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粘土和粘土对p,p’-DDE的吸附/解吸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戴荣玲 章钢娅 +1 位作者 宗良纲 古小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9,94,共6页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HDTMA)改性的zeo-HDTMA(有机沸石)、mont-HDTMA(有机蒙脱土)和atta-HDTMA(有机凹凸棒土)及其原粘土对典型有机氯农药DDT代谢产物p,p’-DDE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随原粘...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HDTMA)改性的zeo-HDTMA(有机沸石)、mont-HDTMA(有机蒙脱土)和atta-HDTMA(有机凹凸棒土)及其原粘土对典型有机氯农药DDT代谢产物p,p’-DDE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随原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的增大,有机粘土吸附量增大,且有机粘土的吸附量比原粘土大大提高;有机粘土和原粘土对p,p’-DDE的吸附能力顺序为:zeo-HDTMA>mont-HDTMA>atta-HDTMA≥mont(蒙脱土)>atta(凹凸棒土)>zeo(沸石),这一顺序与它们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一致。原粘土对p,p’-DDE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呈单分子层形式,且存在竞争吸附;有机粘土对p,p’-DDE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是p,p’-DDE在有机粘土中有机相的分配所致。当CaCl2质量浓度从0增加到50g/L时,mont-HDTMA对p,p’-DDE吸附量提高了10.3%。有机粘土和原粘土对p,p’-DDE的解吸率大小顺序为:zeo>atta>mont>atta-HDTMA>mont-HDTMA>zeo-HDTMA,这一顺序与它们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大小顺序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 有机粘土p p’-dde吸附/解吸
下载PDF
萘和p,p′-DDE在典型包气带介质上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文洁 何江涛 +1 位作者 金爱芳 鞠晓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75-1282,共8页
选取3种典型包气带土壤为吸附剂,萘和p,p′-DDE为吸附质,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初始浓度越大,吸附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单一级次的动力学方程难以描述两种吸附质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选取3种典型包气带土壤为吸附剂,萘和p,p′-DDE为吸附质,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初始浓度越大,吸附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单一级次的动力学方程难以描述两种吸附质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分析认为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不是单一反应,而是有机污染物在无机矿物、无定型有机碳和凝聚型有机碳上同时进行吸附反应的复合结果。萘与p,p′-DDE的吸附、解吸过程均表现出非线性,Freundlich方程的吸附指数n在不同程度上偏离1;两种污染物在土样中的吸附过程不完全可逆,Kow、初始浓度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fo)c的差异都影响其在土壤不同组分上的吸附百分比,进而影响解吸率。萘更多地吸附在无机矿物表面及无定型有机碳上,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37.7~780.9μg.L-1),解吸率可从10%左右增至近85%;而当初始浓度为37.7μg.L-1时,随foc的增大(0.01%~0.65%),解吸率由12.39%降至3.90%。p,p′-DDE则更多地吸附在凝聚型有机碳上,解吸率随浓度的变化(11.0~275.1μg.L-1)仅在1%~5%内波动,当初始浓度为11.0μg.L-1时,解吸率随foc的增大由4.49%降至1.06%。两者解吸率都和foc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p-dde 吸附 解吸 土壤 包气带
下载PDF
P510树脂从含金氯化溶液中吸附金和解吸金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蔡艳荣 黄宏志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
用静态法研究了P510树脂从酸性含金氯化溶液中吸附金及其解吸金的性能。考察了吸 附时间、酸度、初始金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附金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解吸时间、解吸剂硫脲浓 度对金解吸率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P510树脂对金的... 用静态法研究了P510树脂从酸性含金氯化溶液中吸附金及其解吸金的性能。考察了吸 附时间、酸度、初始金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附金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解吸时间、解吸剂硫脲浓 度对金解吸率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P510树脂对金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10树脂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P_(951)树脂吸附和解吸铂的行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峙嵘 郭锦勇 李庸华 《湿法冶金》 CAS 1997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对新合成的 P951树脂吸附、解吸铂的条件及选定条件下 P951抗杂质干扰的效果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 p951树脂 吸附 解吸 炼铂 精炼
下载PDF
老冲积黄壤微团聚体对As(Ⅴ)与P竞争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江承香 夏建国 +2 位作者 贺文林 张瑜 熊冰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219,共8页
土壤微团聚体是土壤的最基本结构单元,不同粒径微团聚体的理化性质的差异不同使得重金属离子在各粒径微团聚体中的吸附—解吸能力大小不同。以名山河流域老冲积黄壤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4个粒径(2~0.25mm,0.25~0.053mm,0.053~0.002mm,... 土壤微团聚体是土壤的最基本结构单元,不同粒径微团聚体的理化性质的差异不同使得重金属离子在各粒径微团聚体中的吸附—解吸能力大小不同。以名山河流域老冲积黄壤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4个粒径(2~0.25mm,0.25~0.053mm,0.053~0.002mm,〈0.002mm)。采用批培养法研究原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As(Ⅴ)与P的竞争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原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As(Ⅴ)、P的吸附—解吸特性相似,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但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佳;动力学吸附均符合伪一级方程和伪二级方程,但伪二级方程拟合效果更好。原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对As(Ⅴ)、P的吸附均以专性吸附为主,非专性吸附为辅。原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As(Ⅴ)、P的最大吸附量不仅与粒径大小有关,与土壤有机质、CEC、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正相关。由于〈0.002mm粒径的土壤比表面积大,有机质、CEC、游离氧化铁含量高,故其对As(Ⅴ)、P有最大吸附能力和最高初始吸附速率。As(Ⅴ)、P在各粒径微团聚体上解吸量与其吸附量呈指数关系。当As(Ⅴ)与P共存时,明显互相抑制对方的吸附,促进对方的解吸。As(Ⅴ)与P在〈0.002mm粒径土壤中存在的竞争吸附—解吸能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聚体 砷(As(Ⅴ)) 磷(p) 竞争吸附解吸
下载PDF
环丙沙星在深浅两层潮土层中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丽 王淑平 +2 位作者 周志强 董俊夫 赵国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59-2367,共9页
采用OECD guideline 106批平衡吸附解吸试验方法研究了环丙沙星在潮土0~20 cm和20~40 cm两个垂直土层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潮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均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平衡两个阶段,且经过24 h达到吸附和解吸平衡。... 采用OECD guideline 106批平衡吸附解吸试验方法研究了环丙沙星在潮土0~20 cm和20~40 cm两个垂直土层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潮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均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平衡两个阶段,且经过24 h达到吸附和解吸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速率常数为0.571 kg·min-1·mg-1。两个潮土层对环丙沙星的吸附和解吸均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采用Freundlich方程可以对吸附和解吸数据进行良好的非线性拟合(P<0.01),吸附容量分别为672.977和693.426,其吸附等温线属于'S'型等温线。环丙沙星在两个潮土层中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在解吸的过程中存在滞后现象,且解吸滞后系数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0~20 cm土层的解吸滞后系数均大于20~40 cm土层。在p H值为4~9条件下,环丙沙星的吸附参数lg Kd值随p H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p H值为5时,吸附效果最好,0~20 cm土层lg Kd值为3.36,20~40 cm土层lg Kd值为3.90。阳离子吸附可能是潮土对环丙沙星吸附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垂直潮土层 吸附 解吸 p H
下载PDF
有机氯农药在农田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龚香宜 何炎志 孙云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9,30,共5页
选取3种不同深度的农田土壤作为吸附剂,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氯农药p,p’-DDD和γ-HCH在等温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p,p’-DDD和γ-HCH的吸附解吸曲线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拟合,并且在表层土壤中表现为线性,而在深... 选取3种不同深度的农田土壤作为吸附剂,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氯农药p,p’-DDD和γ-HCH在等温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p,p’-DDD和γ-HCH的吸附解吸曲线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拟合,并且在表层土壤中表现为线性,而在深部土壤中表现为非线性,表明深部土壤的组成可能更加复杂和不均匀。3种土壤对p,p’-DDD的吸附容量参数Kf值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大小关系一致,而γ-HCH的吸附Kf值却与DOM含量显著正相关。p,p’-DDD和γ-HCH在所有样品中的解吸均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其中p,p’-DDD的解吸主要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TOC含量越低滞后性越不明显,而γ-HCH的解吸滞后性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p’-DDD Γ-HCH 吸附 解吸 土壤
下载PDF
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纪文婕 孙一迪 +2 位作者 韩正砥 谢基淦 周明耀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2-97,102,共7页
为研究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制得本体生物炭,并采用球磨法制备纳米生物炭,通过室内吸附-解吸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本体生物炭,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均表现... 为研究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制得本体生物炭,并采用球磨法制备纳米生物炭,通过室内吸附-解吸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本体生物炭,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效果均表现出极显著的优势。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其投加量和初始溶液氮浓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随后趋于平衡;其在pH为7的条件下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时间为210 min时,吸附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最大吸附量为6.91 mg/g,是相同条件下本体生物炭吸附量的2倍。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更适合用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纳米生物炭在解吸时间为240 min时,解吸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纳米生物炭最大解吸量为6.051 mg/g,是相同条件下本体生物炭解吸量的1.9倍。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动态解吸过程。纳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方式为主,解吸过程可以看作是吸附反应的逆向过程。研究结果可为田间施用纳米生物炭减少氮素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生物炭 纳米生物炭 生物炭种类 吸附 解吸 铵态氮初始浓度 吸附时间 初始p H值 生物炭投加量
下载PDF
磷(P)对老冲积黄壤微团聚体表面砷(As(Ⅴ))吸附-解吸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江承香 夏建国 +2 位作者 贺文林 张瑜 熊冰瑶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6-973,共8页
本文以名山河流域老冲积黄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批培养法研究了原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2-0.25 mm,0.25-0.053 mm,0.053-0.002mm,〈0.002 mm)对As(Ⅴ)、P的吸附-解吸特性和P对As(Ⅴ)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土及不同粒径微... 本文以名山河流域老冲积黄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批培养法研究了原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2-0.25 mm,0.25-0.053 mm,0.053-0.002mm,〈0.002 mm)对As(Ⅴ)、P的吸附-解吸特性和P对As(Ⅴ)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As(Ⅴ)与P的吸附-解吸特性相似,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但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佳;动力学吸附均符合Elovich和双常数方程,而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最好,表明原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对As(Ⅴ)、P的吸附均以专性吸附为主,非专性吸附为辅.原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As(Ⅴ)的最大吸附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0.002 mm)〉原土〉(0.053-0.002 mm)〉(0.25-0.053 mm)〉(2-0.25 mm),对P的最大吸附量的顺序为:(〈0.002 mm)〉(0.053-0.002 mm)〉(0.25-0.053 mm)〉原土〉(2-0.25 mm),即粒径越小其最大吸附量越高.As、P在各粒径微团聚体上解吸量与其吸附量呈指数关系.As(Ⅴ)与P共存时,原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As(Ⅴ)的吸附量随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As(Ⅴ)的解吸量随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P能抑制土壤对As(Ⅴ)的吸附,而促进土壤对As(Ⅴ)的解吸,且〈0.002 mm粒径的土壤对As(Ⅴ)的吸附-解吸受P浓度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聚体 砷(As(Ⅴ)) 磷(p) 吸附-解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