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llumina MiSeq的麋鹿粪样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俊芳 白冰 +4 位作者 孟庆辉 程志斌 单云芳 刘田 钟震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探究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为麋鹿消化道疾病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应用Illumina MiSeq对4个麋鹿栖息地32只麋鹿粪便样本的16S rRNA的V3—V4可变区进行扩增,结合样本的OTU种类及丰度,用R软件进行聚类... 为探究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为麋鹿消化道疾病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应用Illumina MiSeq对4个麋鹿栖息地32只麋鹿粪便样本的16S rRNA的V3—V4可变区进行扩增,结合样本的OTU种类及丰度,用R软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PCA),并计算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共获得1 438 677条有效序列,平均每个样品有(44 959±12 153)条有效序列;将序列拼接优化,在97%相似度条件下获得31 459个物种分类的OTUs,平均每个样品为(983±240)个OTUs;平均读长为426 bp。对测序数据注释后共获得11个门和74个属,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大于1%)一共有15种,占89%。Alpha多样性物种指数范围区间较大,香农指数为2.42~5.83,辛普森指数为0.007 3~0.148 6,表明不同麋鹿的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将4地的麋鹿粪便样品聚为3个群落,其中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分辽宁辽阳千山鹿场样品分别聚在一起,而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少量辽宁辽阳千山鹿场样品聚在一起。研究表明,随麋鹿迁出时间的延长,麋鹿肠道菌群聚类分析的远近越明显,可能与迁出地的麋鹿饮食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肠道菌群 Illumina Miseq测序 粪便
下载PDF
麋鹿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117
2
作者 蒋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麋鹿为实例,通过辨识行为的基本单元,区别了“姿势”、“动作”和“环境”,分解了动物行为的层次,然后根据行为的适应和社群机能归类,建立了以“姿势—动作—环境”为轴心的,以生态功能为分类依据的动物行为分类编码系统(PAE编码分类... 以麋鹿为实例,通过辨识行为的基本单元,区别了“姿势”、“动作”和“环境”,分解了动物行为的层次,然后根据行为的适应和社群机能归类,建立了以“姿势—动作—环境”为轴心的,以生态功能为分类依据的动物行为分类编码系统(PAE编码分类系统)。PAE编码分类系统以集合论为基础,明确了动物行为的三要素:姿势、动作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避免了笼统地将动物的姿势、动作和行为混为一谈的做法,区分了动物行为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层次。行为要素编码方法为动物行为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生长点。在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记录了有关麋鹿的姿势、动作和行为达200多种,还区别了各种行为在雄性、雌性和幼体之间的相对发生频次以及发生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pAE 编码系统 行为谱
下载PDF
基于FAHP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栖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星 张林源 +4 位作者 刘艳菊 白加德 张树苗 程志斌 杨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69-173,共5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半散养及圈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的栖息环境,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3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种群作了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生物环境因素对于麋鹿的栖...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半散养及圈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的栖息环境,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3处半散养及圈养麋鹿种群作了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生物环境因素对于麋鹿的栖息环境影响最大,其中地表植被丰富度和麋鹿自然取食的物种多样性是最重要的2项评价指标.13个麋鹿种群中,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优秀级,半散养式管理的麋鹿种群栖息环境评分均显著高于圈养管理的麋鹿种群的栖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栖息环境 评价体系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Determinants of vigilance in a reintroduced population of Pere David's deer 被引量:4
4
作者 Wei ZHENG Guy BEAUCHAMP +2 位作者 Xuelei JIANG Zhongqiu LI Qinglong YA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65-270,共6页
After being kept in captivity and isolated from natural predators for more than 1,200 years, P6re David's deer has been reintroduced in China and now occurs in a reserve where human activity is the only potential thr... After being kept in captivity and isolated from natural predators for more than 1,200 years, P6re David's deer has been reintroduced in China and now occurs in a reserve where human activity is the only potential threat. Antipredator vigilance i~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urvival for many prey animal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 Do deer still adjust vigilance as a function of risk after such a long period of relaxed predation pressure? Here, we examined vigilance levels in P6re David's deer groups as a function of group size, sex and level of human disturb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vidual vigilanc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group size in all-female groups but not in all-males or mixed-sex groups. In rutting season, males compete with one another and harass females, and we argue that vigilance is partly aimed at threatening males and that such vigilance increases with group size. This explains why overall vigilance did not vary with group size for males in general and for females in mixed-sex groups. Vigilance increased in more disturbed areas but in in male deer on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spite relaxed predation pressure over centuries, P6re David's deer can still adjust antipredator responses as a function of perceived risk. Such information may become useful in the rewilding programme now under way for this species in China [Current Zoology 59 (2): 265-270, 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predator vigilance Group size Human disturbance sexual competition p6re davids deer
原文传递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麋鹿遗传资源多样性及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树苗 田恒玖 +7 位作者 李夷平 陈颀 李俊芳 李林 郭青云 王立波 程志斌 白加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8-797,共10页
奠基者效应会打破种群遗传结构,使原有种群动态特征失去平衡,加剧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严重影响物种重引入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中国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奠基种群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大种群。... 奠基者效应会打破种群遗传结构,使原有种群动态特征失去平衡,加剧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严重影响物种重引入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中国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奠基种群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大种群。为分析中国麋鹿奠基者效应,探究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揭示中国麋鹿适应环境的遗传机制,以中国两大麋鹿奠基种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北京和江苏2个地区麋鹿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个种群(18只)共筛选出高质量多态性SNP位点1456457个;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的麋鹿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9~0.68和0.63~0.71;北京麋鹿苑的麋鹿遗传多样性略低于江苏大丰,奠基者效应导致2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且对于不同重引入种群的影响也不相同。通过SNP标记对北京麋鹿苑与江苏大丰2个麋鹿种群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发现2个种群间平均FST为0.085,表明2个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经neighbor-joining系统发育树和遗传结构分析,进一步验证北京麋鹿苑与江苏大丰的麋鹿已有初步分化的现象,推测可能是2个地区奠基者的遗传差异经随机漂变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基因组测序 sNp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麋鹿角柄发育规律与相关内分泌及信号通路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志强 单云芳 +8 位作者 李俊芳 张庆勋 贺永惠 崔艳红 钟震宇 柏超 张成林 白加德 孟庆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5-571,共7页
鹿类角柄终生有2次发育,第1次在胚胎期,第2次在青春期,出生后角柄的激活和首次发育对于鹿角再生极为重要,角柄的青春期发育对于鹿类个性及等级序位形成、鹿角大小、争夺配偶、种间竞争和应对天敌等有重要意义。利用红外测距仪,开展麋鹿(... 鹿类角柄终生有2次发育,第1次在胚胎期,第2次在青春期,出生后角柄的激活和首次发育对于鹿角再生极为重要,角柄的青春期发育对于鹿类个性及等级序位形成、鹿角大小、争夺配偶、种间竞争和应对天敌等有重要意义。利用红外测距仪,开展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角柄生长发育的宏观测量,结合青春期骨膜组织取样、血液激素水平和信号通路表达情况检测,对麋鹿角柄发育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成年不同,幼龄雄性麋鹿在第1年秋季开始出生后的首次角柄发育,由毛旋处长出骨质突起,翌年2—3月角柄长至2.5~3.0 cm,逐渐形成初角基,5—6月首次生茸,冬至脱落,此时形成完整的角柄;随青春期发育和年龄增长,角柄逐渐变粗变短;角柄围长由2岁时的(17.17±1.00)cm增加到3岁时的(35.43±0.83)cm,差异极显著(F_(1,9)=4.1281,n=9,p=0.0053);角柄直径由2岁时的(3.66±0.59)cm增加到3岁时的(5.91±0.72)cm,差异极显著(F_(1,9)=3.1740,n=9,p=0.0246)。血液激素检测表明睾酮分泌水平与角柄发育密切相关,睾酮分泌水平由1岁时的(564.27±41.16)pg/m L增加到3岁时的(737.96±66.57)pg/m L,差异极显著(F_(1,9)=4.3030,n=9,p=0.0022);分子检测结果也显示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了角柄发育过程。研究揭示了麋鹿角柄发育规律,探讨与之相关的内分泌因素及分子表达情况,为今后持续开展麋鹿角柄发育及茸再生机制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柄发育 麋鹿 内分泌 信号通路 TGF-Β sMADs
下载PDF
麋鹿血液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海龙 万秋红 +3 位作者 方盛国 张林源 夏经世 钟震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0-384,共5页
为分离出MHCⅠ、Ⅱ基因,利用TRIzol试剂从麋鹿血液组织中提取总RNA,经mRNA纯化试剂盒纯化后,根据Stratagene公司的cDNA文库构建系统构建了麋鹿血液组织的cDNA文库。初始文库滴度为1.96×106pfu/ml,总库容为1.96×106个独立克隆;... 为分离出MHCⅠ、Ⅱ基因,利用TRIzol试剂从麋鹿血液组织中提取总RNA,经mRNA纯化试剂盒纯化后,根据Stratagene公司的cDNA文库构建系统构建了麋鹿血液组织的cDNA文库。初始文库滴度为1.96×106pfu/ml,总库容为1.96×106个独立克隆;cDNA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1.0kb;重组率为95.6%。文库各项指标均达标准经典cDNA文库的基本要求。利用本实验室设计的可扩增MHCⅡ类DQA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引物检测扩增后的文库,得到了特异性非常好的目标条带,说明本文所建文库可以用于麋鹿MHC相关基因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血液组织 CDNA文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下载PDF
雄性麋鹿的交配机会、社会等级和皮质醇水平(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春旺 蒋志刚 +1 位作者 曾岩 阎彩娥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6-570,共5页
我们在北京麋鹿苑研究了发情期雄性麋鹿的社会行为、社会等级和血清皮质醇水平 ,并分析了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按照雄性麋鹿的行为 ,将雄性麋鹿分为优势群和从属群。优势群包括群主和挑战者 ,从属群包括单身汉和被淘汰群主。使用SJ Ⅰ型... 我们在北京麋鹿苑研究了发情期雄性麋鹿的社会行为、社会等级和血清皮质醇水平 ,并分析了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按照雄性麋鹿的行为 ,将雄性麋鹿分为优势群和从属群。优势群包括群主和挑战者 ,从属群包括单身汉和被淘汰群主。使用SJ Ⅰ型事件记录器进行常规行为取样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皮质醇含量。发现 :( 1)优势雄鹿的发情行为频次明显高于从属雄鹿 ;( 2 )攻击行为的发生频次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 3)血清皮质醇含量在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由此我们认为 ,发情期雄性麋鹿的社会等级序位影响许多行为的表达 ,优势雄鹿成功交配的机会比从属雄鹿多。而攻击行为和肾上腺皮质醇的分泌与社群等级无明显相关 ,可能是麋鹿在圈养状态下的一种适应策略 ,这将有利于缓解发情期雄鹿的紧张 ,从而允许更多的能量投放在发情交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社群等级 社会行为 皮质醇 交配机会 竞争
下载PDF
散放麋鹿的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距离及其季节差异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春旺 蒋志刚 汤宋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2-947,共6页
To understand the pattern of vigilance behavior in Père David’s deer and its adaptation to human disturbance,we 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 in the Dafeng Père David’s Deer Nature Reserve.In a large paddock,w... To understand the pattern of vigilance behavior in Père David’s deer and its adaptation to human disturbance,we 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 in the Dafeng Père David’s Deer Nature Reserve.In a large paddock,we observed vigilance behaviors of free-ranging Père David’s deer.In spring and summer,we used a laser-range finder to measure the alert-distance of the Père David’s deer group in the large paddock.Our data indicate that the vigilance behaviors in Père David’s deer included scanning,stare,walking away,flee,alarm calls and pawing ground for alert.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we found that:(1)the expression of vigilance behavior in Père David’s deer was depend on intensity of human disturbance;(2)keeping seasonal factors constant,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alert distances;furthermore,the stare distanc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distance of walking away and fleeing;(3)the stare distance in semi-free ranging Père David’s deer in summer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spring,but the distances of walking away and the distances of fleeing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ason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vigilance behavior in Père David’s deer was human disturbance under the captive breeding situation and(2)Père David’s deer adopted different vigilance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human disturbanc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In animal conservation,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gilance behavior and human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警戒模式 警戒距离 人类干扰
下载PDF
苏北滨海湿地麋鹿恢复种群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丁玉华 朱梅 任义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9-254,共6页
1986年至2004年,在苏北滨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份开始,在麋鹿的产仔期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麋鹿进行称重,分析个体的身体发育... 1986年至2004年,在苏北滨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份开始,在麋鹿的产仔期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麋鹿进行称重,分析个体的身体发育程度。半散养麋鹿种群由1986年引进的39头,发展到2004年的706头,年均出生率21.7%,鹿群年均增长率为17.5%,现已繁殖了子四代;野生放养麋鹿由31头增加到2004年的41头,年均出生率为16.3%,年均增长率为9.0%,且于2003年、2004年各产1头完全属野生的子二代。产仔季节相由引进时的紊乱已调整至目前的规律性产仔。研究表明大丰麋鹿种群繁殖很成功,其寿命、行为、生理发育、繁殖周期等都较引进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完全适应了黄海湿地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干扰仍是影响麋鹿种群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麇鹿 苏北滨海 湿地 野生种群 散养种群
下载PDF
大丰麋鹿种群的增长与管理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长青 梁崇歧 +1 位作者 陆军 丁玉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9-263,261-263,共5页
大丰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引入麋鹿39头,到1994年发展为191头,其成体平均产仔率为83.5%,周岁内仔鹿成活率为91%。周岁后年存活率平均为97%。根据Leslie矩阵模型,到1998年,麋鹿将发展到400余头... 大丰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引入麋鹿39头,到1994年发展为191头,其成体平均产仔率为83.5%,周岁内仔鹿成活率为91%。周岁后年存活率平均为97%。根据Leslie矩阵模型,到1998年,麋鹿将发展到400余头,接近其环境容纳量,到2000年将发展到约1600头。届时它将逐渐达到稳定年龄分布。雌性麋鹿4岁时繁殖价最高。约为新产仔鹿的1.8倍。将麋鹿种群调整到环境容纳量水平上的固定年龄分布后,每年从1~2龄麋鹿中调出约28只(70.96%)。即可维持在种群规模为400头的固定年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种群增长 种群管理
下载PDF
麋鹿栖息地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光谱学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树苗 刘丹妮 +5 位作者 白加德 李夷平 吴越 陈颀 常江 侯文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20,共8页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技术研究了中国7处麋鹿保护区栖息地生活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学特征。结果表明,麋鹿不同栖息地环境中的水质复杂,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异指数为47%~95%。各栖息地水中DOM...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技术研究了中国7处麋鹿保护区栖息地生活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学特征。结果表明,麋鹿不同栖息地环境中的水质复杂,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异指数为47%~95%。各栖息地水中DOM的吸收系数α(355)在1.84~17.96 m^(-1)之间,吸收光谱拟合斜率S在0.017~0.028 6 nm^(-1)之间,说明水中DOM分子量小,腐殖化程度不高。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辽阳千山呈龙鹿场、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水中的DOM以结构比较简单的蛋白类物质为主。天津宁河县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DOM荧光光谱中类富里酸物质荧光峰明显。各麋鹿栖息地水体的荧光指数FI_(370)、BIX、HIX值分别为1.41~1.87,0.76~1.13和0.45~0.80。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中DOM的外源性输入较高。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阳千山呈龙鹿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以内源贡献为主。水源补充方式、麋鹿种群密度以及栖息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差异是造成麋鹿活动区饮水中DOM成分和来源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三维荧光 栖息地水体 溶解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下载PDF
我国麋鹿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睿 段金廒 +5 位作者 钱大玮 彭蕴茹 丁玉华 尚尔鑫 李锋涛 唐于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麋鹿资源的发展历程、药用价值及其本草记载,并基于麋鹿种群数量的有效恢复和快速扩大的资源现状,提出了以发展药用经济动物资源为目的,引导和推动麋鹿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建立野化驯养与人工规范化养...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麋鹿资源的发展历程、药用价值及其本草记载,并基于麋鹿种群数量的有效恢复和快速扩大的资源现状,提出了以发展药用经济动物资源为目的,引导和推动麋鹿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建立野化驯养与人工规范化养殖相结合的麋鹿生物资源发展模式;以麋鹿角、麋鹿茸等药用部位的科学合理利用为目的,开展系统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研究制定符合国家法定标准的麋鹿各药用部位加工药材的生产技术体系与质量标准体系;以麋鹿资源为原料研究开发独具特色的系列健康产品。通过实施麋鹿药用资源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养殖,以提高麋鹿种群的质量与数量;通过麋鹿入药部位功效物质基础的系统研究,以揭示这一生物资源宝贵的药用等经济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促进麋鹿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药用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石首天鹅洲六合垸扩大麋鹿栖息地初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邓 李海波 +2 位作者 钟伯坚 张婉珈 葛继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68,76,共3页
自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以来,麋鹿种群得到了有效发展。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现有保护区已呈现容纳量不足的趋势。相较其它湿地,依据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与麋鹿保护区相连通的六合垸似乎在扩大麋鹿栖息地方面具有地理优... 自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以来,麋鹿种群得到了有效发展。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现有保护区已呈现容纳量不足的趋势。相较其它湿地,依据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与麋鹿保护区相连通的六合垸似乎在扩大麋鹿栖息地方面具有地理优势。文章侧重从景观学(形状、连接度、廊道构建)及社会(移民)两个角度对其优势度状况作尝试性分析,进而得出六合垸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洲六合垸 麋鹿 栖息地扩大 优势度
下载PDF
北京南海子麋鹿体型的性二型及生长发育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志斌 张林源 +5 位作者 刘艳菊 钟震宇 王丽斌 单云芳 李俊芳 陈颀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7,共8页
动物的部分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雌、雄两性之间出现差异,即产生性二型现象。动物体型的性二型现象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和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具有重要的进化学和生态学意义。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典型的性二型哺... 动物的部分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雌、雄两性之间出现差异,即产生性二型现象。动物体型的性二型现象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和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具有重要的进化学和生态学意义。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典型的性二型哺乳动物。本文对147头麋鹿(♀57头,♂90头),幼体、亚成体和成体及0~4岁以上雌性5个年龄段、0~5岁以上雄性6个年龄段的14个体型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幼体不存在体型性二型现象;各体型参数中,体质量的体型性二型现象最明显,其性二型指数在幼体、亚成体和成体3个发育阶段分别为0.995、1.381和1.423,显著递增;0~2岁期间麋鹿生长发育迅速,但不存在雌、雄两性之间的显著差异;雌性麋鹿1~2岁达到性成熟,3岁达到成年;雄性麋鹿5岁以上达到成年。受食物状况、种群密度、气候条件、温度等生境因子的影响,麋鹿体型大小和体型性二型性指数存在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体质量 体型 性二型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麋鹿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志斌 郭青云 +5 位作者 钟震宇 单云芳 孟玉萍 张玉稳 王丽斌 白加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7-902,共6页
野生动物疾病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湿地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将其濒危等级定为野外灭绝(EW)。世界各地现存的麋鹿均为19世纪末保存在英国乌邦寺的18只... 野生动物疾病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湿地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将其濒危等级定为野外灭绝(EW)。世界各地现存的麋鹿均为19世纪末保存在英国乌邦寺的18只麋鹿的后代,麋鹿经历了多次遗传瓶颈,遗传多样性较低,其疾病类型具有自身特性;虽然目前麋鹿种群逐渐扩大,但疾病仍是影响麋鹿种群健康和稳定扩大的重要因素。结合日常饲养管理,从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普通疾病四大类型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麋鹿常见的疾病,并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麋鹿的健康管理和科学保护,以及为生物物种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疾病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下载PDF
南黄海湿地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玉华 任义军 +1 位作者 朱梅 徐惠强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从1986年开始,在南黄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开始,麋鹿产仔期间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通过种群动态监测并编制麋鹿生命表;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鹿进行称重... 从1986年开始,在南黄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开始,麋鹿产仔期间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通过种群动态监测并编制麋鹿生命表;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鹿进行称重,分析鹿个体的身体发育程度;观察麋鹿行为,并予以统计分类.研究表明:麋鹿已有了良好的繁殖能力,生命周期、野生行为、生理发育、繁殖周期表达等都较引进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已完全适应了南黄海湿地生态环境.说明野生麋鹿种群恢复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人类活动干扰仍是影响麋鹿种群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南黄海 湿地 野生种群
下载PDF
“占群”还是“挑战”?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麋鹿个体的交配计策(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志刚 李春旺 +1 位作者 曾岩 Fredrik WIDEMO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6-713,共8页
在麋鹿的发情交配季节 ,雄性麋鹿可区分为 3种类型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群主”是一头圈占并控制雌鹿活动的优势雄性。“挑战者”不占有雌性繁殖群 ,但在发情场附近地点展示炫耀。当雌性繁殖群的雌鹿外出采食靠近“挑... 在麋鹿的发情交配季节 ,雄性麋鹿可区分为 3种类型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群主”是一头圈占并控制雌鹿活动的优势雄性。“挑战者”不占有雌性繁殖群 ,但在发情场附近地点展示炫耀。当雌性繁殖群的雌鹿外出采食靠近“挑战者”的展示炫耀地点时 ,“挑战者”会积极地寻求机会与之交配。“单身汉”在繁殖季节不表现发情行为。他们像非繁殖季节一样采食 ,采食后蹲在水塘中休息。我们对何种因素决定麋鹿个体的发情交配计策感兴趣。 1996至 1998年夏天 ,我们在北京麋鹿苑观察麋鹿发情交配行为以分析导致这些行为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用于维持生命的时间预算与用于发情的时间预算成反比 ,并且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用于维持生命的时间预算与用于发情的时间预算差异显著。“群主”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发情占群 ,而用于采食、饮水的时间很少 ,所以 ,“群主”在发情期间基本上处于禁食状态 ,靠消耗体内脂肪维持生命。“单身汉”则相反 ,绝大部分时间用于采食、休息和反刍 ,基本上没有发情行为。“挑战者”在发情行为与维持生命行为之间的时间则居于“群主”与“单身汉”之间。交配次数是偏态分布的 ,与雄性发情时间呈正比。“群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情行为 采食 麋鹿 交配 发情时间 发情期 反刍 挑战 不同时间 休息
下载PDF
中国麋鹿遗传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23
19
作者 于长青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0-134,共5页
通过对麋鹿野生种群的绝灭过程、圈养历史、种群增长及遗传多样性状况的分析研究,认为麋鹿脱离野生种群成为完全的圈养群体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捕猎和栖息地丧失是其绝灭的根本原因。麋鹿最初引入欧洲时曾经历了严重的近交衰退阶段... 通过对麋鹿野生种群的绝灭过程、圈养历史、种群增长及遗传多样性状况的分析研究,认为麋鹿脱离野生种群成为完全的圈养群体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捕猎和栖息地丧失是其绝灭的根本原因。麋鹿最初引入欧洲时曾经历了严重的近交衰退阶段,目前其耐受近交的能力显著增强。截至1994年我国麋鹿已达近500只,其遗传变异量约为其野生种群的70%。在我国重建麋鹿自然种群不仅完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麋鹿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肠道寄生虫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夷平 高琳 +2 位作者 白加德 陈颀 张树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8-1113,共6页
动物粪便寄生虫种类和数量是其机体和环境病原体数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项反映动物生存状态的指标。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野外灭绝物种,是世界物种重引进... 动物粪便寄生虫种类和数量是其机体和环境病原体数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项反映动物生存状态的指标。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野外灭绝物种,是世界物种重引进项目的成功范例。为了监测麋鹿种群的健康状况,研究麋鹿种群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生存状态,采用非损伤性采样方法,于2019年1—12月共采集麋鹿种群新鲜粪便480份(每个季节采样120份),分析麋鹿感染寄生虫的情况。根据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麋鹿种群粪便中寄生虫卵进行镜检计数。结果表明:圆线虫类(Strongylata-like)为麋鹿肠道优势寄生虫,年平均感染率最高,为33.96%,年平均感染丰度最高,为(60.21±7.38)个/g。从季节来看,夏秋感染率相对高于春冬;夏季感染强度和丰度均高于春冬;夏季寄生虫类别数高于冬季。建议加强麋鹿核心区水域的循环和定期消毒,保证麋鹿饮用水、草料和地面的清洁卫生。本研究为麋鹿的科学管理及适时人工干预提供了数据基础,将促进我国麋鹿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肠道寄生虫 季节性感染 群落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