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载槲皮素P/O/W多重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佳慧 梁蓉 杨成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48-1456,共9页
以疏水SiO_(2)(AEROSIL■R202)、亲水SiO_(2)(AEROSIL■200)为乳化剂,一缩二丙二醇和甘油为内醇相,制备了水包油包醇(P/O/W)多重Pickering乳液,用其对槲皮素进行了包载。考察了内醇相质量分数、疏水SiO_(2)质量分数、水乳比、亲水SiO_(2... 以疏水SiO_(2)(AEROSIL■R202)、亲水SiO_(2)(AEROSIL■200)为乳化剂,一缩二丙二醇和甘油为内醇相,制备了水包油包醇(P/O/W)多重Pickering乳液,用其对槲皮素进行了包载。考察了内醇相质量分数、疏水SiO_(2)质量分数、水乳比、亲水SiO_(2)质量分数对P/O/W多重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XRD对P/O/W多重乳液及包载槲皮素后的P/O/W多重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O/W多重Pickering乳液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内醇相[m(甘油)∶m(一缩二丙二醇)=6∶4]质量分数为20%、疏水SiO_(2)质量分数为3%、m(水相)∶m(P/O初乳)=5∶5、亲水SiO_(2)质量分数为2%。包载后槲皮素的结晶峰消失,表明该多重乳液对槲皮素有良好的包载效果。离心法测得包载槲皮素P/O/W多重乳液的载药量达0.45%±0.02%。体外透皮实验和猪皮CLSM显示,槲皮素经该多重乳液包载后透皮性能得到改善,这主要归因于槲皮素在内醇相中的溶解度可达(60.0±2.1)mg/g,远高于其在水(<0.5μg/g)或油(<1 mg/g)中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p/o/w多重pickering乳液 溶解度 载药量 透皮性能 医药原料
下载PDF
油相组成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聚媛 台秀梅 +3 位作者 刘慧民 马晓原 高续 罗毅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886,共8页
以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为乳化剂,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W/O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偏光显微镜、表面张力仪、接触角测量仪和流变仪研究了油脂的极性、流变改性剂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油脂,极... 以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为乳化剂,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W/O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偏光显微镜、表面张力仪、接触角测量仪和流变仪研究了油脂的极性、流变改性剂对W/O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油脂,极性油脂制备出来的W/O型Pickering乳液液滴更小,稳定性能更优,其中霍霍巴油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较窄,形状均一,稳定性好;添加流变改性剂后,Pickering乳液的粒径有一定的下降,常温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均有小幅度提升,对于不同的油脂,与之结构上存在相似性的流变改性剂对粒径的降低及稳定性的提高效果较好。不同油脂制备的W/O型Pickering乳液均为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Pickering乳液的黏度降低,并且所有Pickering乳液的弹性模量(G')高于黏性模量(G''),均为凝胶乳液,线性黏弹区为0.001%~0.100%,添加流变改性剂后,Pickering乳液的黏度上升,剪切稀化现象基本不变,但线性黏弹区增大,可能与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和油水界面能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pickering 滴粒径 稳定性 流变性能
下载PDF
基于熊果酸的W/O/W型Pickering乳液制备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冬雪 肖茜 +3 位作者 刘成国 罗洁 罗扬 周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提高熊果酸的应用范围和生物利用率。方法:以熊果酸为乳化剂,果胶为外水相,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W/O乳液制备条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对W/O/W型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长... 目的:提高熊果酸的应用范围和生物利用率。方法:以熊果酸为乳化剂,果胶为外水相,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W/O乳液制备条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对W/O/W型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W/O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熊果酸质量浓度4 g/100 mL、水油质量比2∶3、均质转速9 000 r/min、均质时间5 min;以果胶为外水相制备的双层乳液粒径均在30~40μm,果胶质量浓度的增加使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流变性能以及4℃贮藏稳定性有着显著性的提高。结论:果胶质量浓度为0.3,0.4,0.5 g/100 mL时能够制备稳定的Pickering双层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 pickering 熊果酸 果胶 稳定性
下载PDF
磁性纤维素微晶稳定O/W型Pickering乳液特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程杰 王彤 +3 位作者 黄云艳 陈星 于殿宇 罗淑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4,共7页
将磁性纤维素微晶复合物作为乳化剂稳定O/W型Pickering乳液,考察磁性纤维素微晶复合物添加量、油水比及均质次数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10 nm,纤维素微晶经过Fe_(3)O_(4)修饰后平均长度约为14.2... 将磁性纤维素微晶复合物作为乳化剂稳定O/W型Pickering乳液,考察磁性纤维素微晶复合物添加量、油水比及均质次数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10 nm,纤维素微晶经过Fe_(3)O_(4)修饰后平均长度约为14.2μm,表面形态由光滑棒状转变为粗糙形态;纤维素微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在565 cm;处出现Fe—O键的吸收峰;Fe_(3)O_(4)、纤维素微晶和磁性纤维素微晶复合物的接触角(θ)分别为46.67°、42.48°、69.58°;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最佳条件:磁性微晶复合物的添加量1.5 g/100 mL,油水比3∶7,均质次数2次;磁性微晶复合物初始磁化强度值为56.8 emu/g,经5次重复使用后磁化强度值降为4.2 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纤维素微晶 o/w 稳定性 pickering
下载PDF
W/O/W型Pickering乳液制备微胶囊及其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宁娇 贺拥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0-193,共4页
以染料亚甲基蓝(MB)水溶液为内水相、大豆油为油相,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出稳定的W/O/W型Pickering乳液;以海藻酸钙为壁材、包裹亚甲基蓝水溶液的W/O/W型Pickering乳液为芯材,采用化学交联固化法制备微胶囊。通过显微镜观察Pickering乳液... 以染料亚甲基蓝(MB)水溶液为内水相、大豆油为油相,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出稳定的W/O/W型Pickering乳液;以海藻酸钙为壁材、包裹亚甲基蓝水溶液的W/O/W型Pickering乳液为芯材,采用化学交联固化法制备微胶囊。通过显微镜观察Pickering乳液液滴粒径及稳定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考察了单因素对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体颗粒质量分数为2.5%时制备的W/O/W型Pickering乳液最为稳定,平均粒径为39.22μm;直径为1 000μm的微胶囊置于酸中缓释率最大,可达到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 pickering 微胶囊 缓释
下载PDF
W/O/W型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骆正哲 杨成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08-514,共7页
为了研究改性二氧化硅稳定的W/O/W型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首先采用两种二氧化硅以一步乳化法及两步乳化法分别制备了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显微镜观察乳液结构,结果表明,两步乳化法制备优于一步乳化法。再采用单因素的实... 为了研究改性二氧化硅稳定的W/O/W型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首先采用两种二氧化硅以一步乳化法及两步乳化法分别制备了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显微镜观察乳液结构,结果表明,两步乳化法制备优于一步乳化法。再采用单因素的实验方法,探究了油水体积比、颗粒质量分数等对Pickering乳液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当油水体积比为6∶4,亲油颗粒质量分数为4%,水乳体积比为8∶2,亲水颗粒质量分数为5%时稳定性最佳。最后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对颗粒表面电位的测定,研究了pH、盐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因反离子的静电屏蔽作用对乳液稳定性有负面影响,而pH则引起了颗粒表面电位的改变,在pH=6左右的条件下乳液最稳定,pH>7时,颗粒的乳化性能降低,不利于乳液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二氧化硅 制备工艺 w/o/wpickering 稳定性
下载PDF
棕榈硬脂颗粒结晶结构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罗鑫 苏爽 +4 位作者 刘苑 李冰 李琳 梁可欣 张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共9页
固体脂质颗粒(solid lipid particles,SLPs)的结晶结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棕榈硬脂(palm stearin,PS)作为理想的SLPs原材料,其结晶结构变化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采用0.5%~5%的吐温40(Tween 40,T... 固体脂质颗粒(solid lipid particles,SLPs)的结晶结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棕榈硬脂(palm stearin,PS)作为理想的SLPs原材料,其结晶结构变化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采用0.5%~5%的吐温40(Tween 40,T40)和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制备具有不同结晶结构(大小、晶型、形态)的PS基SLPs(T40-PS-SLPs和SC-PS-SLPs),并成功构建由其稳定的O/W型Pickering乳液,考察PS基固体脂质颗粒(solid lipid particles,SLPs)结晶结构与其制备的O/W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40-PS-SLPs粒径介于124.1~370.1 nm,颗粒形态大多为板条状,晶型大多以β’型晶体为主;SC-PS-SLPs的粒径介于309.7~346.2 nm,为β’型不规则球形颗粒。经超声处理后,T40-PS-SLPs和SC-PS-SLPs均可包裹10%玉米油形成稳定的O/W型Pickering乳液,T40-PS-SLPs制备的乳液液滴平均粒径介于0.76~2.23μm,其中脂质晶体以β型为主,而SC-PS-SLPs制备的乳液液滴平均粒径介于0.81~1.27μm,其中脂质晶体以β’型为主,并发现在Pickering乳液制备过程中,T40-PS-SLPs晶型会发生从亚稳态β’型向稳定β型的转变,而SC-PS-SLPs在形成乳液过程中晶体晶型无明显变化。经过60 d贮藏稳定性实验发现当SLPs中T40和SC添加量大于1.0%时,T40-PS-SLPs和SCPS-SLPs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均呈现至少30 d贮藏稳定性,整体来说由较小粒径的β’型为主不规则板条状T40-PSSLPs所制备的乳液表现出更好的贮藏稳定性。本研究明确了PS基SLPs结晶结构对其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为脂质基固体颗粒稳定的O/W型Pickering乳液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硬脂 固体脂质结晶颗粒 结晶结构 o/wpickering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W/O/W多重乳液中水传递的控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红晶 贺高红 +2 位作者 林畅 赵薇 肖公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5-939,共5页
建立了简化的W/O/W(水/油/水)多重乳液乳珠模型——统计平均半径模型,预测出当W/O/W多重乳液内水相水滴之间以及内外水相之间均达到水传递平衡时的内外水相中盐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水传递的控制,以维持W/O/W多重乳液的稳定.按理论预测制... 建立了简化的W/O/W(水/油/水)多重乳液乳珠模型——统计平均半径模型,预测出当W/O/W多重乳液内水相水滴之间以及内外水相之间均达到水传递平衡时的内外水相中盐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水传递的控制,以维持W/O/W多重乳液的稳定.按理论预测制备出了不同稳定态的W/O/W多重乳液,利用差分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了多重乳液中水的传递过程,确定体系在实验状态下的稳定程度,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多重 水传递 化学势 稳定性 DSC
下载PDF
O/W/O多重乳液法制备毫米级氧化铝空心球(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昊亭 廖其龙 王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9-336,共8页
采用O/W/O多重乳液法,以液体石蜡为内核,氧化铝溶胶为外壳层组成的复合液滴作为前驱体,制备毫米级氧化铝空心球,研究了装置几何结构对前驱体的形成和固化过程对空心球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油相通过直流通道直接注射到水相液滴内部... 采用O/W/O多重乳液法,以液体石蜡为内核,氧化铝溶胶为外壳层组成的复合液滴作为前驱体,制备毫米级氧化铝空心球,研究了装置几何结构对前驱体的形成和固化过程对空心球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油相通过直流通道直接注射到水相液滴内部时,形成的复合液滴具有均一核壳结构,壁厚和直径在30~80mm和800~2200mm可控。液滴置于水平方向旋转固化,保持转速在20~60 r/min,所得凝胶球可以保持完整的球形度和核壳结构。1200℃高温煅烧制备出的氧化铝空心微球维持高的球形度和空心结构,表面粗糙度大约22 nm,壁厚达到几十微米,直径达到毫米级,主要晶型为稳定的a-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空心球 o/w/o多重 复合 直流通道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W/O/W多重乳液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皮永波 《现代盐化工》 2021年第3期27-28,共2页
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制备W/O/W多重乳液,并综合评估不同实验条件对W/O/W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总结聚甘油脂肪酸酯下W/O/W多重乳液的稳定性情况。
关键词 w/o/w多重 稳定性 聚甘油脂肪酸酯
下载PDF
基于三种多糖与酪蛋白复配制备W/O/W型乳液及其包封红景天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松 张国芳 +4 位作者 张彤 刘丽波 杜鹏 李艾黎 李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37-145,共9页
为提高红景天苷稳定性及口服吸收效果,本研究以红景天苷为内水相,含聚甘油蓖麻醇酯的菜籽油为油相,分别采用葡聚糖、壳聚糖和大豆多糖混合酪蛋白作为外水相,制备W/O/W型多重乳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种多糖对多重乳液的微观结构、粒径... 为提高红景天苷稳定性及口服吸收效果,本研究以红景天苷为内水相,含聚甘油蓖麻醇酯的菜籽油为油相,分别采用葡聚糖、壳聚糖和大豆多糖混合酪蛋白作为外水相,制备W/O/W型多重乳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种多糖对多重乳液的微观结构、粒径、电位、贮藏稳定性、乳化性、包埋率、载药量和体外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酪蛋白对照组、壳聚糖-酪蛋白组和大豆多糖-酪蛋白组,葡聚糖-酪蛋白W/O/W型多重乳液稳定性最好。高浓度的葡聚糖能够明显提升葡聚糖-酪蛋白多重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当葡聚糖添加量为1.2%时,多重乳液平均粒径最小,可达623.03±5.21 nm(P<0.05);电位绝对值最高(P<0.05),平均电位为-37.3±0.46 mV;对酪蛋白乳化性质提升最大(P<0.05);对红景天苷的包埋率最高(P<0.05),可达92.8%,载药量为162.89±4.21μg/g。模拟消化研究发现葡聚糖-酪蛋白多重乳液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红景天苷,还能够靶向地在模拟肠道内传递和释放,葡聚糖添加量为1.2%的葡聚糖-酪蛋白负载体系的稳定性和控释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红景天苷在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w/o/w多重 稳定性 控制释放 体外消化
下载PDF
聚合物-多重乳液交联剂深部调剖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娟 戴彩丽 +3 位作者 汪庐山 靳言欣 李丹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07,共4页
以醋酸铬水溶液为水内相,柴油为油相,T161为W/O乳化剂,T20为O/W乳化剂制备了具延缓交联作用、可用于深部调剖体系的W/O/W多重乳液交联剂。通过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冻胶突破真空度)测定,考察了多种因素对HPAM/多重乳液体系的影响。用... 以醋酸铬水溶液为水内相,柴油为油相,T161为W/O乳化剂,T20为O/W乳化剂制备了具延缓交联作用、可用于深部调剖体系的W/O/W多重乳液交联剂。通过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冻胶突破真空度)测定,考察了多种因素对HPAM/多重乳液体系的影响。用矿化度4.16 g/L的桩西106井采出污水配制的HPAM/多重乳液体系,随聚合物用量(0.3%-0.7%)、多重乳液用量(0.2%-1.0%)、温度(65-85℃)增加,成冻时间缩短而冻胶强度增大,温度≥80℃时成冻时间过短,不能满足深部调剖的要求。用矿化度19.6 g/L的胜坨286井采出污水配制的HPAM/多重乳液体系,成冻时间和冻胶强度均大幅减小。在长20 cm、水测渗透率2.0-2.2μm2的填砂管内,该体系65℃下的封堵率随聚合物用量增大按二次曲线式增长,随多重乳液用量增大按线性增大,在实验条件下均大于80%。HPAM用量0.3%、0.4%、0.5%,多重乳液用量0.2%、0.4%的体系,65℃下的最短成冻时间不短于7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铬 w/o/w多重 聚合物/铬冻胶 延缓成冻 成冻时间 冻胶强度 封堵能力 深部调剖剂
下载PDF
螯合作用对多重乳液中Cr^(3+)释放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刚 刘立新 +2 位作者 杨腾飞 章磊 赵晓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W/O/W多重乳液离子的扩散作用和菲克定律为基础,结合实验动力学数据(Cr^(3+)释放率对应时间的关系),建立预测W/O/W多重乳液Cr^(3+)释放速率动力学模型。分别在20℃和60℃下,记录在10 d内三种不同内水相组成的多重乳液的Cr^(3+)释放率... 以W/O/W多重乳液离子的扩散作用和菲克定律为基础,结合实验动力学数据(Cr^(3+)释放率对应时间的关系),建立预测W/O/W多重乳液Cr^(3+)释放速率动力学模型。分别在20℃和60℃下,记录在10 d内三种不同内水相组成的多重乳液的Cr^(3+)释放率随时间的变化。Cr^(3+)释放的过程主要是在熵的驱动下进行的扩散/渗透现象,膜的破裂(合并)可以忽略。在60℃下,与内水相无螯合剂相比,当内水相中存在螯合剂酒石酸钾钠时,释放率由98%显著降低至70%,有效地延缓了Cr^(3+)的释放。实验的动力学数据与基于扩散和螯合作用的W/O/W多重乳液Cr^(3+)释放速率动力学模型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多重 持续释放 螯合作用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油包水包油型多重结构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国兰 秦钰波 +1 位作者 张婉萍 张倩洁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20年第8期548-556,共9页
运用两步乳化法制备油包水包油(O/W/O)型多重结构乳状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相体积比和添加剂等因素对O/W/O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W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1EO(S21)、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 运用两步乳化法制备油包水包油(O/W/O)型多重结构乳状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相体积比和添加剂等因素对O/W/O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W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1EO(S21)、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F127)以及W/O环甲基硅氧烷(及)PEG/PPG-18/18聚二甲基硅氧烷(DC5225)的最佳质量分数均为5%;当内油相的Si-451质量分数为15%、水相的Si451质量分数为30%时是形成多重结构乳液的最佳质量分数;质量分数为2%的单甘酯(GMS)对多重结构的形成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1,3-丁二醇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多重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o多重结构 两步法 稳定性
下载PDF
NiFe_2O_4与TiO_2稳定的多重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15
作者 佟永纯 王清云 +1 位作者 徐新建 杨满义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6-679,共4页
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Ni Fe_2O_4和Ti O_2,并用XRD和SEM对两种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粒径大小较为均匀的目标产物。用CTAB对Ni Fe_2O_4进行了改性,并由IR和Zeta电位测试予以确认。以改性Ni Fe_2O_4和Ti O_2作为... 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Ni Fe_2O_4和Ti O_2,并用XRD和SEM对两种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粒径大小较为均匀的目标产物。用CTAB对Ni Fe_2O_4进行了改性,并由IR和Zeta电位测试予以确认。以改性Ni Fe_2O_4和Ti O_2作为稳定粒子,由两步法制备了W/O/W型多重Pickering乳液,采用数码照片和光学显微照片观察所制备的乳液的宏观与微观形貌。研究表明,制备的单重Pickering乳液粒径较为均匀,多重Pickering乳液粒径范围稍宽,但两者稳定性能都非常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2o4 TIo2 改性 多重pickering
原文传递
延缓交联体系深部调剖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6
作者 戴彩丽 赵娟 +4 位作者 姜汉桥 汪庐山 靳彦欣 吕心瑞 赵福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2,159,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和物理模拟试验,评价各种因素对水包油包水(W1/O/W2)的多重乳液交联剂冻胶体系成冻性能和封堵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包覆的Cr(AC)3交联剂相比,多重乳液交联剂对聚合物有延缓交联的作用,更有利于进行深部调剖;随着聚合... 通过室内试验和物理模拟试验,评价各种因素对水包油包水(W1/O/W2)的多重乳液交联剂冻胶体系成冻性能和封堵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包覆的Cr(AC)3交联剂相比,多重乳液交联剂对聚合物有延缓交联的作用,更有利于进行深部调剖;随着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增加,成冻时间缩短,冻胶强度增大;随着矿化度的增大,成冻时间先缩短后增加,冻胶强度先增强后变弱;交联剂冻胶的封堵能力随着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均近似线性增大,但交联剂的影响更明显;封堵能力与地层渗透率有关,随着渗透率增大突破压力梯度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交联剂 w1/o/w2 成冻性能 封堵能力 延缓交联
下载PDF
纳米碳混杂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7
作者 王柏臣 刘鸽 +1 位作者 李伟 高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
以2-乙基-4-甲基咪唑(2-ethyl-4-methyl,2,4-EMI)为还原剂,通过水热反应将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混杂形成纳米碳混杂材料(GO/CNTs/EMI)。以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碳纳米混杂材料(GO/CNTs/EMI-2 h和GO/CNTs/EMI-10 h)作为稳定剂,分别制备水... 以2-乙基-4-甲基咪唑(2-ethyl-4-methyl,2,4-EMI)为还原剂,通过水热反应将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混杂形成纳米碳混杂材料(GO/CNTs/EMI)。以不同反应时间制备的碳纳米混杂材料(GO/CNTs/EMI-2 h和GO/CNTs/EMI-10 h)作为稳定剂,分别制备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Pickering乳液。以苯乙烯(Styrene,St)为油相的W/O型Pickering乳液聚合得到纳米碳混杂聚苯乙烯(PS)多孔复合材料(GO/CNTs/PS),对其进行性能及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热反应时间,可以形成结构和两亲性可控的纳米碳混杂稳定剂;在纳米碳混杂稳定剂中GO与CNTs质量比为6∶ 1时,初始GO浓度为 6 mg · mL^-1 条件下,多孔复合材料电导率最大;初始GO浓度为2 mg · mL^-1 时,多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混杂 w/opickering 多孔复合材料 结构与性能 自组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