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叶棘豆的叶绿体全基因组
1
作者 牛艳 王晓敏 +1 位作者 张志平 李琴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84-288,297,共6页
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隶属豆科蝶形花亚科棘豆属,全草可入药,为中等饲用植物。利用Illumina双末端测序平台,对多叶棘豆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组装和注释获得多叶棘豆的叶绿体全基因组信息。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的叶绿体基... 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隶属豆科蝶形花亚科棘豆属,全草可入药,为中等饲用植物。利用Illumina双末端测序平台,对多叶棘豆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组装和注释获得多叶棘豆的叶绿体全基因组信息。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的叶绿体基因组总长度为122252 bp,总GC含量为34.2%,缺失一个IR区域;多叶棘豆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110个基因,包括7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4个rRNA基因,其中15个基因含有一个内含子,ycf3基因含有两个内含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棘豆属为单系类群,棘豆属和Coluteoid分支聚为一支并与黄芪属构成姐妹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多叶棘豆 棘豆属 豆科
下载PDF
蒙药多叶棘豆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5
2
作者 孟根小 王青虎 +1 位作者 郭玉海 奥.乌力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14-1617,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蒙药多叶棘豆中分离纯化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各种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4'-二甲氧基-2'-羟基查尔酮(1)、2',4'-...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蒙药多叶棘豆中分离纯化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各种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4'-二甲氧基-2'-羟基查尔酮(1)、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7,8-二羟基二氢黄酮(3)、4,2',4'-三羟基查尔酮(4)、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5)、4'-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6)、2',4'-二羟基查尔酮(7)、芹菜素(8)、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和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10)。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 黄酮类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多叶棘豆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晓东 单丽辉 +1 位作者 李玉珠 何淼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61-1663,共3页
目的:由于多叶棘豆的种子为短寿型,本文通过组织培养来确定多叶棘豆快速繁殖的人工繁殖方法。方法:将种子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待其长成小苗后用不定芽作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激素,对多叶棘豆进行丛生芽诱导及... 目的:由于多叶棘豆的种子为短寿型,本文通过组织培养来确定多叶棘豆快速繁殖的人工繁殖方法。方法:将种子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待其长成小苗后用不定芽作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激素,对多叶棘豆进行丛生芽诱导及根的培养。结果: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mg/L NAA;生根壮苗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结论: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多叶棘豆的快速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 不定芽 生根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野生多叶棘豆中芦丁的动态积累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许良 苏日塔拉图 +1 位作者 席海山 毕开顺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年第3期53-55,共3页
目的:为确定野生多叶棘豆的最佳采收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采收期野生多叶棘豆中芦丁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其指标成分芦丁的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多叶棘豆中芦丁的动态积累有一定规律。在7月末8月初以前其芦丁含量... 目的:为确定野生多叶棘豆的最佳采收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采收期野生多叶棘豆中芦丁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其指标成分芦丁的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多叶棘豆中芦丁的动态积累有一定规律。在7月末8月初以前其芦丁含量有上升趋势,8月初以后其芦丁含量逐渐下降。结论:为保证药材的质量,根据多叶棘豆中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有必要在其最佳采收期采集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多叶棘豆 芦丁 HPLC法 动态积累规律
下载PDF
蒙药材多叶棘豆中五种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力 马莹莹 +2 位作者 徐玲 包玉敏 李英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本文采用水煎法对蒙药材多叶棘豆中微量元素进行提取,并分别用微孔滤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法、萃取法等分离方法对水煎液中元素各形态进行分离。利用FAAS法测定了原药材以及水煎液各形态中Cu、Zn、Mn、Fe和Ca五种微量元素含... 本文采用水煎法对蒙药材多叶棘豆中微量元素进行提取,并分别用微孔滤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法、萃取法等分离方法对水煎液中元素各形态进行分离。利用FAAS法测定了原药材以及水煎液各形态中Cu、Zn、Mn、Fe和Ca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形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煎液中五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41.7%~87.0%,残留率在9.1%~26.4%,可溶态百分率在16.6%~80.0%,可溶态中五种元素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为36.9%~250%;该测定方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0.3%~113.7%。多叶棘豆水煎液可溶态中Zn、Mn、Fe、Ca元素是以亲水性有机结合形态为主,Cu元素以无机离子型为主,多种形态共存的复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 微量元素 形态分析 FAAS法
下载PDF
两种蒙药用棘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关永强 罗影 +4 位作者 石磊岭 张虹 孙宇 陈刚 徐建国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4期56-57,62,共3页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两种蒙药用棘豆属植物进行研究,探究二者间的成分差异。方法:通过化学反应鉴别的方法,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两种植物的水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酸性乙醇提取液进行检测,对其化...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两种蒙药用棘豆属植物进行研究,探究二者间的成分差异。方法:通过化学反应鉴别的方法,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两种植物的水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酸性乙醇提取液进行检测,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探究。结果:两种蒙药用棘豆属植物均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鞣质类、甾体、三萜类、黄酮类、内酯类、油脂类等化学成分;毛泡棘豆中还含有强心苷类、蒽醌类和生物碱类等成分。结论:通过系统化学成分预试,确定了两种蒙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类别,为后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 毛泡棘豆 蒙药 化学成分 预实验
下载PDF
多叶棘豆提取总黄酮的微型实验 被引量:2
7
作者 董银山 赖乌云 李增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微型实验方法从多叶棘豆中提取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总黄酮含量为1.912%、回收率为100.1%.通过微型法与常规法比较,微型实验具有试剂用量少,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 微型实验 多叶棘豆 总黄酮
下载PDF
赤霉素和生长素浸种对多叶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贾鑫 王素巍 +3 位作者 张英 岳鑫 于娟 王晓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5,22,共5页
为了探明多叶棘豆种子在植物激素处理下的萌发特性,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 3)和生长素(IAA)溶液,以及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多叶棘豆种子,并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根长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 为了探明多叶棘豆种子在植物激素处理下的萌发特性,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 3)和生长素(IAA)溶液,以及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多叶棘豆种子,并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根长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根长随着GA 3和IAA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A 3最适浓度400 mg·L^-1浸种7 h,种子发芽率为24.67%;IAA最适浓度10 mg·L^-1浸种21 h,种子发芽率为13.33%,较对照增加了近4倍。本研究可为多叶棘豆种子萌发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 赤霉素 生长素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多叶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晓琴 熊子增 屈爱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81-2086,共6页
目的研究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DC.的化学成分。方法多叶棘豆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MCI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Pall)DC.的化学成分。方法多叶棘豆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MCI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7⁃O⁃α⁃鼠李糖⁃3⁃O⁃(6″⁃反式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吡喃葡萄糖苷(1)、brainoside B(2)、蒙花苷(3)、香叶木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檞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7)、槲皮素(8)、blumenol C glucoside(9)、D⁃3⁃O⁃甲基肌醇(10)、水杨酸(11)、原儿茶酸(12)、没食子酸(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1~2、4~6、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蒙药材多叶棘豆不同采收期的槲皮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双英 赛汗图雅 +1 位作者 白珍 德格吉日呼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采收期的人工种植的多叶棘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叶棘豆质量标准物质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syncronis-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的磷酸溶液(50∶5... 目的:检测不同采收期的人工种植的多叶棘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叶棘豆质量标准物质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syncronis-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的磷酸溶液(50∶50);流速为1.0 mL/mim;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为25℃。结果:槲皮素在30.156μg~904.68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含量动态变化区间3.34 mg/g~5.80 mg/g,槲皮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有一定规律,在6月初到6月中旬采收的含量相对较高,6月中旬至9月初槲皮素含量逐渐下降。结论:6~9月采收的多叶棘豆槲皮素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1.00 mg/g,尤其是6月中旬采收的含量达到了5.80 mg/g,质量最佳,符合蒙医药古籍文献中记载的6月中旬夏季和8月中旬秋季为采收最佳时间,为生产加工优质多叶棘豆原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材 种植 多叶棘豆 槲皮素 含量测定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