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P比对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谢胜男 杨重阳 张灿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7-10,40,共5页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因兼具锂离子电池的高比能量和超级电容器的高比功率优点而被高度重视。然而,负极/正极容量比(N/P)的变化,不仅会在初始循环过程中造成容量损失消耗活性锂,而且可能导致过充电和过放电,对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的长期循...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因兼具锂离子电池的高比能量和超级电容器的高比功率优点而被高度重视。然而,负极/正极容量比(N/P)的变化,不仅会在初始循环过程中造成容量损失消耗活性锂,而且可能导致过充电和过放电,对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的长期循环稳定性、快充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研究N/P比对于首次库伦效率(ICE)、循环性能、快充性能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活性炭和电池型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做复合正极材料(AC/NCM),硬碳(HC)做负极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不同N/P比(0.5、0.6、0.8、1.2、1.8、2.7)的软包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N/P比远大于1时,对能量密度和首效的发挥不利,N/P比小于1时,对安全性能极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 n/p 循环稳定性 快充性能 安全性能
下载PDF
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苗木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庄跃 杨振欣 +3 位作者 郑超凡 罗茜 蔡年辉 许玉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为了解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分析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根、茎、叶、萌条)的ω(N)∶ω(P)、ω(N)∶ω(K)、ω(P)∶ω(K)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各器官间N、P、K化学计量比... 为了解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分析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根、茎、叶、萌条)的ω(N)∶ω(P)、ω(N)∶ω(K)、ω(P)∶ω(K)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各器官间N、P、K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及其变异来源。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3×3回归设计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根、叶、茎及其萌条N、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茬后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分配没有统一的规律,展现出丰富的变异。随着施肥季节的变化,ω(N)∶ω(P)在根、茎和萌条中逐渐下降,在叶中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体差异不大。单施N肥、P肥和NP配施均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总体来看NP配施更有利于促进苗木的生长,且以处理5(N_(1)P_(1))表现为极显著(P<0.01)。云南松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主要受N×P交互作用的影响,其次是N,影响最小的是P。除在根和叶中ω(N)∶ω(P)与ω(N)∶ω(K)之间相关性发生改变之外,其余两两间的正负相关性均保持不变,而ω(N)∶ω(P)与ω(P)∶ω(K)、ω(N)∶ω(K)与ω(P)∶ω(K)的相关性均随着施肥季节的变化相关性发生改变,且相关系数降低,分别受P和K的调控。平茬改变植株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不同施肥处理促使云南松各器官中N、P、K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极显著(P<0.01)。NP配施可以有效缓解单施N肥、P肥对植株的限制作用,使养分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从而满足植株对生长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np配施 施肥季节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颗石藻C∶N∶P比率对海洋酸化与暖化的响应及其机制
3
作者 张泳 马帅 +4 位作者 谢蓉蓉 周志华 张虹 韩永和 张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2期24-32,共9页
颗石藻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且能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方解石小片,也称颗石粒)并释放CO_(2),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由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与暖化对颗石藻产生重大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综述... 颗石藻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且能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方解石小片,也称颗石粒)并释放CO_(2),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由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与暖化对颗石藻产生重大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综述海洋酸化与暖化对颗石藻的生长速率和碳(C)∶氮(N)∶磷(P)比率的单一和耦合效益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得出结果: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生长速率的影响较小,通常增大颗石藻C∶P和N∶P比率;海洋升温通常提高颗石藻的生长速率,可能增大或减小C∶P和N∶P比率。海洋酸化降低颗石藻生长速率的最适温度;而海洋升温增加生长速率的最适CO_(2)浓度。结果表明:海洋酸化与暖化的耦合作用很可能增加颗石藻的生长速率及其对CO_(2)的吸收能力,进而增加颗石藻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颗石藻 生长速率 碳∶氮∶磷比率 全球变暖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folia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betwee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orests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on sandy land, China 被引量:7
4
作者 ZHU Jiao-jun TAN Hui +1 位作者 KANG Hong-zhang XU Mei-li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7-184,共8页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auses of degrada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on sandy land, the foliar concentrations of N, P, K and C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field grown P. sylvestris v...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auses of degrada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on sandy land, the foliar concentrations of N, P, K and C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field grown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trees from two provenances (natural forests and plant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tural tree needles had lower N, P and C concentrations, and higher K concentrations than those of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For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ratios of N: P, P. K and N: K increased with tree age before 45 years old; but they were not clear for the natural tree needles. Compared with the conclusions reported on Pinus spp., we found that the foliar N and P concentrations were in the optimal range for both natural and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This result suggested that N or P might not be the absolute limit factors in plant nutrient for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on sandy land. However, foliar K concentrations in both natural and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on Pinus spp. (〉4.80 g kg-1).The N: P ratio of natural needles was in the adequate ranges, but N: P ratio of plantation needles was out of the adequate rang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better balanced nutrition status in the natural forest than in the plantations. If only considering the folia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of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it might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gradation phenomenon of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was not induced by nutrition deficiency of absolute nutrients of N and P, but might be induced by other mineral nutrients or by the effectiveness of N and P nutrients. The unbalanced nutrition status and relatively quick decomposition of needles in the plantations migh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adation phenomenon Forest ecosystem on sandy land n p ratio natural Mongolian pine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Mongolian pine
下载PDF
Features on N/P ratio of plant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between two types of steppe in semi-arid area
5
作者 YueDan Zhao XingDong He +4 位作者 Lei Chen XinFeng Ding MengQi Li PingYi Xu YuBao Gao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9年第5期371-381,共11页
The differences in nitrogen/phosphorus(N/P)ratio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in ecology are more helpful in explaining species competition and community dynamics.Based on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plant growth type... The differences in nitrogen/phosphorus(N/P)ratio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in ecology are more helpful in explaining species competition and community dynamics.Based on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plant growth type,carbon metabolism pathway,root type and phylogenetic type,we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N/P ratios of 77 species in Sanggendalai(typical grassland zone)of Zhenglan Banner,Inner Mongolia,China and 91 species in the Habah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desertified grassland zone)in Yanchi County of Ningxia,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P ratio(16.91)of C3 plants in the desertified stepp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12.72)in the typical steppe,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P ratios of C4 plants in the two zon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P ratios between C3 plants and C4 plants in the same zone.Similarly,the N/P ratio(16.60)of dicotyledons in desertified stepp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12.98)in typical steppe,while differences in N/P ratios between monocotyledonous plants of the two zones was not significant,and there exis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P ratios between dicotyledonous and monocotyledonous plants in the same zone.The N/P ratio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amineous and non-gramineous plants in the typical steppe but not in the desertified steppe,but there exis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P ratios among different root types of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s in the same type of steppe or between two types of steppe.Thus,different features on the N/P ratios of C3 plants and dicotyledonous plants between typical steppe and desertified steppe may lead to different growth status of plants,and the N/P ratio stoichiometric of the same plant functional group may be a foundation of the changes of a plant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RID region pLAnT n/p ratio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desertified STEppE TYpICAL STEppE
下载PDF
Yield ratio of neutrons to protons in 12C(d,n)13N and 12C(d,p)13C from 0.6 to 3 MeV
6
作者 Wu-Jie Li Yu-Gang Ma +8 位作者 Guo-Qiang Zhang Xian-Gai Deng Mei-Rong Huang Aldo Bonasera De-Qing Fang Jian-Qing Cao Qi Deng Yong-Qi Wang Qian-Tao Le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65-71,共7页
The neutron yield in the12C(d,n)13N reaction and the proton yield in the12C(d,p)13C reaction have been measured using deuteron beams of energies 0.6-3 MeV.The deuteron beam is delivered from a 4-MeV electrostatic acce... The neutron yield in the12C(d,n)13N reaction and the proton yield in the12C(d,p)13C reaction have been measured using deuteron beams of energies 0.6-3 MeV.The deuteron beam is delivered from a 4-MeV electrostatic accelerator and bombarded on a thick carbon target.The neutrons are detected at 0°,24°,and 48°and the protons at135°in the laboratory frame.Further,the ratio of the neutron yield to the proton yield was calculated.This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recognize the resonances.The resonances are found at 1.4 MeV,1.7 MeV,and 2.5 MeV in the12C(d,p)13C reaction,and at 1.6 MeV and 2.7 MeV in the12C(d,n)13N reaction.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 way to reduce systematic uncertainty and helps confirm more resonances in compound nucl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neutron ratio 12C(d n) p) TROJAn HORSE method(THM)
下载PDF
大鹏澳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及N∶P值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宋星宇 黄良民 +3 位作者 张建林 尹健强 张俊彬 黄小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41,共8页
2001年7月测定大鹏澳表层叶绿素a含量为2.61—19.87mg·m-3,初级生产力为404.08—1097.25mgC·(m2·d)-1,N∶P值远高于Redfield比值16。回归分析表明,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或生长量并不受某个单一因子调控。在营养盐加富... 2001年7月测定大鹏澳表层叶绿素a含量为2.61—19.87mg·m-3,初级生产力为404.08—1097.25mgC·(m2·d)-1,N∶P值远高于Redfield比值16。回归分析表明,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或生长量并不受某个单一因子调控。在营养盐加富试验中,加入含有P系列的浮游植物增殖速度最快,揭示P是此时大鹏澳浮游植物的潜在限制因子。将大鹏澳浮游植物水样置于不同的N∶P值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N∶P值为30的梯度组中生物量最高,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程度也最高,其次是N∶P值为16和8的梯度组。N∶P值为30的梯度组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时间变化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n:p 叶绿素A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湘潭锰矿栾树叶片和土壤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露燕 田大伦 +3 位作者 王光军 罗赵慧 叶生晶 梁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16-2322,共7页
湘潭锰矿区废弃地是一个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针对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3个不同林龄的栾树林(3年生、5年生和9年生),测定了林木叶片以及相应土壤的N、P含量,综合分析了不同林龄土壤和林木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土... 湘潭锰矿区废弃地是一个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针对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中3个不同林龄的栾树林(3年生、5年生和9年生),测定了林木叶片以及相应土壤的N、P含量,综合分析了不同林龄土壤和林木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土壤中N含量呈递增趋势,而P含量为递减趋势,在3个林龄中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个林龄叶片的N、P含量以及N∶P比值差异显著,N、P含量在年龄增长梯度上表现为降低,而N∶P比值却表现为升高;3个林龄叶片中N含量与N∶P比值之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P含量与N∶P比值之间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N、P含量与叶片N∶P比值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通过对3个林龄叶片和土壤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发现P很有可能成为湘潭锰矿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和经营管理以及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n p比值 化学计量特征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贵州石灰岩和砂岩地区C_4和C_3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对N/P比值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44
9
作者 朴河春 刘丛强 +1 位作者 朱书法 朱建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2-560,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元素氮(N)和磷(P)的可利用性的限制。已有的证据表明营养元素的相对丰度将控制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文章提出如下假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具有可伸缩性地调整营养元素含量的能...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元素氮(N)和磷(P)的可利用性的限制。已有的证据表明营养元素的相对丰度将控制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文章提出如下假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具有可伸缩性地调整营养元素含量的能力,也就是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值变化的能力,植物N/P比值波动的影响不仅来源于N对P的相对可利用性的变化,也来源于其他营养元素化学计量的变化,尤其是与Ca的化学计量的变化。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利用3种C4植物和11种C3植物,研究了植物N/P化学计量比值的波动随N与Ca和P与Ca化学计量的变化模式:对C4植物来说,N/P比值的波动主要受生物量P与Ca化学计量变化的影响;而对C3植物来说,则同时受N与Ca和P与Ca化学计量变化的控制,它们之间的相对控制能力的大小将决定植物N/P比值波动的变化梯度,C4植物和C3植物的N/P比值的波动都要受土壤pH值的影响。本研究对了解物种丰度和N对P的相对可利用性、N与Ca,以及P与Ca的化学计量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草本植物 C3植物 n/p比值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pH值 石灰岩地区 砂岩地区
下载PDF
2种浮床植物吸收不同N/P水体中氮磷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凌悦 马宏海 +2 位作者 王晨雯 汪秀芳 王胜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1,共4页
选取水稻、空心菜这2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容积为25 L的塑料水桶中设置浮床,在低、中、高3种N/P(分别为8∶1,25∶1,55∶1)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植物,研究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所选的2种试材——浮床水稻与空心... 选取水稻、空心菜这2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容积为25 L的塑料水桶中设置浮床,在低、中、高3种N/P(分别为8∶1,25∶1,55∶1)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植物,研究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所选的2种试材——浮床水稻与空心菜能较好地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可作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浮床栽培植物进行推广;②在所选的3种N/P水体中,浮床水稻对TP的净去除率均大于浮床空心菜,而浮床空心菜对TN,NH3-N的净去除率大于浮床水稻,可根据富营养化水体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浮床植物进行栽种;③在低N/P(比值为8∶1)的水体中,2种植物对TN,NH3-N,TP的吸收能力最强,浮床水稻对其的净去除率分别为19.0%,91.4%,95.0%,浮床空心菜净去除率分别为28.2%,99.2%,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床 植物 氮磷比 去除能力
下载PDF
太湖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物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伟龙 胡维平 谷孝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24-3333,共10页
2006年5月和10月在太湖马来眼子菜分布区进行了定点采样,分析了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在不同水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其生物量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较大,介于526~4843g/m2,个体植株生物量依次为叶>根>... 2006年5月和10月在太湖马来眼子菜分布区进行了定点采样,分析了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在不同水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其生物量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较大,介于526~4843g/m2,个体植株生物量依次为叶>根>茎,其中叶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5%~80%。水深增加能促进植株高度和生物量的增加,但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不明显。群落的自疏效应使马来眼子菜生物量与资源供应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水平上。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与水体中TN呈显著正相关,P是影响其生物量变化的间接限制因子,根、茎、叶的N/P介于16.92~59.88之间,叶片的N/P达到42.33。马来眼子菜对水环境的形态可塑性响应是其在水环境长期变化中逐步成为幸存者和优势种的重要原因之一。底泥的深度和营养含量对其分布和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围网捕捞、养殖以及航运的发展是造成局部地区马来眼子菜生物量急剧下降的主要人为因素。不同水域的生物量的差异是水深、水体营养盐、底质特征、水体透明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对水环境变化在形态上较强的可塑性响应,也是马来眼子菜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眼子菜 生物量 水深 氮磷比 透明度 底泥 太湖
下载PDF
峨眉山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物种叶片C、N、P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蔡艳 张毅 +1 位作者 刘辉 张锡洲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3,共5页
采用常规方法对峨眉山常绿阔叶林的常绿和落叶物种植物C、N、P含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峨眉山常绿阔叶林常绿物种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2.30%、1.46%、0.10%;落叶物种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1.078%、1.59... 采用常规方法对峨眉山常绿阔叶林的常绿和落叶物种植物C、N、P含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峨眉山常绿阔叶林常绿物种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2.30%、1.46%、0.10%;落叶物种叶片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1.078%、1.59%和0.12%。常绿和落叶物种植物叶片N-P成极显著的乘幂关系,而C-N和C-P关系不显著;②峨眉山地区常绿阔叶林常绿物种叶片N/P比平均值为14.48,落叶物种的N/P比平均值为13.61,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低;③在峨眉山海拔700、1 100和1 500 m处,植物叶片N-P亦成显著的关系,而植物叶片C-N和C-P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常绿阔叶林 落叶树种 化学计量学 氮磷比
下载PDF
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3种珍贵树种大规格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峰卿 王秀花 +3 位作者 楚秀丽 张东北 吴小林 周志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3-750,共8页
[目的]研究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科学指导大规格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研究N/P养分配比(1.75∶1、2.25∶1、2.75∶1和3.25∶1)及其加载量(1.5 kg·m^(... [目的]研究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科学指导大规格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研究N/P养分配比(1.75∶1、2.25∶1、2.75∶1和3.25∶1)及其加载量(1.5 kg·m^(-3)、2.5 kg·m^(-3)、3.5 kg·m^(-3)和4.5 kg·m^(-3))对3种珍贵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株高生长节律、干物质积累及叶片SPAD值等影响。[结果]缓释肥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及SPAD值影响不一。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在不同N/P养分配比间差异不大,浙江樟苗木生长受N/P养分配比影响较小,随着N/P养分配比增加,明显促进了浙江楠容器苗生长,却抑制了南方红豆杉的生长。缓释肥加载量对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缓释肥加载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3种树种株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浙江楠地上干物质积累及南方红豆杉地下干物质积累,而对浙江樟根冠比影响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但均显示加载量在3.5 kg·m^(-3)时达到最大值。N/P养分配比及与加载量的互作对3个树种苗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说明N/P养分配比对3个树种容器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不因加载量的改变而变化或变化不大,反之亦然。随着缓释肥N/P养分配比的增加,可明显地延长南方红豆杉苗木株高的线性生长期,提高浙江楠株高的线性生长量,但对浙江樟株高的线性生长影响不明显。3种树种苗木叶片SPAD值差异很大,N/P养分配比及加载量并未改变3种树种叶片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但随着N/P养分配比提高使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叶片SPAD值的起伏强度增大,3个树种SPAD值动态变化均随加载量增加而增大。[结论]南方红豆杉大规格容器苗培育较适宜的N/P养分配比为A1(1.75∶1)或A2(2.25∶1),而浙江楠和浙江樟为A3(2.75∶1),加载较高量的缓释肥F3(3.5 kg·m^(-3))可明显促进3种树种大规格容器苗的生长及SPAD值的提高,但加载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反而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浙江楠 浙江樟 n/p配比 缓释肥加载量 大规格容器苗
下载PDF
外源氮磷负荷比增加对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雪 郑建伟 +2 位作者 周茂飞 殷春雨 关保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0-886,共7页
磷(P)是水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限制因子,因此,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控制流域P的排放;但氮(N)来源复杂,难以有效控制,导致湖泊外源的N∶P负荷比日益扩大.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N∶P比,因此,外源N∶P负荷比的... 磷(P)是水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限制因子,因此,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控制流域P的排放;但氮(N)来源复杂,难以有效控制,导致湖泊外源的N∶P负荷比日益扩大.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N∶P比,因此,外源N∶P负荷比的增加可能会对沉水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采取控制实验,将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栽种于塑料桶中,每隔3 d添加1次N、P营养盐,实验设置5个处理,P外源性负荷量固定为4 mg/(m^2·d),N外源性负荷量分别为0、40、80、120、160 mg/(m^2·d).实验周期为80 d.结果显示:随着N∶P负荷比的增加,刺苦草的叶干重、植株总干重、根干重、叶N及总N含量、叶片数、叶P及总P含量等指标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单株总根长、根茎长度、块茎干重和无性系小株数目则呈现下降趋势.结果表明:随外源N∶P负荷比的增加,刺苦草个体生长指标总体呈现不变的趋势,但与种群扩张潜力相关的指标如根茎长度、块茎干重和无性系小株数目等则呈现下降趋势;刺苦草体内累积的N随外源N∶P负荷比的增加而增加,但P的累积保持不变.说明N∶P负荷比的增加对刺苦草个体生长影响不大,但对种群扩张不利;刺苦草对P的吸收也并不随N∶P比的增加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氮磷负荷比 生长 形态 种群扩张潜力 刺苦草
下载PDF
N/P比及氮盐浓度对眼点拟微绿球藻培养密度和油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窦晓 陆向红 +3 位作者 卢美贞 薛蓉 晏荣军 计建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6-1540,共5页
研究N/P比及Na NO3浓度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生长密度和油脂含量的影响。设计4个不同N/P比(=1∶1,4∶1,16∶1,32∶1)和6个不同Na NO3浓度(0.025、0.075、0.225、0.450、0.900、1.350 g/L)。实验结果表明:N/P比及Na NO3浓度均对眼点拟微绿球... 研究N/P比及Na NO3浓度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生长密度和油脂含量的影响。设计4个不同N/P比(=1∶1,4∶1,16∶1,32∶1)和6个不同Na NO3浓度(0.025、0.075、0.225、0.450、0.900、1.350 g/L)。实验结果表明:N/P比及Na NO3浓度均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密度和油脂含量有很大影响。当Na NO3浓度为0.225 g/L,N/P比为4∶1时,其油脂含量和生物量最高,分别为41.20%和2.53 g/L。实验找到眼点拟微绿球藻高油脂含量和高生长密度的N/P比和Na NO3浓度的最佳结合点,为眼点拟微绿球藻能够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眼点拟微绿球藻 n p 氮盐浓度
下载PDF
干热河谷优势灌木细根、粗根与叶片养分(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颖 贺静雯 +2 位作者 余杭 林勇明 王道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8-678,共11页
分析生态脆弱区植物根系与叶片的养分含量特征,可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养分限制状况以及根系与叶片间的协同作用,并确定植物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及生存策略。本文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干热河谷常见灌木植物马桑、坡柳和苦刺为研究对... 分析生态脆弱区植物根系与叶片的养分含量特征,可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养分限制状况以及根系与叶片间的协同作用,并确定植物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及生存策略。本文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干热河谷常见灌木植物马桑、坡柳和苦刺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系和叶片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桑、坡柳粗根C含量显著高于细根(P<0.05),马桑细根P含量显著高于粗根(P<0.05)。细根、粗根养分含量的不同表明细根与粗根的生理生态功能具有较大差异。马桑和坡柳粗根的C∶N、C∶P均显著高于细根(P<0.05),坡柳细根和粗根的C∶N均显著高于马桑、苦刺(P<0.05)。根据N∶P判断,马桑细根(10.61)、粗根(11.42)生长均受到N的限制;坡柳细根(7.87)、粗根(6.00)生长受N的限制更为严重;苦刺细根(18.43)、粗根(16.34)生长均受P的限制。细根、粗根养分受限一致,表明细根和粗根的养分分配具出一定的协同性。除苦刺C外,灌木C、N、P含量均表现为叶片显著高于细根、粗根(P<0.05),表明叶片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叶片N、P含量表现为苦刺显著高于马桑、坡柳(P<0.05),说明苦刺养分吸收能力更强。三种灌木N∶P均表现为叶片>根系(P<0.05),马桑、坡柳、苦刺叶片N∶P分别为40.05、35.34、45.26,三种灌木叶片的生长均受到P的限制。细根、粗根C含量与叶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根系与叶片的C来源不同。根系N、P含量与叶片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N、P主要来源于根系吸收的土壤养分,叶片与细根N、P相关性更强。上述结果表明植物体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植物的地上与地下营养器官在养分的分配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细根与地上部分的协同作用比粗根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灌木 根系 叶片 C、np含量 化学计量比 蒋家沟流域
下载PDF
滇池北部重点水域蓝绿藻季节性变动下水体N∶P比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锋 段昌群 +4 位作者 杜劲松 韩亚平 郭艳英 潘珉 宋任彬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6期94-98,共5页
受多种因素影响,滇池外海北部水域为蓝藻富集区。调查研究了蓝藻生物量季节性变动规律,对区域原水(不过滤)和净水(过滤了藻类)中N和P含量的变化也进行了监测。目的是研究蓝藻季节性消长对水体N和P含量的影响。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和... 受多种因素影响,滇池外海北部水域为蓝藻富集区。调查研究了蓝藻生物量季节性变动规律,对区域原水(不过滤)和净水(过滤了藻类)中N和P含量的变化也进行了监测。目的是研究蓝藻季节性消长对水体N和P含量的影响。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4—11月,为蓝藻水华爆发的时段,其中以5—9月最为严重。通过分析,水体N和P随蓝藻生物量呈现相应变动规律,水体叶绿素和TN,TP之间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和0.952。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分析,蓝藻和水体中N∶P比值没有固定性,表明蓝藻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化学计量特征,而蓝藻的季节性变动也没有导致本区域水体具化学计量特性。通过分析滇池水体N∶P比值与蓝藻生物量变化之间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8,表明富营养化水体中N∶P比率对蓝藻生物量直接影响不大。因此,只有通过降低水体中N和P的浓度,才能控制蓝藻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蓝绿藻 np比值 变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氮磷比对PAMAM/DNA复合物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丹 胡海洋 +3 位作者 张洁 王明月 陈大为 史小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3-418,共6页
目的研究氮磷比对PAMAM压缩DNA形成复合物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置换和荧光排除试验考察不同N/P对复合物的形成、复合物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复合物的稳定性;采用荧光法测定复合物在MCF-7细胞内的转染效率。结果... 目的研究氮磷比对PAMAM压缩DNA形成复合物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置换和荧光排除试验考察不同N/P对复合物的形成、复合物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复合物的稳定性;采用荧光法测定复合物在MCF-7细胞内的转染效率。结果当N/P在0.5-2.5内时,复合物形成不完全,可插入或可置换的钌(Ⅱ)多吡啶类配合物[Ru(phen)2dppz]^2+显著减少、粒径降低、PI值变大、复合物不稳定且转染效率逐渐增高;当N/P大于3.0时,复合物形成完整、粒径和PI值较小、复合物稳定且转染效率显著增高。结论当N/P大于0.5时,复合物开始形成;当N/P大于3.0时,PAMAM可以高效、稳定的压缩DNA,达到提高细胞内转染效率的目的。复合物形成完整后继续增加N/P具有提高转染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AM树枝状大分子 氮磷比 DnA 复合物粒径 稳定性 转染效率
下载PDF
不同N、P水平下接种摩西球囊霉对白三叶草中C∶N∶P比和R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梅梅 阴红彬 王幼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093-4102,共10页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N、P水平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三叶草中C:N:P比和RN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外加P浓度为50mgkg-1或低于50mgkg-1时,随着外加P浓度的增加,三叶草的菌根侵染率增加,而且接种摩西球囊霉...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N、P水平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三叶草中C:N:P比和RN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外加P浓度为50mgkg-1或低于50mgkg-1时,随着外加P浓度的增加,三叶草的菌根侵染率增加,而且接种摩西球囊霉增加了三叶草的生物量,提高了其P含量和C/N比,降低了C/P和N/P比;外加P浓度为100mgkg-1时,接种摩西球囊霉对三叶草生物量和C:N:P比无显著影响;对于非菌根三叶草,其RNA含量与P含量成正相关;(2)外加P浓度的增加提高了三叶草生物量、RNA含量和对P养分的吸收,抑制了三叶草对N的吸收;外加N浓度的增加降低了三叶草的生物量、P含量和RNA含量,增加了三叶草中的N含量;(3)三叶草中的C、N和P含量之间显著相关,表明植物中元素组成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4)三叶草中的N/P比受土壤N/P供给比调节,即随着土壤N/P供给比的变化,三叶草中N/P比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供给比 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C∶np计量比 RnA
下载PDF
提高稻草产沼气效率的C/N和C/P参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喻爱和 刘昭兵 +3 位作者 赵克勤 蔡立湘 纪雄辉 石丽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7-550,共4页
利用实验室模拟沼气装置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稻草产沼气模拟模型和最大产气量的C/N、C/P比例。结果表明,稻草日累计产沼气动态过程符合Peal-Reed模型,而最大累计产沼气量与C/N、C/P比值均符合二次抛物线模型,进一步分析二次模型可得出最... 利用实验室模拟沼气装置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稻草产沼气模拟模型和最大产气量的C/N、C/P比例。结果表明,稻草日累计产沼气动态过程符合Peal-Reed模型,而最大累计产沼气量与C/N、C/P比值均符合二次抛物线模型,进一步分析二次模型可得出最大产气量的C/N和C/P比值分别为27.5和163.1,最大产沼气量分别为186.7 L/kg和138.3 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沼气 C/n C/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