羊在第26~31d出现甘肃棘豆中毒的临床症状,对照组羊(不预防组)在第15~18d出现甘肃棘豆中毒的临床症状。但实验室检查两组羊的SGOT和ALP活性均比试验前显著升高(P<0.01),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防C 甘肃棘豆 山羊 中毒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