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1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p-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问题共振正解的存在性
1
作者 薛婷婷 姜永胜 曹虹 《数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本文研究了具有p-拉普拉斯算子的分数阶微分方程在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共振正解存在的问题.利用Leggett-Williams范型定理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存在性结果,推广了该类问题已有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p-LApLACIAN算子 Leggett-Williams范数型定理 共振 正解
下载PDF
β-Ga_(2)O_(3)的p型掺杂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俊洁 矫淑杰 +3 位作者 聂伊尹 高世勇 王东博 王金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7,共11页
β-Ga_(2)O_(3)具有超宽禁带宽度、高击穿场强、较高的巴利加优值等优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兴半导体材料,在高功率电子器件、气体传感器、日盲紫外探测器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但p型掺杂难的问题成为了β-Ga_(2)O_(3)发展的巨大障碍。... β-Ga_(2)O_(3)具有超宽禁带宽度、高击穿场强、较高的巴利加优值等优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兴半导体材料,在高功率电子器件、气体传感器、日盲紫外探测器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但p型掺杂难的问题成为了β-Ga_(2)O_(3)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β-Ga_(2)O_(3)的优点,并介绍了其晶体结构和基本性质。其次,说明了β-Ga_(2)O_(3)的本征缺陷,尤其是氧空位对导电性能的影响。然后,详细讨论了β-Ga_(2)O_(3) p型掺杂的研究现状,包括p型掺杂困难的原因和N掺杂、Mg掺杂、Zn掺杂、其他受主元素掺杂、两种元素共掺杂以及其他方法。最后,总结并对β-Ga_(2)O_(3)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本征缺陷 p型掺杂 宽禁带半导体 半导体
下载PDF
高掺杂低位错p型GaN材料生长研究
3
作者 高楠 房玉龙 +4 位作者 王波 韩颖 张志荣 尹甲运 刘超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2-707,共6页
对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在SiC衬底上生长的p型GaN材料进行了研究。p型GaN材料通常采用Mg掺杂来实现,但Mg有效掺杂量的增加会导致材料的空穴浓度提高,表面粗糙度变大、位错密度增加。采用Delta掺杂方式,在Cp_(2)Mg通入量一... 对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在SiC衬底上生长的p型GaN材料进行了研究。p型GaN材料通常采用Mg掺杂来实现,但Mg有效掺杂量的增加会导致材料的空穴浓度提高,表面粗糙度变大、位错密度增加。采用Delta掺杂方式,在Cp_(2)Mg通入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温度、压力以及Delta掺杂过程中TMGa通入时间的调控实现了对p型GaN材料掺杂浓度与表面粗糙度和位错密度之间的平衡优化。结果显示,生长温度1150℃、生长压力400 mbar(1 mbar=100 Pa)、TMGa通入时间40 s的样品均方根表面粗糙度为0.643 nm,(002)晶面半高宽(FWHM)为176.8 arcsec,空穴迁移率为11.8 cm^(2)/(V·s),空穴浓度为1.02×10^(18)cm^(-3),实现了电学性能与晶体质量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 Delta掺杂 p型GAN 空穴浓度 半高宽(FWHM)
下载PDF
MRI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及经颅超声诊断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P型的研究
4
作者 徐天阳 刘恒方 +3 位作者 郭亚培 石磊 张敏 李金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03-408,共6页
目的 探讨头部常规磁共振(MRI)联合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经颅超声成像(TCS)用于诊断帕金森病(PD)与多系统萎缩P型(MSA-P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01—2022-06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临床确诊且具有完整资料的22例MSA-P型患者和29例PD... 目的 探讨头部常规磁共振(MRI)联合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经颅超声成像(TCS)用于诊断帕金森病(PD)与多系统萎缩P型(MSA-P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01—2022-06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临床确诊且具有完整资料的22例MSA-P型患者和29例PD患者,均行头部常规MRI、SSR和TCS检查,采用ROC曲线评价头部MRI、SSR和TCS诊断MSA-P型和PD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壳核裂隙征具有影像特异性,MSA-P型组远高于PD组(P<0.05)。MSA-P型组上、下肢SSR平均起始潜伏期延长,平均波幅降低与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黑质强回声面积、黑质强回声总面积与中脑总面积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壳核裂隙征有高特异性(96.8%),SSR上肢潜伏期有高敏感性(88.2%),SN强回声面积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头部MRI联合SSR、TCS用于预测两种疾病的敏感度为72.1%,AUC为0.913。结论 分析头部MRI检查结果,早期进行SSR、TCS检查可提高对MSA-P型与PD患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多系统萎缩-p 帕金森病 感神经皮肤反应 常规磁共振 经颅超声成像
下载PDF
P型橡胶卡箍的拉压疲劳性能测试和寿命预测
5
作者 沈兴铿 徐鹤鸣 +4 位作者 刘伟 张屹尚 戴瑛 陈新民 周洪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4-503,共10页
P型橡胶卡箍是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系统中连接管路与支架、机匣之间的重要连接件,其主要的失效形式为机体振动和管内高压液体脉动共同作用下的疲劳断裂。卡箍的疲劳性能极大地制约了管路系统的性能,因此对于卡箍的疲劳性能研究具有重要... P型橡胶卡箍是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系统中连接管路与支架、机匣之间的重要连接件,其主要的失效形式为机体振动和管内高压液体脉动共同作用下的疲劳断裂。卡箍的疲劳性能极大地制约了管路系统的性能,因此对于卡箍的疲劳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设计并进行了卡箍的拉压疲劳试验,得到了不同加载位移下的疲劳寿命。后续的断口分析表明卡箍疲劳破坏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卡箍的金属箍带发生由外侧向内侧扩展的疲劳断裂,二是卡箍的橡胶垫圈严重的磨损现象。其次,结合卡箍疲劳试验的加载过程,建立了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贴片位置的应变对比验证了构建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卡箍箍带疲劳断裂的失效形式,通过卡箍箍带所采用的不锈钢材料的疲劳试验结果,建立了卡箍的SWT(Smith-Watson-Topper)、FS(Fatemi-Socie)以及WB(Wang-Brown)临界平面疲劳寿命模型。最后,结合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最大应力应变以及卡箍拉压疲劳试验得到的疲劳寿命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寿命模型均处于3倍分散带内,对于卡箍的疲劳寿命具有良好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橡胶卡箍 拉压疲劳 断口分析 临界平面模型 疲劳寿命预测
下载PDF
重掺杂P型SiC的熔融KOH刻蚀行为研究
6
作者 程佳辉 杨磊 +3 位作者 王劲楠 龚春生 张泽盛 简基康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3-780,791,共9页
本文采用熔融KOH刻蚀方法详细研究了液相法生长的重掺杂P型6H-SiC晶体中的位错情况,探究了时间、温度变化对液相法生长的重掺杂P型6H-SiC晶片表面刻蚀的影响。当提高腐蚀时间或腐蚀温度时,晶片表面的腐蚀坑尺寸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 本文采用熔融KOH刻蚀方法详细研究了液相法生长的重掺杂P型6H-SiC晶体中的位错情况,探究了时间、温度变化对液相法生长的重掺杂P型6H-SiC晶片表面刻蚀的影响。当提高腐蚀时间或腐蚀温度时,晶片表面的腐蚀坑尺寸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过高的温度及长时间刻蚀均导致过腐蚀现象的发生。根据不同腐蚀条件下腐蚀坑的形貌与分布,确定出刻蚀重掺杂P型6H-SiC晶片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晶片在不同温度下的腐蚀速率变化关系及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晶体的反应活化能为10.59 kcal/mol。最后,对穿透型螺位错(TSD)和穿透型刃位错(TED)的形貌、尺寸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P型6H-SiC晶体中腐蚀坑的倾角与腐蚀时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碳化硅 腐蚀 位错 重掺杂 腐蚀速率 活化能
下载PDF
重掺杂p型SiC晶片Ni/Al欧姆接触特性
7
作者 杨磊 程佳辉 +3 位作者 杨蕾 张泽盛 龚春生 简基康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24,共8页
系统研究了Al和Ni/Al两种金属体系在重掺杂p型SiC晶片上的欧姆接触特性和电学性质。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对这两种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样品的电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真空环境下经过800℃退火后Al... 系统研究了Al和Ni/Al两种金属体系在重掺杂p型SiC晶片上的欧姆接触特性和电学性质。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对这两种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样品的电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真空环境下经过800℃退火后Al电极可呈现出欧姆接触行为,其比接触电阻率为1.98×10^(-3)Ω·cm^(2),退火处理后Al电极与SiC在接触界面形成化合物Al_(4)C_(3),有助于提高接触界面稳定性。在Ni/Al复合体系中,当Ni金属层厚度为50 nm时,其比接触电阻率显著降低至4.013×10^(-4)Ω·cm^(2)。退火后Ni与SiC在接触界面生成的Ni_(2)Si有利于欧姆接触的形成和降低比接触电阻率。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液相法生长的p型SiC晶片电子器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SiC Ni/Al 欧姆接触 重掺杂 液相法
下载PDF
p-a-SiC:H降低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寄生损失的研究
8
作者 陆晓曼 肖振宇 +3 位作者 陈传亮 李彦磊 訾威 方国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使用宽带隙的p型氢化非晶硅碳(p-a-SiC:H)薄膜作为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证明,p-a-SiC:H不仅能明显降低窗口层的短波寄生吸收损失,而且可以减少SHJ太阳能电池的反射损失,从而增强SHJ太阳能... 使用宽带隙的p型氢化非晶硅碳(p-a-SiC:H)薄膜作为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证明,p-a-SiC:H不仅能明显降低窗口层的短波寄生吸收损失,而且可以减少SHJ太阳能电池的反射损失,从而增强SHJ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实验结果也证明,使用优化的p-a-SiC:H窗口层可以提升SHJ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J_(sc))达1.4 mA/cm^(2),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到了21.8%。这主要是由于p-a-SiC:H低的寄生吸收以及使用p-a-SiC:H窗口层降低了SHJ太阳能电池的反射损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p型非晶硅碳 时域有限差分法 寄生吸收
下载PDF
p型“SE+PERC”双面太阳电池背面工艺对光伏组件PID效应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王玉肖 王贵梅 +2 位作者 赵英芳 程雅琦 许志卫 《太阳能》 2024年第4期80-86,共7页
基于p型“SE+PERC”双面太阳电池的背面工艺,针对背表面抛光状态、背面氧化铝薄膜厚度、背面膜层结构、背面氮化硅薄膜折射率几个因素对光伏组件电势诱导衰减(PID)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背表面抛光状态越光滑,对应制备... 基于p型“SE+PERC”双面太阳电池的背面工艺,针对背表面抛光状态、背面氧化铝薄膜厚度、背面膜层结构、背面氮化硅薄膜折射率几个因素对光伏组件电势诱导衰减(PID)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背表面抛光状态越光滑,对应制备的光伏组件在PID测试后的输出功率损失率越小;2)背面氧化铝薄膜厚度为10 nm及以上时对应制备的光伏组件在PID测试后的输出功率损失率差异不大;3)背面膜层结构对PID效应存在影响,合理设计背面膜层结构可以有效抑制光伏组件PID效应;4)背面氮化硅薄膜折射率大于等于2.10时,对应制备的光伏组件在PID测试后的输出功率损失率降至2.00%以内且可以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研究结果可为p型“SE+PERC”双面太阳电池背面工艺优化提供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晶体硅 SE%pLUS%pERC 双面太阳电池 电势诱导衰减 背面工艺 抛光 氧化铝薄膜 折射率
下载PDF
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P-type ATPase及金属硫蛋白相关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小玲 潘建龙 +2 位作者 王亮 樊宪伟 李有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研究以高抗多种重金属盐的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为材料构建基因组fosmid文库。其插入片段集中在36~50kb,含13348个克隆,重组率为100%,大约覆盖了GXCR基因组的14.83倍。基于序列特异性和简并引物,利用PCR扩... 本研究以高抗多种重金属盐的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为材料构建基因组fosmid文库。其插入片段集中在36~50kb,含13348个克隆,重组率为100%,大约覆盖了GXCR基因组的14.83倍。基于序列特异性和简并引物,利用PCR扩增分析了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重金属盐抗性相关的CRS5和CUP2基因;基于兼并引物和序列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分析了GXCR的P-type ATPase基因。通过菌落原位杂交和Southern blot鉴定了一个含铜转运P-type ATPase基因的阳性fosmid克隆,经亚克隆测序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菌株)NRRL1的P-type copper ATPase相似性达97%。没有筛选到与CRS5和CUP2基因同源的克隆,说明GXCR中可能不存在与酿酒酵母CUP2和CRS5高度同源的MT基因,同时也暗示酵母与丝状真菌的重金属盐的抗性机制有本质上的差异或者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紫青霉菌 抗重金属盐 杂交 p-typeATpase
下载PDF
棉花P-type ATPase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菲 杨郁文 +5 位作者 何冰 陈天子 袁洪波 连梓伊 张保龙 刘蔼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2-1197,共6页
为了探明棉花P-type ATPases基因在植物不同组织和多种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利用棉花黄萎病菌的P-type ATPases蛋白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棉花EST序列,得到2个同源的棉花EST片段,结合RACE和Genome walking获得了这个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 为了探明棉花P-type ATPases基因在植物不同组织和多种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利用棉花黄萎病菌的P-type ATPases蛋白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棉花EST序列,得到2个同源的棉花EST片段,结合RACE和Genome walking获得了这个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 570 bp,编码1 190个氨基酸,与毛果杨、蓖麻的同源性达86%左右,将其命名为Gbpatp。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显示,Gbpatp编码的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RT-PCR技术检测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P-type ATPases在茎和棉絮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种子中低水平表达,在叶片和花蕾中表达量极低,说明Gbpatp可能与棉花较成熟的器官茎、棉絮和种子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逆境胁迫中发现,干旱处理后Gbpatp的表达强烈,并且随处理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重金属Cu2+处理24 h后Gbpatp表达量升高,但48 h急剧下降;Gbpatp在低温处理下也有轻微表达。激素诱导后发现,Gbpatp对赤霉素和脱落酸均有响应,随胁迫时间延长其表达量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p-type ATpases基因 基因表达 克隆
下载PDF
具p-Laplacin算子的Caputo型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解
12
作者 王书越 胡卫敏 胡芳芳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主要运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研究了一类具p-Laplacin算子的Caputo型分数阶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类问题解的存在性的充分条件,并给出实例加以验证.
关键词 Caputo型分数阶微分方程 p-LApLACIAN算子 Arzela-Ascoli定理 SCHAUDER不动点定理
下载PDF
机械臂的P型闭环时变滑模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春武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8-1825,共8页
针对周期运动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在任意迭代初始值背景下,提出一种P型闭环滑模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结合滑模控制原理,提出一种带遗忘因子的P型闭环滑模迭代学习控制策略,使处于任意初始位置的状态变量先迭代收敛到滑模面内,再在... 针对周期运动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在任意迭代初始值背景下,提出一种P型闭环滑模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结合滑模控制原理,提出一种带遗忘因子的P型闭环滑模迭代学习控制策略,使处于任意初始位置的状态变量先迭代收敛到滑模面内,再在滑模面内收敛到期望位置,有效解决了任意迭代初始值的控制问题。从理论上证明了P型闭环滑模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收敛性,给出了迭代收敛的条件。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当迭代初始值远离期望初始值时,机械臂的实际位置能精确跟踪期望位置,大的外部干扰不影响机械臂的轨迹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轨迹跟踪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 滑模控制 p型闭环
下载PDF
基于Burgers黏弹性模型的P型橡胶水封长期服役止水密封性仿真
14
作者 王珏 郑赟 +2 位作者 汪振宁 周建方 胡葆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6-272,共7页
为了研究闸门P型水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力学性能,采用黏弹性有限元法对水封服役过程中受力特性和变形特性演化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基于橡胶材料的蠕变实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分别确定了描述橡胶材料蠕变特性的不同黏弹性本构模... 为了研究闸门P型水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力学性能,采用黏弹性有限元法对水封服役过程中受力特性和变形特性演化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基于橡胶材料的蠕变实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分别确定了描述橡胶材料蠕变特性的不同黏弹性本构模型参数。其次,在ANSYS软件中基于不同本构模型对橡胶材料蠕变实验进行仿真,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Burgers模型比标准线性固体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橡胶材料在黏弹性过程中的蠕变现象。最后,基于Burgers模型对不同材料的闸门P型水封长期服役过程进行黏弹性仿真,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水封材料黏弹性、库压、预压量等对水封长期工作过程中关于止水密封性的接触应力和接触宽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水封 橡胶本构模型 黏弹性 止水密封性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近断层P波斜入射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志强 刘琳 +1 位作者 王飞 刘云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5-253,共9页
近断层地震动的断层距一般在20 km以内,此范围内的地震波由于在不同岩层介质中的反射和透射次数远小于远断层地震动,到达地表时一般不满足垂直入射假定。关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研究目前少有考虑近断层地震动斜输入的影响。选择合适... 近断层地震动的断层距一般在20 km以内,此范围内的地震波由于在不同岩层介质中的反射和透射次数远小于远断层地震动,到达地表时一般不满足垂直入射假定。关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研究目前少有考虑近断层地震动斜输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推导了P波斜入射时二维地基侧面和底面边界完整波场分解、叠加方案下的等效节点力公式,通过近断层P波波动斜输入模拟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遭受近场地震波作用过程,分析了近断层P波脉冲特性和输入角度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加速度、应力、曲率和坝体永久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波斜入射下心墙和坝体响应与垂直入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近断层地震动脉冲特性亦对各响应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p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斜入射 响应
下载PDF
p型TOPCon技术及其在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应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曾俞衡 林娜 +3 位作者 刘伟 闫宝杰 夏庆锋 叶继春 《太阳能》 2023年第12期36-46,共11页
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晶体硅太阳电池被广泛认可为下一代高效太阳电池技术,n型TOPCon技术已成为当前新上生产线的主流方案。p型TOPCon技术虽然更加适合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生态,却因其关键钝化接触性能提升困难、已有技术方案... 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晶体硅太阳电池被广泛认可为下一代高效太阳电池技术,n型TOPCon技术已成为当前新上生产线的主流方案。p型TOPCon技术虽然更加适合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生态,却因其关键钝化接触性能提升困难、已有技术方案不适合量产等因素而发展缓慢。基于p型TOPCon技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p型TOPCon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制约该技术钝化性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来看,分别基于LPCVD技术及PECVD技术的p型TOPCon技术在钝化性能上均取得了进步,获得最高隐含开路电压(对应的最低单面饱和电流密度)分别达到737 mV(2 fA/cm^(2))和732 mV(约5 fA/cm^(2))的p型TOPCon结构,已初步显示出产业应用潜力。开发具有产业应用价值的p型TOPCon技术对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全行业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晶体硅太阳电池 p型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 掺硼多晶硅 钝化性能
下载PDF
p-n型NiWO_(4)/ZnIn_(2)S_(4)异质结光解水析氢性能
17
作者 闫爱华 高埜 +4 位作者 张晓辉 黄飞 张同洋 张吉旭 赵文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83,共10页
采用水热/水浴两步法构筑了p-n型NiWO_(4)(NWO)/ZnIn_(2)S_(4)(ZIS)异质结,研究了不同含量的NWO对ZIS物相组分、形貌结构、能带结构、光谱吸收及光解水析氢性能等的影响,并采用一系列表征手段探讨了NWO/ZIS异质结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 采用水热/水浴两步法构筑了p-n型NiWO_(4)(NWO)/ZnIn_(2)S_(4)(ZIS)异质结,研究了不同含量的NWO对ZIS物相组分、形貌结构、能带结构、光谱吸收及光解水析氢性能等的影响,并采用一系列表征手段探讨了NWO/ZIS异质结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负载NWO后,ZIS物相组分及形貌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两种材料界面接触紧密且分布均匀;在可见光辐照下,NWO/ZIS异质结光解水析氢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样品NWO-35/ZIS析氢速率达到5204.8μmol·g^(-1)·h^(-1),为纯相ZIS(1566.4μmol·g^(-1)·h^(-1))的3.32倍;循环实验结果表明,NWO/ZIS样品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能带结构和光电子动力学表征结果证实了p-n型异质结内建电场驱动的光生载流子的传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In_(2)S_(4) NiWO_(4) p-n型异质结 内建电场 光解水析氢
下载PDF
A Novel Sr_2CuInO_3S p-type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被引量:3
18
作者 Yushuai Jia Jingxiu Yang +2 位作者 Dan Zhao Hongxian Han Can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20-426,共7页
A novel Sr2CulnO3S oxysulfide p-type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 has been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and it exhibits intriguing 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properties with a bandgap of 2.3 eV. The p-type sem... A novel Sr2CulnO3S oxysulfide p-type 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t has been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and it exhibits intriguing 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properties with a bandgap of 2.3 eV. The p-type semiconductor character of the synthesized Sr2CuInO3 S was confirmed by Hall efficient measurement and Mott-Schottky plot analysis. First-principle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DFT) and electrochem ical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to elucidat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the energy band loc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s-synthesized Sr2CuInO3S photocatalyst has appreciate conduction and valence band positions for hydrogen and oxygen evolution, respectively. Photocat 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experiments under a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A〉420 nm) were carried out by loading different metal and metal-like cocatalysts on Sr2CuInO3S and Rh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one among the tested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production pHOTOCATALYST p-type semiconductor Sr2CuIn03S oxysulfide visible light COCATALYST
下载PDF
A study of transition from n-to p-type based on hexagonal WO3 nanorods sensor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雅乔 胡明 韦晓莹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08-214,共7页
Hexagonal WO3 nanorods are fabricated by a facile hydrothermal process at 180 ℃ using sodium tungstate and sodium chloride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repared nanorods ar... Hexagonal WO3 nanorods are fabricated by a facile hydrothermal process at 180 ℃ using sodium tungstate and sodium chloride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repared nanorods a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It is found that the agglomeration of the nanorods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PH value of the reaction solution. Uniform and isolated WO3 nanorod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100 nm-150 nm and lengths up to several micrometers are obtained at PH = 2.5 and the nanorods are identified as being hexagonal in phase structure. The sens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3 nanorod sensor are obtained by measur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to NO2 with concentrations in the range 0.5 ppm-5 ppm and at working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25 ℃-250 ℃. The obtained WO3 nanorods sensors are found to exhibit opposite sensing behaviors, depending on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When being exposed to oxidizing NO2 gas, the WO3 nanorod sensor behaves as an n-type semiconductor as expected when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50 ℃, whereas, it behaves as a p-type semiconductor below 50 ℃. The origin of the n- to p-type transit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an inversion layer at the surface of the WO3 nanorod at room temperature. This finding is useful for making new room temperature NO2 sensors based on hexagonal WO3 nanor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AGONAL W03 nanorods sensor hydrothermal method n- to p-type transition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of the native defects and p-type doping of zinc oxide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琨 顾书林 +3 位作者 叶建东 朱顺明 张荣 郑有炓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7-49,共23页
Zinc oxide(ZnO) is a compound semiconductor with a direct band gap and high exciton binding energy.The unique property,i.e.,high efficient light emission at ultraviolet band,makes ZnO potentially applied to the shor... Zinc oxide(ZnO) is a compound semiconductor with a direct band gap and high exciton binding energy.The unique property,i.e.,high efficient light emission at ultraviolet band,makes ZnO potentially applied to the short-wavelength light emitting devices.However,efficient p-type doping is extremely hard for ZnO.Due to the wide band gap and low valence band energy,the self-compensation from donors and high ionization energy of acceptors are the two main problems hindering the enhancement of free hole concentration.Native defects in ZnO can be divided into donor-like and acceptorlike ones.The self-compensation has been found mainly to originate from zinc interstitial and oxygen vacancy related donors.While the acceptor-like defect,zinc vacancy,is thought to be linked to complex shallow acceptors in group-VA doped ZnO.Therefore,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s of the native defects is critic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high-efficient p-type conduction.Meanwhile,some novel ideas have been extensively proposed,like double-acceptor co-doping,acceptor doping in iso-valent element alloyed ZnO,etc.,and have opened new directions for p-type doping.Some of the approaches have been positively judged.In this article,we thus review the recent(2011-now)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native defects and p-type doping approaches globally.We hope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and describe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p-type doping in ZnO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researchers in a similar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oxide native defects p-type doping ACCEp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