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 OF IMPACT COPOLYMERS OF POLYPROPYLENE WITH LOW ETHYLENE CONT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德柱 李希强 +2 位作者 张瑞云 洪昆仑 罗筱烈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tructure and impact properties of copolymers of polypropylenewith low ethylene conte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13)C--NMR, FTIR,WAXD, DSC, PLM and SEM, the relation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tructure and impact properties of copolymers of polypropylenewith low ethylene conte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13)C--NMR, FTIR,WAXD, DSC, PLM and S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act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thecopolymers has been discussed. The high impact properties of copolymer ICP2 may attribute tothe relatively higher ethylene content and homogeneous ethylene unit distribution. The size andits distribution of spherulite in the copolymers and cycloid cavities dispersed in polypropylenecontinue phase may also be two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impact properties of thes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polypropylene Morphology of E/p copolymer Homogeneity of copolymer chain
下载PDF
Rapid synthesis of biodegradable poly(epsilon-caprolactone-co-p-dioxanone) random copolymer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被引量:4
2
作者 Chen, Rui Hao, Jian Yuan +1 位作者 Xiong, Cheng Dong Deng, Xian M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49-252,共4页
Biodegradable poly(epsilon-caprolactone-co-p-dioxanone)(PCDO) random copolym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epsilon-caprolactone(CL) and p-dioxanone(PDO)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The eff... Biodegradable poly(epsilon-caprolactone-co-p-dioxanone)(PCDO) random copolym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epsilon-caprolactone(CL) and p-dioxanone(PDO)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The effects of irradiation time and different CL/PDO molar feed ratios on the microwave-assist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MROP) of PCDO have been discussed.The resultant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GPC and DSC.It was foun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was completed within 20 min at 140℃.In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BLE p-DIOXANONE Microwave irradiation Random copolymer
下载PDF
<i>In Vitro</i>Studies of NIPAAM-MAA-VP Copolymer-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Controlled Anticancer Drug Release
3
作者 Soodabeh Davaran Abolfazl Akbarzadeh +5 位作者 Kazem Nejati-Koshki Somayeh Alimohammadi Mahmoud Farajpour Ghamari Mahsa Mahmoudi Soghrati Akbar Rezaei Amir Ahmad Khandaghi 《Journal of Encapsulation and Adsorption Sciences》 2013年第4期108-115,共8页
Thermosensetive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bas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N-isopropylacrylamide (NIPPAMs), methacrylic acid (MAA), and vinyl pyrrolidone (VP) in the pr... Thermosensetive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bas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N-isopropylacrylamide (NIPPAMs), methacrylic acid (MAA), and vinyl pyrrolidone (VP) in the presence of methylene-bis-acrylamide as cross linking agent. The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s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 of Fe salts in the ratio of 1:2 under alkaline and inert condition. Thermosensitive crosslinked P (NI-PAAM-MAA-VP)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H-NMR. The pH and thermosensitive copolymer was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drug load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doxorubicin (DOX) was used as a typical anticancer drug. The amount of the loaded drug and drug release amount were determined by UV measuremen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LCST)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articl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nanoparticles respectively. The release behavior of DOX at pH = 7.4 and 37°C was studi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is thermosensetive magnetic nanoparticle has a high drug loading capacity and favorable linear release property for DOX without initial burst release. Thus this system is promising for the application in targeted smart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Nanoparticles THERMOSENSITIVE copolymer Doxorubicin p(NIpAAM-MAA-Vp) copolymer
下载PDF
Enzymatic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Amphiphilic Triblock Copolymer Poly(p-dioxanone-co-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block-poly(ethylene glycol)
4
作者 Hua Li JIA Feng HE Jun FENG Ren Xi ZHU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8期1113-1116,共4页
Novel amphiphilic triblock copolymer poly(p-dioxanone-co-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block-poly(ethylene glycol)-block-poly(p-dioxanone-co-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 (p(PDO-co-BTMC)-b-PEG-b-p(... Novel amphiphilic triblock copolymer poly(p-dioxanone-co-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block-poly(ethylene glycol)-block-poly(p-dioxanone-co-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 (p(PDO-co-BTMC)-b-PEG-b-p(PDO-co-BTMC))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using immobilized porcine pancreas lipase on porous silica particles (IPPL) as the catalyst for the fLrSt time. 1H NMR, 13C NMR and GPC analysis were used to confirm the structures of resulting copolymers. The molecular weight (Mn) of the copolymer with feed ratio of 69:20:11 (BTMC: PDO: PEG ) was 31300 g/mol and the polydispersity was 1.85, while the Mn decreased to 25000 g/mol and polydispersity of 1.93 with the feed ratio of 50:4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philic copolymer poly(ethylene glycol) 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 p-dioxanone enzymatic polymerization.
下载PDF
P(VDF-HFP)-PMMA/CaCO3(SiO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国庆 马莉 +2 位作者 吴忠杰 张海燕 倪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560,共6页
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由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及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制备的几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P(VDF-HFP)-PMMA/CaCO3(SiO2)的性能进行... 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由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及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制备的几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P(VDF-HFP)-PMMA/CaCO3(SiO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能提高CPE的吸液率,从而增大其离子导电率.在P(VDF-HFP)与PMMA质量比为1∶1条件下制得的CPE性能最佳.用P(VDF-HFP)-PMMA为聚合物基体与纳米级SiO2、CaCO3进行复合制成的聚合物膜,无机粒子的加入没有破坏原来聚合物非晶结构;室温下CPE的电导率达到3.42 mS.cm-1;电化学稳定窗口为4.8 V.电池Li/CPE/GMS(石墨基材料)的测试证明,CPE与石墨负极有很好的相容性.聚合物电池Li/CPE(CaCO3)/LiCoO2比Li/CPE)(SiO2)/LiCoO2具有更优越的倍率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p(vdf-hfp)-pMMA 纳米CACO3 纳米SIO2
下载PDF
聚合物电解质P(VDF-HFP)/PVP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袁艳 陈白珍 胡拥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0-262,共3页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的混合物为基质,用相转移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VDF-HFP)/PV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交流阻抗和线性扫描伏安方法对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表征,并对组装的Li-CoO2/Li聚合物锂离...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的混合物为基质,用相转移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VDF-HFP)/PV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交流阻抗和线性扫描伏安方法对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表征,并对组装的Li-CoO2/Li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丰富的微孔,吸液率可达到530%,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50 V,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为5.85×10-3S/cm;聚合物锂离子电池0.1C充放电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36mAh/g,放电平台约为3.88 V;3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39 mAh/g。循环过程中,充放电效率为98.9%,1C放电容量为0.1C放电容量的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相转移法 p(vdf-hfp) pVp
下载PDF
P(VdF-HFP)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和导电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芳 李康 +1 位作者 孙岳明 张力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1-255,共5页
制备了以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质的聚合物电解质,并测定了该类电解质的电导率。讨论了锂盐浓度、增塑剂配比、纳米SiO_2粉末掺入等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dF-HFP)为基质的电解质室温电导率最高达到2.81... 制备了以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质的聚合物电解质,并测定了该类电解质的电导率。讨论了锂盐浓度、增塑剂配比、纳米SiO_2粉末掺入等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VdF-HFP)为基质的电解质室温电导率最高达到2.81×10^(-3)S/cm。利用红外、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hfp)型聚合物电解质 结构 导电性 聚偏二氟乙烯
下载PDF
添加无机粒子的P(VDF-HFP)-PMMA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国庆 马莉 +2 位作者 吴忠杰 饶中浩 倪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研究了以PP/PE/PP(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膜为支撑体,P(VDF-HFP)(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聚合物基体,与纳米级SiO2、CaCO3进行复合构成的聚合物电解质膜(CPE)的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电化学阻抗、电池的首... 研究了以PP/PE/PP(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膜为支撑体,P(VDF-HFP)(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聚合物基体,与纳米级SiO2、CaCO3进行复合构成的聚合物电解质膜(CPE)的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电化学阻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倍率放电和充放电循环测试,考察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SiO2)和CPE(CaCO3)的结构以及它们与LiFePO4正极材料、金属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无机粒子的加入没有改变原来聚合物P(VDF-HFP)-PMMA非晶结构;两种电解质构成的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性能相差不大,但是循环性能后者优于前者;LiFePO4/CPE(CaCO3)/Li构成的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放电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均优于LiFePO4/CPE(SiO2)/Li电池;CPE(CaCO3)与LiFePO4、金属锂的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p(vdf-hfp)-pMMA 纳米SIO2 纳米CACO3
下载PDF
P(VDF-HFP)/Al_2O_3基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健 赵新兵 曹高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8-649,652,共3页
采用溶液浇注和电解液吸收的方法制得了P(VDF HFP) /Al2 O3 基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共混薄膜具有较高的电解液吸收率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电化学阻抗谱的结果表明 ,与纳米粒径Al2 O3 共混得到的薄膜和镍电极具有较低的... 采用溶液浇注和电解液吸收的方法制得了P(VDF HFP) /Al2 O3 基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共混薄膜具有较高的电解液吸收率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电化学阻抗谱的结果表明 ,与纳米粒径Al2 O3 共混得到的薄膜和镍电极具有较低的界面电阻。另外 ,由于该结构的半结晶性 ,DSC测试并没有发现该共混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将此电解质隔膜组装成半电池后表现出优良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hfp)/Al2O3基 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增强型P(VDF-HFP)-PMMA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国庆 马莉 +2 位作者 倪佩 陈雨婷 刘元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0-702,723,共4页
以P(VDF-HFP)-PMMA(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聚合物基体,利用直接挥发法制备了PP/PE/PP复合膜增强型聚合物电解质。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EXT),线性伏安,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循环等测试手段,考察了PMMA的添加对聚合... 以P(VDF-HFP)-PMMA(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聚合物基体,利用直接挥发法制备了PP/PE/PP复合膜增强型聚合物电解质。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EXT),线性伏安,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循环等测试手段,考察了PMMA的添加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能使聚合物电解质吸收更多的液体电解液,从而增大离子电导率。当P(VDF-HFP)∶PMMA=1时,室温下吸液量高达306%,电导率达到1.63 mS/cm,电化学稳定窗口高达5.2V。以LiCoO2为正极、锂片为负极,采用该隔膜组装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p(vdf-hfp)-pMMA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退火对P(VDF-HFP)共聚物薄膜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竺 叶会见 +2 位作者 卢铁梅 王海平 徐立新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年第4期413-420,共8页
设法提高电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击穿特性,进而改善PVDF基的电介质脉冲电容器储能性能,对于促进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是一类综合性能优良的电介质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介电性能... 设法提高电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击穿特性,进而改善PVDF基的电介质脉冲电容器储能性能,对于促进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是一类综合性能优良的电介质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介电性能,文章首先通过溶液流延法制得P(VDF-HFP)薄膜,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其进行退火处理,以考察后处理对P(VDF-HFP)晶体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样品的晶体结构、结晶度和电活性β相含量进行表征,并对薄膜的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可有效提高P(VDF-HFP)共聚物的β相含量,在120℃下退火12 h,体系的β相含量可高达92.1%,对应的介电常数可达15.3(100 Hz),较原始薄膜提高45%,同时样品介电损耗可降至0.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hfp)共聚物 退火 Β相 结晶度 介电性能
下载PDF
新型压电共聚物P(VDF-HFP)薄膜驻极体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飞鹏 夏钟福 +1 位作者 邱勋林 张晓青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1-164,共4页
通过正负电晕极化、热刺激放电电流谱(TSD)、激光振动测量与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用流延法制备的经过机械热拉伸前后的两种不同HFP含量(HFP含量分别为4.7%和5.9%)新型共聚物薄膜的驻极体特性.实验结果说明,拉伸前后的这类共聚物薄膜均是极... 通过正负电晕极化、热刺激放电电流谱(TSD)、激光振动测量与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用流延法制备的经过机械热拉伸前后的两种不同HFP含量(HFP含量分别为4.7%和5.9%)新型共聚物薄膜的驻极体特性.实验结果说明,拉伸前后的这类共聚物薄膜均是极性材料,即充电极化后的材料内部同时存在取向偶极子和俘获空间电荷.正电晕极化较负电晕极化更能提高偶极电荷和空间电荷的热稳定性.对样品实施的机械热拉伸工艺能显著增强材料的极化强度,即不仅增加了取向偶极子的浓度,而且空间电荷的储存密度也大大上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空间电荷的热稳定性.但HFP含量的上升则显著降低了偶极子取向强度和空间电荷的俘获能力.HFP含量为4.7%的共聚物薄膜具有高达133pm/V的逆压电d33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hfp) 压电 取向偶极子 机械热拉伸 驻极体
下载PDF
多孔PTFE/P(VDF-HFP)复合膜的驻极体性质
13
作者 王飞鹏 夏钟福 +2 位作者 安振连 吴越华 沈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49-1351,共3页
通过栅控恒压负电晕充电、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热刺激放电(Thermally Stimulated Discharge,TSD)电流谱分析、电荷TSD和压电d33系数测量等方法,首次研究了将旋涂在基片上的含一定溶剂的聚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薄膜... 通过栅控恒压负电晕充电、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热刺激放电(Thermally Stimulated Discharge,TSD)电流谱分析、电荷TSD和压电d33系数测量等方法,首次研究了将旋涂在基片上的含一定溶剂的聚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薄膜与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均匀压合形成的多孔PTFE/P(VDF-HFP)双层复合膜系的驻极体性质.从多孔PTFE面充电的双层膜具有较从P(VDF-HFP)面充电优异的多的电荷热稳定性.使用介电谐振谱测量的双层膜的压电d33系数(31pC/N)是传统的铁电聚合物材料PVDF相应值(15 pC/N)的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pTFE p(vdf-hfp) 驻极体 压电性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进展
14
作者 刘建生 饶睦敏 +1 位作者 李伟善 周震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3-385,共3页
介绍了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质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如萃取法、相转化法及直接法等;讨论了该类电解质的主要问题,例如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较差等,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措施,如共混、加入... 介绍了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质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如萃取法、相转化法及直接法等;讨论了该类电解质的主要问题,例如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较差等,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措施,如共混、加入陶瓷粒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P(VDF-HFP)-SiO_(2)/SF电纺Janus纤维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建春 武海娟 +3 位作者 方涛 徐帅 马彦龙 朱晶心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4-1209,1215,共7页
以疏水纳米SiO_(2)改性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SiO_(2))和丝素蛋白(SF)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了具有非对称润湿性的P(VDF-HFP)-SiO_(2)/SF复合Janus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傅里叶红外... 以疏水纳米SiO_(2)改性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SiO_(2))和丝素蛋白(SF)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了具有非对称润湿性的P(VDF-HFP)-SiO_(2)/SF复合Janus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水接触角测量仪对纤维膜的微观形貌、组成、结构及润湿性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Janus纤维膜的疏水层厚度对油水分离通量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VDF-HFP)-SiO_(2)纤维膜为疏水层,SF纤维膜为亲水层构建的Janus纤维膜具有单向水渗透功能及良好的油水分离能力;当疏水层厚度为70μm,亲水层厚度为130μm时,水分离通量可达到了11300 L/(m^(2)·h·MPa),油水分离效率可达99.65%,该研究为Janus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p(vdf-hfp) SiO_(2) 电纺Janus膜 油水分离
下载PDF
P(VDF-HFP)/SiNPs-PVDF双层疏水复合膜电纺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春立 王德武 +2 位作者 侯得印 齐鹏 王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3,77,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筛孔75μm涤纶网为支撑层,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为混合溶剂,制备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疏水气相纳米SiO_2颗粒-聚偏氟乙烯(SiNPs-PVDF)双层疏水纳米纤维复合膜,考察了纺丝时间和SiNPs等对膜性能的...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筛孔75μm涤纶网为支撑层,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为混合溶剂,制备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疏水气相纳米SiO_2颗粒-聚偏氟乙烯(SiNPs-PVDF)双层疏水纳米纤维复合膜,考察了纺丝时间和SiNPs等对膜性能的影响,表征了膜特性,结果表明,复合膜红外特征峰明显;在双层膜总纺丝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随表层纺丝时间的延长,双层膜平均孔径均呈减小趋势,膜通量下降但抗润湿性能却得以提高;此外,添加SiNPs可进一步增强双层膜的抗润湿性,延长膜的可持续运行时间。以53℃、质量浓度35g/L的NaCl溶液为料液进行持续性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脱盐实验,当渗透温度为20℃时,各复合膜盐截留率均能达到99.99%以上,P(VDF-HFP)/SiNPs-PVDF复合膜最长可持续运行9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hfp)/SiNps-pVDF双层疏水纳米纤维复合膜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 疏水气相纳米SiO2颗粒(SiNps) 静电纺丝 复合膜 膜蒸馏
下载PDF
单向拉伸对P(VDF-HFP)膜结晶相、介电和储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振基 夏卫民 +1 位作者 孙倩倩 曹甜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2,共7页
铁电聚合物的结晶区相变对其介电和储能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利用溶液流延法制得厚度为20μm的P(VDF-HFP)厚膜,并通过单向拉伸工艺改变样品结晶性能。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SC)研究了拉伸处理对P(VDF-HFP)结晶相结... 铁电聚合物的结晶区相变对其介电和储能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利用溶液流延法制得厚度为20μm的P(VDF-HFP)厚膜,并通过单向拉伸工艺改变样品结晶性能。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SC)研究了拉伸处理对P(VDF-HFP)结晶相结构的影响,利用阻抗分析仪和铁电测试仪分别比较了拉伸前后介电、聚合物能量存储和释放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HFP摩尔含量的P(VDF-HFP)厚膜拉伸后,不仅非晶区分子链趋于有序,聚合物膜缺陷减少,而且晶区发生了从非极性的α相到高极性的β相的转变,使介电响应降低,耐电强度增强。拉伸后的P(VDF-HFP)95.5/4.5mol%厚膜耐击穿电压高达900 MV·m^(-1),该电场下放电能量密度高达27.7J·cm^(-3)。经放电脉冲测试,P(VDF-HFP)95.5/4.5mol%拉伸膜在500MV·m^(-1)电场下循环持续放电次数超过1 000次,放电能量密度接近10J·cm^(-3)。P(VDF-HFP)优异的能量存储和放电特性使其在高储能密度电容器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hfp) 储能密度 介电性能
下载PDF
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P(AM/POEA)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戴玉华 吴飞鹏 +1 位作者 李妙贞 王尔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329-1334,i004,共7页
采用粘度法、荧光探针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P(AM/POEA)和表面活性剂SDS和CTAB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聚合物P(AM/POEA)结构中,疏水体(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呈嵌段状无序地分布在聚丙烯酰胺主链上.这类聚合物很容易和表面活... 采用粘度法、荧光探针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P(AM/POEA)和表面活性剂SDS和CTAB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聚合物P(AM/POEA)结构中,疏水体(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呈嵌段状无序地分布在聚丙烯酰胺主链上.这类聚合物很容易和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通过疏水缔合,形成混合胶束状聚集体,导致溶液粘度剧增.随聚合物溶液中SDS的加入,溶液粘度发生大幅度起伏变化,出现最大值.粘度最大值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cS,max位于表面活性剂CMC附近,并发现它的位置不随聚合物微结构而变化.然而它们缔合作用的增粘程度却与聚合物疏水体含量XH及疏水嵌段尺寸NH有关.在实验浓度范围内,XH和NH愈大,溶液的粘度越高.此外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到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中聚集体的交联结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相互作用 表面活性剂体系 透射电镜研究 溶液粘度 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溶液 CTAB 荧光探针 丙烯酸酯 混合胶束 幅度起伏 缔合作用 浓度范围 直接观察 结构形貌 SDS 聚集体 最大值 粘度法 水溶液 CMC max 微结构
下载PDF
稳态和动态荧光研究疏水缔合共聚物P(AM/POEA)的自缔合行为和聚集体 被引量:12
19
作者 戴玉华 吴飞鹏 +1 位作者 李妙贞 王尔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23-828,共6页
应用稳态和动态荧光光谱方法 ,包括荧光探针、标记荧光和荧光淬灭等研究了共聚物P(AM/POEA)在水溶液中的自缔合性质 .这种共聚物由丙烯酰胺 (AM)和少量疏水单体 2 苯氧乙基丙烯酸酯 (POEA)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共聚物的自缔合行为和... 应用稳态和动态荧光光谱方法 ,包括荧光探针、标记荧光和荧光淬灭等研究了共聚物P(AM/POEA)在水溶液中的自缔合性质 .这种共聚物由丙烯酰胺 (AM)和少量疏水单体 2 苯氧乙基丙烯酸酯 (POEA)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共聚物的自缔合行为和聚集体结构主要取决于聚合物的链结构和浓度 .由胶束共聚合方法得到具有多嵌段结构的共聚物 ,它们容易发生疏水缔合 ,并产生很强的增粘作用 ,而由普通共聚合方法得到的无规共聚物却没有这些性质 .同时这类聚合物的缔合类型及其增粘能力也直接与共聚物中的疏水体含量相关 ,随疏水体含量增加 ,由于分子间和分子内缔合的竞争 ,出现粘度先增后降的现象 .在荧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分子聚合物聚集体的结构模型 ,它随聚集体浓度增加 ,进一步形成多联聚集体和网状结构 .同时还观察到聚集体中疏水体有序排列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共聚物p 自缔合行为 聚集体 稳态荧光光谱 动态荧光光谱 胶束共聚合
下载PDF
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溶液的流变性质 被引量:9
20
作者 戴玉华 吴飞鹏 +1 位作者 李妙贞 王尔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应用黏度法和动态模量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n(POEA)≤1.0%)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微结构对其溶液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嵌段共聚物(BP系列)具有显... 应用黏度法和动态模量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n(POEA)≤1.0%)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微结构对其溶液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嵌段共聚物(BP系列)具有显著的增黏能力,而无规共聚物(RP系列)则没有这种作用。这种由分子间的疏水缔合作用而产生的疏水缔合增黏能力与疏水嵌段的数量和长度密切相关。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聚合物浓度、盐浓度、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溶液黏度的影响。动态模量测试表明,该聚合物缔合体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黏性响应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 共聚物p(AM/pOEA) 黏度 动态模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